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萍;张春意
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反映了临床医学伦理方面的缺失,应将医学伦理学纳入儿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作为伦理学导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引导和培养研究生在儿科诊疗过程中注重患儿及其家属的利益,采用个体化、人文化、案例化、实践化和绩效考核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伦理学综合素养.
作者:赵德安;何益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患关系管理有效途径的缺失容易使医护工作陷入道德困境,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价值取向扭曲,从而影响社会和谐.新形势下产生的医患关系第三方管理模式是我国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其在合法合理维护医患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同时,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伦理思理,凸显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伦理学意义.
作者:陈治;刘丹;傅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疗红包是医疗行业的一大“顽疾”.在回顾总结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信任理论并结合我国“关系本位”国情,对医疗红包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强化医患目标共同体意识,注重医疗社会性预后,建立健全医疗制度等增进医患普遍信任的策略途径,以期减少并消除医疗红包.
作者:宁丽红;陈晓阳;杨同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还应凸显医学院校文化特色,构筑医学院校精神文化内涵,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均衡培养,完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同时,需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此外,应当建立完善医学院校文化建设制度保障机制.
作者:陈珊;张金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妇产科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妇科疾病的特殊性以及女性患者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妇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较大.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作为医护工作者,要学会“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并重视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的保护,使医患关系和谐、稳定地发展,从而有效缓解医患矛盾,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护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即传统教育方式、理念的片面性,社会不良风气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家庭环境及自身素养等,从以人为本、不伤害、同理心等方面归纳了护生责任意识对于未来护理工作的意义.提出如下建议:转变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模式改革;加强专业渗透,将责任感教育贯穿于护理教学中;减少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提升教师素养,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加强入学教育,及时树立护生职业责任心;加强校园氛围建设,为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基础.由此全面提升护生责任心意识,促进护理学的健康发展,进而达到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陈菊芳;王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泰安市社区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对泰安市125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授权能力尚可,但在行为改变方面能力仍较差.结论 对糖尿病群体的授权教育应该关注伦理要求,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如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患者的参与性;发挥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指导作用;注重患者的人文伦理关怀;引导形成医院-社区-社会联动的互动模式.
作者:韩扬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某学院构建了学校教育、地方合作、社会监督、自我提升“四位一体”的农医委培生职业精神培养体系,以及学校形成性评价、联系单位评价、带教老师评价和患者满意度评价“四结合”的评估模式.为测评“四位一体”培养体系的实效性,设置了四个量化指标,即学校形成性评价、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量化评价、带教老师量化评价和实习期间患者满意度量化评价.
作者:王秋芬;王伟杰;钱丽荣;方振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不遵医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的医学知识素养不够;医疗市场化导致患者对医嘱持有怀疑态度;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技巧欠缺;个性化的诊疗模式缺乏.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学知识的普及宣传;医院对患者进行医疗、健康知识宣教;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化方向,改变患者对医院赢利模式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尊重患者的正当权利,坚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制订医疗决策.
作者:曹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对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名医故事会》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三个方面的经验策略,主要包括:“一体三线”的定位策略;涵盖要素分析、资源整合、主题明晰、原则提炼、形式多样、坚持总结六个方面的实施策略;具备生动的标识语、引入企业识别系统理念、传播流程管理三种要素的传播策略.
作者:金剑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通过“医患故事”、“先进典型”、“模拟病房”等多种方式帮助医学院校大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献身医学的崇高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医学优良传统;坚守救死扶伤的医学道德品质,在医疗实践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为真正成为一名懂得“责任、良知、道义”的“仁医”奠定伦理道德基础,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实现“捍卫生命 呵护健康”的价值追求.
作者:李苏;赵培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疗伦理过失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过失,其在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上应当具有其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医疗伦理过失的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对医疗伦理过失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借鉴医疗伦理过失的认定标准的各种理论以及有些国家对医疗伦理过失的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提出了我国医疗伦理过失应当采取的认定标准和完善举证责任的路径.
作者:杨丽红;尹梅;张雪;汪影;张晓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对银屑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入手,针对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孤独和怀疑等心理特征,分析诊治中的伦理学问题:科学泛化,人文精神被削弱;信任缺失,人文关怀不足;社会忽视,人文关注不够等,强调从医生到医院,从家庭到社会,多方位、多角度的实施人文关怀.给出在银屑病患者诊治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建议: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从医生和医院管理方面强化人文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人文关怀贯穿诊疗始终以及携手家庭和社会关怀等.从而使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密切结合,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对银屑病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磊;栗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针对临床一线门诊输液室医德医风存在的轻视医德医风教育及相关政策法规学习、忽略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需求、新护士岗前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采取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发挥榜样的正面力量、进行反面案例的分析、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等措施,提高重视程度,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文教育,开展温馨服务,促进护患和谐,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姜好凤;廖生武;赖俊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患者及家属、医院、社会等方面分别对癌症病人不合理医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伦理学角度对其危害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癌症病人非合理医疗的对策:加强多方位、多途径的知识宣传;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设立科学的医务人员考核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伦理道德培养.
作者:赵广秀;唐国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面临的问题包括:供体的身心损害如何保障;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在器官捐献上存在道德难题;死亡的判定问题;人工流产死胎器官捐赠的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生死观;加强伦理审查力度,切实保护捐献者利益;建立器官供体合理补偿机制;完善器官捐献管理制度,加强公众宣传.
作者:武贝博;吴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概述医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讨论了自律性是医德树立与培养的充分必要条件,分析了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律能力与其未来职业生涯中践行医德的相关性,提出可通过加强对医学生的基本规诫(如上课出勤等)培养其自律能力,以助其在未来医学职业生涯中的医德践行.
作者:申动;陈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李恩昌:尊敬的张院士,您好.虽然我第一次认识您,但是您在大陆久负盛名.我校闫剑群副校长、颜虹院长等领导多次在相关会议上介绍了您的学术成就及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支持.您现在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暨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这对我校科研、教学都是很重要的促进.昨天晚上听了您《良医之培育》的报告,我计划采访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有了初步的答案,今天再采访您几个问题.如何做一个快乐而成功的医生,这是所有医务人员都感兴趣的问题,您上次讲了不少.这次想请您再介绍一些细节.
作者:吉鹏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大医精诚”的道德观、“悬壶济世”的使命观三方面解析了中医文化视野下的职业精神涵义,从科技化、商业化、人文精神缺乏方面分析了中医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提出医学生中医文化人文精神培养路径:提高非中医类医学院校教师自身的中医文化素质,在各科教学中融入中医文化教育,营造中医药文化的环境等.
作者:孟令涛;闫冰;曾奇;赵峰;梁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打造特色服务专科,在内分泌代谢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从2011年3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转变观念;制订相关项目及标准;科学安排,实行弹性排班;加强学习训练,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专科特色设立岗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努力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每月举行伤病员座谈会;每月发放伤病员护理服务满意率调查表;评选优质护理服务之星和爱心天使等措施,打造特色服务专科.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在护理服务满意率、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四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打造特色服务专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优质护理服务有力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宋菲菲;陈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