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代震宇;黄佳佳;余爽
目的 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并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70~130 min,平均(95.5±4.5)min.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6.9±0.7)d.术后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5±0.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畸形愈合,无出现位移,无出现固定物松动,伤口均无感染,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患者均恢复正常迈步功能.依据Baird-Jackson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分,该组优49例,良35例,可6例,差0例,总优良率93.33%.结论 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固定可靠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传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A型肉毒素(BTX-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初步阐释BTX-A治疗瘢痕及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的相关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B T X-A(0.01、0.10、1.00 U/L及10.00 U/L)作用24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及骨架变化,并采用MTT及流式技术检测其增殖、凋亡及周期变化,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 ,探究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及MMP-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BTX-A剂量的升高,其细胞黏附数量及骨架荧光强度逐渐减弱;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且主要阻断在细胞G0/G1期;此外其凋亡也随着BTX-A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强.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BTX-A剂量增大,MMP-1及MMP-2基因及蛋白均呈现高表达,而TGF-β及MMP-9呈现出低表达.结论 BTX-A通过阻断瘢痕细胞G0/G1期抑制其增殖,同时提高MMP-1及MMP-2的表达来减轻瘢痕形成,对瘢痕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郝荣涛;李宗超;陈兴;叶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张力性创口在临床上有较高发生率 ,其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张力性创口是指创口两侧皮肤在直接缝合时受到向两侧张开的应力较高的一类创口 ,多由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大等因素造成.张力性创口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带来各种并发症.在临床上 ,处理张力性创口的方法 多种多样 ,各有优缺点.创口因其位置、范围、功能活动、附近正常组织情况决定了其处理的难易程度.为了能够更准确、更合理地应对张力性创口的治疗 ,本文就张力性创口的修复策略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王鑫;杨龙龙;赵东旭;程文凤;刘兆兴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评估微RNA(miR)-124、miR-26A和miR-12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724例CRC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PCR-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对患者外周血miR-124 rs531564、miR-26A rs7372209和miR-126 rs4636297进行SNPs位点基因型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复发生存率(PFS)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单变量log-rank法比较SNPs不同的基因型和单倍体型对OS和RFS的影响.结果 携带miR-124 rs531564 CG基因型的CRC患者手术治疗后3年内OS较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缩短,3年内因肿瘤死亡风险增加[HR2=1.450,95%CI(1.043~2.017),P=0.026];携带GG基因型的患者较携带CC型的患者3年内因肿瘤死亡风险亦增加[HR2=2.339,95%CI(1.171~4.674),P=0.024];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携带CG+GG基因型的患者较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预后3年内OS明显下降[HR2=1.532,95%CI(1.119~2.096),P=0.008];隐性基因模型中,携带GG基因型与携带CC+CG基因型患者的OS无明显差异[HR2=1.975,95%CI(1.000~3.900),P=0.052];共显性模型中,以CC+CG基因型为参照,携带CG基因型的患者OS降低,患者3年内因肿瘤死亡风险增加[HR2=1.395,95%CI(1.007~1.931)].未发现miR-26A rs7372209位点和miR-126 rs 463629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RC术后3年内OS和RFS相关(P>0.05).结论 miR-124 rs531564位点基因多态性是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刘剑荣;陈小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岛素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典型的反复无诱因自发性低血糖的胰岛素瘤患者采用HIFU刀治疗,治疗后观察胰岛素和血糖的变化.结果 HIFU刀能够无创性地直接消融胰岛素瘤,10例患者的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在HIFU刀术后1周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HIFU刀是治疗胰岛素瘤的一种无创性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喆;金成兵;周崑;冉立峰;杨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合并心肌病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伴心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鼻鼻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观察术后2周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心电图结果 、超声心电图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 术后患者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肢端肥大及鼻唇肥厚明显改善,头晕乏力、高血压及高血糖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平均生长激素水平为(4.37±2.03)μg/L,显著低于术前的(40.27±4.1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的平均二尖瓣血流频谱(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能降低患者生长激素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顾俊怡;李向东;王中;虞正权;周幽心;陈罡;陈宇超;刘玉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重组Wnt3a蛋白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和黏附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VSMCs,实验分为Wnt3a组和对照组,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s的迁移能力,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VSMCs黏附细胞外基质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VSMCs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Ser675)、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Wnt3a组中VSMCs迁移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Wnt3a组中VSMCs黏附于胶原Ⅰ的数量和光密度值均显著增加(P<0.05),且Wnt3a组中磷酸化β-cate-nin(Ser675)、磷酸化GSK-3β(Ser9)和IL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 Wnt3a可以通过ILK调节VSMCs迁移和黏附.
