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芳;陈贵华
目的 探讨门诊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以及其与随机血糖、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为高风险人群早期预防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选2015.年4-8月该院门诊就诊并且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的海珠区居民共计1 028名进行调查.采集其年龄、性别、随机血糖、血压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等资料,利用SPSS20.0分析门诊高血压患病率及其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该区40岁以上居民门诊高血压患病率为53.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分别为57.8%和51.3%.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以随机血糖小于5.6 mmol/L作为参考,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7.8 mmol/L时,患病风险增长了约1.6倍(P=0.008).结论 性别、年龄均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机血糖可能与高血压的风险相关.
作者:李秀诗;张琰;缪绯;刘芃;王秋实;刘映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状,为制定“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和专题访谈调查北京、浙江、广州、四川、重庆5个地区“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现状,内容包括:规培基地基本情况、管理与经费投入、培训建议等.结果 2所基地认为培训课程与医学本科教学不衔接;3所基地对培训效果基本满意,1所基地不满意;88.4%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进行“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结论 目前的“5+3”全科医师培训制度不太完善,培训整体偏向专科化.全科医师培养在培训基地与培训师资方面应制定遴选相应标准.举办“3+2”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建立系统化课程体系和配套政策.
作者:张冬青;刘彦;何坪;张秩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去氢木香内酯(Dehy)对人肝星状LX-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肝星状LX-2细胞经不同浓度Dehy处理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LX-2细胞增殖和周期分布,Hoechst 33342染色法及AV-PI双染法检测LX-2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给予不同浓度的Dehy作用48 h后,能够明显抑制LX-2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S、G2/M期,同时诱导LX-2细胞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ehy可促进P27、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 Dehy通过调节Bax、Bcl-2和P27的表达诱导人肝星状LX-2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阻滞.
作者:程剑;林彬;沈晓洁;刘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产后子宫内翻是指分娩后子宫底部向官腔内陷甚至从官颈翻出的病变,常伴有下腹剧痛、阴道流血及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按照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子宫内翻.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产后亚急性子宫内翻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娈;钮彬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小儿急性喉炎合并急性喉梗阻是儿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由喉腔黏膜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引起,以发热、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发生严重的Ⅲ度以上呼吸困难时,甚至需要行气管切开术,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1].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对策,对减少气管切开、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治疗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接收的小儿急性喉炎合并急性喉梗阻78例患儿,对其采取急救与护理的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回顾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龚永书;刘继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共60例,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简易认知功能筛查表(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T0时,P组和S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S组患者的MMSE值明显低于P组,且T1时S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T3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在T1、T2、T3时的MMSE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P组患者在T1、T2时的MMSE评分均较T0明显降低(P<0.05),在T3时逐渐恢复.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对老年患者POCD发生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持久.
作者:丁洪艳;张雪飞;王志伟;陈航领;张晓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重庆某三级医院对厄他培南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所携带的碳青酶烯耐药基因类型及耐药传递方式.方法 对临床分离出的厄他培南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产生情况;PCR扩增常见耐药基因并测序确定碳青酶烯酶基因;质粒结合试验研究耐药基因的传播方式.结果 在临床77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出14株对厄他培南不敏感菌株(耐药12株,中介2株).13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12株携带blaOXA基因,9株携带blaIMP基因,2株携带blaKPC基因;首次发现同时携带blaOXA-1、blaIMP-8和blaKPC-2 3种耐药基因的阴沟肠杆菌,改良Hodge试验阴性的1株阴沟肠杆菌没有检测出耐药基因,且该菌株质粒结合试验失败.结论 该院分离的厄他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所携带耐药基因以blaIMP-8和blaOXA-1为主,且主要通过质粒传播.
作者:苏小燕;罗云俐;叶涛;何云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建立预测老年患者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死亡风险的危险指数评分.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治疗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住院患者11 144例,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术前化验室检查、手术麻醉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Bootstrapping法行内部校验,通过校正方程的偏回归系数确立危险指数评分的参数权重.结果 围术期病死率为1.0%(111例).通过回归分析获得8个独立预测因素,并定义危险指数评分:美国医师协会分级(工级0分,Ⅱ级3分,Ⅲ或Ⅳ级4分)、BMI(<24 kg/m2 0分,≥24 kg/m2-1分)、肾功能不全(1分)、慢性阻塞性肺病(3分)、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2分)、低清蛋白血症(1分)、低钠血症(1分)、实施全身麻醉(1分).危险指数评分:<6分的患者为低危,6~7分的患者为中危,>7分的患者为高危,高危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实际预测风险大于10%.围术期死亡危险指数评分展现出了较好的诊断识别能力(c-statistic=0.878).结论 老年患者非神经外科非心血管手术的围术期死亡风险可以通过危险指数评分进行预测,这一评分可以帮助筛选围术期死亡的高危人群,以便针对性的给予更精细化的围术期管理.
