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评价指标调查分析

杨明聪;向学熔;范小平;王春

关键词:
摘要:随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发展对口腔医学人才能力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保持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发展口腔医学特色,培养复合型口腔医学高级专业人才是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1-2].目前国内尚无以能力要求培养需求为导向的、成熟的口腔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此,本研究从导师角度,针对现目前的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评价指标考核进行调查分析,以初步了解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侧重点,以及科学合理的、实用性强的、适应口腔医学人才能力要求的评价指标.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评价指标调查分析

    随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发展对口腔医学人才能力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保持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发展口腔医学特色,培养复合型口腔医学高级专业人才是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1-2].目前国内尚无以能力要求培养需求为导向的、成熟的口腔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基于此,本研究从导师角度,针对现目前的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评价指标考核进行调查分析,以初步了解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侧重点,以及科学合理的、实用性强的、适应口腔医学人才能力要求的评价指标.

    作者:杨明聪;向学熔;范小平;王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音乐疗法对小儿嵌顿疝术后躁动的干预

    音乐疗法是指通过本人唱歌、乐器演奏或欣赏音乐来达到治病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结合交叉渗透的产物,适当的音乐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疾病达到治疗效果[1],目前它已经在医学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是小儿腹股沟疝中危险并发症之一.长时间嵌顿,容易导致肠、睾丸及卵巢的坏死[2].多数患儿年龄较小,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疼痛刺激较为敏感,全身麻醉术后清醒易出现恐惧、烦躁的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会反作用于机体,导致患儿极易哭闹、躁动不安,给术后恢复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本文旨在探讨音乐疗法对小儿嵌顿疝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曹恬;张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在高龄患者PFNA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在高龄患者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择期行PFNA的高龄患者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23例.观察两组麻醉方式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与B组比较,A组患者切口处感觉消失时间长,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恶心、呕吐及头痛发生率低(P<0.05).结论 高龄患者PFNA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或腰硬联合麻醉均可获得满意效果,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

    作者:安慧霞;杨现会;董铁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补充浓氯化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采用补充浓氯化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补充浓氯化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补充生理需要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钠水平恢复时间、血钠纠正率、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发生率、病死率及血钠恢复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血症纠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钠平均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SIADH发生率、病死率、纠正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损伤后出现低钠血症的患者给予浓氯化钠进行治疗,能够快速地纠正低钠血症,而且不会增加SIADH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俊华;娄林娟;钟玉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辣椒素对体外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脂肪变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影响及自噬表达情况,为脂肪性肝病防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方法 用油酸(40 μg/mL)诱导肝原代细胞LO2细胞株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油酸组、辣椒素组[油酸+辣椒素(100 μmol/L)].油红O染色和三酰甘油试剂盒检测肝细胞内脂肪变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体标记分子p62和LC3的表达水平并计算LC3Ⅱ/LC3 Ⅰ比值.结果 40 μg/mL油酸处理LO2细胞24h后,油红O染色观察,油酸组肝细胞中可见大小不等的橘红色脂滴.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橘红色脂滴形成,油酸在体外成功建立NAFLD模型.与油酸组相比,辣椒素组肝细胞内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降低(P<0.05),脂滴明显减少,p6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LC3-Ⅱ/LC3-Ⅰ比值明显上调(P<0.05).结论 在体外利用油酸诱导LO2细胞株建立NAFLD模型,辣椒素刺激NAFLD细胞,上调NAFLD细胞自噬水平,减少细胞内脂质沉积,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玉;刘佳;宁波;杨朝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内毒素定量检测仪的研究

    目的 利用压电晶体在液相环境中阻尼效应(非质量效应),研究能定量、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快速的内毒素生物传感检测系统.方法 通过对石英晶体传感探头表面的光滑处理和亲水性处理得到性能(消除质量负载影响、提高液固偶合效应)更好的传感器探头,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降低测量的检测下限.利用CPLD器件和LabView软件将整个测量系统做成一种微型的自动化的内毒素检测系统,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结果显示.结果 不同浓度的内毒素与频移终稳定值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通过建立的频移数据,能够准确、方便地得到内毒素浓度.

