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宏山;白艳;刘亚晶;王晶;刘淑红;王会青;马珍;丁方;崔朝勃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运动耐量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8,P<0.01).治疗前,两组各项运动耐量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达到运动终点时间、大心率、运动试验阳性例数及6 min大步行距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 =9.81、8.78、8.34和9.21,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尹代江;王培书;陈健;石庆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名,对上颈椎进行薄层CT检查,图片采用Dicom形式存储.将图片文件导入Mimics10.0三维重建软件,勾选出上颈椎的骨结构外形,以此重建三维几何.使用Freefrom 5.0结构优化软件对几何模型进行处理后录入Ansys10.0有限元软件,重建出上颈椎(C1~C2)的骨性有限元模型.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构建各韧带结构.在建立完善的正常模型上通过删除寰椎横韧带的单元结构模拟相应损伤,以此建立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结果 建立了具有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共有58 360个节点和31 020单元.结论 建立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相关试验研究.
作者:余洋;蔡贤华;张美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西藏人民医院(高海拔地区医院)与重庆大坪医院(低海拔地区医院)临床NICU患儿血培养阳性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结果 2015年西藏人民医院NICU患儿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19株(18.4%),大肠埃希菌18株(17.5%),肺炎克雷伯菌14株(13.6%%),溶血葡萄球菌14株(13.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株(11.7%);重庆大坪医院NICU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1株(19.7%),木糖氧化产碱杆菌27株(17.2%),溶血葡萄球菌18株(11.5%),肺炎克雷伯菌14株(8.9%),鲍曼不动杆菌14株(8.9%).西藏人民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较高,重庆大坪医院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较高,两家医院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大坪医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西藏人民医院,血培养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海拔环境因素对NICU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李进;张峰领;黎敏;张涛;冶生芳;鲁卫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脂肪变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影响及自噬表达情况,为脂肪性肝病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方法 用油酸(40 μg/mL)诱导肝原代细胞LO2细胞株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油酸组、辣椒素组[油酸+辣椒素(100 μmol/L)].油红O染色和三酰甘油试剂盒检测肝细胞内脂肪变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体标记分子p62和LC3的表达水平并计算LC3Ⅱ/LC3 Ⅰ比值.结果 40 μg/mL油酸处理LO2细胞24h后,油红O染色观察,油酸组肝细胞中可见大小不等的橘红色脂滴.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橘红色脂滴形成,油酸在体外成功建立NAFLD模型.与油酸组相比,辣椒素组肝细胞内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降低(P<0.05),脂滴明显减少,p6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上调(P<0.05).结论 在体外利用油酸诱导LO2细胞株建立NAFLD模型,辣椒素刺激NAFLD细胞,上调NAFLD细胞自噬水平,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玉;刘佳;宁波;杨朝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和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脑出血被排除,总共有8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86例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调查,出院1年后进行电话回访和门诊随访,对再发脑卒中的患者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 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再发24例(27.9%),再发患者中有2例(8.3%)因大面积脑梗死出现死亡.单因素分析可见吸烟、血糖升高、高血压、低密度胆固醇升高、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上述7种因素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首次卒中后的危险因素作为一种长期策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余洋;杨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智力衰退和人格改变为特征.NO是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NO与Aβ生成密切相关,并通过影响脑血管血流、氧化氮化应激、异常的相关信号通路以及炎症因子等影响AD发病,本文对NO参与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相关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家卉;陈艺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干预治疗的预后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因分泌性中耳炎于该科行鼓膜置管术的103例(182耳)儿童病例,对其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依据年龄中位数6岁将病例分成A组和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周纯音测听平均听阈,伴或不伴腺样体肥大、置管脱出时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及是否实施二次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2周纯音测听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纯音测听平均听阈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伴有腺样体肥大、置管脱出时间、二次置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 对于学龄期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需适当延长置管时间以降低二次置管概率.
