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的合力效应

郑小藇;张金钟

关键词:生物医药研究, 伦理审查, 合力效应, 合力解析, 评估机制
摘要:通过论述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的合力、合力效应的必要性,界定了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合力、合力效应的内涵:形成合力的目的是维护受试者权益、促进生物医药研究;合力的主体是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合力的前提是合作;合力效应是基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组织、机构、人员相互支持、配合所产生的效应。并解析了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合力的构成:监督管理系统的合力;伦理审查与科学审查的合力;伦理委员会内部的合力;其他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的力,由此提出了应建立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合力效应的评估机制。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科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论述了某院肿瘤科药物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如研究方案的审核与实施欠严谨,研究者的资质有待提高,缺乏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硬件设施,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不规范,缺乏专业质控。在采取严格审核研究方案,加强研究者团队建设,重视GCP和SOP培训,配备药物临床试验的硬件设施,规范ICF的签署,科室质控与医院质控并行等相应的对策后,研究者的专业水平提高,为更好的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爱敏;田丽;张红;张莹;张明智;苗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疗慈善视角下提升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机制探究?

    目的通过医疗慈善建立相关机制,强化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主题教育,以满足医学生健康成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的多重需求。方法以调查法为主,自主编制问卷,采取分层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67份,结合相关访谈48份,调研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当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倾向令人欣慰。具体体现为求学态度较端正,但主动性有待提高;职业认知较乐观,但道德重视有待加强;能力认知较清晰,但担当意识有待提高;社会意识较强烈,但责任感有待加强;生命价值观较积极,但身心健康需加强关注,仍需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结论应充分利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良好资源,以医疗慈善为抓手,通过“文化教育引领、临床实习启发、社会实践锻炼、校园文化熏陶、榜样力量影响”的“五位一体”提升机制来加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作者:曾春燕;唐闻捷;刘婵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中文化融合的探讨

    从分析医院文化融合的必要性着手,阐述医院文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即理念共生、管理升级、战略重组、责权重构、行为规范、礼仪统一,并指出了当前进行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重技术而轻人文;融合机制不健全,适应性较差;融合策划不系统,缺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实现文化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制订切实可行的文化融合方案;制订稳定人力资源的政策;加强中层干部岗位交流;营造全员参与的文化融合氛围。

    作者:蒋士美;钟秀;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职专科护生生命伦理意识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高职专科护生生命伦理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高职专科院校开展生命伦理教育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一般情况调查表、生命伦理意识问卷等对某高职专科院校550名护生的生命伦理意识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高职专科护生生命伦理意识均分为2.78分。 t检验结果显示,护生生命伦理意识受护生学制、是否接触过相关信息、是否与老师、家人讨论过相关话题等因素影响。 Spearmen相关性分析发现护生年龄、学习成绩等对其生命伦理意识具有影响。结论高职专科护生生命伦理观尚待明确,可采用多种方式针对性地引导护生深刻理解生命伦理问题,使其拥有较积极的生命伦理意识。

    作者:李小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名护生进行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前有所提高(P<0.05);住院患者对护生满意度提升(P<0.05)。结论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作者:赵新华;罗媚;谢镕蔚;彭维;赵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媒体时代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差异调查与探讨

    目的:了解新媒体时代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状况,为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新媒体时代赣南医学院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状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1%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89.6%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性质是消费经济关系;57.1%医学生认为应采取“私了”方式解决医患冲突;25.1%医学生认为医患矛盾将影响其今后的就业取向。结论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状况具有显著差异,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医患认知教育,培育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李佳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生医德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当前医学院校在医德培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医学生对医学经典著作不了解,医德教育缺乏系统性,评价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互联网+”时代,医德经典著作遭遇尴尬;分段式学习,医德培育的分工面目模糊;边缘又交叉,医德教育的专业人才匮乏。

    作者:杨俐玲;陈旻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

    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为例,首先介绍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医学人文教育,从四个方面就医学人文课程实施做了具体介绍;其次,通过两个典型案例论述了医学生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后,提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对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即:课程设置方面,必须确定医学人文学的核心课程;师资方面,积极开展与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发展成熟的医学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教学形式方面,注重新颖性和多元化。

    作者:路璐;巩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美丽中国视域下加强医学生生态道德培育的思考?