作者:吴校林;朱锐;李彬;刘文卫;周青;赵玉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I/D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有关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和95%CI以评价ACE I/D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的关联性,同时进行种族及偏头痛类型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中纯合子模型(DD vs.Ⅱ:OR=1.21,95%CI:1.02~1.44,P=0.03;I2=47%)和显性模型(DD+DI vs.Ⅱ:OR=1.16,95%CI:1.01~1.33,P=0.04;I2=50%)均提示ACE I/D多态性与所有偏头痛的易感性呈正相关.杂合子模型和显性模型提示ACE I/D多态性显著增加有先兆偏头痛的易感性.结论 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相关,其D等位基因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显著增加有先兆偏头痛的易感性.
作者:关欣颖;李慧;吴梦平;张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调查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生存、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主要脏器的伤害.方法 26只SD大鼠分为常温常湿组和极端高温高湿组.观察SD大鼠在极端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死亡情况并于半数致死时间点捕杀动物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心、肺、肾、脑、肌肉和小肠6种组织的病理检测.结果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可导致SD大鼠死亡,半数致死时间为48 h;极端高温高湿组与常温常湿组相比,SD大鼠血清肌酐(Scr)显著性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 A)明显下降(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极端高温高湿组SD大鼠心、肺、肾、小肠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脑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有明显伤害,可引起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和心、肺、肾、小肠组织的炎性改变,甚至造成死亡.
作者:刘刚;刘诗颖;黄伍蓉;简燚;呼永河;吴丽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除此之外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个领域在出院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除环境领域、家庭摩擦得分之外,其余领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及运动耐量,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诚成;张莉;王安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因素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漏的总发病率为5.7%(9/15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疾病、肿瘤分期、部位、病理类型、术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不影响吻合口漏的发生率(P=0.694).术后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P=0.047).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显示术后腹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22,P=0.001).结论 术后早期腹泻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李明;寇卫军;寇明文;张文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总结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的临床特点、诊断检查表现及妊娠结局.方法 分析1例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B超检查示单活胎,宫腔下段与宫颈内口蜂窝状回声;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705890 IU/L,肝功能异常.经甲氨蝶呤化疗及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后手术终止妊娠.术后病理表示完全性葡萄胎,单胎.结论 临床应运用有效手段早期鉴别诊断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及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对症、支持治疗、密切复查,以尽早确诊及治疗.
作者:陈谊;李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直视下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早中期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23髋FicatⅠ~Ⅲ期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资料.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支撑固定治疗,术后观察股骨头塌陷,大粗隆截骨愈合情况,感染,异位骨化,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8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52.68±6.86)分提高至术后(81.35±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6,P<0.01).术后疗效评定:优14例18髋;良3例4髋;差1例1髋.1例(1髋)术后18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小于2 m m,无疼痛且关节活动范围良好;大粗隆截骨无1例不愈合;1例(1髋)患者术后7 d出现切口周围轻度红肿伴积液,给予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治愈;1例(1髋)术后出现大腿前方麻木,无运动障碍,予以营养神经,6个月完全恢复.未出现异位骨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直视下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早中期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建;刘建;李庭;何维栋;王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对p75NTR、炎性反应、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的作用,以及对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对糖尿病兔给予颈动脉外膜剥除建立动物模型,然后进行血管损伤处理,同时给予t-PA控释微球后,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对照组和处理组神经重构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给予t-PA控释微球对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RT-PCR检测t-PA释控微球对局部血管组织的炎症、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交感神经元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之后给予乙二醛进行处理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以t-PA处理组作为干预组,观察t-PA对胆碱能神经元数目,与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数目、乙酰胆碱分泌的影响.RT-PCR检测t-PA-MMP-p75NTR-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 给予t-PA控释微球能明显增加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和神经纤维(P<0.05)而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数目和神经纤维(P>0.05),并且导致乙酰胆碱释放增多(P<0.05),终抑制内膜增生(P<0.05).离体交感神经元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之后给予乙二醛处理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中t-PA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增殖、增加乙酰胆碱的分泌和促进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数目增多(P<0.05).RT-PCR检测发现t-PA能够激活MMPs,抑制p75NTR-NF-κB信号通路(P<0.05).结论 t-PA激活MMPs反馈抑制p75NTR-NF-κB信号通路增加血管外膜自主神经重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劲松;杜荣增;王中群;李光宇;张新茹;张梓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药物控制不佳且从未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通过手术[包括微血管减压术(MVD)、经皮射频神经根切断术(RFR)、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治疗后的花费-收益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89例首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行M VD 27例,行RFR 23例,行SRS 39例).评判标准(效果因数)包括面部疼痛(极佳:没有面部疼痛且无药物治疗;佳:没有面部疼痛但有药物治疗;欠佳:有面部疼痛但小于50%;差:≥50%的患者有面部疼痛或者需行二次手术)、面部麻木、花费等.结果 接受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M VD(50.4±14.3)岁,RFR(73.2±13.6)岁和SRS(72.6±11.8)岁,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种手术方式平均花费金额:MVD 50274元,RFR 4539元,SRS 38512元(P<0.05);术后面部麻木患者的比例MVD 1.1%,RFR 52.2%,SRS 28.2%(P<0.05);两年内复发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比例MVD 26.0%,RFR 73.9%,SRS 30.7%(P<0.05);平均疼痛完全缓解期MVD为1.6年,RFR为2.1年,SRS为1.0年(P<0.05);花费-收益比MVD为31618元,RFR为1982元,SRS为39297元(P<0.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花费-收益比从低到高为RFR、M VD、SRS,即单位花费中RFR获得收益高,其次是M VD和SRS.
