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摘要》规范化写作的特别说明

关键词:规范化
摘要: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科研项目伦理审查的实践与探讨--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结合工作中的实践阐述了临床科研项目的立项流程和伦理审查要点,指出临床科研项目应先请同行专家审核立项后,然后在伦理会上按照合法性、科学性、可行性、伦理性等要点进行详细的伦理审查。准确把握鼓励创新和遵循伦理间的平衡点,确保临床科研健康规范地发展。

    作者:陆明莹;张彩霞;张田香;袁祖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探讨

    基于医学生职业与责任的特殊关系,讨论了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选择医学专业的动机不纯、医学人文素养缺乏及职场的反向引导,并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文素质实训教学和临床教学实践三方面对加强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进行了阐述。

    作者:李增光;韦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在社交焦虑医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以期改善医学生社交沟通能力。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某校三年制高职存在社交焦虑医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进行干预。运用交往焦虑量表( IAS)、惧怕否定量表( FNE)、社交回避与困扰量表( SAD)对干预前、后社交焦虑医学生认知、情绪、行为水平进行测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医学生社交焦虑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

    作者:黄爱华;张乃正;李磊;王娟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生医德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当前医学院校在医德培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医学生对医学经典著作不了解,医德教育缺乏系统性,评价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互联网+”时代,医德经典著作遭遇尴尬;分段式学习,医德培育的分工面目模糊;边缘又交叉,医德教育的专业人才匮乏。

    作者:杨俐玲;陈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医科大学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实践研究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18.7%的医学生完全记得医学生誓词,7.3%的医学生没有听说过关于“人文素养”等概念,31.7%的医学生从未借阅过人文类书籍,79.3%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部分结果显示:年级之间、专业之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文课程的授课质量,使其与医学专业教育相融合,同时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采取多样化的培养形式。

    作者:郭斌;程怀志;王彩霞;田丽娟;刘艳瑞;邹路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管理思维视野中的医患矛盾分析

    围绕管理学中的人本原则、系统原则、制度原则和适度原则分析医患矛盾持续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依据管理学原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从整体上高效地管理医疗人员和患者,改善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掌握好适度原则来合理解决医患矛盾的方案,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合理化建议。

    作者:郑舒月;彭浩轩;李晓寇;赵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关于成立青年编委会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

    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为例,首先介绍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医学人文教育,从四个方面就医学人文课程实施做了具体介绍;其次,通过两个典型案例论述了医学生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后,提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对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即:课程设置方面,必须确定医学人文学的核心课程;师资方面,积极开展与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发展成熟的医学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教学形式方面,注重新颖性和多元化。

    作者:路璐;巩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业转移人口健康权益市民化的障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结归纳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现状及其健康权益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列建议:农业转移人口健康权益市民化过程中,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道德伦理建设,有针对性地根据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特征规划城市医疗资源配置、调整医疗保障制度、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多层次、联动的卫生服务体系。

    作者:金晶;王铂俊;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网络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制度探究

    通过对山东省1026名大学生网络利用现状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论述了目前大学生的网络利用现状,分析了网络的发展给高校班级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指出了采取以下措施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加强网络监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协助网络辅导员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机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班级交流。

    作者:李敏;郭继志;朱宇航;贾君杰;胡善菊;王瑞梅;张涵;庄立辉;董毅;罗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动物替代研究发展现状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动物替代研究发展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方法文献检索与定性描述法。以主题、篇名或关键词“动物替代”或“动物减少”或“动物优化”精确检索中文医学常用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和万方数据库,补充查找相关研究参考文献。纳入分析组织建设、立法、医学教育和替代研究方法文献,并进行定性描述概括,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7月20日。结果初检引文219条,文献发表于1999-2014年,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动物替代研究领域包括皮肤刺激、眼刺激毒理学检测、热敏试验和动物模型替代等。替代研究信息交流平台已建立,部分教师已经在实践运用替代原则,相关专著已出版,但法规建设和验证体系滞后,替代研究认识还不乐观,验证方法研究不多。结论国内动物替代研究不多,缺乏系统化建设。未来应加强动物替代研究体系研究,重点在立法、政策引导、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研究方法等。