作者:李蓓;杨扬;陈敏;郝津生;刘世琳;张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低血糖症是多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胰腺外肿瘤诱发的低血糖症称为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non-islet cell tumor hypoglycemia,NICTH),临床上NICTH并不常见,部分肿瘤患者以顽固性低血糖为肿瘤首发表现,临床医师对于此类患者低血糖的病因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漏诊[1].本文报道1例以顽固性低血糖为首发表现的青年原发性肝癌致NICTH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莫泽纬;冯清春;陈道雄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2014年在该院就诊的拇指软组织缺损病例10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与腹部皮瓣修复缺损部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两组的皮瓣存活情况、外形特征、感觉功能和拇指活动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均全部存活.试验组皮瓣弹性、色泽、质地良好;对照组弹性、色泽良好,8例(14.81%)感觉轻度臃肿,舒适度相对稍差.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指屈伸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59%和9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两点辨别觉(7.24±1.04)mm优于对照组的(15.78±1.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综合质地觉的优良率为87.04%高于对照组的6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皮瓣对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安全可靠,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的患指感觉功能恢复好,腹部皮瓣操作简单.应根据缺损部位及不同皮瓣的特点,选择适宜的修复方式,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超;王靳;张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4硝基喹啉一1一氧化物(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舌癌变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只大鼠舌癌变过程不同病理阶段组织中E-cad、PCNA蛋白的表达,分析E-cad与PCNA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率分别是100%、95.24%、92.86%、80.00%.6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率分别是9.52%,14.29%、35.71%,50%、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76,P<0.05).二者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14,P<0.01).结论 E-cad和PCNA有望成为舌黏膜癌变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作者:王敏;廖鹏程;刘琼瑶;谭红;张绪;聂敏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采用补充浓氯化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补充浓氯化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补充生理需要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钠水平恢复时间、血钠纠正率、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发生率、病死率及血钠恢复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血症纠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钠平均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SIADH发生率、病死率、纠正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后出现低钠血症的患者给予浓氯化钠进行治疗,能够快速地纠正低钠血症,而且不会增加SIADH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俊华;娄林娟;钟玉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卵巢癌组织中癌超甲基化基因1蛋白和卵巢癌基因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点的关系,探讨其在卵巢癌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4-2015年在该院妇产科手术切除卵巢癌组织标本63例和正常卵巢组织标本6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癌超甲基化基因1蛋白和卵巢癌基因l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卵巢癌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癌超甲基化基因1蛋白、卵巢癌基因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癌超甲基化基因1蛋白在不同卵巢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Ⅰ期中卵巢癌基因1蛋白的表达高于卵巢癌Ⅱ期和Ⅲ~Ⅳ期(P<0.05),Ⅱ期的表达量高于Ⅲ~Ⅳ期(P<0.05);高分化的表达量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P<0.05),中分化和低分化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基因1蛋白在卵巢癌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超甲基化基因1蛋白失活可能只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卵巢癌基因1蛋白和卵巢癌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文竹;魏振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分析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超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6例超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与术后6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00.0±3.5) min、术中出血量(161.0±9.2)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5.2±1.2)h、平均住院时间(10.8±2.6)d、手术并发症数(6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32.0±4.2) min、术中出血量(198.0±12.1)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36.8±1.3)h、平均住院时间(13.6±2.9)d、手术并发症数(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IPSS、QOL、Qmax、RUV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均为治疗超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手术方法,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并发症少,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程洪林;郭闯;李旭明;程宗勇;李锋;张力;王清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腰痛胶囊+复方南星止痛膏和美洛昔康+吡罗昔康凝胶的中西医方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寒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寒湿瘀阻证患者1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胶囊+吡罗昔康凝胶;观察组采用腰痛胶囊+复方南星止痛膏;疗程为21 d,疗程结束后进行20周的随访.记录治疗1~10 d、14 d、17d、21 d,随访4周、8周、12周、16周和20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表(JOA)、身体损伤指数评定量表(PⅡ)和寒湿瘀阻证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栓素B2 (TXB2)、6酮前列腺素F_la(6-Keto-PGF _la)水平.结果 观察组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21 d的观察周期中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在20周的随访期间,对照组VA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观察组在治疗5~10d、14 d、17d、21d,随访4周、8周、12周、16周、20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JOA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PⅡ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6-Ke-to-PGF l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95%低于对照组的46.75%(x2 =14.712,P<0.01).结论 腰痛胶囊联合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近期能显著改善患者下腰痛,提高腰的活动范围,恢复其功能;远期能稳定病情,减少复发.
