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华;刘越;肖利民;邓圣泽;郭昌贵;曾而明;洪涛
PBL 结合 SimMan 综合模拟人在困难气道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困难气道相关知识一直是临床麻醉学教学的难题。它作为临床麻醉学中气道管理部分的难点与重点,一直以来是作为大课讲授。然而,学生在理论课和前期实践课时虽均已学习了困难气道处理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模型的气管插管操作,但存在重操作轻理论及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教学模型仅作为插管模具,缺乏整体的困难气道教具,所以关于困难气道诊断及处理的临床思维培养难以完成。湖北医药学院在困难气道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提出以 PBL 教学模式结合SimMan 综合模拟人(以下简称模拟人)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分析如下,以期不断提高麻醉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罗向红;毛山;龚小芳;唐核心;李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 allo-HSCT 的15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同胞全相合移植组(n=52)和单倍体移植组(n=98)。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BU /CY)为预处理方案,单倍体移植组加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短疗程甲氨蝶呤+环孢素 A +吗替麦考酚酯,对150例患者疗效、安全性及移植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患者经血型、染色体或 DNA 多态性检测证实均达到完全供者细胞植入,同胞全相合移植组平均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为移植后12 d 和16 d ,单倍体移植组平均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为移植后13 d 和16 d 。150例患者中,59例(39.3%)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溃疡,47例(31.3%)患者移植后100 d 内发生细菌和(或)真菌感染,41例(27.3%)患者移植后100 d 内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48例(32.0%)患者发生急性 GVHD ,43例(28.7%)患者发生慢性 GVHD 。随访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115例(76.7%)患者无病存活,其中同胞全相合移植组38例(73.1%,38/52),单倍体移植组77例(78.6%,77/98)。35例(23.3%,35/150)患者死亡,其中同胞全相合移植组死亡14例(26.9%,14/52),单倍体移植组死亡21例(21.4%,21/98)。死因分析发现,12例(8.0%)因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其中5例(3.3%)因严重感染,7例(4.7%)因急性 GVHD ;23例(15.3%)患者因原发病复发死亡。两组患者生存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o-HSCT 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单倍体移植的疗效与安全性接近全相合移植,急性 GVHD 和感染是严重影响移植疗效和预后的危险因素,需早期预防。
作者:卢英豪;王季石;张燕;赵鹏;徐吉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并在教育领域引起了重大的变革;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实现组卷、考试、阅卷及信息反馈自动化,网络考试已成为现实[1-2]。在四川大学考试改革的号召下,依托华西临床医学院的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在现代教育测量学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及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儿科学考试正逐步实现课程考核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作为网络考试系统的终端,本研究通过网络考试系统的应用和对师生满意度的调查,初步探索该技术在儿科学考试改革中的应用情况。
作者:高晓琳;熊英;母得志;王一斌;万朝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初步研究可溶性 klotho(s-k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 )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4例首诊首治 SLE 患者,根据是否合并 LN 分为 SLE 不合并 LN 组(SLE 组,19例)和合并 LN 组(LN 组,15例),将17例常规体检者列为对照组。常规检测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和双链 DNA(dsDNA)。采用 ELISA 法检测 s-kl 、25羟基维生素 D(25-OH-D)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 SLE 组和 LN 组患者进行 SLE 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根据 Cockcroft-Gault 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3组间差异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 SLE 组和 LN组中平均动脉压、血常规、酶学[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补体(补体 C3和补体 C4)及 dsDNA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 SLE 组比较,LN 组24 h Upro 、血脂[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和血肌酐(SCr)显著升高,而血清清蛋白(ALB)和 CCr 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 组与对照组 s-kl 、25-OH-D 和 FGF-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 LN 组中 s-kl 、25-OH-D 及 FGF-23血清水平与对照组和 SLE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N 组患者 SLEDAI 评分较 SLE 组评分高(P <0.05)。相关分析表明,s-kl 与25-OH-D 、C3及 C4存在正相关关系,与FGF-23、SLEDAI 和 dsDNA 存在负相关关系(均 P <0.05)。回归分析提示,s-kl 、25-OH-D 和 FGF-23与 SLE 活动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SLE 和 LN 患者体内 s-kl 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 FGF-23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进一步导致 SLE 和 LN 患者维生素 D(VitD)缺乏和病情活动。
作者:林书典;詹锋;潘楚瑛;张延;刘颖;詹宇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在口腔活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该科治疗的覆盖义齿修复患者共50例,对基牙进行预备后行磁性附着体修复,观察并记录患者咀嚼效率、满意度及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给予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即刻咀嚼效率0.65±0.09,较修复前(0.22±0.04)咀嚼效率明显升高(t=20.812,P<0.05),修复后1年咀嚼效率(0.71±0.13),较修复前咀嚼效率高(t=25.060,P<0.05)。修复后即刻咀嚼效率与修复后1年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8,P>0.05)。修复后即刻满意49例,较满意1例,满意度100%,明显高于修复前(46%),χ2=31.815, P<0.05。修复后1年满意45例,较满意5例,满意度100%,明显高于修复前(χ2=31.815,P<0.05)。结论采用磁性附着体修复牙列缺失或牙列缺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较传统活动义齿能明显缩短患者的适应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石国成;陈丽丹;黄剑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林芝市中心血站自建站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推动本市无偿献血可持续健康发展及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林芝市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信息进行分析。结果3154名无偿献血者年龄在18~55岁,其中以18~27岁比例高,占53.93%;男性献血比例高于女性;汉族在无偿献血者中所占的比例为80.44%,藏族无偿献血者所占的比例为12.90%;重复献血者比例为23.72%。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能使林芝市无偿献血的队伍不断壮大,保障无偿献血工作有效发展,确保临床用血需要。
