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性淀粉对2型糖尿病代谢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秦露丹;丁静雅;徐勇

关键词:抗性淀粉, 糖尿病, 2型, 随机对照试验, 生物转化,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抗性淀粉(RS)对2型糖尿病(T2DM)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Pubmed、Ovi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RS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均至2016年6月21日.文献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相关数据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909篇,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308例.研究均显示RS干预后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有4项研究检测了餐后血糖,并均认为RS干预后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显著降低(依次为P=0.023,P=0.010,P<0.05,P=0.045).3项研究报道了空腹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相关数据,但研究结果分歧较大.Gargari等的研究认为,与对照组相比R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odinham等的研究中两组间HDL-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gari等及Bodinham等的研究均认为与对照组比较,RS组TNF-α明显降低(依次为P<0.05,P=0.013),而前者认为RS组IL-6也降低的,后者则认为两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性淀粉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ICU)12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72 h的救治资料,根据液体复苏结果 分成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58)和开放性液体复苏组(n=67),比较两组复苏前后的呼吸力学(静态肺顺应性、吸气阻力)及氧合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液体复苏组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时长均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少或短(P<0.01);两组的气道阻力复苏前、后无明显变化,复苏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肺顺应性及氧合均优于开放性液体复苏组(P<0.01).随着液体复苏量的增加,无论是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还是开放性液体复苏组,肺的顺应性均进行性变差,尤其是在开放性液体复苏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液体复苏的量与肺顺应性及氧合呈负相关(R=-0.783、-0.860,P<0.01).结论 脓毒性休克救治时,开放性复苏策略虽然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时长短,但是肺的顺应性及氧合均受影响,而限制液体复苏策略则相反.

    作者:梁道业;马春林;谢娟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并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70~130 min,平均(95.5±4.5)min.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6.9±0.7)d.术后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5±0.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均未出现畸形愈合,无出现位移,无出现固定物松动,伤口均无感染,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患者均恢复正常迈步功能.依据Baird-Jackson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分,该组优49例,良35例,可6例,差0例,总优良率93.33%.结论 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固定可靠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传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低水平母源性BD E209暴露对子鼠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脱碘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哺期低剂量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对子代小鼠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代谢酶碘化甲状腺氨酸脱碘酶Ⅱ(D2)的影响.方法 将64只成年SPF级昆明雌鼠分为4组,受孕成功后分别经口灌胃给予0(对照组)、50(低剂量组)、100(中剂量组)、300(高剂量组)μg·kg-1·d-1 BDE209染毒处理,染毒持续至母鼠分娩后第21天.各组随机抽取10只子鼠取外周血和大脑组织,测定外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大脑氧化损伤情况及大脑D2 mRNA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BDE-209剂量组的子鼠血清中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脑组织中抗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BDE209剂量增高而降低(P<0.05),丙二醛(MDA)随着BDE209剂量增高而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脑组织中D2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低水平母源性BDE209暴露可导致子代小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上升进而引起大脑氧化损伤和D2基因表达的下降.

