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程怀志;王彩霞;田丽娟;刘艳瑞;邹路琦
目的:探讨中外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中妊娠告知内容和告知形式的差异。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伦理委员会近5年审批的中外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参考国内外相关法则,归纳知情同意书中妊娠告知的要素标准和告知形式,通过分析要素完整性、各要素告知率及告知形式采用率,比较中外知情同意书中妊娠的告知内容和告知形式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知情同意书177份,其中中国107份,国外70份。中国知情同意书妊娠告知完整的比例低于国外(19%vs.56%,P=0.000)。与国外相比,中国告知率较低的要素有:妊娠风险研究(32% vs.73%,P=0.000)、随访期妊娠检查(33% vs.56%,P=0.002)和避孕措施(22% vs.53%, P=0.000)。结论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妊娠告知完整性低于国外,其中妊娠风险研究、随访期妊娠检查和避孕措施具有明显的告知缺陷;中国知情同意书妊娠告知形式相比较差。
作者:徐娜娜;陆瑶;陈瑞芳;温改艳;阳国平;黄志军;项玉霞;李莹;袁洪;彭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论医学目的基因增强还是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应用中所产生的诸多伦理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片面的赞同或反对医学目的基因增强或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的研究和应用都是不切实际的。应该在规范基因增强技术伦理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以伦理、社会、法律相适应的基因增强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的管理措施,进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使基因增强技术合理地利用并使之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作者:徐莎;苏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接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通过家庭访视、集中学习、电话随访、建立QQ群及微信等方式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结果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作者:胡敏;邵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生机能学实验过程中存在动物实验前的饲养环境较差、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操作不规范、不注重麻醉技术的学习、实验后对动物随意处置等伦理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尊重动物的权利与关注动物福利的思想,从学校积极重视支持、课程设置、规范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提高动物实验教学教师的动物伦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就加强教育进一步提出了思考:国内医学院校普遍需要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医学生善待生命的医德素质。
作者:王巍;董园园;王丹;赵成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以期改善医学生社交沟通能力。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某校三年制高职存在社交焦虑医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进行干预。运用交往焦虑量表( IAS)、惧怕否定量表( FNE)、社交回避与困扰量表( SAD)对干预前、后社交焦虑医学生认知、情绪、行为水平进行测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医学生社交焦虑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
作者:黄爱华;张乃正;李磊;王娟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医学伦理学在临床中的实践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1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排序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88例。对照组运用乳腺癌NCCN指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医学伦理学相关理念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全面关怀,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结果在生活质量的评价中发现,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且有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73.9%,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伦理学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应用效果有着间接的、积极的临床效用。
作者:李南林;王辉;魏洪亮;凌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分析过度医疗的定义及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做了具体的探讨,包括增加医疗费用、浪费医疗资源、恶化医患矛盾、影响整体医学的发展。并从伦理道德、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的对策。
作者:罗娟;石兴莲;程华刚;李元;张颜;赵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分析了我国智障者的生存现状:智障者家庭生活条件艰苦,智障者缺乏平等就业的机会,智障者处于长期隔离状态。并基于法律和伦理视角,提出了法律层面上,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智障者权利救济的司法程序;在伦理层面上:以伦理思想为指导,树立“尊重、关心、照顾”智障者的伦理道德风尚,建构无障碍的人文环境,实现智障者参与社会的无障碍的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改善智障者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合法权益,保障智障者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作者:谢兰珍;古津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一般状况,为更好地践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医科大学1146名医学生为样本,对其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一般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①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现状:医学生对教师人文素养、课程效果以及图书馆资源满意度均较低;②人文素养现状:80.2%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18.1%的医学生能完全记得医学生誓词,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11.9%的医学生能明确人文概念的涵义,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不能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人文属性的医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4.4%和14.5%;较之于城市医学生,农村医学生人文素养更低,且差异显著。结论优化人文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基础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差距。
作者:田丽娟;王彩霞;郭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医乃仁术”“忠恕”“尊生”“行医济世”“恻隐之心”五个方面论述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对中国传统医师职业精神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医师发展现状,剖析了中国传统仁爱思想对当代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价值,即精心钻研医术,发奋攻克医学难题;深切领悟“忠恕”之道,视病人如亲人;“人命至贵重于千金”,树立“以人为本”的崇高生命价值观;“行医济世”,增强社会道德责任感;体恤病人,廉洁行医。
作者:史国华;古丽娜尔·马木尔别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对当前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期人文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进行分析,论述了加强医学留学生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途径,即:优化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坚持人文教育贯穿临床实习全过程;提高带教老师的人文素养,保证人文教育质量;以考核为导向,加入人文素养考核指标;构建富含人文精神的医院氛围,凸显环境育人功效;搭建学校-实习医院两级人文教育平台,完善和规范相关制度。
作者:周婷;吕嘉春;范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分析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实验教学融入伦理教育的融入原则,并提出了该实验教学融入伦理教育的实施措施: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进行敬畏生命教育;加强死亡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汪全海;李怀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名护生进行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前有所提高(P<0.05);住院患者对护生满意度提升(P<0.05)。结论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作者:赵新华;罗媚;谢镕蔚;彭维;赵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探讨艾滋病防治中的反歧视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月至6月,对西安地区2所医学院校1352名医学生进行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录入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访医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95%;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则偏低;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意愿方面,68.9%的受访医学生害怕以后工作中接触艾滋病患者,60.1%的人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38.7%的人不愿意从事与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33.6%的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实施隔离治疗。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较明显,对艾滋病相关认知的欠缺和恐惧是导致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相关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张欣文;杨柳;白娥;李静;李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媒体时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状况,为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新媒体时代赣南医学院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状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1%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89.6%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性质是消费经济关系;57.1%医学生认为应采取“私了”方式解决医患冲突;25.1%医学生认为医患矛盾将影响其今后的就业取向。结论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状况具有显著差异,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医患认知教育,培育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李佳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18.7%的医学生完全记得医学生誓词,7.3%的医学生没有听说过关于“人文素养”等概念,31.7%的医学生从未借阅过人文类书籍,79.3%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部分结果显示:年级之间、专业之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文课程的授课质量,使其与医学专业教育相融合,同时增加人文课程的设置,采取多样化的培养形式。
作者:郭斌;程怀志;王彩霞;田丽娟;刘艳瑞;邹路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当前伤医事件对在校医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温州医科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被调查者职业认同度尚可,未来职业信心低落,职业使命感堪忧;伤医事件损伤职业荣誉感,威胁基本人身安全;社交平台对消极情绪的急速蔓延以及职业选择的多元化扩大伤医事件本身影响力。结论伤医事件频发对医学生职业态度产生消极影响,成为制约医学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要素。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作者:阮登峰;丁晓霞;李肖斌;郑茜斤;林建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接受试管婴儿技术大龄女性对伦理相关问题和规定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西安市三家医院203名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大龄女性,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对象在配子或胚胎、子代、知情同意等方面的伦理认知情况。结果大龄女性中,40岁及以上女性对子代相关伦理问题认知水平得分为(12.48±3.08),显著性高于其余年龄组(P<0.05);40岁及以上女性在知情同意及伦理相关规定方面认知水平得分为(13.27±2.31)分,显著性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40岁及以上、高学历、高收入与伦理认知量表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龄女性更加关注试管婴儿的医疗风险以及政策相关规定,有较强的意愿通过代孕获得子女,同时针对大龄女性中低学历、低收入患者伦理问题认知不理想的情况,医院应注重利用现代多媒体途径帮助患者正确认知试管婴儿技术中的相关伦理问题。
作者:孙思媛;刘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