    首先分析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医学生生态道德现状及医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原因;后提出了美丽中国视域下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培育的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生态道德教育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维系力量,构建全域覆盖的生态道德教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生态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作者:邱高会;蒋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接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通过家庭访视、集中学习、电话随访、建立QQ群及微信等方式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结果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作者:胡敏;邵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论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的合力效应

    通过论述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的合力、合力效应的必要性,界定了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合力、合力效应的内涵:形成合力的目的是维护受试者权益、促进生物医药研究;合力的主体是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合力的前提是合作;合力效应是基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组织、机构、人员相互支持、配合所产生的效应。并解析了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中合力的构成:监督管理系统的合力;伦理审查与科学审查的合力;伦理委员会内部的合力;其他与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相关的力,由此提出了应建立生物医药研究伦理审查合力效应的评估机制。

    作者:郑小藇;张金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反歧视态度现状

    目的:通过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探讨艾滋病防治中的反歧视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月至6月,对西安地区2所医学院校1352名医学生进行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录入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访医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95%;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则偏低;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意愿方面,68.9%的受访医学生害怕以后工作中接触艾滋病患者,60.1%的人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38.7%的人不愿意从事与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33.6%的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实施隔离治疗。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较明显,对艾滋病相关认知的欠缺和恐惧是导致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相关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张欣文;杨柳;白娥;李静;李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伤医事件与医学生职业态度的研究

    目的:调查当前伤医事件对在校医学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温州医科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被调查者职业认同度尚可,未来职业信心低落,职业使命感堪忧;伤医事件损伤职业荣誉感,威胁基本人身安全;社交平台对消极情绪的急速蔓延以及职业选择的多元化扩大伤医事件本身影响力。结论伤医事件频发对医学生职业态度产生消极影响,成为制约医学生成为医疗工作者的要素。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等多方面加强措施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作者:阮登峰;丁晓霞;李肖斌;郑茜斤;林建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生机能学实验中动物伦理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机能学实验过程中存在动物实验前的饲养环境较差、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操作不规范、不注重麻醉技术的学习、实验后对动物随意处置等伦理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尊重动物的权利与关注动物福利的思想,从学校积极重视支持、课程设置、规范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提高动物实验教学教师的动物伦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意识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就加强教育进一步提出了思考:国内医学院校普遍需要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医学生善待生命的医德素质。

    作者:王巍;董园园;王丹;赵成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首光,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了简介和分析;其次,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在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优势和思考;后,强调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改变教育理念、挖掘人文教育素材、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等手段,增加人文教育的教学空间、加强情感教育、培养批判精神等策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效提高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作者:蓝梅静;崔景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目的与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产生的伦理问题辨析?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无论医学目的基因增强还是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应用中所产生的诸多伦理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片面的赞同或反对医学目的基因增强或非医学目的基因增强的研究和应用都是不切实际的。应该在规范基因增强技术伦理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以伦理、社会、法律相适应的基因增强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的管理措施,进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使基因增强技术合理地利用并使之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作者:徐莎;苏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动物替代研究发展现状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动物替代研究发展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方法文献检索与定性描述法。以主题、篇名或关键词“动物替代”或“动物减少”或“动物优化”精确检索中文医学常用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和万方数据库,补充查找相关研究参考文献。纳入分析组织建设、立法、医学教育和替代研究方法文献,并进行定性描述概括,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7月20日。结果初检引文219条,文献发表于1999-2014年,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动物替代研究领域包括皮肤刺激、眼刺激毒理学检测、热敏试验和动物模型替代等。替代研究信息交流平台已建立,部分教师已经在实践运用替代原则,相关专著已出版,但法规建设和验证体系滞后,替代研究认识还不乐观,验证方法研究不多。结论国内动物替代研究不多,缺乏系统化建设。未来应加强动物替代研究体系研究,重点在立法、政策引导、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研究方法等。

    作者:卫茂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网络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制度探究

    通过对山东省1026名大学生网络利用现状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论述了目前大学生的网络利用现状,分析了网络的发展给高校班级管理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指出了采取以下措施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班级管理: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加强网络监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协助网络辅导员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机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班级交流。

    作者:李敏;郭继志;朱宇航;贾君杰;胡善菊;王瑞梅;张涵;庄立辉;董毅;罗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医学伦理学》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服务学习”模式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医教协同提高医学生医德人文素质的有效模式

    目的:探索“服务学习”模式在医教协同提高医学生医德人文素质中的作用。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831名在校生及302名毕业生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服务学习”模式为大多数医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参加“服务学习”活动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比未参加者有较高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且调查对象的医德认知水平和较正面的行为选择倾向与参加次数正相关。结论“服务学习”模式在医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入践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仟;陈茂怀;沈沛麟;付艳红;郁丽娜;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