    作者:向天雨;王惠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重庆市2014年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 评估2014年重庆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方法和标准对重庆11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按地区(城乡)、性别、年龄的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4年纳入11个监测点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累计报告24 506例,报告发病率为244.66/10万.发病率居前6位的肿瘤部位依次为气管、支气管、肺,结直肠肛门,肝脏,食管,乳房,胃.肿瘤新发病例中,男性14 610例,发病率为289.01/10万;女性9 896例,发病率为199.47/10万;报告发病性别比1.45∶1,男性高于女性.2014年各年龄组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从40岁组开始发病率增长速度加快,在80~84岁组发病率达到高.结论 重庆市肿瘤登记数据质量可靠性和代表性逐步提高,肿瘤登记作为肿瘤防治的基础工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张维;邱惠;丁贤彬;雷海科;何美;吕晓燕;张艳;沈卓之;杜佳;周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连市某三甲医院胆囊切除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单病种付费的理念源自先进的以病历组合为基础,以标准化管理为其实现形式的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1],作为一种试点的管理形式,单病种付费旨在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本文以单病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同时,对单病种实施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建议,保障单病种更顺利的实施,促进其作用更好的发挥.

    作者:吕晓峰;方红;王春花;吴云红;朱亮;任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为临床治疗CHF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门诊检查及住院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测定3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分析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有无差异.结果 3组FI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均存在胰岛素抵抗,心功能Ⅳ级组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心功能分级有关,心功能越差,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作者:马芳义;王平乐;乔尚;赵建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菜单式教学在手术室护理本科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菜单式教学起源于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结构主义教育论”[1].它是教师立足大纲,科学选题,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菜单的基础上,再为学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风味菜单,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2].其典型做法是向学习者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学习目录,学习者对学习目录中的内容进行取舍,按个人需要进行学习[3].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生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阶段.手术室是一个专科性强、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性强的科室,是护生的重要临床实习基地.随着现代外科学的迅猛发展,手术室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提升,但很多知识并未及时体现在现今的教材中,从而使护生进入手术室实习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往往难以适应[4].为了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保持教学与临床实践、专业发展的无缝衔接,笔者将菜单式教学方法引入手术室本科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淑玉;李冬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IDH1/2突变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组高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提示异柠檬酸脱氢酶1/2 (isocit rate dehydrogenase1/2,IDH1/2)基因突变能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基因组和组蛋白高甲基化,这些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会影响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出现恶性表现.同时以IDH1/2突变为靶点的小分子药物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本文就该方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能为A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阮经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研究

    目的 建立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名,对上颈椎进行薄层CT检查,图片采用Dicom形式存储.将图片文件导入Mimics10.0三维重建软件,勾选出上颈椎的骨结构外形,以此重建三维几何.使用Freefrom 5.0结构优化软件对几何模型进行处理后录入Ansys10.0有限元软件,重建出上颈椎(C1~C2)的骨性有限元模型.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构建各韧带结构.在建立完善的正常模型上通过删除寰椎横韧带的单元结构模拟相应损伤,以此建立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结果 建立了具有高仿真度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共有58 360个节点和31 020单元.结论 建立的横韧带损伤的上颈椎(C1~C2)不稳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相关试验研究.

    作者:余洋;蔡贤华;张美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早期CRRT联合大黄对SAP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联合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S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CRRT组(B组)、联合组(C组).在确诊SAP后48 h内实施CRRT,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病死率等情况.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C组的存活率优于其他两组,病死率低于另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IL 22、IL 1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IL-22、IL-18、TNF-α水平明显低于A组相同时间点(P<0.05),而C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APACHEⅡ评分较另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RRT联合大黄治疗能更好清除SAP患者IL-22、IL 18、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使SAP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作者:何益平;陈光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根治隆乳后难愈性瘘道的新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根治隆乳后难愈性瘘道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愈合有效率.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武汉市诠美医学美容门诊收治的注射隆乳术后胸腹壁内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混合物移位,造成胸腹壁广泛瘘道的患者17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在清除瘘道后,进一步采用肌膜组织瓣的新设计治疗乳房内瘘道;对照组采取单纯清洗刮去残腔.观察术后创伤愈合面积比例及有效性.结果 PAAG在胸腹壁间隙广泛分布,形成乳腺下、腋窝、胸腹壁瘘道连通.2周时,观察组患者胸腹壁病变面积缩小80%,与对照组病变面积缩小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时,观察组胸腹壁病变面积缩小95%,而对照组为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内PAAG混合物移位所形成的胸腹壁连通的慢性瘘道是造成胸腹壁内流动性包块与巨大空腔的主要原因,局部肌膜组织瓣可明显促进胸腹壁瘘道愈合.

