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成;董玉整
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某学院构建了学校教育、地方合作、社会监督、自我提升“四位一体”的农医委培生职业精神培养体系,以及学校形成性评价、联系单位评价、带教老师评价和患者满意度评价“四结合”的评估模式.为测评“四位一体”培养体系的实效性,设置了四个量化指标,即学校形成性评价、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量化评价、带教老师量化评价和实习期间患者满意度量化评价.
作者:王秋芬;王伟杰;钱丽荣;方振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充分挖掘药理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资源,如揭示医学哲学思想、宣讲医学伦理学原则、融入医学心理学的知识、阐述卫生法学的规程、解读卫生经济学的价值等,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人文教育水平和增强教师的人文教育意识,以保证药理学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
作者:秦红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代医学研究中新技术、新药物的发展日新月异,患者在享有医学进步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承担着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等不良现象带来的后果.从伦理学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若干伦理原则,即经济原则、人文关怀、效价原则、社会公正原则、诚信原则、探索原则.
作者:杨晨;黄海;罗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适应当前医院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探索建立本土化的医院志愿服务体系.方法 以某医院为个案,在实践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医院建立的志愿者招募体系、培训体系、管理体系、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志愿服务体系.结果 医院志愿者招募体系严格规范了志愿者队伍建设;医院志愿者培训体系是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有力保证;医院志愿者管理体系是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医院志愿者评估体系促使志愿者队伍持续不断的进行质量改进;志愿者激励机制是志愿者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结论 自医院建立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以来,拓展了医院服务领域,营造和谐医患关系;重塑医生职业精神与行业新风;带动全国医疗领域志愿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提升全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关婷;郝徐杰;陈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面临的问题包括:供体的身心损害如何保障;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在器官捐献上存在道德难题;死亡的判定问题;人工流产死胎器官捐赠的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生死观;加强伦理审查力度,切实保护捐献者利益;建立器官供体合理补偿机制;完善器官捐献管理制度,加强公众宣传.
作者:武贝博;吴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还应凸显医学院校文化特色,构筑医学院校精神文化内涵,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均衡培养,完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同时,需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此外,应当建立完善医学院校文化建设制度保障机制.
作者:陈珊;张金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遗体处理道德是死亡伦理的重要内容,是医学伦理的重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遗体的行为屡屡发生,有关遗体问题的纠纷也时有出现.虽然遗体处理的相关事项都在运转,但相关遗体处理的道德问题却一直被社会所忽视.就遗体处理的伦理意义、遗体处理的基本特点、遗体处理的道德要求作相应的探讨,提倡科学、文明、人性的道德观.
作者:沈超;冯泽明;张京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范围和原则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重点,尤其是其能否应用于死刑犯这一话题存在较大争议.从尊重、有利和保护后代、公正合法与审慎等原则的视角出发,对辅助生殖技术能否应用于死刑犯展开思考和论述,认为在当前的背景和条件下,必须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来约束和限制死刑犯利用辅助生殖技术实现自己的生育权.
作者:李飞成;董玉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李恩昌:尊敬的张院士,您好.虽然我第一次认识您,但是您在大陆久负盛名.我校闫剑群副校长、颜虹院长等领导多次在相关会议上介绍了您的学术成就及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支持.您现在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暨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这对我校科研、教学都是很重要的促进.昨天晚上听了您《良医之培育》的报告,我计划采访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有了初步的答案,今天再采访您几个问题.如何做一个快乐而成功的医生,这是所有医务人员都感兴趣的问题,您上次讲了不少.这次想请您再介绍一些细节.
作者:吉鹏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泰安市社区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对泰安市125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授权能力尚可,但在行为改变方面能力仍较差.结论 对糖尿病群体的授权教育应该关注伦理要求,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如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患者的参与性;发挥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指导作用;注重患者的人文伦理关怀;引导形成医院-社区-社会联动的互动模式.
作者:韩扬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厘定了实训教学的概念,论证了医学伦理学也可采用实训教学法;在借鉴相近学科实训教学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伦理学实训教学的内容:医学伦理决策能力实训、医患沟通能力实训、知情同意能力实训、医学伦理问题分析与处置能力实训.此外,还提出了若干有待尝试的其他方法.
作者:杨同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和倡导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医疗机构深化落实新医改政策、在行业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体化的重要任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分析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确保医疗安全为导向;以尊重患者为基础;以医患沟通为手段.探讨培育医学职业精神的途径:以爱岗敬业展示医学职业精神;以人文关怀彰显医学职业精神;以精细管理强化医学职业精神.
作者:和新颖;李恩昌;刘庆;姚春;郭利侠;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灵魂,是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医院精神培育实践中,凸显着鲜明而深刻的伦理精神.对医院精神的内涵进行了伦理解读,分析了在市场经济及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并以天津市某医院通过挖掘和整合医院文化资源、养成教育、领导示范、典型引导、构筑双赢平台、建设环境文化等途径培育医院精神为例,旨在对当前医院精神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作者:牛月娇;张金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 2012年7月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舒适度及手术配合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护理人文关怀应用于手术室患者效果满意,能缓解患者围术期焦虑状态,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值得临床关注及推广应用.
作者:万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儒家生死观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应当以坦然的态度正确面对;儒家肯定生命的价值,又对死亡持泰然处之的态度,追求死亡意义的伟大性.而安宁自然死符合儒家的“安死顺命”与重视生命意义的思想,其提供的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符合儒家的“仁”道思想.所以,安宁自然死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现实接受土壤.
作者:曾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家庭随访、电子通信随访、康复技能指导、心理护理等形式的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脑卒中护理.结果 干预六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医院的护理工作向家庭延伸,拓宽了护理工作领域.
作者:贺艳霞;葛卉玲;张丽;李宝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患关系管理有效途径的缺失容易使医护工作陷入道德困境,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价值取向扭曲,从而影响社会和谐.新形势下产生的医患关系第三方管理模式是我国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其在合法合理维护医患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同时,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伦理思理,凸显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伦理学意义.
作者:陈治;刘丹;傅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医患故事”、“先进典型”、“模拟病房”等多种方式帮助医学院校大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献身医学的崇高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医学优良传统;坚守救死扶伤的医学道德品质,在医疗实践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真正成为一名懂得“责任、良知、道义”的“仁医”奠定伦理道德基础,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捍卫生命 呵护健康”的价值追求.
作者:李苏;赵培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护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即传统教育方式、理念的片面性,社会不良风气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家庭环境及自身素养等,从以人为本、不伤害、同理心等方面归纳了护生责任意识对于未来护理工作的意义.提出如下建议:转变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模式改革;加强专业渗透,将责任感教育贯穿于护理教学中;减少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提升教师素养,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加强入学教育,及时树立护生职业责任心;加强校园氛围建设,为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基础.由此全面提升护生责任心意识,促进护理学的健康发展,进而达到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陈菊芳;王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患关系的主体之一,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构建未来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而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又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尝试采用传播学模型的方法分析当前医患关系舆情对医学生产生的影响,并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部分数据的积累.具体包含:提出模型;通过具体案例阐释模型;提出利用模型环节阻滞的方法及减少不利影响、增加有利影响的一些具体措施.
作者:赵华翔;沈宇辰;杜文治;范娅琦;吕强;张瑞;梁蓓蕾;孔祥秦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