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徐玉梅
目的 探讨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通过带习教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临床护生,并采取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等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果 实施前后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冯晓芬;何剑;花霞;汪海飞;李涵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伦理认知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生、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对126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方式;对150名患者、148名家属采用问卷访谈形式进行访谈.结果 在法律认知上,仅56%的医务人员,20%的患者,8.8%的患者家属完全同意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是其本人;在伦理认知上,以患者本人为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86.5%的医务人员,54%的患者,45.3%的患者家属认为能尊重患者;55.5%的医务人员,82.7%的患者,48%的患者家属认为能对患者有利;84.9%的医务人员,34.7%的患者,14.9%的患者家属认为要贯彻患者的自主选择权.结论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法律规定与伦理认知存在巨大差异,为医院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医务人员作为知情同意的告知者,要在有关法规指导下,掌握好告知权限,以适用当前伦理认知现状.
作者:严建军;沈亮红;曾艺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采用SAS9.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医学誓言的了解程度、在医患关系沟通能力上和是否勇于冲到一线上,女生高于男生(P <0.05,P<0.05,P<0.01);在医患沟通和是否勇于冲到一线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P<0.05);在责任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在对于医德规范和医学生誓言的了解上独生子女略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博士生相对于硕士生更注重个人利益(P<0.05).结论 医德教育的主流意识是积极的,但形势依然严峻.要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研究生,需要加强他们的医德教育,并改善教育方法.
作者:顾艳琼;苏秀娟;王嫱;陈霞;周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在校学生共412人进行问卷式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对遗体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不足,49.03%表示愿意捐献遗体.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结论 在遗体捐献工作中要把重心放在宣传教育上,让更多的公民了解遗体捐献的知识.
作者:金昌;韦丽琴;吴建玲;白潮落朦;李森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介绍了某高校创新医德教育体系的措施:将医德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并阐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学校要高度重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功能,在探索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作者:农乐颁;许世华;谭会恒;魏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诉求.医院在处理群众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医患间相互信任,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投诉性信访问题的伦理机制,有利于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解决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作者:马秋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医学伦理问题可以被划分为单客体伦理问题和双客体伦理问题,单客体伦理问题表现为非对抗形式和对抗形式;在双客体伦理问题中,医学实践的客体有一对,主要矛盾存在于两个客体之间.这种划分有助于我们把握具体伦理问题的症结和本质.
作者:杨博;杨猛;李媛媛;张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目前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相关因素,以提出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144人,使用自编调查表,以及根据刘玲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感问卷改编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情况本科护生在实习初期职业认同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实习护生在实习初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评分为103.19±13.11,职业认可感五个因子中职业认知评价为26.46±6.54、职业社会支持为23.13±3.32、职业社会交往技能为19.73±3.16、职业挫折应对为22.71±3.51、职业自我反思为11.17±2.02.结论 加强本科护生实习各期的针对性、规范化培训及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度,稳定护理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作者:崔丽君;李姗姗;何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核事故中的医学应急救援不同于一般灾害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它有着特殊的伦理要求.在核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中,需要确立全局责任的伦理观念,要有环境道德意识,要具备安全道德理念,需要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作者:李诚杰;李海涛;张京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之际,回顾并展望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广州医学院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其主要经验是:提高认识,把医学伦理学作为重点课程、学科来建设;建立研究机构进行专题研究与学术交流,举办骨干培训班;关注热点问题,开展生命伦理学研究.
作者:伍天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对80例住院的Ⅱ型糖尿病足患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糖尿病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育手段和方法,继续进行教育,并加强出院随访.在糖尿病足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实用、可行、针对性、保护、阶段性等伦理原则,才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彩丽;秦芳;周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从就业能力与就业力、职业能力的区别入手,界定就业能力的概念,同时通过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两个维度对医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个性化探讨,进而为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提供可行性策略,即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以就业指导为手段,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作者:张婕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结合“文化自觉”理念,以患者为行为主体,参照患者的体验反思医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关注非言语行为因素的重要作用,找寻医方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将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咏莉;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是法医学检验工作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从权利的角度阐述了交通事故中闭合性损伤尸体的处分权和特殊干预权.通过对两种权利的概念解读,进一步分析了尸体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相冲突的现象,探讨了交通事故尸体检验鉴定工作中的相关伦理学问题,并期待相关法律保障的具体实施.
作者:李西宁;高小雁;陈五虎;邢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对某省五所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应对策,一是要从根本出发,扭转现有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二是要进行科学的学科建设,注重提高医学人文课程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刘东梅;雷红艳;范菲菲;侯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学人文教育旨在使学生理解和运用医学人文知识、体验和领悟生命,以终形成人文精神.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应具有适宜性;使用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主题保持内在一致;学生实践活动过程在课程考核中应占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理论考查形成有机整体.
作者:王华生;赵玉鹏;黄萼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实施夫精人工授精术前给予不孕患者适当的伦理关怀,消除患者困惑、压抑、自卑心理,保障不孕患者的基本权利,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让此项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不孕不育患者,同时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并对实施夫精人工授精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提出探讨.
作者:田晓华;赵邦霞;陈冬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介绍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开展生命伦理前沿研究,为主管部门制订政策和规范提供参考;普及生命伦理知识和理念;参与伦理评审,推进伦理委员会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表达了工作体会,科学家与伦理学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良性互动.在伦理审查和监督中,尽可能地把科学与伦理统一起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作者:沈铭贤;丘祥兴;胡庆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结合自身从事军医伦理学研究的经历体验,讲述了自己的“军医伦理学之路”:走医学辩证法与医学伦理学兼容之路;走有军队特色的医学伦理学研究之路;走为军队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服务之路;走人才队伍建设与课题研究互补之路.
作者:郭照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11年10月16日,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大会暨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卫生厅刘少明厅长,西安交通大学闫剑群副校长,《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首都医科大学纪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贺浪冲书记,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侯培琪副主任,著名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杜治政、石大璞、郭照江、邱世昌、沈铭贤、伍天章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医学伦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参加会议.唐闻捷、涂玲、黄钢、张京平、汪一江、况成云、郑尚维、兰礼吉分别主持了学术交流活动.
作者:李恩昌;吉鹏程;王耀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