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AT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许先成;柯昌斌;吴艳琼;孙艳玲;王贤裕

关键词: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转录活化因子3, Fas,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摘要:目的 探讨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只分离左冠状动脉,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再灌注+STAT3抑制剂Stattic组(ST组),于再灌注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STAT3特异性抑制剂Stattic 500μg/kg.再灌注结束时,取缺血区心肌标本,采用红四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Fas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p-STAT3、Fas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STAT3和Fas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Caspase-3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与I/R组比较,ST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p-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Fas蛋白及mRNA表达、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STAT3可能通过调控Fas系统,从而有效的抑制Caspase-3凋亡系统对心肌细胞及箕其他组织的损伤.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表达miRNA-21对人肺癌H358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微RNA(miRNA)-21对人肺癌H358细胞体外增殖及诱导凋亡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转染法将miRNA-21抑制剂瞬时转染H358细胞48 h后,应用定量real-time PCR特异探针法检测H358细胞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检测H358细胞的生长情况,荧光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析H358细胞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检测H358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RNA-21抑制剂转染组H358细胞的miRNA-2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且通过PTEN靶蛋白诱导细胞凋亡(P<0.05).结论 低表达miRNA-21可以抑制人肺癌H358细胞的体外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肺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黄军霞;李颖;钭建波;涂应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血肿周围脑水肿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并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观察组),同期在该院门诊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8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血肿周围脑水肿程度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侧电阻抗扰动系数.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且恢复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脑出血后电阻抗扰动系数显著增高,且急性期较恢复期增高幅度大(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与出血侧电阻抗扰动系数呈正相关(r=0.547、0.604,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中IL-1β、TNF-α释放增加,IL-1β、TNF-α高水平与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有关.

    作者:张陇平;韩小芳;李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学习成绩对青少年血压的影响

    目的 以学习成绩名次为指标探索精神压力对青少年高血压的作用.方法 抽取西藏昌都地区730名在校住宿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根据学习成绩将所有受试者分成4组,使用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了解学习名次对学生血压的影响.结果 不同组间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有随学习成绩提高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越好,舒张压(DBP)越高(P<o.01).偏相关分析显示名次与DBP间呈正相关(r=0.159,P<0.01),男生中SBP和MAP有随学习成绩提高而逐渐提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随学习成绩提高而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名次与SBP或MAP无相关,与DBP呈正相关(r=0.124,P=0.023).女生中各亚组间SBP、DBP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血压相关,学习成绩越好,血压越高,尤其在DBP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作者:常宏;加永泽培;徐绍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各种宫内发育迟缓动物模型的比较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是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同龄儿正常体质量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1],是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由于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发育不良终出现低出生体质量的现象.因此,IUGR都是以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的方式表现出来[2].据统计,IUGR的发生率会随着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世界范围的整体发生率为2.75%~15.53%,在中国,IUGR的平均发生率大约为6.39%.

    作者:段畅;王曜晖;高静;侯拉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LE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0例SLE患者(SLE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CXCR5+ ICOS+的CD4+T细胞(即Tfh细胞)的比例,并分析Tfh细胞比例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5.830,P<0.01),且SLE活动组明显高于SLE稳定组(t=7.313,P<0.01),但狼疮肾炎组患者Tfh比例与无肾炎狼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6,P=0.328).SLE患者外周血Tfh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度、血清总IgG、抗核抗体滴度及抗ds-DNA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的比例升高可能与患者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作者:赵珊;俞娟;张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微粒与微RNA-155水平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和微RNA(miRNA)-155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脓毒症患者61例,根据28 d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比较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PMPs定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浆miRNA-155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认PMPs水平、miRNA-155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PMPs水平较高(P<0.05).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3组患者的PMP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miRNA-155水平相对于存活组提高(P<0.05),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miRNA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提高(P<0.05).患者PMPs水平及miRNA-155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同时患者PMPs水平与microRNA-155水平也呈正相关.PMPs水平联合miRNA-155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31.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PMPs水平及miRNA-155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关,miRNA-155可能引起脓毒症患者的PMPs水平增高.