    作者:朱晓浩;马昕;谈希;陈卓;王珍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与腹部皮瓣对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2014年在该院就诊的拇指软组织缺损病例10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与腹部皮瓣修复缺损部位.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两组的皮瓣存活情况、外形特征、感觉功能和拇指活动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均全部存活.试验组皮瓣弹性、色泽、质地良好;对照组弹性、色泽良好,8例(14.81%)感觉轻度臃肿,舒适度相对稍差.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指屈伸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59%和9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两点辨别觉(7.24±1.04)mm优于对照组的(15.78±1.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综合质地觉的优良率为87.04%高于对照组的6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皮瓣对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安全可靠,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的患指感觉功能恢复好,腹部皮瓣操作简单.应根据缺损部位及不同皮瓣的特点,选择适宜的修复方式,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超;王靳;张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玻璃化冻融囊胚助孕妊娠妇女娩出胎盘Grb10表达分析研究

    目的 对玻璃化冻融囊胚助孕妊娠妇女娩出胎盘中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0(Grb10)表达进行分析,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玻璃化冻融囊胚助孕妊娠的妇女(观察组)50例及同期自然妊娠妇女(对照组)50例病例数据和胎盘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胎盘Grb10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Grb10 mRNA表达.对两组妊娠妇女的产科结局及胎盘Grb10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孕龄、胎龄,胎儿性别、体质量、身长、头围、腹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娩出胎盘面积、胎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组织Grb10蛋白表达率、表达强度、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两组胎盘组织中Grb10 mRNA与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化冻融囊胚助孕有可能会增加娩出胎盘的面积与质量.但发育相关分子Grb10在胎盘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

    作者:林典梁;全松;康跃凡;易劲松;余爱丽;林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安徽省池州市2014-2015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标本检测结果及杜宝拉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安徽省池州市2014-2015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状况及杜宝拉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4-2015年收治的病毒性腹泻婴幼儿18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止泻药物,观察组采用杜宝拉,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将183例患儿粪便样品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采用ELISA检测人轮状病毒(HRV)抗原,RT-PCR法检测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4%(81/92),对照组总有效率64.84%(5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人杯状病毒(HuCV)和HRV,G血清型以G3、G9型为主,P基因型以P8、P4型为主.结论 池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HuCV和HRV,杜宝拉较普通腹泻药物疗效更好.

    作者:杨晓光;羊礼荣;顾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以PRDM1基因启动子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研究

    目的 以PRDM1基因启动子为靶点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建立体外药物筛选细胞模型,并对中草药小分子化舍物进行筛选.方法 将人PRDM1基因启动子序列(267、1 257 bp)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构建重组质粒pGL3-PRDM1并与内参质粒pRL-TK瞬时共转染工具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反映PRDM1基因启动子的启动转录活性,并对共转染质粒比例、工具细胞选择等条件进行探索和优化,相关药物处理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构建了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PRDM1.用0.5、1、2、4μmol/L的5-Aza-CdR处理重组的U266细胞筛选模型,与0μmol/L 5-Aza-CdR相比,增加5-Aza-CdR的刺激,荧光强度及PRDM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强.与0μmol/L相比,青蒿琥酯从5 μmol/L浓度开始对PRDM1基因启动子活性呈明显降低(P<0.05),在20 μmol/L浓度时降到低;白芍总苷呈现小剂量促进PRDM1启动子活性,高剂量抑制PRDM1基因启动子活性.青蒿琥酯对细胞生长增殖影响较小,白芍总苷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较复杂.结论 成功建立了以PRDM1基因启动子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模型,并筛选出青蒿琥酯能抑制PRDM1基因启动子活性.

    作者:胡文坛;王婷婷;张世杰;何鑫;张靖宇;刘红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个性化护理研究

    糖尿病致足部感染是糖尿病晚期血管闭塞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感染后治疗效果差,疗程长,患者往往对治疗充满恐惧、焦虑.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效果明显的技术,但患者仍充满不信任,对效果没有信心,如何尽快解除患者的焦虑,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血糖控制,保证VSD治疗顺利开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卢思英;刘兆华;樊子双;谭淑娟;耿艳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支气管扩张患者中致病菌感染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BD)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与非病毒性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为BD病情发展预判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方法 分析224例BD患者细菌感染类型、通气功能,评估不同细菌感染与B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24例患者中气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阳性103例(45.98%),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优势病原菌114株.其中弥漫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局部型(P<0.01);弥漫型病变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局部型病变以革兰阳性菌(G+)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的BD患者中限制性类型占比高,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弥漫型和局部型BD患者的通气功能类型均与致病菌感染的类型相关(P<0.05).弥漫型BD患者的通气功能损伤程度和弥散功能均与致病菌感染的类型相关(P<0.05).结论 BD患者感染细菌后其肺功能与致病菌感染和感染类型存在关联性,有利于临床BD患者细菌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的预判,为临床BD细菌感染标准化诊疗流程的建立补充和完善可靠的临床数据.

    作者:黄钦蓉;凌刘;何兴;王爱平;徐静;刘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