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陈桂淑;余少鸿;赵永恒;李超;张瑞宏;张鸿青;蒋文虎
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医院管理制度伦理的研究成果发现,近二十年间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医院管理制度伦理的概念及层次界定、医院管理制度伦理的建设、医院管理制度伦理的价值和作用、医院管理制度伦理缺失的原因及后果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并对该研究的前景作一展望。
作者:曹慧;陈敏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有效检验及提升医师职业精神状态,初步构建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医师240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的形式,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初步构建了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在道德品质特征、成就行动特征、职业认知特征3项一级指标下筛选出责任心等14项二级特征要素,并确定了各一级指标及二级特征要素的权重分布,经一致性检验,证明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说明该权重系数能够较好地反应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结论道德品质特征是医师职业精神评价的重要构成要素;责任意识及职业理想对于医师的成长至关重要;终身学习及沟通能力的高权重体现了医疗行业发展所需;医学伦理意识在医师群体中有逐渐强化的趋势;进一步提升医师职业精神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作者:徐秀;袁蕙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论医学目的基因增强还是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应用中所产生的诸多伦理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片面的赞同或反对医学目的基因增强或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的研究和应用都是不切实际的。应该在规范基因增强技术伦理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以伦理、社会、法律相适应的基因增强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的管理措施,进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使基因增强技术合理地利用并使之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作者:徐莎;苏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首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纽伦堡法典》制定颁布的医学伦理学意义;其次,介绍了《纽伦堡法典》在规范人体实验方面的原则,包括:完全自愿同意、知情同意、有利于社会、不伤害、尊重科学等基本原则;后,提出《纽伦堡法典》规定的人体实验应当坚持的基本操作规范,即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危险评估并充分告知受试者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必须在规范的动物实验基础上进行,必须保障受试者有退出参与实验的自由。
作者:王德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分析过度医疗的定义及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做了具体的探讨,包括增加医疗费用、浪费医疗资源、恶化医患矛盾、影响整体医学的发展。并从伦理道德、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的对策。
作者:罗娟;石兴莲;程华刚;李元;张颜;赵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首先解释了医患冲突的内涵,其次从法律根源、体制根源和文化根源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医患冲突的根源。后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双方权利达到平衡是基础,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安全阀机制是根本,多维度探讨医患冲突深层的社会心理成因是前提,从利益平衡角度建立保障机制是保证。
作者:凌子平;黎东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伦理学专业人员因其具备扎实的伦理学专业知识,在充当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专业类成员的角色时,应当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在进行伦理审查前,首先需要学习国际国内的系列法规、文件,并适时与同行进行交流。在审查时要重点审查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安全性,结合医学伦理学原则对方案进行全面审查,掌握知情同意书的审查要点,从而履行好保护人类受试者权益的职责。
作者:刘瑜;黎欣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从分析医院文化融合的必要性着手,阐述医院文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即理念共生、管理升级、战略重组、责权重构、行为规范、礼仪统一,并指出了当前进行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重技术而轻人文;融合机制不健全,适应性较差;融合策划不系统,缺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实现文化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融合方案;制订稳定人力资源的政策;加强中层干部岗位交流;营造全员参与的文化融合氛围。
作者:蒋士美;钟秀;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基于医学生职业与责任的特殊关系,讨论了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选择医学专业的动机不纯、医学人文素养缺乏及职场的反向引导,并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文素质实训教学和临床教学实践三方面对加强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进行了阐述。
作者:李增光;韦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一般状况,为更好地践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医科大学1146名医学生为样本,对其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一般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①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现状:医学生对教师人文素养、课程效果以及图书馆资源满意度均较低;②人文素养现状:80.2%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18.1%的医学生能完全记得医学生誓词,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11.9%的医学生能明确人文概念的涵义,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不能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人文属性的医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4.4%和14.5%;较之于城市医学生,农村医学生人文素养更低,且差异显著。结论优化人文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基础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差距。
作者:田丽娟;王彩霞;郭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论述了某院肿瘤科药物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如研究方案的审核与实施欠严谨,研究者的资质有待提高,缺乏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硬件设施,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不规范,缺乏专业质控。在采取严格审核研究方案,加强研究者团队建设,重视GCP和SOP培训,配备药物临床试验的硬件设施,规范ICF的签署,科室质控与医院质控并行等相应的对策后,研究者的专业水平提高,为更好的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爱敏;田丽;张红;张莹;张明智;苗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开展DCD微信伦理审查有其必要性、优越性,但也存在问题与困惑,如微信审查时间紧急有限,微信审查讨论不够充分甚至难以开展,审查方式有限,审查意见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审查资料的保密性存在隐患,审查质量的保证,微信会议内容存档存在困难等。对此,提出如下对策:尽可能给予伦理审查时间上的保证,由主审委员发起审查讨论交流,将审查资料尽可能上传至微信群,伦理委员实名发言与表达意见,确保资料保密和隐私保护,加强器官移植伦理委员培训交流,提高委员审查素质和道德修养,将微信会议资料存档。
作者:李兰;陈桂淑;余少鸿;赵永恒;李超;张瑞宏;张鸿青;蒋文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为例,首先介绍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医学人文教育,从四个方面就医学人文课程实施做了具体介绍;其次,通过两个典型案例论述了医学生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后,提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对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即:课程设置方面,必须确定医学人文学的核心课程;师资方面,积极开展与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发展成熟的医学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教学形式方面,注重新颖性和多元化。
作者:路璐;巩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服务学习”模式在医教协同提高医学生医德人文素质中的作用。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831名在校生及302名毕业生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服务学习”模式为大多数医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参加“服务学习”活动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比未参加者有较高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且调查对象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与参加次数正相关。结论“服务学习”模式在医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入践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仟;陈茂怀;沈沛麟;付艳红;郁丽娜;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接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通过家庭访视、集中学习、电话随访、建立QQ群及微信等方式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结果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作者:胡敏;邵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社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挑战。方法选取8例入住社区舒缓疗护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观察,并与之访谈,采用倾听患者叙事、沟通对话、田野日记、工作日志等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对社区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面临诸多伦理困境。结论社区舒缓照护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仁德之心的关爱,同时要加强优死教育、生命伦理教育,积极改善伦理环境,提高临终者生命质量。
作者:刘颖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中国医学伦理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以期改善医学生社交沟通能力。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某校三年制高职存在社交焦虑医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进行干预。运用交往焦虑量表( IAS)、惧怕否定量表( FNE)、社交回避与困扰量表( SAD)对干预前、后社交焦虑医学生认知、情绪、行为水平进行测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医学生社交焦虑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
作者:黄爱华;张乃正;李磊;王娟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对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博爱济世、清廉尚义、精于医道、儒雅有礼等理念进行论述,对我国的传统医德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医家的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从事医学职业的基本前提。
作者:谭丽娟;刘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