    作者:王程强;李胜联;欧超燕;施文祥;宋家乐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的影响.方法 纳入CSA患者共12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予颌枕牵引疗法,1次/d,约25 min/次;治疗组采取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指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椎动脉直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统计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两组血清中NO和EDHF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椎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MRA椎动脉直径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和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2周和4周,治疗组血清中NO和EDH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中N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2周,EDH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2周(P<0.01).结论 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CSA疗效明显,上调患者血清中NO、EDHF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叶锐;张光彩;张晓丽;吴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A型肉毒素预防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增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A型肉毒素(BTX-A)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初步阐释BTX-A治疗瘢痕及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的相关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B T X-A(0.01、0.10、1.00 U/L及10.00 U/L)作用24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及骨架变化,并采用MTT及流式技术检测其增殖、凋亡及周期变化,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 ,探究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及MMP-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BTX-A剂量的升高,其细胞黏附数量及骨架荧光强度逐渐减弱;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且主要阻断在细胞G0/G1期;此外其凋亡也随着BTX-A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强.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BTX-A剂量增大,MMP-1及MMP-2基因及蛋白均呈现高表达,而TGF-β及MMP-9呈现出低表达.结论 BTX-A通过阻断瘢痕细胞G0/G1期抑制其增殖,同时提高MMP-1及MMP-2的表达来减轻瘢痕形成,对瘢痕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郝荣涛;李宗超;陈兴;叶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抗性淀粉对2型糖尿病代谢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抗性淀粉(RS)对2型糖尿病(T2DM)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Pubmed、Ovi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RS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均至2016年6月21日.文献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相关数据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909篇,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308例.研究均显示RS干预后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显著降低.有4项研究检测了餐后血糖,并均认为RS干预后T2DM患者的餐后血糖显著降低(依次为P=0.023,P=0.010,P<0.05,P=0.045).3项研究报道了空腹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相关数据,但研究结果分歧较大.Gargari等的研究认为,与对照组相比R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odinham等的研究中两组间HDL-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gari等及Bodinham等的研究均认为与对照组比较,RS组TNF-α明显降低(依次为P<0.05,P=0.013),而前者认为RS组IL-6也降低的,后者则认为两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性淀粉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作者:秦露丹;丁静雅;徐勇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t-PA负向调控p75NRT改变血管外膜自主神经重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对p75NTR、炎性反应、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的作用,以及对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对糖尿病兔给予颈动脉外膜剥除建立动物模型,然后进行血管损伤处理,同时给予t-PA控释微球后,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对照组和处理组神经重构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给予t-PA控释微球对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RT-PCR检测t-PA释控微球对局部血管组织的炎症、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采用交感神经元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之后给予乙二醛进行处理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以t-PA处理组作为干预组,观察t-PA对胆碱能神经元数目,与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数目、乙酰胆碱分泌的影响.RT-PCR检测t-PA-MMP-p75NTR-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 给予t-PA控释微球能明显增加胆碱能神经元数目和神经纤维(P<0.05)而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数目和神经纤维(P>0.05),并且导致乙酰胆碱释放增多(P<0.05),终抑制内膜增生(P<0.05).离体交感神经元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之后给予乙二醛处理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细胞模型中t-PA促进胆碱能神经元增殖、增加乙酰胆碱的分泌和促进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数目增多(P<0.05).RT-PCR检测发现t-PA能够激活MMPs,抑制p75NTR-NF-κB信号通路(P<0.05).结论 t-PA激活MMPs反馈抑制p75NTR-NF-κB信号通路增加血管外膜自主神经重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劲松;杜荣增;王中群;李光宇;张新茹;张梓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失独家庭夫妇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状况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失独家庭夫妇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的3个区内符合入组条件的失独家庭夫妇841名(失独家庭组)和子女健在家庭夫妇674名(正常家庭组),以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及WHO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等量表为评定工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两组家庭夫妇在性别、年龄、文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独家庭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SAS和SDS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组(P<0.05),SSRS、MUNSH及WHOQOL-BREF中文版测评得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家庭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抑郁因子和总幸福度4个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独家庭夫妇生活质量、心理卫生状况和主观幸福感都受到明显影响,应给予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及持续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其心理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

    作者:谢聪;倪小玲;张海芬;吴胜;李晓菊;刘晓东;谭小林;曾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因素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漏的总发病率为5.7%(9/15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疾病、肿瘤分期、部位、病理类型、术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不影响吻合口漏的发生率(P=0.694).术后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P=0.047).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显示术后腹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22,P=0.001).结论 术后早期腹泻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经肛直肠减压管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李明;寇卫军;寇明文;张文博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足月产后绒毛膜癌脑转移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足月产后绒毛膜癌脑转移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例足月产后绒毛膜癌脑转移病例,分析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 3例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治疗以多药化疗为基础,联合手术、全脑放疗、伽马刀治疗.4名患者预后良好,达到临床痊愈.结论 临床医生应注意绒毛膜癌脑转移与原发颅内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多药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丹;张琼;赵成志;蔡春华;钱建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组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该院7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处理组,接受RIPostC;对照组,接受假RI-PostC.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之前、RIPostC后即刻、PCI术后24 h、PCI后48 h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PAC-1,和血小板凋亡指标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结果 处理组PCI术后24 h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PAC-1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 ΔΨm在各时间点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ostC能一定程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的活化,不引起血小板早期凋亡.

