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镇
吸烟有害健康已为世界公认,为引起国际社会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在每年的世界无烟日均设立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从历年的世界无烟日主题分析来看,主要体现了对妇女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健康的关注、誓示烟草的危害、反对烟草促销与营销、创建无烟环境使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扼制烟草危害等方面的伦理责任.
作者:罗洁;叶兰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以“良医之培育”为主题,以希波克拉底之医道引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良医养成的方法:高等教育的任务、医学教育的内容、医学教育的主要责任、医学教育的目标、临床医学的特点、临床医学容易出错的地方、医师之职责、照顾病人的基本原则、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义务、良医的特征.特别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对良医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了“不同凡想”在医学发明中的意义.
作者:张心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传承与创新医德文化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医德教育与奖惩监督的关系、精湛技术与高尚医德的关系.创新“医德文化”,必须树立淡泊名利的职业精神,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执业理念,必须培养热爱病人的职业情感,必须培育诚实慎独的职业品行,必须掌握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必须弘扬特色医德文化.
作者:廖生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对医患沟通中的伦理原则加以分析、讨论,从准确理解和定位医患关系、纠正医患双方信息上的不对称、强调医患双方道德和行为上的约束、维护医患双方主体地位上的平等、注重医患双方人格与价值取向上的独立等方面引导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从而实现良好的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
作者:吉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当前医学教育存在轻人文教育重科学技术教育、人文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欠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终会引发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医学职业精神受到挑战、医患冲突加剧等严重后果.针对这一教育现状,提出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促进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建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将人文教育融会于实践锻炼等解决办法.
作者:曾锦标;胡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以“本土化”作为创新点,通过对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本土化概念的描述,对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领域的本土化挑战与伦理困境进行分析.在对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本土化路径进行探究时,阐述了六大主要介入领域,并提出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家人及好友为支持、以社区为支撑、以专业团队为保障的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以期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及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事业的本土化路径提出建议.
作者:史金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对一再发生的世界名人猝死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身心健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用健康伦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开展亚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层次地思考,指出亚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开展亚健康教育的伦理学意义在于其是帮助个体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效渠道;是构建健康型社会的必要手段;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控制医疗行为的垄断,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阮伟清;廖生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实习护生本身专业素质不高,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在医德医风方面的经验也不足.这就需要带教人员和医院在各方面做出正确引导:重视实习环节,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树立实习护生爱岗敬业的品德,培养积极、健康的医德情怀;加强医院人文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灌输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实习护生的积极主动性;组织形式多样的医德教育活动.
作者:谢超云;廖生武;周燕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从肿瘤放射治疗的不确定性、患者知情权与“善意的谎言”之间的伦理悖论和终末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选择三个方面讨论了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伦理问题,旨在引发医务人员对放射治疗相关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不断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认真负责的履行告知义务;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款,实现对安乐死等医学伦理问题的法律规范,以更好保障肿瘤患者的生命权和生命尊严.
作者:高春玲;应可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12年10月8~9日,第七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我国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市卫生局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青年医学人文教师骨干和各大医院的同行等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分为六个单元:医师职业精神的回顾与展望;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服务;中心第二轮获资助课题结题答辩及进展报告;利益冲突(COI)政策在医院层面的实施;医学生在医师职业精神建设中的行动以及非政府组织(NGOs)在医疗卫生中的角色.
作者:唐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关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客观角度认识医患关系的现状,论述医德教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医德教育的具体措施: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医德规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等,对促进和谐医院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杨文娟;廖生武;周燕莉;刘道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影响血液透析护士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健康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对8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调查表明,大部分护士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导致护士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压力大(97.5%).结论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护士亚健康问题,制定有利于提升护士健康水平的政策、制度;医院要重视护士身心健康的提升,护士长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护士要提升自身心理压力调适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此外,需要呼吁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
作者:徐美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分析预约挂号服务项目实施的伦理学基础在于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严格保守患者秘密,提出预约挂号服务项目方案设计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实名预约挂号原则、保护医疗资源原则、实现多种预约形式并行原则、统一的管理平台原则.探讨了预约挂号服务的推进,同时引发了医患间诸多伦理问题,如医生出诊的管理、患者失约的控制,挂号资源的合理分配,患者挂号权利的平等保护等,这些问题均需要正确面对和进一步完善.
作者:杨晶;陈德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是人类的优点、价值,目的在于促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豁达开朗的性格,提高个体、群体、社会的幸福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总结医患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医患双方对医疗服务认识存在差异、医疗中的人文关怀减少、医患双方彼此缺乏信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积极品质、积极情绪与体验,需要转变科室、个人的工作观念;加强人文关怀的临床应用;转变患者的观念、态度;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作者:张静平;郭玉芳;张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配子捐赠助孕技术的发展,配子供求失衡,配子商业化及后代近亲婚配,配子及后代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医学、伦理及法律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并可能遭遇特殊受赠者(如HIV/AIDS患者)的伦理困惑.对此应该实施医疗策略,如冷冻卵子建立卵子库;应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政策支持,使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并支持捐赠行为,使潜在的捐赠人群加入到捐赠队伍中.同时,应不断加强伦理监管并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配子捐赠助孕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作者:李小红;李尚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各种医学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造成医患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少,针对当前医学科技不断进步而医德情感却逐渐滑坡的现状,探讨医德情感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培养方式:利用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认识医德情感的重要性;采取课本知识与网络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通过到医院实习、调查,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
作者:刘瑛;高磊;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通过分析门诊统筹道德风险,包括以下四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道德风险;参保居民的道德风险;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与参保居民合谋的道德风险;医疗保险管理机构道德风险.提出防范门诊统筹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创新门诊统筹支付方式、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声誉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经办能力、完善门诊统筹监管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等.
作者:李华业;胡西厚;于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为优化护生人格、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培养护理伦理道德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对300余名高职3+2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生在爽直、重情、随和3个维度的分值高于常模,在坚韧、利他2个维度的分值低于常模,在活跃和严谨2个维度分值与常模无明显差异;护生对生命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活跃、坚韧、重情、随和4个维度与生命态度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有坚韧和活跃维度进入回归方程,二者对生命态度的解释量为49.9%.结论 护生人格中的坚韧和活跃维度是影响生命态度的主要因素,作为护理教育者要注意培养护生的积极人格,树立护理伦理道德.
作者:李红;刘堃;郭蕾蕾;张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妇在住院期间的隐私保护需求,为提高产妇住院期间的隐私保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产妇在住院期间对隐私保护需求”问卷调查表,对577例住院产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住院期间产妇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需求居首位,对委托人和异性医务人员的保护需求较低.结论 产妇住院期间对个人的隐私保护需求较高,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增强产妇隐私保护意识,将产妇病史、隐私部位作为保护重点,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产妇隐私,可以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住院满意度.
作者:卢蓉;吕苏芳;张春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功利主义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利他主义原则对医学生的价值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借鉴与导向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价值观取向功利化和现实化、极端个人主义.因此,应当强化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医乃仁术作为永不过时的医学价值导航,倡导医学中的“人道功利主义”,改善医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教育大环境,以保证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李雨蕙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