作者:刘海巍;陶胜忠;陈辉;王德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 ,将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医学实践相结合 ,使医学生在习得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升人文素质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教育的目的 是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医疗服务实践中对患者实施更好的人文关怀[1 ]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也是引导学员将抽象的人文精神具化到临床工作的各个方面 ,完成医学人文知识向医学生人文素养内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临床实习阶段将人文精神融入医学实践中 ,是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教改的热议话题[2-3 ] .笔者认为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临床实习期间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先决条件 ,强化实习带教老师自身医学人文意识和教学方法 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发挥关键作用.本课题组严把实习带教老师关 ,集中教员进行医学人文教学意识与方法 的岗前专项培训 ,明显提升了实习生的人文教学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亚;付卫华;黄赤兵;张椿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18 F-FDG PET-CT误诊肺内病变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7份肺内病变误诊病例,包括良性病变误诊为肺癌14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13例,从CT征象、病灶大小、SUVmax值、双时相PET的SUVmax值、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征象中假阳性组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等,假阴性组主要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病灶大径均值在假阳性组中为(3.23±0.59)cm,假阴性组为(1.67±0.27)cm.SUVmax均值中假阳性组为10.49,假阴性组为5.49.双时相PET的SUVmax值提高率假阳性组均值为38.4%,假阴性组为17.9%.临床病理中炎性病变易被误诊为肺癌,高分化肺癌及类癌易被误诊为良性病变.结论 在判断肺内病变良恶性时应参考患者临床资料,加强CT征象、病灶大小、SUVmax值的综合应用.
作者:谯捷;敬兴果;庞华;管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150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采集其临床数据进行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50个月,1年生存率49.8%,2年生存率31.0%,3年生存率19.3%.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诊N分期、初诊是否化疗、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及化疗期数、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初诊N分期、转移部位、发生远处转移后化疗与否、完成放疗到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姑息性放疗.
作者:许益芬;陈胜东;王达飞;龚伟达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预测大肠息肉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于该科室住院行2次以上不同部位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58例,未复发患者9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病理分类、初次及复查时行大肠息肉切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计算出初次及复查时患者的NLR、PLR.结果 χ2检验发现年龄、NLR、PLR、肠道清洁度、手术方式、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下的危险因素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检验,发现NLR、PLR、肠道清洁度、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及手术方式不是.结论 动态监测NLR、PLR对预测大肠息肉是否复发、制订大肠息肉患者的随访策略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蒋元烨;田继云;金磊;敬梦辉;吴晨曲;曹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抗性淀粉(RS)对2型糖尿病(T2DM)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Pubmed、Ovi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RS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均至2016年6月21日.文献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相关数据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909篇,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308例.研究均显示RS干预后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有4项研究检测了餐后血糖,并均认为RS干预后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显著降低(依次为P=0.023,P=0.010,P<0.05,P=0.045).3项研究报道了空腹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相关数据,但研究结果分歧较大.Gargari等的研究认为,与对照组相比R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odinham等的研究中两组间HDL-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gari等及Bodinham等的研究均认为与对照组比较,RS组TNF-α明显降低(依次为P<0.05,P=0.013),而前者认为RS组IL-6也降低的,后者则认为两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性淀粉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作者:秦露丹;丁静雅;徐勇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