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作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6月采用SBAR沟通模式,通过制订手术室巡回护士术中交接表格等措施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 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巡回护士交接班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13.6%降至4.6%,交班时间由原来的(13.1±4.5)分钟降至(7.4±2.1)分钟,交接双方的满意率由原来的79.5%提高至96.6%,巡回护士工作合格率由89.8%上升至96.6%.结论 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规范了手术室巡回护士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保证了患者安全.
作者:吴越;李洁琼;胡婷;成小燕;曾令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首先从信息不对称和供求均衡角度阐释了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并结合通过问卷方式对南京市民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后发现医保人群和非医保人群在用药方式、药物剩余、药物来源、对医疗费用的认知和医疗费用支出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医保人群与医疗服务提供方更易形成合谋,揭示了医疗保险的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降低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对策建议,针对需方的建议是:设置合理的费用分摊制度,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完善分级诊疗;针对供方的建议是:改革付费方式,建立审查激励机制,加快医药体制改革.
作者:游海霞;岳金桂;陆明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现状、成因和解决方法,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的建议,并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学龄前(5岁以下)的农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将随机抽取到的幼儿园的全部儿童纳入研究对象,调查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标准及自制问卷进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脂肪摄入量、维生素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膳食纤维摄入量异常检出率低于非留守儿童.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现状成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从家庭、社会、学校及留守儿童养护人方面入手,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
作者:郝美伦;蔺新英;盖若琰;李文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志愿者培训需求状况,据此提出医院志愿服务培训建议.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调查医院志愿者的培训需求.结果 医院志愿者参加培训意愿较高;对培训时间的需求不够集中;培训内容的选择多样化;对培训方式的需求多样化,培训评估方式操作化.结论 根据医院志愿者的不同需求开展阶段式培训,建立以老带新服务机制,促进团队建设与经验分享,加强培训反馈与跟进.
作者:孙振军;杜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全面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之处,从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我国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知与实践现状,我国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现状和国外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有益经验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目前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的重点,为我国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作者:于晨;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了解住院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现状,分析影响住院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因素,探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方法,进而帮助改善护患关系的紧张现状.方法 采用冈谷惠子的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139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量表所得信任度总均分为(135.177±19.434).住院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住院医院、住院科室、支付方式、职业、护患关系、评价当前的护患关系、对护患关系的了解、护士的第一印象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支付方式、评价当前的护患关系、护士的第一印象影响住院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t值分别为-2.353,-3.601,-4.339,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影响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因素,改进对不同住院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方法,加强人文关怀,改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提高住院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作者:丁慧鑫;张锦玉;周哲玲;许珏;龚丽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某护理学院2011级280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选取2010级28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讲授和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94.29%的实验组学生肯定主题辩论法在护理伦理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16,P<0.05).结论 在《护理伦理学》中应用主题辩论法,有利于学生伦理决策能力、思辨能力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机构管理者进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做铺垫.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与定性访谈的方法,于2014年抽取河南省某县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量表170份,回收160份,有效量表148份,回收率为94.12%,有效率为92.5%.采用Epidata 3.0、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问卷采用李超平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MBI-GS)和梁开广修订的离职倾向量表.结果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状况以零倦怠和低度倦怠为主.女性医生去人格化水平高于男性医生,年龄大和年龄小的医生离职倾向高,学历高的成就感高于学历低的,其他的则无明显显著性.结论 某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总体偏低,医生工作倦怠对离职倾向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杨坚;张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通过介绍美国涉及儿童研究对小风险的界定的相关内容和小风险评估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美国对小风险的界定值得参考,但选用“绝对标准”或“相对标准”值得研究;构建更为具体、可操作的“小风险”评估方法是规范相关伦理评审工作的有效举措以及涉及儿童研究风险评估中其他需关注的问题.
作者:周萍;奚益群;徐艳;唐燕;杨红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城市社区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对自杀的态度,为社区采取自杀的个性化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对社区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差异;不同婚姻状况者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有所不同;收入不同的人群对自杀者的态度亦不同.结论 社区人群的自杀态度具有多变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进行自杀干预时应充分评估当事者的人口学特征,考虑个体因素,同时重视改变公众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消极影响.