    作者:杨婉花;张宏泽;刘鸿翔;刘长芳;叶冬英;石斌;刘景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95例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17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47%、4.21%、1.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二次手术、术后化疗及联合放/化疗(TMZ方案)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级别、肿瘤切除程度、二次手术及术后化疗是影响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结果较差;肿瘤全切除、肿瘤复发者行再次手术及术后化疗可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

    作者:黄冠又;张欣;明悦;曹楚南;甘鸿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及全血胆碱酯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及全血胆碱酯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79例患者均使用复能剂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抽取患者入院8h以内及第2、3、4、5、6、7、8天和出院前1d同时段的外周血检测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和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同时进行中毒指数评估.结果 对照组的BuChE活性明显高于轻、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F=249.41,P<0.01).轻、中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第5天,中毒指数、血清BuChE、全血AChE活力3项指标改善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毒指数和全血AChE呈负相关(r=-0.95、-0.89,P<0.01);中毒指数和血清BuChE呈负相关(r=-0.92、-0.90,P<0.01);血清BuChE和全血AChE呈正相关(r=0.87、0.91,P<0.01).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后第8天,3项指标改善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毒指数和全血AChE呈负相关(r=-0.91,P<0.01);与血清BuChE呈负相关(r=-0.91,P<0.01);血清BuChE和全血AChE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 血清BuChE活性可作为早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的敏感指标,治疗后患者血清BuChE活力的恢复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作者:高茹春;赵建娅;潘爱群;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术后近期并发症出现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45例(162只乳房)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全乳房切除及各种类型的乳房重建手术.分析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机、手术方式、身体质量指数、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等)与近期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类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5.93%(42/162).自体组织重建、即刻重建是并发症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手术方式、手术时机、肥胖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关联(P<0.05),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与并发症无明显关联(P>0.05).145例患者平均随访(37.36士18.78)个月,9例复发,3例死亡,无病生存率为93.10%.结论 重建过程中把握指征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在肿瘤学上安全可靠,手术方法的选择对乳房重建患者术后生存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一鸣;韦长元;莫军扬;庄亚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骨肉瘤MG63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二甲双胍处理后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明胶酶谱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活性,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埃兹蛋白(Ezrin)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Li-pofectamine 2000转染Ezrin质粒到细胞中观察其对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迁移侵袭抑制及对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用药48 h后,MG63细胞内Ez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上调Ezrin可减弱二甲双胍诱导的骨肉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及二甲双胍诱导的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结论 二甲双胍可抑制MG6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是通过下调Ezrin和MAPK/Erk信号通路而实现.

    作者:苏小桃;何俊;欧军;申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CTD的TP序贯维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CTD)血小板减少症(TP)序贯维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6例继发于CTD的重症TP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动态观察血常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3+、CD19+CD20+淋巴细胞数,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lgM、IgA)水平.治疗有效患者序贯给予每6个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 mg行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评价维持治疗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7例(43.75%)达完全缓解(CR),4例(25.00%)达有效(R),总有效率为68.75%,5例(31.25%)无效(NR).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19+ CD20+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达到清除水平.11例治疗有效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CR的7例患者均未复发,4例R患者中有2例在维持治疗期间获得CR,1例维持R,1例复发.4例发生轻度输液反应,1例发生肺炎,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CTD的TP安全有效,而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序贯维持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

    作者:王吉刚;周凡;刘彦琴;刘景华;白颖;徐宪平;董援利;孟广晗;佟丹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品管圈在计划性剖宫产护理路径中的应用

    一群工作相似者组成一个品管圈,选取需要改善的质量主题,全体圈员在品质循环管理(plan-do-check-act,PDCA)的基础上使用头脑风暴,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计划,按期整改完成任务,因此,将品管圈运用于医疗护理行业既能培养员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节省医院成本,更可提升医护质量[12].临床护理路径是护患双方依据特定的计划表,共同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的临床工作模式[3].为提高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实施患者对计划性剖宫产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及护患双方的满意率,本院产科将PDCA运用于临床护理路径,作者将本院2013年7~12月收治的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实施患者158例,对比常规护理路径,成立运行品管圈实施优化护理路径,使护患双方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琼;吴庆蓉;程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牙周健康的需作正畸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统计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骨钙素水平.结果 牙周治疗前观察组PD、BI、PLI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畸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后1、2个月PD、BI、PLI均较牙周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加力后1d骨钙素水平达峰值,以后开始回落.结论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检测患者龈沟液中的骨钙素水平可能反映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反应及牙槽骨改建过程.