    作者:钱云霞;何志松;杨向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CT引导下化学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化学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 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把191例LDH患者分为A、B两组,在CT引导下行腰椎间盘化学消融术治疗LDH,A组(n=95)行盘内注射治疗,B组(n=96)行盘内盘外联合注射治疗,术后30、90、180 d通过门诊或电话等方式随访,参考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做随访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分别于治疗结束后30、90及180 d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及椎间盘感染等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系统,组内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B组评分均低于A组(P<0.05).A组优良率术后30 d为81.1%(77/95),术后90 d为83.2%(79/95),术后180 d为85.3%(81/95);B组优良率术后30 d为85.4%(82/96),术后90 d为88.5%(85/96),术后180 d为91.7%(88/96).结论 C T引导下腰椎间盘微创介入化学消融术止痛效果良好、迅速,盘内外联合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张皓;杨茂江;琼仙;李豪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小剂量甲氧明对剖宫产麻醉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血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甲氧明对剖宫产手术麻醉中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在该院行剖宫产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产妇285例,分3组,A组麻醉完成后即刻静脉注射盐酸甲氧明1 m g,B组注射2 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记录入室平静后基础值(T0)、麻醉平卧位即刻(T1)、麻醉平卧后1 min(T2)、麻醉平卧后5 min(T3)、胎儿娩出前1 min(T4)、胎儿娩出后5 min(T5)各时间点产妇的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情况,新生儿脐动脉血pH、血气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出生1 min Apgar评分,观察产妇术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及C组产妇在T2时刻HR明显升高后又明显降低(P<0.05),而A组产妇在T1时刻开始降低后,在T2~T4各时间点HR均明显低于B组及C组,且无较大波动(P<0.05);3组产妇的SBP自T2时刻起均较T0时刻明显降低(P<0.05),但在T2~T4各时间点A组产妇的SBP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A、B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血气指标及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A、B组(P<0.05);A组产妇的不良反应率为2.11%,明显低于B组(9.47)%及C组(1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氧明能够有效维持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刘娟;丁继兵;陈秋香;林家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18F-FDG PET-CT肺内病变误诊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18 F-FDG PET-CT误诊肺内病变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7份肺内病变误诊病例,包括良性病变误诊为肺癌14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13例,从CT征象、病灶大小、SUVmax值、双时相PET的SUVmax值、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征象中假阳性组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等,假阴性组主要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病灶大径均值在假阳性组中为(3.23±0.59)cm,假阴性组为(1.67±0.27)cm.SUVmax均值中假阳性组为10.49,假阴性组为5.49.双时相PET的SUVmax值提高率假阳性组均值为38.4%,假阴性组为17.9%.临床病理中炎性病变易被误诊为肺癌,高分化肺癌及类癌易被误诊为良性病变.结论 在判断肺内病变良恶性时应参考患者临床资料,加强CT征象、病灶大小、SUVmax值的综合应用.

    作者:谯捷;敬兴果;庞华;管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NLR及PLR对预测大肠息肉复发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预测大肠息肉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于该科室住院行2次以上不同部位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58例,未复发患者9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病理分类、初次及复查时行大肠息肉切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计算出初次及复查时患者的NLR、PLR.结果 χ2检验发现年龄、NLR、PLR、肠道清洁度、手术方式、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下的危险因素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检验,发现NLR、PLR、肠道清洁度、大息肉大小及病理分类是大肠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及手术方式不是.结论 动态监测NLR、PLR对预测大肠息肉是否复发、制订大肠息肉患者的随访策略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蒋元烨;田继云;金磊;敬梦辉;吴晨曲;曹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I/D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有关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和95%CI以评价ACE I/D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的关联性,同时进行种族及偏头痛类型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中纯合子模型(DD vs.Ⅱ:OR=1.21,95%CI:1.02~1.44,P=0.03;I2=47%)和显性模型(DD+DI vs.Ⅱ:OR=1.16,95%CI:1.01~1.33,P=0.04;I2=50%)均提示ACE I/D多态性与所有偏头痛的易感性呈正相关.杂合子模型和显性模型提示ACE I/D多态性显著增加有先兆偏头痛的易感性.结论 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相关,其D等位基因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显著增加有先兆偏头痛的易感性.

