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中医学与临终关怀的契合点

恒梦;尤吾兵;陈园;徐辉

关键词:中医学, 临终关怀, 本土化, 缺失, 契合点
摘要:中医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操作方面都与临终关怀有很多契合之处,而中医学积极参与临终关怀实践的缺失是目前的现实情况.从中医学理论、辨证方法、治疗观、中医文化及中医药技术在临终患者的照护作用方面作以探讨,以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本土化实践发展.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沟通过程模型的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通过全面分析医患沟通特点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求的现状,在沟通过程与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医学生胜任医患沟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并通过对山东省三所医学院校现场调研评价医学生对沟通能力及其培养的认知与态度,测评其实际沟通能力水平以及当前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等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增强对医学生的沟通动机培养、沟通理论知识学习、共同能力实训的方法来构建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有效体系.

    作者:郭洪伟;尹文强;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伦理学的新发展

    近,陆续读完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张新庆教授的新著《护理伦理学——理论构建与应用》这本约30万字的著作.给我的印象是,这的确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旨在构建护理伦理学理论框架的学术著作,是一部重点突出、理论挖掘较深、内容全面、信息丰富、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著作;是一部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特点的著作,是我国护理伦理学学苑中的一个硕果.它标志着我国护理伦理学开始从粗犷走向成熟,从经验表述走向理论思考,是护理伦理学向前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强伦理审查委员会实效性的对策探讨——基于黑龙江省伦理审查委员会现状的调研

    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伦理审查委员会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整体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存在伦理审查内容混杂、伦理审查的全程性未得到相应重视、组织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其制约因素有:现行相关法律位阶较低、监管制度不完善、操作流程不规范.在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伦理审查委员会实效性的对策:提高有关法律位阶并完善相关规定,建立统一的监管主体,完善伦理审查程序,改善组织建设.

    作者:毕子豪;尹梅;张雪;周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异种胰岛移植新进展及伦理学审视

    介绍了临床异种胰岛移植的现状,异种胰岛移植存在的免疫排斥反应及抑制策略与异种胰岛移植新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并就其面临的临床伦理问题作了分析,包括:对人的完整性、跨物种感染风险、受试者的甄选、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等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再审视,并结合医学伦理学的原则,重新认识和指导异种胰岛移植研究,旨在为今后规范异种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鹏;邵巍;刘文颖;雷凌佳;许树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从技术理性走向生命伦理

    从技术理性角度分析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社会、家庭、个人的伦理挑战;从医学目的的层面分析说明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是一种医学本体实践方式,有其自身的伦理价值;从对生命伦理的思考中总结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确证与规制,需要保持适度的宽容、遵循伦理原则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机制、用“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作者:陈芬;纪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注重审查项目的辨证论治内容——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特点研究(二)

    在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审查项目的辨证论治内容是检验项目是否符合中医规律和理论,其目的不是检验项目的科学性,而是为了保护受试者的安全.在这其中,要坚持伦理审查与科学审查的统一,更要注重中医药本身发展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不能简单的套用审查西医西药的方法.在审查辨证论治内容的实践操作层面,应当注意:对辨证论治内容的审查,要纳入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标准操作规程.在保护患病受试者安全的审查上,要坚持证候标准,要审查既往临床应用证候与研究中患病受试者证候是否一致.对辨证论治的审查,要重视理法方药的内在逻辑关系,要充分发挥熟悉项目研究内容的中医药专家的作用.在强调审查辨证论治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审查项目的其他内容,形成伦理审查的合力,防止片面性.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伦理学“一贯制”教育模式探索

    通过论述“一贯制”教学模式的概念、意义、现状,提出了“一贯制”教学模式“三结合、两兼顾和一强调”的初步设想.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年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大一年级的适应与起步阶段,应重点进行入学、基础医学、医德规范教育;其次,处于调整、发展、稳定阶段的二、三年级,应开设专业课程、医学生人文精神、医事法律教育;后,对定型、职业起步阶段的四、五年级医学生来说,必须加强临床实习、医患关系、医德实践方面教育.

    作者:姜欢;尹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红丝带关爱中心”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成效分析

    通过“红丝带关爱中心”推动艾滋病患者院内外的全程服务,从艾滋病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爱心服务站、任大姐QQ群、爱心援助团、24小时电话热线等,实施“亲情式”服务,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用药督导、心理咨询、行为干预、科普宣传及法律援助等服务;组织开展健康教育、郊游、聚会、探视病人、读书会等活动,为其解决社会保险、财产纠纷、家庭矛盾、工作学习等诸多问题,从而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提升,主动搭建沟通平台,建立长效的护患关系,促进院外延伸护理.

    作者:陈菊娣;居朝霞;任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哮喘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医学伦理意义

    目的 探讨对哮喘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患儿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伦理意义.方法 在对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手段.结果 在经过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下降,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得到了患儿父母和监护人的认可,改善了医患关系,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宗旨和医学伦理学的理念.

    作者:唐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生命文化学学科构建中的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生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中,存在两个基本问题:生命文化学是什么和怎样研究生命文化学.一方面,通过对生命文化的概念,现代形态下的生命文化研究,生命文化学发生和兴盛的原因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局限和生命文化的新价值观的论述,深入分析了生命文化学的内涵;另一方面,从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生命与文化关系的本体论分层;从文化分层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对如何进行生命文化学研究作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生命文化学学科构建的三种价值观点及实践价值观.