作者:尚丽;李玉江;涂东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 ,IL )是一种蛋白质丢失性肠病,临床以低蛋白血症、水肿、腹泻和腹腔积液等为特点[1],首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由 Waldmann 等[2]于1961年报道,根据病因小肠淋巴管扩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常由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良所致,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3],继发性常继发于各种导致淋巴管阻塞的疾病,现将本院收治的9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儿报道如下。
作者:罗顺清;魏雪梅;李沁岭;高樱;龙春利;唐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在结肠或回结肠型克罗恩病(CD)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下活动度判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已确诊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56例、CD 术后患者25例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25例。均于结肠镜检查前1~3 d内留取粪便,采用 ELISA 方法测定 FC 的水平。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活动度评估分别采用简单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和 Rutgeerts′评分。结果在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中,活动期 FC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 IBS 组(P<0.01),FC 水平与 SES-CD 评分呈正相关(r=0.802,P<0.01),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活动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和71.4%。在 CD 术后患者中,活动期及缓解期 FC 水平均明显高于 IBS 组(P <0.01),但活动期 FC 水平与缓解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疾病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66.7%。结论 FC 能准确地反映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内镜疾病的活动度,但 FC 不能区别 CD 术后患者疾病的缓解期和活动期。
作者:陈金敏;郑浩轩;徐智民;刘涛;邓飞鸿;王道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130000例,约占全球总新增病例数的28.8%[1]。宫颈癌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和放化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化疗就更为重要[2]。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与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的亲和力。多项研究已证实鸦胆子油乳对胃肠肿瘤、肝癌、卵巢癌、宫颈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具有抑瘤作用,并具有逆转化疗药物耐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作用[3]。可使晚期癌症患者食量及体质量增加,疼痛减轻,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随着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增加,有关其不良反应(ADRs)的病例报道有日益增多趋势。作者选择6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鸦胆子油乳减轻宫颈癌放化疗反应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玉萍;刘宝玲;马建华;滕亚莉;陈程;王忠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1 Breg 的发现及分类1.1 Breg 的发现过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有研究表明缺乏 B 细胞的小鼠会出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症状;1974年首次证明了 B 细胞可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该实验的研究对象为豚鼠脾脏;1996年 Wolf 等[1]分别用遗传性 B 细胞缺陷的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小鼠模型,结果表明遗传性 B 细胞缺陷的小鼠体内诱导的 EAE 更易恶化,而后者部分有自愈的倾向,该研究先提出了 Breg 的存在。早在1997年,Mizoguchi 通过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的研究,第一次指出 Breg 为一类具有免疫调节特性且与分泌免疫球蛋白无关联的 B 细胞亚群。5年后, Mizoguchi 在 IBD 模型中发现 CD1d 的 B 细胞亚群可分泌 IL-10,且可抑制疾病进展,同时首次开始使用 Breg 这个术语。2008年,Yanaba 等通过对 CHS(contact hypersensitivity)小鼠模型的研究,鉴定了一类 CD5+ CD1dhi 调节性 B 细胞亚群,这些 B 细胞可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及其介导的炎性反应,同时存在抗原特异性。
作者:刘青;吕辉洋(综述);罗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循证医学是遵循现有好的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循证医学是当今世界医学领域活跃、前沿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循证医学是21世纪高质量医学人才必备的科学理念,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课程[1-2]。
作者:钟理;邬娜;向颖;吴龙;李亚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对人下颌骨撞击伤进行仿真,对模拟结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探讨下颌骨撞击伤的致伤机制。方法采用中国可视化数字人数据,建立人下颌骨撞击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不同致伤条件下人下颌骨撞击动态损伤过程,采用 Von Mises 应力及有效应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人下颌骨撞击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成功模拟人下颌骨撞击伤动态损伤过程及骨折,髁状突及下颌角是应力、应变集中及骨折的好发部位。结论 Von Mises 应力及有效应变可作为预测和判定骨组织损伤的生物力学指标之一,利用有限元法可以有效模拟下颌骨动态撞击过程,模拟结果可为颌面部撞击伤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提供指导和数据参考。
作者:雷涛;涂文斌;王婷婷;郑加军;谢良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对梗阻性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雄性 SD 大鼠3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n=8)、模型组(模型组,n=8)、地塞米松组(n=8)和木犀草素组(n=8)。 Sham 组行左侧输尿管分离术,后3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第1天按照要求开始给药,各组大鼠于手术后10 d 眶静脉取血并留取梗阻侧肾组织后处死,比色法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的变化,HE 和 Masson 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用间质损伤指数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积分定量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结果与 Sham 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肾脏明显肿大、皮质明显变薄、肾小管变形明显、炎性反应明显,间质损伤指数、纤维化积分明显增加(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增加(P<0.05);木犀草素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肾脏肿大、皮质变薄、肾小管变形、轻度炎性反应,两组间质损伤指数、纤维化积分明显增加(P <0.05),木犀草素组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增加(P<0.05),地塞米松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变化不明显。