    作者:卫茂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反歧视态度现状

    目的:通过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探讨艾滋病防治中的反歧视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月至6月,对西安地区2所医学院校1352名医学生进行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录入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访医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95%;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则偏低;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意愿方面,68.9%的受访医学生害怕以后工作中接触艾滋病患者,60.1%的人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38.7%的人不愿意从事与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33.6%的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实施隔离治疗。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较明显,对艾滋病相关认知的欠缺和恐惧是导致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相关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张欣文;杨柳;白娥;李静;李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名护生进行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前有所提高(P<0.05);住院患者对护生满意度提升(P<0.05)。结论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作者:赵新华;罗媚;谢镕蔚;彭维;赵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职专科护生生命伦理意识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高职专科护生生命伦理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高职专科院校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一般情况调查表、生命伦理意识问卷等对某高职专科院校550名护生的生命伦理意识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高职专科护生生命伦理意识均分为2.78分。 t检验结果显示,护生生命伦理意识受护生学制、是否接触过相关信息、是否与老师、家人讨论过相关话题等因素影响。 Spearmen相关性分析发现护生年龄、学习成绩等对其生命伦理意识具有影响。结论高职专科护生生命伦理观尚待明确,可采用多种方式针对性地引导护生深刻理解生命伦理问题,使其拥有较积极的生命伦理意识。

    作者:李小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DCD微信伦理审查的优越性、困惑与对策

    开展DCD微信伦理审查有其必要性、优越性,但也存在问题与困惑,如微信审查时间紧急有限,微信审查讨论不够充分甚至难以开展,审查方式有限,审查意见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审查资料的保密性存在隐患,审查质量的保证,微信会议内容存档存在困难等。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尽可能给予伦理审查时间上的保证,由主审委员发起审查讨论交流,将审查资料尽可能上传至微信群,伦理委员实名发言与表达意见,确保资料保密和隐私保护,加强器官移植伦理委员培训交流,提高委员审查素质和道德修养,将微信会议资料存档。

    作者:李兰;陈桂淑;余少鸿;赵永恒;李超;张瑞宏;张鸿青;蒋文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伤医事件与医学生职业态度的研究

    目的:调查当前伤医事件对在校医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温州医科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被调查者职业认同度尚可,未来职业信心低落,职业使命感堪忧;伤医事件损伤职业荣誉感,威胁基本人身安全;社交平台对消极情绪的急速蔓延以及职业选择的多元化扩大伤医事件本身影响力。结论伤医事件频发对医学生职业态度产生消极影响,成为制约医学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要素。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作者:阮登峰;丁晓霞;李肖斌;郑茜斤;林建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明代诊疗效果的医患关系特点及其现实启示?

    首先对明代民间医疗的功德观念作了简单介绍;其次对医者虽治而无功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原因;后讨论了基于明代诊疗效果的医患关系特点对现实社会医患关系的启示:行业有门槛,通识应无界;责任已扩大,功绩要厘清;权利在提升,行使须依法;规则很重要,事后也监督。

    作者:张俊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肿瘤科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论述了某院肿瘤科药物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如研究方案的审核与实施欠严谨,研究者的资质有待提高,缺乏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硬件设施,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不规范,缺乏专业质控。在采取严格审核研究方案,加强研究者团队建设,重视GCP和SOP培训,配备药物临床试验的硬件设施,规范ICF的签署,科室质控与医院质控并行等相应的对策后,研究者的专业水平提高,为更好的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爱敏;田丽;张红;张莹;张明智;苗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上海市公立医院生物样本库的伦理管理现状的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市公立医院生物样本库的伦理管理现状。方法对上海市9所具有代表性、设有生物样本库的公立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上海市公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生物样本库伦理审查较重视,但内部监督和伦理培训有待加强。结论上海市应尽快制定落实统一的生物样本库伦理指南,加强生物样本库伦理规范化管理,加强伦理培训,以促进生物样本库资源的发展与利用。

    作者:蔡美玉;陈佩;王剑萍;江一峰;陆麒;贾晶莹;薛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大龄女性接受试管婴儿技术的伦理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接受试管婴儿技术大龄女性对伦理相关问题和规定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西安市三家医院203名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大龄女性,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对象在配子或胚胎、子代、知情同意等方面的伦理认知情况。结果大龄女性中,40岁及以上女性对子代相关伦理问题认知水平得分为(12.48±3.08),显著性高于其余年龄组(P<0.05);40岁及以上女性在知情同意及伦理相关规定方面认知水平得分为(13.27±2.31)分,显著性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40岁及以上、高学历、高收入与伦理认知量表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龄女性更加关注试管婴儿的医疗风险以及政策相关规定,有较强的意愿通过代孕获得子女,同时针对大龄女性中低学历、低收入患者伦理问题认知不理想的情况,医院应注重利用现代多媒体途径帮助患者正确认知试管婴儿技术中的相关伦理问题。

    作者:孙思媛;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