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潍坊市中医院托管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张欢;杨会香;徐金辉;衣晓娟

关键词:托管, 基层医院, 护理人员, 满意度
摘要:目的:为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调查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并对满意度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潍坊市中医院托管的4家基层医院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住院患者对基层医院托管后总体满意度提高,但对护理技术操作、生活护理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托管医院的改革。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ESP理论指导下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英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社会对涉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英语教学尤其是医患沟通英语教学已成为这一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医患沟通学是研究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如何互相理解、信任并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的一门学科,而ESP教学理念强调以能力为导向,与职业相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英语教学作为手段与工具来学习运用,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以ESP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英语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成效。

    作者:刘瑛;张淑玲;朱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人文关怀在白血病患儿长期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了解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儿和家长实行人文关怀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通过访谈形式,先后访问了20例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出问题,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干预。结果白血病患儿治疗时间长,化疗药物副作用大,带给家长和患儿的痛苦也较大,容易引起患儿和家长的负面情绪,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对其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结论针对白血病患儿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特点,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提出对白血病患儿及家长的人文关怀主要包括:优先稳定家长情绪;个性化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诉求;提高医疗技术,开展无痛治疗;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共同提升患儿的生命质量。

    作者:王玲;肖延风;李金娜;杨长虹;王莉;辛芳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责任指数在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评测中的应用初探

    目前对于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测评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当中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低年级医学生职业精神评测的研究较少。介绍了责任指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介绍国外医学院校应用责任指数对于在校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评测,分析该方法的优劣。认为责任指数是基于具体行为的评测、其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是适用于低年级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评测系统,与其他评测系统相比,责任指数更注重预先的指导和规范。但责任指数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责任指数评估过程中须面对一些伦理挑战,且评测框架设计缺乏整体性。

    作者:陈恺;李瑞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交流分享,共同提高京沪两地医学伦理工作交流暨相关培训活动在上海举办

    2015年6月26日-27日,京沪两地医学伦理工作交流暨北京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五期培训活动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举办。

    作者:北京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中的医德教育思想

    《黄帝内经》,缘起于德,在传道授业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匪人勿教,择人而授,高风亮节,开放不狭隘;在职业追求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博采勤求,深得医道,志于上工,为天下师;在职业操守方面,其倡导医者应珍视生命,以不病调病,一丝不苟,大医风范;在职业信仰方面,其倡导医者应法于往古,验于来今,坚信科学,反对迷信;《黄帝内经》倡导医术要精湛、医德要高尚的职业理念,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医德思想生发的渊源,对当今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变玲;李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案例分析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中的指导功能

    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关于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伦理问题,并针对这一现状讨论研究了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中的指导功能:一是为需求者提供相关性伦理咨询,二是对辅助生殖技术及相关性研究开展全程监督和指导。

    作者:殷宝莉;张宇晖;张平;王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政策环境对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转变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怀柔区的调研

    政策环境对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的转变有着重要作用。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管理体制的资源支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体经济体制下工分制的运作为赤脚医生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政策环境基础。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村民自治”政策环境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管理、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推动了赤脚医生向乡村医生的转变。

    作者:董屹;吕兆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党组织在弘扬医院精神中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分析医院精神及其伦理涵义得出:医院精神不仅是医院全体人员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也是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心理趋向、文化定势以及意志统一和行为准则的集中表现。医院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应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导,彰显鲜明而深刻的医学伦理原则和规范。并阐述了在孕育、传承和创新医院精神的实践中,医院党委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对其进行伦理分析,旨在对当前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花蕾;王蕾;王香平;吴宇彤;张卓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培育研究

    从健康意识和生命责任方面阐述当代部分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及其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剖析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的根源,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学校应创新课程、注重临床实习、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深化生命价值教育;政府应加强行政干预;网络、媒体等应充分发挥正确导向功能;要发挥家庭环境的熏陶作用并改变家庭教育理念;要提高自我意识能力、进行自我挫折教育和情感教育。

    作者:孔令杉;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本主义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本主义理念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将人本主义护理管理理念贯穿于常规护理管理中。结果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本主义护理理念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护理效果,而且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患者的心理适应性。

