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娜;常运立;杨放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范围和原则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重点,尤其是其能否应用于死刑犯这一话题存在较大争议.从尊重、有利和保护后代、公正合法与审慎等原则的视角出发,对辅助生殖技术能否应用于死刑犯展开思考和论述,认为在当前的背景和条件下,必须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来约束和限制死刑犯利用辅助生殖技术实现自己的生育权.
作者:李飞成;董玉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妇产科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妇科疾病的特殊性以及女性患者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妇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较大.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作为医护工作者,要学会“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并重视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的保护,使医患关系和谐、稳定地发展,从而有效缓解医患矛盾,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加强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是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实现正确诊断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的需要.分析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共同能力培养的困境,提出提高研究生医惠沟通能力的对策:加强综合能力培训,拓宽研究生视野;重视医德教育,建立正确的医德观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提倡换位思考,提高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
作者:李春艳;段志军;王莺燕;孟华;卢书明;刘丽娜;王英德;杜建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和倡导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医疗机构深化落实新医改政策、在行业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体化的重要任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分析医学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确保医疗安全为导向;以尊重患者为基础;以医患沟通为手段.探讨培育医学职业精神的途径:以爱岗敬业展示医学职业精神;以人文关怀彰显医学职业精神;以精细管理强化医学职业精神.
作者:和新颖;李恩昌;刘庆;姚春;郭利侠;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儒家生死观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应当以坦然的态度正确面对;儒家肯定生命的价值,又对死亡持泰然处之的态度,追求死亡意义的伟大性.而安宁自然死符合儒家的“安死顺命”与重视生命意义的思想,其提供的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符合儒家的“仁”道思想.所以,安宁自然死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现实接受土壤.
作者:曾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反映了临床医学伦理方面的缺失,应将医学伦理学纳入儿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作为伦理学导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引导和培养研究生在儿科诊疗过程中注重患儿及其家属的利益,采用个体化、人文化、案例化、实践化和绩效考核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伦理学综合素养.
作者:赵德安;何益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以维护患者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提出了保证按病种付费顺利有效实施的具体措施:医疗保险机构应以患者为中心,完善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医疗机构应以患者为中心,积极配合按病种付费推行;加强宣传,营造按病种付费的良好氛围.
作者:应可满;罗琪;翁海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舒利迭准纳器吸入的常见错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记录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COPD患者吸入舒利迭后发生的错误,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62例COPD患者首次吸入发生错误达216.1%,错误发生率跟年龄、文化程度相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COPD患者吸入舒利迭时错误率较高,护士应从人文关怀、健康教育、老年人护理、不伤害和同理心等角度进行相关护理干预,通过多次讲解、指导、示范,使病人能更好的掌握吸入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如萍;张春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厘定了实训教学的概念,论证了医学伦理学也可采用实训教学法;在借鉴相近学科实训教学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伦理学实训教学的内容:医学伦理决策能力实训、医患沟通能力实训、知情同意能力实训、医学伦理问题分析与处置能力实训.此外,还提出了若干有待尝试的其他方法.
作者:杨同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代医学研究中新技术、新药物的发展日新月异,患者在享有医学进步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承担着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等不良现象带来的后果.从伦理学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应遵循的若干伦理原则,即经济原则、人文关怀、效价原则、社会公正原则、诚信原则、探索原则.
作者:杨晨;黄海;罗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医患故事”、“先进典型”、“模拟病房”等多种方式帮助医学院校大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献身医学的崇高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医学优良传统;坚守救死扶伤的医学道德品质,在医疗实践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真正成为一名懂得“责任、良知、道义”的“仁医”奠定伦理道德基础,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捍卫生命 呵护健康”的价值追求.
作者:李苏;赵培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调查了某医学院校新生素质教育现状,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够明确自身发展目标;但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不正确、对医学职业认同度低等问题.需要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素质的要求,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搞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人才.
作者:魏洁;许世华;何兰燕;农乐颁;尧国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疗红包是医疗行业的一大“顽疾”.在回顾总结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信任理论并结合我国“关系本位”国情,对医疗红包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强化医患目标共同体意识,注重医疗社会性预后,建立健全医疗制度等增进医患普遍信任的策略途径,以期减少并消除医疗红包.
作者:宁丽红;陈晓阳;杨同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概述医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讨论了自律性是医德树立与培养的充分必要条件,分析了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律能力与其未来职业生涯中践行医德的相关性,提出可通过加强对医学生的基本规诫(如上课出勤等)培养其自律能力,以助其在未来医学职业生涯中的医德践行.
作者:申动;陈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以“快乐护理,优质服务”护理文化为核心,在护理理念方面,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加强护士护理精神文化的培育,为提高护理质量打下思想基础.在护理措施方面,营造温馨舒适的病区人文环境;创建护理制度文化,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保证;拓展护理服务,满足病人合理需求.在护士管理方面,倡导人文关怀,缓解护士心理压力;体贴护士生活,营造和谐温馨的科室气氛.通过以上措施,有力推动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健康全面开展,促进护理质量可持续性提高,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妤;秦芳;马宝山;罗宏丹;姚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还应凸显医学院校文化特色,构筑医学院校精神文化内涵,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均衡培养,完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同时,需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此外,应当建立完善医学院校文化建设制度保障机制.
作者:陈珊;张金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进行认真深入的伦理讨论——政府、市场与个人三股力量的平衡和医生职业精神的提升.国际社会的一些伦理理论和相关经验可以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肖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疗伦理过失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过失,其在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上应当具有其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医疗伦理过失的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对医疗伦理过失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借鉴医疗伦理过失的认定标准的各种理论以及有些国家对医疗伦理过失的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提出了我国医疗伦理过失应当采取的认定标准和完善举证责任的路径.
作者:杨丽红;尹梅;张雪;汪影;张晓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城镇居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按规定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仍未参保的国营、集体、私营企业职工和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职工以及非正规就业人员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的主要对象.中国有必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强制性筹资方式、加强用人单位社会责任建设、实施公费医疗保障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四项措施来逐步扩大城镇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作者:贾洪波;刘玮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以北京市36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院徽形象和院训表述作为研究对象,以“求同存异”为宗旨,建立大众化的院徽和院训模型,进一步分析医院核心价值观,从中挖掘并展示我国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现状,为当前开展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提供事实论据,并提出基于文化视角凝练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建议,即强化具有个体化、时代感的“新职业精神”,坚定以“包容”的胸怀和“创新”的斗志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信念.
作者:史楠;刘玉和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