作者:姜柏林;冯艺;刘峻豪 刊期: 2017年第28期
肝细胞肝癌(HCC)是目前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癌症相关性死亡的第三大病因,每年约有782 000新发病例发生[1].HCC的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黄曲霉毒素B1、吸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仍是导致HCC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是一个不完全环状双链DNA,包含4个开放读码框(ORF),分别编码4种蛋白S、X、E、C,X基因作为小的一个ORF,其相对分子质量约17×103,编码由154个氨基酸组成的乙肝病毒x蛋白(H Bx蛋白).HBx蛋白参与众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信号传递、周期进程、细胞增殖与凋亡、反式激活作用等,在HCC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生物的各种病理生理学过程,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Bx蛋白与TGF-β在肝纤维化、HCC的进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相互影响,促进疾病进展,本文将根据目前研究水平对HBx蛋白与TGF-β在HCC发生发展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对咳嗽性晕厥(C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该院门诊或住院CS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有晕厥史的拟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SVVS)的患者7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HUT,观察HUT中咳嗽反应,咳嗽引发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HUT阳性结果及血流动力学类型.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嗽诱发晕厥4例(8.51%),晕厥先兆26例(55.32%),无症状17例(36.17%),对照组79例(100.00%)均无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反应总阳性率为63.83%,特异性为100.00%.各组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症状者舒张压与观察组晕厥者、观察组晕厥先兆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无症状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UT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T中剧烈咳嗽可引起CS患者血压下降,诱发晕厥或晕厥先兆,能提高CS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对怀疑诊断为CS的患者,尤其是病史不清的CS患者的诊断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王焕霞;王伯乐;冯义静;秦巧云;孙汝平;徐金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案与效果.结果 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临床表现以精神异常、人格改变、智力障碍为主;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脑脊液TRUST及TPPA全部呈阳性,全部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大于或等于10×106/L,蛋白质大于或等于0.45 g/L;14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轻中度脑电图异常10例,正常4例;26例行MRI检查,发现幕上弥漫脑萎缩22例,多发脑白质脱髓鞘灶16例,脑动脉硬化3例,脑梗死1例.全部患者经过规范化驱梅治疗后,大部分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不一,需要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分析,早期诊断、足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春娜;周逸伟;孙乐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1].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每年约有1 000万新发癌症患者,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0%以上伴有疼痛[2].疼痛是癌症患者饱受折磨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3].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医务人员不够重视,癌痛知识不足,宣教不够,都是癌痛规范化治疗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作者:袁敏;余晓云;温雅婷;王纡雯;郑升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抗原再添加检测与前带检查技术应用,识别并消除反应体系中存在的钩状效应.方法 选择mALB浓度分别为3.03、1 152.20、2 031.20、3 539.60 mg/L的门诊患者随机新鲜尿液标本4份,选取浓度为3.03mg/L与1 152.20 mg/L两份标本,按照不同的稀释比例,配制成系列稀释浓度标本12份,加上述两高值标本组成14份高低系列浓度标本;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置前带检查报警参数,使用抗原再添加技术检测14份标本中mALB,观察并记录理论浓度值、反应过程吸光度值、实测浓度值与前带检查值;通过对出现前带报警前后标本浓度进行系列再稀释,查找出现前带报警的低浓度值.结果 系列稀释浓度标本中,低浓度标本1至标本5没有前带检查报警,而高浓度标本6至标本14都有前带检查报警,而出现前带检查报警的低浓度值为360.74 mg/L.结论 mALB检测方法对高浓度标本存在明显的钩状效应,应用抗原再添加检测与前带检查技术能够迅速、有效地识别反应体系中的钩状效应,并通过仪器自动稀释再检测功能正确测定标本浓度.
