崔群颖;刘芳
门诊口腔科的分诊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出发,根据门诊口腔科的分诊特点,探讨人性化分诊服务与分诊技巧.主要有:候诊环境的人性化布局;分诊人员的人性化配备和服务,如挂号人员要有一定的口腔专业知识,分诊护士应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具备人性化分诊技巧,如诊前三分钟的医护交流、护患交流,诊后三分钟的随诊;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约管理体制.
作者:赵丽萍;朱琳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介绍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开展生命伦理前沿研究,为主管部门制订政策和规范提供参考;普及生命伦理知识和理念;参与伦理评审,推进伦理委员会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表达了工作体会,科学家与伦理学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良性互动.在伦理审查和监督中,尽可能地把科学与伦理统一起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作者:沈铭贤;丘祥兴;胡庆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科研道德建设状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系统直属5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的综合评估,并选取N院作为调查评估的特定医院.应用SPSS1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院医学科研道德建设综合指数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0).该院科研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状况低于总体水平,防范督查状况与总体水平基本持平,教育培训低于总体水平.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客观评估科研道德建设,对于防范处理医学科研中的不端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吴正一;陆尔奕;许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当前我国护患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护患关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我国8省市部分公立三甲、公立二甲、中医院、民营医院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就医时的状况.结果 护患关系紧张、双方互不信任状况严重.患者维权意识高、看病贵、医患沟通不畅、媒体导向偏颇等是引发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结论 护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关系紧张,需针对实际情况,相应地重塑医疗的公益性、纠正舆论导向、重建护患互信的状况来缓解护患冲突.
作者:赫艳杰;张新庆;兰礼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是法医学检验工作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从权利的角度阐述了交通事故中闭合性损伤尸体的处分权和特殊干预权.通过对两种权利的概念解读,进一步分析了尸体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相冲突的现象,探讨了交通事故尸体检验鉴定工作中的相关伦理学问题,并期待相关法律保障的具体实施.
作者:李西宁;高小雁;陈五虎;邢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对某省五所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应对策,一是要从根本出发,扭转现有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二是要进行科学的学科建设,注重提高医学人文课程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刘东梅;雷红艳;范菲菲;侯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从就业能力与就业力、职业能力的区别入手,界定就业能力的概念,同时通过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两个维度对医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个性化探讨,进而为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提供可行性策略,即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以就业指导为手段,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作者:张婕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卫生系统的重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问题是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有公益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卫生系统重建过程中的公平性包括健康保障的公平性、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策制度的公平性.
作者:安伟;杜萍;张鹭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团队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研究的推进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实践路径的拓展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支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关键,推动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不断前行.
作者:杨放;常运立;杜萍;张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介绍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职业素养项目、国外部分学者对医学职业素养的评论、国外对医学职业素养的新研究和国内医学职业素养研究近况,提出定义医学职业素养的意义,以及定义医学职业素养时需考虑我国自古以来的医德传统、社会期望/公众需求等因素,并提出了医学职业素养的定义.
作者:姜恬;宛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分析了医学生礼仪教育是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医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多方创造礼仪实践机会,切实提高礼仪素养;营造礼仪教育氛围,亲身感受礼仪熏陶;带教教师要成为礼仪教育的典范,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接受入门起点教育等.
作者:曹文华;常健;高亚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危害医学生健康的行为因素中,吸烟占21.10%,饮酒占75.00%,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占24.24%.多种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三个专业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不良行为对医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性别给予医学生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指导.
作者:程怀志;曹德品;孙国栋;郭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德考评是医院制度伦理、管理伦理极为关键的一环.医德考评的终目的是通过考评全员提升医德素质.在医德考评全过程中,转化他律的规范作用为其自律导向,才能克服其自身的局限性,才能够充分保证医德考评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目前,必须在医德宣传教育的自律导向、各种评价的自律导向、考评效应的自律导向、全方位活动的自律导向等方面,有效地、综合性地加以强化.
作者:马晓慧;孙福川;王鲲;吕丽萍;李素;郝莹;王培军;孙梦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伦理认知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生、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对126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方式;对150名患者、148名家属采用问卷访谈形式进行访谈.结果 在法律认知上,仅56%的医务人员,20%的患者,8.8%的患者家属完全同意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是其本人;在伦理认知上,以患者本人为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86.5%的医务人员,54%的患者,45.3%的患者家属认为能尊重患者;55.5%的医务人员,82.7%的患者,48%的患者家属认为能对患者有利;84.9%的医务人员,34.7%的患者,14.9%的患者家属认为要贯彻患者的自主选择权.结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法律规定与伦理认知存在巨大差异,为医院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医务人员作为知情同意的告知者,要在有关法规指导下,掌握好告知权限,以适用当前伦理认知现状.
作者:严建军;沈亮红;曾艺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基于对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有关医学生职业精神及其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接受相关教育的现状、职业理想以及对技术与道德关系的理解等问题.在肯定传统的职业精神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哲学内涵、日常行为修养和良好习惯养成以及全方位全过程职业精神教育促进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新的教育途径.
作者:崔群颖;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疗技术作为一门科学与技术,对于维系人类生命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疗技术既可以用来为善,也可以用来为恶.人是道德主体,对于技术的应用存在着道德取向.医学技术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机械式操作,医疗诊治过程也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活动,而应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技术如何为“善”,值得深思.
作者:杨萍;徐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399例医疗投诉记录,分析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提供意见及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和鱼骨图法,以《医师宣言》中10条医师职责为基本框架,分析医疗投诉的主要原因.结果 医师告知不充分、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未遵守诊疗常规等是医疗投诉的主要原因,揭示了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结论 在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中,应强调医师尊重患者权利、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性.
作者:井玲;钟林涛;亢雪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分析健康传播属性的基础上,认为大众健康传播活动既是传播活动,也是医疗保健活动,既要符合传播伦理,更不能违背医学伦理规范,必须进行医学伦理评价.应当由以医学伦理学专家为核心的专业评价队伍作为评价主体——社会公众的代言人,以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四大医学伦理学原则为标准,对大众健康传播活动的动机和结果进行价值确定和道德决断.
作者:王勇安;张建耕;吴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探讨一些药物临床试验中出现的几种伦理问题以及我国在保障受试者权益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提出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受试者,长远地发展我国临床试验工作,需要从亟待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者专业水平尚待提高,伦理审查的力度有待加强,国家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方式有待调整等方面加快我国临床试验的能力建设的步伐.
作者:江春艳;杨国斌;郑均;王倩;罗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传统医学职业规范,西方医学道德标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三者构成了我国当代医学职业道德的来源,《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则是对医学职业道德的现代要求.当前公立医院的医德医风总体情况乐观,但由于原有政策设计偏移、医患利益冲突,职业道德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医改政策跟进落实机制、医德医风监督审查机制、职业道德长效教育机制、先进典型示范引导机制等方面完善公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
作者:杜萍;杨威;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