与模型组对比,木犀草素组和地塞米松组肾脏体积明显变小、皮质变薄程度较小、肾小管变形减轻、炎性反应明显减弱,间质损伤指数、纤维化积分明显降低(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降低(P<0.05),木犀草素组和地塞米松素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木犀草素不能完全阻止或逆转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组织结构损伤和功能改变,但是其能够减轻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炎性反应、肾功能损害及病理损害,效果较地塞米松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汪海洋;陈宇诗;金大春;张金栋;刘颖菊;杜永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降低黄色肉芽肿性膀胱炎(XC)的误诊及漏诊率,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脐尿管癌合并尿路感染可能。抗感染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病变,终诊断:XC 。结果 XC 临床症状不典型,本例合并盆腔淋巴结增生,与脐尿管癌相似,膀胱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术后随访患者1年,无尿频、尿痛及下腹部不适。结论XC 临床病例罕见,诊断困难,不易与其他膀胱、脐尿管肿瘤相鉴别,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
作者:何祥彪;王德林;蒲军;张尧;陈在贤;吴小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黛花合剂治疗放化疗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性口腔溃疡的患者14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黛花合剂,对照组使用锡类散制剂,以疼痛指数和口腔舒适度、大溃疡直径的差值、临床有效率作为疗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溃疡疼痛及口腔舒适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大溃疡直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5±2 d 、10±2 d 的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根据肿瘤类型及治疗方式分层,与对照组比较,5±2 d 时治疗组中的胃肠道、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及10±2 d 时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05,0.034,0.007及0.011)。结论黛花合剂能缓解放化疗性口腔溃疡疼痛症状,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
作者:严凌花;刘心慧;黄风;石秀芳;王德强;潘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内固定方案在肱骨近端骨折大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肱骨近端骨折大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分为 A 、B 、C 3组。 A 组34例,采用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治疗;B 组32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C 组27例,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3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 Neer 评分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 B 组和 C 组,A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均能够安全、有效固定大龄儿童的肱骨近端骨折,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临床效果更优。
作者:赵涛;王军;周晓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 ROC1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卵巢癌手术并进行了长达5年随访的261例卵巢癌患者,对卵巢癌组织及相应周围正常组织中 ROC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患者的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C1在卵巢癌组织中过度表达,而在相对应周围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ROC1表达水平高低与患者的生存率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卵巢癌患者中 ROC1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李娜;孙丽君;李东林;刘颂;高家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埃克替尼治疗 EGFR 基因状态不明体力状况较差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就诊的27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PS)评分大于或等于2分的晚期EGFR 基因状态不明肺腺癌患者,口服盐酸埃克替尼125 mg ,3次/d ,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计算生存率。结果27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29.6%,疾病控制率(DCR)为8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个月。 ECOG-PS 评分得到改善的比例为70.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7,P=0.031)。毒性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的皮疹、乏力、纳差及腹泻。结论埃克替尼治疗 ECOG-PS ≥2分、EGFR 基因状态不明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耐受性良好,患者可以从埃克替尼的治疗中明显获益。
作者:冀晓辉;黄露迷;王春梅;邵江河;王东林;李代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与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集的5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普通解剖钢板(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24例,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入路组)29例。对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评价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72 h 平均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3例,肱骨头内翻4例,肱骨头坏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45.8%;经三角肌入路组出现螺钉切割2例,肱骨头内翻2例,并发症发生率13.8%;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近期临床疗效好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普通解剖钢板。
作者:韩冠生;朱勋兵;李振伟;聂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980 nm 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高危高龄 BPH 患者进行红激光汽化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及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残余尿量(PVR)等指标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0±25)min ,术中出血少,无输血病例,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40±18)h ,术后1月随访,IPSS 评分(7.6±5.8)分、QOL (3.2±1.4)分、Qmax(14.6±4.8)mL /s 、PVR(41.7±39.2)mL ,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术后随访3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无严重尿失禁、继发性出血或尿潴留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980 nm 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治疗高危高龄 BPH 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黄林;范永毅;谢广静;吕文鑫;宋绪佳;张言;伍尚鑫;韦正树;吴明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