作者:张杰良;黄雪珍;莫和国;邓文成;梁映亮;徐灼均;徐宁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尸检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PTE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2004-2015年经尸检证实为PTE的47例死亡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年间共完成尸检784例,其中PTE 47例(2例合并脂肪栓塞),发生率6.0%.47例PTE病例中有46例(97.9%)为致死性肺栓塞(FPE).分析47例PTE病例尸检资料发现,每例均至少存在一项危险因素,43例(91.5%)存在2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其中常见危险因素为创伤骨折(55.3%)及手术(53.2%).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40.4%)、心搏骤停(31.9%)及晕厥(27.7%)常见;24例(51.1%)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8例(17.0%)合并右心血栓,1例(2.1%)合并基底动脉血栓.栓塞部位以肺动脉主干(59.6%)多见,其中骑跨型栓塞20例(42.6%).22例(46.8%)死亡前疑诊为PTE,但均未行抗凝或溶栓治疗,仅1例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结论 PTE容易继发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创伤骨折及手术.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缺乏典型三联征,误诊率、漏诊率及致死率均高,临床工作者对疑诊PTE患者治疗不充足.
作者:张敏;李剑波;王晓慧;陈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对比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以指导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眶上锁孔入路(A组)和眶上外侧入路(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开颅时间、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经眶上外侧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开颅时间少于经眶上锁孔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GCS评分、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和关颅时间短,术中能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术中牵拉较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时可作为眶上锁孔入路的替代方案.
作者:刘海巍;陶胜忠;陈辉;王德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喉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方法的首选[1].由于此类手术创面大,并发症较多;同时喉切除在不同程度上损伤了发音、呼吸及防护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缺乏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会出现焦虑、恐惧心理[2].而目前对于喉癌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方面,缺乏全面、全程规范的教育模式及出院后的延续服务,导致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3].为了探讨PDCA引导的健康教育改良模式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科对喉癌患者实施PDCA循环引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敏;方利;陶春花;李朝军;王依贵;赵良淑;刘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构建、合成FKN-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PANC-1和SW-1990.应用CCK-8法和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FKN、IL-6和STAT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转染FKN-siRNA 24 h时,PANC-1及SW-1990各组细胞吸光度值(A值)无明显变化,在48 h和72 h时,FKN-siRNA组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FKN-siRNA阴性组(P<0.05).转染FKN-siRNA后,PANC-1及SW-1990 FKN-siRNA组细胞侵袭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和FKN-siRNA阴性组(P<0.05).PANC-1及SW-1990转染FKN-siRNA后,与对照组和FKN-siRNA阴性组相比较,FKN-siRNA组细胞FKN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IL-6与STAT3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趋化因子FKN可能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发挥了抑制作用.
作者:李海洋;黄李雅;吴阳;刘慧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人群的病原学流行现状,分析其趋势与特点.方法 使用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25 05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出病原体阳性8 575例(34.22%),其中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率高,为23.77%;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5.19%、腺病毒(ADV)4.56%、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4.02%、乙型流感病毒(INFB) 2.28%.RSV、ADV感染季节性分布明显,在冬、春季节(12月至4月)高发,夏季较低.婴幼儿到学龄前患者阳性例数多(5 274例);MP抗体阳性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 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为MP,病原体感染与年龄组有相关性且有季节流行趋势.
作者:汤巧;夏梦宁;李霞;刘国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危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动脉僵硬度、血液黏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存在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高危性COPD患者分成他汀组(A组)、益气活血化痰组(B组)、联合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60例.4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A组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联合益气活血化痰方,C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化痰方,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4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僵硬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差异,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4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C组、A组、B组、D组逐渐升高(P<0.05).治疗6个月后,除D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其余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组、B组、D组患者BODE指数逐渐升高(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调节有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高危性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等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金晶;秦慧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照顾者认知改善的效果.方法 抽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老年科95名老年痴呆症照顾者并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后用阿尔茨海默病知识测评量表(ADKS)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老年痴呆症照顾者ADKS总体得分为(19.970±2.216)分,干预后为(23.400士1.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干预后高分段、中分段和低分段的ADKS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低分段和中分段的得分差异较高分段的得分差异更为明显.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照顾者认知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其对ADKS评分较低的人群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范皛;沈军 刊期: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