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登峰;丁晓霞;李肖斌;郑茜斤;林建锋
目的:探讨中外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中妊娠告知内容和告知形式的差异。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伦理委员会近5年审批的中外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参考国内外相关法则,归纳知情同意书中妊娠告知的要素标准和告知形式,通过分析要素完整性、各要素告知率及告知形式采用率,比较中外知情同意书中妊娠的告知内容和告知形式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知情同意书177份,其中中国107份,国外70份。中国知情同意书妊娠告知完整的比例低于国外(19%vs.56%,P=0.000)。与国外相比,中国告知率较低的要素有:妊娠风险研究(32% vs.73%,P=0.000)、随访期妊娠检查(33% vs.56%,P=0.002)和避孕措施(22% vs.53%, P=0.000)。结论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妊娠告知完整性低于国外,其中妊娠风险研究、随访期妊娠检查和避孕措施具有明显的告知缺陷;中国知情同意书妊娠告知形式相比较差。
作者:徐娜娜;陆瑶;陈瑞芳;温改艳;阳国平;黄志军;项玉霞;李莹;袁洪;彭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首先,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临终关怀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其次,针对其伦理困境从生命伦理、医学伦理、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等方面深层次地分析了原因;后,针对这些伦理困境及原因,提出了与临终关怀事业相关的临终者、医护人员、家属、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具体的对策,以期推动临终关怀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谢和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论医学目的基因增强还是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应用中所产生的诸多伦理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片面的赞同或反对医学目的基因增强或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的研究和应用都是不切实际的。应该在规范基因增强技术伦理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以伦理、社会、法律相适应的基因增强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的管理措施,进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使基因增强技术合理地利用并使之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作者:徐莎;苏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阐述了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后监管的必要性,由谁监管,如何监管,监管什么等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制订详细的规章制度与SOP,加强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后监管小组成员与动物实验人员的培训,用动物实验伦理学审查软件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学审查进行全程监控。
作者:朱玉峰;王元占;弓莉;杨培梁;吴湘慧;曾俊岭;刘谋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基于医学生职业与责任的特殊关系,讨论了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选择医学专业的动机不纯、医学人文素养缺乏及职场的反向引导,并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文素质实训教学和临床教学实践三方面对加强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进行了阐述。
作者:李增光;韦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人员配置不合理,护工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并对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作了分析研究,从医学院校教育、社会志愿组织、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以及临终关怀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赵丽;常江梦;王晓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以期改善医学生社交沟通能力。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某校三年制高职存在社交焦虑医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进行干预。运用交往焦虑量表( IAS)、惧怕否定量表( FNE)、社交回避与困扰量表( SAD)对干预前、后社交焦虑医学生认知、情绪、行为水平进行测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医学生社交焦虑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
作者:黄爱华;张乃正;李磊;王娟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分析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实验教学融入伦理教育的融入原则,并提出了该实验教学融入伦理教育的实施措施: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进行敬畏生命教育;加强死亡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汪全海;李怀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分析了我国智障者的生存现状:智障者家庭生活条件艰苦,智障者缺乏平等就业的机会,智障者处于长期隔离状态。并基于法律和伦理视角,提出了法律层面上,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智障者权利救济的司法程序;在伦理层面上:以伦理思想为指导,树立“尊重、关心、照顾”智障者的伦理道德风尚,建构无障碍的人文环境,实现智障者参与社会的无障碍的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改善智障者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合法权益,保障智障者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作者:谢兰珍;古津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首先分析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医学生生态道德现状及医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原因;后提出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培育的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生态道德教育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维系力量,构建全域覆盖的生态道德教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生态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作者:邱高会;蒋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当前伤医事件对在校医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温州医科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被调查者职业认同度尚可,未来职业信心低落,职业使命感堪忧;伤医事件损伤职业荣誉感,威胁基本人身安全;社交平台对消极情绪的急速蔓延以及职业选择的多元化扩大伤医事件本身影响力。结论伤医事件频发对医学生职业态度产生消极影响,成为制约医学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要素。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作者:阮登峰;丁晓霞;李肖斌;郑茜斤;林建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服务学习”模式在医教协同提高医学生医德人文素质中的作用。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831名在校生及302名毕业生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服务学习”模式为大多数医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参加“服务学习”活动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比未参加者有较高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且调查对象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与参加次数正相关。结论“服务学习”模式在医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入践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仟;陈茂怀;沈沛麟;付艳红;郁丽娜;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四个步骤中出现的四个特殊案例所呈现出的矛盾冲突的伦理学分析,从法律保障、规范管理、伦理监督、行业自律四个层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使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促进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健康发展。
作者:陈莉;孙琴;姚兵;杨国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国动物替代研究发展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方法文献检索与定性描述法。以主题、篇名或关键词“动物替代”或“动物减少”或“动物优化”精确检索中文医学常用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和万方数据库,补充查找相关研究参考文献。纳入分析组织建设、立法、医学教育和替代研究方法文献,并进行定性描述概括,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7月20日。结果初检引文219条,文献发表于1999-2014年,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动物替代研究领域包括皮肤刺激、眼刺激毒理学检测、热敏试验和动物模型替代等。替代研究信息交流平台已建立,部分教师已经在实践运用替代原则,相关专著已出版,但法规建设和验证体系滞后,替代研究认识还不乐观,验证方法研究不多。结论国内动物替代研究不多,缺乏系统化建设。未来应加强动物替代研究体系研究,重点在立法、政策引导、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研究方法等。
作者:卫茂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媒体时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状况,为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新媒体时代赣南医学院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状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1%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89.6%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性质是消费经济关系;57.1%医学生认为应采取“私了”方式解决医患冲突;25.1%医学生认为医患矛盾将影响其今后的就业取向。结论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状况具有显著差异,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医患认知教育,培育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李佳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线粒体替换技术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能够造福线粒体疾病家族,改善高龄患者辅助生殖的临床结局。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医学伦理问题:如该项技术的规范化及安全性、与传统伦理观念的冲突、知情同意与保密原则的确定、后代身心健康成长问题、商业化供卵等。对此,在应用该项技术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机构要严格把控适应证,同时加强社会伦理监督与管理,还要提高辅助生殖行业医务人员职业与伦理道德素养,并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
作者:孙小花;刘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人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代代专家、学者辛勤开拓、锲而不舍推动的结果,石大璞教授就是一位在医学人文学领域默默耕耘的专家。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