作者:刘书文;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介绍了英关两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情况,综合论述了我国临终关怀遇到的几个主要挑战性问题:临终关怀处于供不应求的矛盾状态中,临终关怀团队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有主要临终关怀模式可操作性不强.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参考英美两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有关筹资、死亡教育、医务人员培训以及发展以社区为主的多样化模式等建议.
作者:戴丽;马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初次发病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其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erthel指数评分表(MBI)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三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FMA和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的FMA和MBI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卒中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卢丹丹;张少茹;周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大学生对于志愿捐精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分析影响大学生志愿捐精的心理因素.方法 通过个人深度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志愿捐精的基本现状,通过随机抽样,对350名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大学生对志愿捐精了解比较少,有40%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有关志愿捐精的常识性问题.从态度方面来说,有49.06%的学生认为目前国家精子库存在的科学性有待研究.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捐精是一项公益事业,与献血、捐献脊髓一样都是高尚的利他行为.结论 大学生成为志愿捐精的主要人群来源成为当前精子库管理中重要的伦理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龚会;郭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高压氧护理工作的特点与伦理要求,提出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理念,并提出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价值认同、目标引导、激励自控、互相尊重等伦理学内涵融合到柔性化管理中的措施,以提升高压氧护理团队素质,形成科学民主、积极向上、温馨和谐、高效安全、医患双方满意的工作氛围.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时光荏苒,《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公开发行25周年了.笔者认为对《中国医学伦理学》在过去25年——1/4个世纪里取得成绩的好庆贺,就是总结她的经验.评价一本学术刊物的水平可以有三个维度.第一,一本严肃的学术刊物应是一个无形的学院,能以学术刊物特有的“科班”方式造就人才.我同意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杂志是为作者做“嫁衣”的.《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当然也不例外.但《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嫁衣”是高质地的,非达到一定学术水准的文章莫属.作者的稿子经过编辑的指点、修改,主题鲜明了、题目明确了、逻辑严谨了、遣词造句规范了.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前,生物样本研究在伦理、法律和社会层面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争议,针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受试者的隐私保护问题、知情同意问题、利益共享问题及结果信息反馈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信息库管理、利益共享及公平性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以下措施:完善预防措施,尊重区域文化,反馈结果信息及成果回报,落实保障机制,加强内部培训.
作者:曾令烽;刘军;潘建科;王璐;梁兆晖;曾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通过回顾白族医药文化的优秀代表——云南省鹤庆县陈作楷家族的历史,总结出了白族医学人文思想的基本内涵:悬壶济世的人生使命,尊重生命的价值理念,大医精诚的医德修养,和谐共处的精神疗法,博采众方的传承之道.在此基础上,提出白族医学人文思想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建构的启示:医学不仅是科学也是人文,走出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困境,加快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重塑“好医生”的形象.
作者:杨清春;吕跃军;杨培英;杨如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论述了文学叙事中的医学主题,分析了文学叙事助力医学伦理教育的路径,主要有:将文学叙事作为讲授医德基本原则的范例,引导伦理反思的素材,完善伦理教育的手段.而文学叙事应用于医学伦理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形式多样,提高学习主动性,内容具体,启发深刻反思,情境动人,升华医德情感,理想生活鼓舞实践行为以及文学训练,提高叙事能力.
作者:王沧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肿瘤科医护人员对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态度,分析影响告知的因素.方法 对福建省三甲医院473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6%的医护人员认同告知,职业、参加工作年限、所在科室、学历、重病患者接触史、住院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的癌症病情告知态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开展病情告知和死亡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生死观的科学认识,利于患者配合医疗护理.同时医护人员应提高沟通技巧和观察能力,使患者在家属的配合下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作出正确选择并能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作者:湛惠萍;李丽娟;陈倩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从伦理学角度合理处理好健康信息区域共享与患者隐私权、知情权保护之间的矛盾,保障医疗电子档案的区域共享和利用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对区域卫生平台的安全架构进行科学设计,确定医疗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保密等级,建立医疗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结果 区域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可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开放的、有利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向社会提供多形式的开放查询渠道;实现隐私与权限管理规则确定和功能设计.结论 区域健康档案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卫生信息化道德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对保障区域医疗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杨晶;殷伟东;陈平;苏逸飞;岳宗翰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