作者:周宗波;陆志夫;朱华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ROS)是线粒体电子传输链的有毒副产品,同时mROS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促进细胞生长.肿瘤细胞内某些致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受抑制及缺氧可诱导mROS升高,从而激活与肿瘤细胞生存转移、代谢转变和血管形成相关的信号通路.本文就肿瘤细胞高mROS水平产生机制,mROS在肿瘤细胞内参与调控的主要信号通路,以及新的mROS介导的靶向疗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颅内自膨式支架联合弹簧圈与单纯弹簧圈治疗颅内相对宽颈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颅内相对宽颈动脉瘤相关病例手术资料,共收集128例临床资料.对两种方法治疗颅内相对宽颈动脉瘤的瘤颈栓塞效果、术中相关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瘤颈及动脉瘤栓塞效果:治疗组64例达到致密栓塞,无瘤颈残留;对照组50例达致密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瘤颈残留12例,部分栓塞2例.(2)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弹簧圈移位、弹簧圈脱出、弹簧图解旋治疗组0例,对照组3例;脑血管痉挛及栓塞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3)术后动脉瘤复发比较:治疗组动脉瘤无复发,对照组复发1例.结论 支架与弹簧圈联合技术可以提高颅内相对宽颈动脉瘤栓塞成功率,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复发率.
作者:熊波;姚声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安徽省池州市2014-2015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状况及杜宝拉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4-2015年收治的病毒性腹泻婴幼儿18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止泻药物,观察组采用杜宝拉,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将183例患儿粪便样品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采用ELISA检测人轮状病毒(HRV)抗原,RT-PCR法检测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4%(81/92),对照组总有效率64.84%(5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人杯状病毒(HuCV)和HRV,G血清型以G3、G9型为主,P基因型以P8、P4型为主.结论 池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HuCV和HRV,杜宝拉较普通腹泻药物疗效更好.
作者:杨晓光;羊礼荣;顾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根治隆乳后难愈性瘘道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愈合有效率.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武汉市诠美医学美容门诊收治的注射隆乳术后胸腹壁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混合物移位,造成胸腹壁广泛瘘道的患者17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在清除瘘道后,进一步采用肌膜组织瓣的新设计治疗乳房内瘘道;对照组采取单纯清洗刮去残腔.观察术后创伤愈合面积比例及有效性.结果 PAAG在胸腹壁间隙广泛分布,形成乳腺下、腋窝、胸腹壁瘘道连通.2周时,观察组患者胸腹壁病变面积缩小80%,与对照组病变面积缩小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时,观察组胸腹壁病变面积缩小95%,而对照组为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内PAAG混合物移位所形成的胸腹壁连通的慢性瘘道是造成胸腹壁内流动性包块与巨大空腔的主要原因,局部肌膜组织瓣可明显促进胸腹壁瘘道愈合.
作者:朱晓浩;马昕;谈希;陈卓;王珍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40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分为沙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沙格列汀组给予每天0.005 g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给予每天0.85~1.70 g二甲双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血压(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CT值及肝脏/脾脏CT比值.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TG、ALT、肝脏CT值及肝脏/脾脏CT比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NAFLD的状态下,沙格列汀对减轻脂肪肝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成剑;黄荣曦;姜英松;余坷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复发性流产(RSA)是指与同一配偶发生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一般约占育龄期妇女1%~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是威胁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RSA病因复杂,除染色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因素、生殖道感染外,约50%的RSA患者为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URSA).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心理精神因素与RSA可能互为因果关系,有临床报道约50%的患者自然流产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包括悲伤、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0%~50%女性流产后出现抑郁,负性情绪可能持续至流产后6个月到1年[2].RSA患者反复流产引起的这些负性情绪作为应激原,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体内多个神经内分泌轴、免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反应,影响孕妇身心健康和胎儿发育,严重者导致并发症或不良妊娠结局,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产后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早产儿等.本文就心理应激对RSA患者母体及子代发生近远期不利影响及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