    作者:张澜;杨璞;付雅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比较两种方法对牛鲍氏计数板中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牛鲍氏计数板的传统计数方法和新计数方法对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传统计数方法和新计数方法计数118份抗凝血标本中的红细胞,然后将结果与标准值对照.结果 在109份有效样本中,有57份(52.29%)用新方法计数结果更准确,40份(36.70%)用传统方法计数结果更准确,12份(11.01%)用两种方法计数引出的误差相同.新方法计数误差的平均值为(0.071±0.005)×1012/L,明显低于传统方法计数误差的平均值(0.079±0.006)×101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新方法在减小牛鲍氏计数板对细胞计数的误差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明昊;蔡晓钟;罗娟;薛白;曾娣;徐超;仲煜杰;徐增伟;左国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托吡酯(TPM)与左乙拉西坦(LEV)联合丙戊酸钠(VPA)治疗婴儿痉挛症(IS)的临床疗效,为优化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的IS患儿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M组(VPA联合TPM治疗)和LEV组(VPA联合LEV治疗),每组19例,观察两组患儿痉挛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并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发育商(DQ)值.结果 3个月后,TPM组控制痉挛发作的总有效率为84.21%,LEV组为78.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M组患儿共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LEV组4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TPM组DQ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V组患儿的DQ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PM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M与LEV治疗IS对控制痉挛发作疗效相同,但LEV治疗能明显提高IS患儿的智能发育,总体疗效优于TPM.

    作者:盛志强;满宜刚;袁嫣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佐辛超前应用对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躁动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应用对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该院妇科行择期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将其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地佐辛组患者在手术全麻诱导前即静脉给予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疼痛评分(VAS)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后60min内躁动发生频率和程度,对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地佐辛组患者苏醒后躁动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43.48% (P<0.05);地佐辛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13.04%(P<0.05).结论 超前应用地佐辛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丁翠青;刘志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与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可疑乳腺癌患者126例,对其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MRI检查,比较二者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早期乳腺癌的真实检出率超声造影(19.05%)高于MRI(9.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6 7,P=0.030 8),进展期乳腺癌真实裣出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 6,P=0.894 6),早期乳腺癌诊断敏感性超声造影(85.71%)高于MRI(42.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00 0,P=0.000 8),进展期乳腺癌诊断灵敏度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早期或进展期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对诊断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林诗彬;张建辉;陈建强;吴晶晶;赵妍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不同病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不同病变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腺癌14例、腺瘤26例、皮质增生9例)患者FHIT、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 FHIT在肾上腺皮质增生表达高,腺瘤次之,腺癌低(分别为100.00%、96.15%、42.86%);Ki-67与PCNA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表达高,腺瘤次之,皮质增生低(分别为85.71%、7.69%、0和100.00%、96.15%、77.78%).FHIT、Ki-67及PCNA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中的表达两两相关,其中FHIT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718,P=0.00),FHIT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r=-0.449,P=0.001),Ki-67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87,P=0.006).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结果显示,腺癌表现为FHIT阴性或弱阳性、Ki-67强阳性、PCNA强阳性;腺瘤表现为FHIT阳性、Ki-67阳性、PCNA阳性;皮质增生表现为FHIT强阳性、Ki-67阴性、PCNA阴性.结论 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对肾上腺皮质腺癌、腺瘤及增生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冼晶;梁秀就;黄高明;李励;蔡劲薇;黄松;卢德成;罗佐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小血管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和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健康问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类型,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研究较多,结果显示CSVD可导致患者慢性或隐匿进展的认知、人格、情感及行为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D的主要原因,也是36%~67%的VaD患者的病因.同时,CSVD与AD的相关性研究也逐年增多,揭示其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柯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腹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与肾上腺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ATLA)与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TL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上腺疾病患者30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TLA组(n=163)和TLA组(n=146).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确定肿瘤位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09例患者中共301例(97.41%)手术成功,8例(ATLA组2例,TLA组6例)中转开放手术.ATLA组与TLA组确定肿瘤位置时间分别为(21.63±6.35)、(31.36±7.81) min,手术时间分别为(31.93±8.23)、(50.60±10.3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91±15.37)、(45.82±21,60)mL,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3±0.82)、(6.23±1.11)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 (2/163)、4.11%(6/14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77%、95.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LA组肾静脉损伤、膈肌损伤各1例(0.61%);TLA组膈肌损伤4例(2.74%),结肠和肾静脉损伤各1例(0.68%).结论 ATLA确定肿瘤位置及手术的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文伟;霍庆祥;魏澎涛;张寒;孙建涛;韩兴涛;马魏魏;马潞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