    作者:吕惠茹;郭晓英;李珂;陈静;袁翠翠;贺西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阶梯式培训考核在提高年轻护士人文素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阶梯式培训考核在提高年轻护士伦理人文素养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起在新护士入院后三年内,通过先简单后复杂、先规范化常规后专科特色的模拟、案例操作的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比较以前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考核、考核优秀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新的培训考核方法让年轻护士在临床操作考核中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考核优秀率31.25%,高于前一年考核的优秀率19.82%,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比较中,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新的培训考核方法,显著提高了年轻护士的自身素质和医德修养,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能更好的注重人文关怀,做好护患沟通,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判断能力、急救能力、交流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年轻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和病人的综合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满琴;陈菊娣;居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东某高等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改革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目的:为了解医患沟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及环节的合理性、课程的实用性及学生对此课程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某医科大学3个年级89位医学生实施调查。结果74.2%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收获大或收获较大,63%的学生喜欢视频观察讨论法与角色扮演法二者相结合,61.8%学生不同意增加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安排较为合理但教学考核是难点。结论基于课程整合的视角,革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开放性,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估是增强医患沟通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作者:田冬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士职业精神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阐述护士职业精神的概念与内涵,介绍国外护士职业精神测评工具研究现状,综合论述了护士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职业因素,并提出构建我国护士职业精神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方式、倡导护士职业精神培育和营造健康的护理职业环境等建议,为发展我国护士职业精神理论和提高护士职业精神提供参考。

    作者:吴茜;孙晓;施雁;张曙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隋前正史医事伦理探骊

    征引隋前正史中医学史料,从高层之医学人文关怀、医学教育及医学传播三个伦理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医与政有着天然紧密相连的渊源关系,医政充分体现了政府有无政治作为和是否实施人文关怀;汉魏南北朝时期太学、地方官学、私学都很活跃,在医学教育方面,也有深刻的进步理念;中医药作为加强民族间交流和融合的友好使者,对当今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

    作者:赵仁龙;任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南京2015年国际生命伦理学高峰会议暨全国第二届老龄生命伦理学与老龄科学论坛”在东南大学举办

    2015年6月26日-28日,“南京2015年国际生命伦理学高峰会议暨全国第二届老龄生命伦理学与老龄科学论坛”在东南大学举办。此次学术活动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医学与哲学》杂志社、江苏省医学伦理学会等单位协办。著名伦理学家、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致开幕辞并为“老龄化国际研究中心”揭牌,该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刘波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外近200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伦理学和老龄生命伦理学与老龄科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作者:许启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3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及其意义的分析研究

    2013年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对宣言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内容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增删和修改,并在细节上对部分用词进行了修改。新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改进了宣言的架构,完善了宣言的内容,加强了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了对研究者的要求,并明确了国家、研究机构、申办方的义务。这对我国的启示有:不断修订涉及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法规,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提出国家对受试者保护的义务,探索建立国家临床试验赔偿体系;明确伦理委员会职责和定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伦理审查主体。

    作者:王頔;杨竟;陈仲林;丁艳;江一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研究

    通过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概述,分析研究了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原因。基于我国国情和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特殊性的基础,提出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实现路径:即完善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适应性改造,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相互通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建设。

    作者:刘春娇;张槊;邓玉霞;吴彬彬;刘艳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护士与进修医生间的医护关系探讨

    探讨临床护士与进修医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进修医生工作性质和内容的特殊性、角色差异、缺乏交流和理解、制度不健全。提出要针对其特殊性,确定好各自的角色和位置,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沟通交流以及完善医护管理体制的措施,从而建立和谐良好的新型医护关系,营造和谐的医院人际关系,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张萍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潍坊市中医院托管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调查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并对满意度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潍坊市中医院托管的4家基层医院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住院患者对基层医院托管后总体满意度提高,但对护理技术操作、生活护理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托管医院的改革。

    作者:张欢;杨会香;徐金辉;衣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某院儿科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调研及建议

    回顾调查了某院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2008年至2013年审查的儿科临床试验的15个项目的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分别对风险级别、方案设计依据、风险小化措施,知情同意书告知要素、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找出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存在的不足,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作者:段茹;陈岚;贺晴;张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