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伦理学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李南林;王辉;魏洪亮;凌瑞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 乳腺癌, 生活质量, 依存性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医学伦理学在临床中的实践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1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排序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88例。对照组运用乳腺癌NCCN指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医学伦理学相关理念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全面关怀,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结果在生活质量的评价中发现,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且有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73.9%,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伦理学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应用效果有着间接的、积极的临床效用。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加强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途径探索?

    通过对当前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期人文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进行分析,论述了加强医学留学生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途径,即:优化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坚持人文教育贯穿临床实习全过程;提高带教老师的人文素养,保证人文教育质量;以考核为导向,加入人文素养考核指标;构建富含人文精神的医院氛围,凸显环境育人功效;搭建学校-实习医院两级人文教育平台,完善和规范相关制度。

    作者:周婷;吕嘉春;范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线粒体替换技术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可能引发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线粒体替换技术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能够造福线粒体疾病家族,改善高龄患者辅助生殖的临床结局。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医学伦理问题:如该项技术的规范化及安全性、与传统伦理观念的冲突、知情同意与保密原则的确定、后代身心健康成长问题、商业化供卵等。对此,在应用该项技术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有关机构要严格把控适应证,同时加强社会伦理监督与管理,还要提高辅助生殖行业医务人员职业与伦理道德素养,并加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

    作者:孙小花;刘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网络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制度探究

    通过对山东省1026名大学生网络利用现状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论述了目前大学生的网络利用现状,分析了网络的发展给高校班级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指出了采取以下措施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加强网络监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协助网络辅导员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机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班级交流。

    作者:李敏;郭继志;朱宇航;贾君杰;胡善菊;王瑞梅;张涵;庄立辉;董毅;罗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在社交焦虑医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以期改善医学生社交沟通能力。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某校三年制高职存在社交焦虑医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进行干预。运用交往焦虑量表( IAS)、惧怕否定量表( FNE)、社交回避与困扰量表( SAD)对干预前、后社交焦虑医学生认知、情绪、行为水平进行测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医学生社交焦虑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

    作者:黄爱华;张乃正;李磊;王娟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德思想?

    通过对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博爱济世、清廉尚义、精于医道、儒雅有礼等理念进行论述,对我国的传统医德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医家的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从事医学职业的基本前提。

    作者:谭丽娟;刘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患冲突的根源及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首先解释了医患冲突的内涵,其次从法律根源、体制根源和文化根源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了医患冲突的根源。后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双方权利达到平衡是基础,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安全阀机制是根本,多维度探讨医患冲突深层的社会心理成因是前提,从利益平衡角度建立保障机制是保证。

    作者:凌子平;黎东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伦理学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和探讨医学伦理学在临床中的实践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1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排序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88例。对照组运用乳腺癌NCCN指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医学伦理学相关理念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全面关怀,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结果在生活质量的评价中发现,研究组的优良率为8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且有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为73.9%,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伦理学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应用效果有着间接的、积极的临床效用。

    作者:李南林;王辉;魏洪亮;凌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后监管的规范与建议

    阐述了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后监管的必要性,由谁监管,如何监管,监管什么等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制订详细的规章制度与SOP,加强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后监管小组成员与动物实验人员的培训,用动物实验伦理学审查软件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学审查进行全程监控。

    作者:朱玉峰;王元占;弓莉;杨培梁;吴湘慧;曾俊岭;刘谋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公共卫生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伦理思考?

    通过概述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兴起,论述了公共卫生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及相关伦理问题,即疾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以群体为单位的伦理问题,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的伦理问题,生物科学影响下的伦理问题,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问题。并分析了公共卫生伦理学的思考方式,即适度多元化,避免主义化及外在关系中的思考方式,后指出了公共卫生伦理学未来的发展状况。

    作者:鲁琳;胡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反歧视态度现状

    目的:通过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探讨艾滋病防治中的反歧视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月至6月,对西安地区2所医学院校1352名医学生进行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录入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访医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95%;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则偏低;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意愿方面,68.9%的受访医学生害怕以后工作中接触艾滋病患者,60.1%的人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38.7%的人不愿意从事与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33.6%的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实施隔离治疗。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较明显,对艾滋病相关认知的欠缺和恐惧是导致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相关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张欣文;杨柳;白娥;李静;李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分析了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人员配置不合理,护工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并对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作了分析研究,从医学院校教育、社会志愿组织、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以及临终关怀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赵丽;常江梦;王晓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论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的合力效应

    通过论述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的合力、合力效应的必要性,界定了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合力、合力效应的内涵:形成合力的目的是维护受试者权益、促进生物医药研究;合力的主体是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合力的前提是合作;合力效应是基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组织、机构、人员相互支持、配合所产生的效应。并解析了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合力的构成:监督管理系统的合力;伦理审查与科学审查的合力;伦理委员会内部的合力;其他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的力,由此提出了应建立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合力效应的评估机制。

    作者:郑小藇;张金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严正声明

    作者:《中国医学伦理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首光,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了简介和分析;其次,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在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优势和思考;后,强调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改变教育理念、挖掘人文教育素材、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等手段,增加人文教育的教学空间、加强情感教育、培养批判精神等策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效提高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作者:蓝梅静;崔景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名护生进行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前有所提高(P<0.05);住院患者对护生满意度提升(P<0.05)。结论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作者:赵新华;罗媚;谢镕蔚;彭维;赵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探讨

    基于医学生职业与责任的特殊关系,讨论了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选择医学专业的动机不纯、医学人文素养缺乏及职场的反向引导,并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文素质实训教学和临床教学实践三方面对加强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进行了阐述。

    作者:李增光;韦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服务学习”模式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医教协同提高医学生医德人文素质的有效模式

    目的:探索“服务学习”模式在医教协同提高医学生医德人文素质中的作用。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831名在校生及302名毕业生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服务学习”模式为大多数医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参加“服务学习”活动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比未参加者有较高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且调查对象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与参加次数正相关。结论“服务学习”模式在医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入践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仟;陈茂怀;沈沛麟;付艳红;郁丽娜;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本刊更改“通讯作者”为“通信作者”的说明

    作者:《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媒体时代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差异调查与探讨

    目的:了解新媒体时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状况,为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新媒体时代赣南医学院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状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1%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89.6%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性质是消费经济关系;57.1%医学生认为应采取“私了”方式解决医患冲突;25.1%医学生认为医患矛盾将影响其今后的就业取向。结论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状况具有显著差异,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医患认知教育,培育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李佳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生医德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当前医学院校在医德培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医学生对医学经典著作不了解,医德教育缺乏系统性,评价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互联网+”时代,医德经典著作遭遇尴尬;分段式学习,医德培育的分工面目模糊;边缘又交叉,医德教育的专业人才匮乏。

    作者:杨俐玲;陈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