    作者:贾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生命文化学的学科独立性分析

    一门学科要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当要有明确的学科属性,清晰的学科边界,独特的研究价值,属于自己学科的研究特色,自身的元理论体系和核心问题.通过对生命文化学学科发展的分析,认为生命文化学在以上方面都有自身的特征,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其独立化需要独立的学科话语,形成独立的生命文化学话语系统,防止话语掠夺,同时也要避免话语扩张和自我膨胀.

    作者:江文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生职业责任感认知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探讨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职业责任感的认知现状及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培养策略.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并录入Excel2003数据库,使用SPSS17.0进行主成分分析处理.结果 一年级至五年级医学生对职业责任感认知的主成分得分为0.5975、0.6235、0.6433、0.6118、0.6024;在校医学生对职业责任感认知状况的发展存在着反复与曲折;影响医学生职业责任感认知的因素侧重于两个方面.结论 在校医学生对职业责任感的认知发展并不稳定,有反复现象,须正视其发展规律并根据影响因素合理引导与培养.

    作者:安洪庆;元金宝;楚新艳;刘宪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论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对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一种反思

    通过分析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诞生及其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辨证法以及历史性悖论,讨论了主体性与奴役性的相反相成、理性还原为计算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不可逆转,彰显出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在伦理导向上与前者相比的优越性.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彰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依赖性,把生命的社会价值置于比个体功利价值更高的序列.并从生命主体间社会性认同的多重起源、历史、制度和道德维度以及物质和政治蕴含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的核心范畴:生命主体间社会性认同.通过不断探索支撑个体和群体生命主体间认同意识的多样历史元素以及关注生命文化的认识论、伦理学和本体论意义的路径来建构社会性生命文化的理论.

    作者:马俊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陕西省关中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及人口学特征对其影响的情况,为工作倦怠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985名基层卫生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人口学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状况.结果 陕西省关中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对工作积极负责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得分依次为(3.66±1.00)分、(3.84±0.78)分、(3.72±0.77)分,其中情绪衰竭受婚姻状况、单位类型、职工类型和职称的影响;对工作积极负责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年龄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陕西省关中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处于不良状态,尚需改进;应重点关注综合医院、医生、护理以及年龄较小的医务人员;提高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重视度及减轻工作负荷等是降低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瑞;王亚峰;史文册;马嘉旭;栾孟玉;王明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生命文化学的学术聚焦与研究范式

    生命文化学以具有生物学特征的物质存在,所具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作为社会成员习得的一切能力、习惯、行为、心理的复合体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人类的生命文化,以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和提升生命为主旨,通过叙事法、比较法、辨证法、系统论法及关联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以期解决人类社会所遭遇的难题和困境.

    作者:邱龙虎;辜美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融合培养的探索及做法——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首先阐述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及融合培养意义,其次着重分析了该院特色“1234”模式:围绕一个目标,打造过硬的融合型师资队伍;坚持双轨并举,形成独特的融合式培养模式;体现三种能力,建立融合型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四位一体教学特色,实施分年级分阶段融合教育途径.

    作者:冯文珍;张乃正;房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生社交网络使用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生社交网络使用现状,分析医学生社交网络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方法 选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7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普遍使用社交网络工具,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和了解信息的渠道,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性使用社交网络工具,如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依赖、不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安全等,从而对个人成长与自身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应该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法制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伦理思辨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的资源建设,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刘真;刘源瀛;许婷婷;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成体干细胞在器官移植应用中的伦理展望

    成体干细胞应用于器官移植比胚胎干细胞更具优势,因为病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成体干细胞,制造替代器官,同时也能够减少器官买卖,保证公平,防止道德滑坡,并且有着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为了更好地维护人类的健康利益,需对两者的结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伦理规范.这样,才会使再生医学的研究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进步.

    作者:李晓彬;徐静汶;刘欣;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主性原则在儒家道德语境中遭遇到的困难

    基于调研和访谈的数据,发现当前中国医疗领域中的“自主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同和推崇,但同时这种认同和推崇却有着一定的界限.在重要的医疗决策环节,医患双方都倾向于认为,患者主动地放弃自主权利,由医生作出决定,才是好的方式.并且在医患双方的心目中,理想的医患关系模式是具有明显家长制特征的“信托关系”,而不是完全的患者自主.一方面,医生行善与患者自主在儒家的道德哲学中是相互矛盾的,导致行善与自主难以共存;另一方面,儒家生命伦理认为,患者自主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医生品质的否定,因而对于自主性的推崇无法得到文化上的认同.

    作者:李亚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压力与摄食偏好及摄取率的相关性分析——高考压力对学生不同味觉食物偏好及摄取率的影响

    目的 从心理健康角度研究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否与不同味觉食物的偏好与摄取频率有关联.方法 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某中学高考学生3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hen感觉压力量表及自制的饮食行为问卷对其味觉偏好性与压力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及评价.结果 女生心理压力高于男生,喜爱甜食的学生压力指数高于不喜爱甜食的学生,喜爱苦味食物的学生压力指数低于不喜爱苦味食物的学生,高压力组学生摄取甜食及辣味食物的频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因此应加大宣传营养健康饮食知识的健康伦理观,从心理健康角度排解高考学生心理压力,从压力与味觉偏好相关性角度引导高考学生健康饮食.

    作者:牟春英;张田香;郑有礼;刘田;鲜瑶;宋戈;靳菊英;张剑琴;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