    作者:关欣颖;李慧;吴梦平;张洁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院肾内科住院的CKD患者107例,另外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Klotho蛋白水平,采用腹部侧位X线片评估患者的腹主动脉钙化(AAC),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肱动脉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比较CKD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Klotho蛋白水平的差别;探讨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血管功能紊乱如血管钙化、内皮功能紊乱、cIM T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和FMD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IM T和A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CKD进展,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年龄(r=-0.348,P<0.01)、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对数(log iPTH,r=-0.366,P<0.01)、cIMT(r=-0.192,P<0.05)及AAC评分(r=-0.251,P<0.01)呈负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r=0.387,P<0.01)、1,25-二羟维生素D3(1,25-(O H)2-D3,r=0.311,P<0.01)及FM D(r=0.190,P=0.048)呈正相关.FM D≥6.0%、cIM T<1.0 mm及AAC评分等于0分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FMD<6.0%、cIM T≥1.0 mm及AAC评分大于0分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63,95%CI:1.75~8.89,P=0.002)、平均动脉压(MBP)(OR=2.98,95%CI:1.45~7.69,P=0.09)、蛋白尿(OR=1.97,95%CI:1.16~3.73,P=0.022)、血清Klotho蛋白水平(OR=0.60,95%CI:0.39~0.98,P=0.007)是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随着CKD进展,血清Klotho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下降是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丁浩;曹娟;章旭;李海涛;印荻;危志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不同血红蛋白目标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病死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的血红蛋白目标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 HD)患者生存质量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河北省衡水市血液透析中心连续门诊透析6个月以上的年龄为18~80岁的3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分为3组,分别制订高、中、低3个血红蛋白目标值,A组:95~110 g/L,B组:110~125 g/L,C组:125~140 g/L.各组分别给予药物干预纠正贫血,并达到各自目标值,观察随后72周的生化、凝血相关指标,试验结束后对患者进行S F-36生存质量的测评,进而分析不同血红蛋白目标值与患者生存质量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前,3组各项化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干预后第12周开始同一时期中A组的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 ALB)均低于B、C组,C-反应蛋白(CRP)则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的纤维蛋白原(FB)及B、C两组的CRP、血清ALB和pre ALB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SF-36量表测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之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后3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792).结论 贫血的纠正与M HD患者的生化、凝血、血清ALB和pre ALB及生存质量关系密切,血红蛋白目标值的设定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订.

    作者:张晓艳;赵玉霞;孙少卿;赵讯;王翠合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直视下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早中期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23髋FicatⅠ~Ⅲ期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资料.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支撑固定治疗,术后观察股骨头塌陷,大粗隆截骨愈合情况,感染,异位骨化,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皆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8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52.68±6.86)分提高至术后(81.35±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6,P<0.01).术后疗效评定:优14例18髋;良3例4髋;差1例1髋.1例(1髋)术后18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小于2 m m,无疼痛且关节活动范围良好;大粗隆截骨无1例不愈合;1例(1髋)患者术后7 d出现切口周围轻度红肿伴积液,给予充分引流,抗感染治疗治愈;1例(1髋)术后出现大腿前方麻木,无运动障碍,予以营养神经,6个月完全恢复.未出现异位骨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 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直视下死骨刮除植骨治疗股骨头早中期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建;刘建;李庭;何维栋;王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自噬调控因子mTOR和Beclin1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自噬调控中的主要因子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及Beclin1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Beclin1在35例腮腺瘤多形性腺瘤(CPA),37例腮腺良性多形性腺瘤(PA)和20例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p-mTOR、Beclin1在CPA、PA及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mTOR在正常腮腺组织,PA,CPA中的阳性表达呈递增的趋势,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在3种组织中表达呈递减趋势,三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OR信号因子在CPA组织中过度表达,而Beclin1在CP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受到抑制.

    作者:李磊;李冉;刘江;刘锐;杨国海;张艳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