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与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林诗彬;张建辉;陈建强;吴晶晶;赵妍妍

关键词:早期诊断, 乳腺肿瘤, 超声造影, 磁共振成像, 敏感性, 特异性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可疑乳腺癌患者126例,对其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MRI检查,比较二者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早期乳腺癌的真实检出率超声造影(19.05%)高于MRI(9.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6 7,P=0.030 8),进展期乳腺癌真实裣出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 6,P=0.894 6),早期乳腺癌诊断敏感性超声造影(85.71%)高于MRI(42.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00 0,P=0.000 8),进展期乳腺癌诊断灵敏度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早期或进展期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对诊断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变应原种类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及问卷调查方法,对220例儿童哮喘进行研究.结果 螨检出率高,其次为蟑螂,第三位为动物毛发;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居人口、同居人中吸烟状况、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哮喘病史与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与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存在相关性.结论 螨是南川地区儿童哮喘的主要变应原,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是南川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夏琴;李仕群;王波;马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久坐帕金森病患者骨密度和维生素D状态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PD)早期久坐人群骨密度和维生素D状况及相关的临床变量.方法 对133例PD患者(Hoehn-Yahr1-2.5级,平均年龄63.7岁,其中男性占63%)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测量,计算T值和Z值.使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骨密度的变量,使用线性回归探讨25-OH-维生素D状态与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D患者中骨质疏松症(10.53%)和骨丢失(42.10%)较为常见.髋骨的平均Z值为0.23,腰椎的平均Z值为0.72.女性、低体质量、低25-OH-维生素D与髋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显著相关.PD患者较之对照组合有较低25-OH-维生素D血清水平.结论 早期久坐PD患者容易出现骨密度异常,且普遍出现维生素D缺乏;有必要对其进行骨质密度和维生素D相关筛查.

    作者:潘丽雅;翁保慧;邓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绞股蓝总皂甙对肝HepG2细胞三酰甘油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甙(GPs)对培养肝HepG2细胞三酰甘油(TG)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HepG2细胞为模型细胞,加入GPs进行孵育,观察其对细胞内TG的影响,并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脂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ACACB、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ACAT1)、棕榈酰辅酶A氧化酶(ACOX1)及肉碱脂酰转移酶(CPT)1、2.并进一步在细胞水平干扰关键酶基因,验证其对TG代谢的影响.结果 GPs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TG水平,发现GPs可显著抑制FASN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较高水平下促进CPT1基因的表达,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改变与基因表达一致.在细胞水平瞬时干扰FASN的表达,在干扰FASN后,GPs降低TG的幅度显著减少,提示GPs主要通过抑制FASN起作用.结论 GPs可减少肝HepG2细胞内TG水平,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FASN的表达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作者:陈建萍;任新生;李青;孙中华;郭再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延续性心理护理对AMI恢复期抑郁症相关的认知及躯体症状改变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抑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1],各种认知症状(如羞耻、内疚)不良情绪状态与CHD的发展、治疗效果、预后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如疲劳、睡眠问题)与AMI患者的不良心脏预后相关[2].

    作者:马静;王保海;吴平平;郑川燕;裴双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各种宫内发育迟缓动物模型的比较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是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同龄儿正常体质量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1],是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由于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发育不良终出现低出生体质量的现象.因此,IUGR都是以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的方式表现出来[2].据统计,IUGR的发生率会随着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世界范围的整体发生率为2.75%~15.53%,在中国,IUGR的平均发生率大约为6.39%.

    作者:段畅;王曜晖;高静;侯拉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微粒与微RNA-155水平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和微RNA(miRNA)-155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脓毒症患者61例,根据28 d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比较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PMPs定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浆miRNA-155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认PMPs水平、miRNA-155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PMPs水平较高(P<0.05).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3组患者的PMP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miRNA-155水平相对于存活组提高(P<0.05),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miRNA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提高(P<0.05).患者PMPs水平及miRNA-155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同时患者PMPs水平与microRNA-155水平也呈正相关.PMPs水平联合miRNA-155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31.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PMPs水平及miRNA-155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关,miRNA-155可能引起脓毒症患者的PMPs水平增高.

    作者:杨婉花;张宏泽;刘鸿翔;刘长芳;叶冬英;石斌;刘景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CTD的TP序贯维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CTD)血小板减少症(TP)序贯维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6例继发于CTD的重症TP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动态观察血常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3+、CD19+CD20+淋巴细胞数,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lgM、IgA)水平.治疗有效患者序贯给予每6个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 mg行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评价维持治疗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7例(43.75%)达完全缓解(CR),4例(25.00%)达有效(R),总有效率为68.75%,5例(31.25%)无效(NR).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19+ CD20+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达到清除水平.11例治疗有效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CR的7例患者均未复发,4例R患者中有2例在维持治疗期间获得CR,1例维持R,1例复发.4例发生轻度输液反应,1例发生肺炎,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CTD的TP安全有效,而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序贯维持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

    作者:王吉刚;周凡;刘彦琴;刘景华;白颖;徐宪平;董援利;孟广晗;佟丹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T2DM患者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和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01例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周末评定两组患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各因子均高于对照组(P<0.05).应付方式中,观察组成熟型因子高于对照组,不成熟型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和2hPG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社会支持各因子均高于干预前;成熟型应对方式均高于干预前,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均低于干预前;FPG和2hPG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社会支持系统中主观支持、应对方式中求助因子、FPG和2hPG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增强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和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作者:彭娟;黄凤茜;宋兴勇;高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静脉炎分级标准,将本科384例静脉炎患者分为观察组252例,对照组132例.观察组采用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6.51%,有效率为63.49%,无效率为0;对照组显效率为32.58%,有效率为55.30%,无效率为1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方法明显优于50%硫酸镁.

    作者:王维;张仲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oll样受体及其与莱姆关节炎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通过蜱叮咬感染.莱姆关节炎在中晚期莱姆病中发生率高,危害较大.莱姆病广泛分布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约有30万人感染及发病[1-4].莱姆病高发于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偏北地区,北欧及东亚部分地区同属高危地区[5].1986年由艾承绪等[6]首次报道我国黑龙江省海林县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2003年由贾月萍等[7]首次在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的全沟硬蜱肠道中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说明小兴安岭林区为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近来一项针对小兴安岭地区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该地区存在莱姆病感染[8].目前,中国各省(除台湾外)均有莱姆病病例存在.由于对人身健康危害较严重,莱姆病已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因此,开展对菜姆病的研究及防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9].

    作者:王艳红;冯时;梁张;崔宇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务人员患者安全行为量表的建立和测试

    目的 制订医务人员患者安全行为量表并进行心理学测试.方法 在安全行为理论、患者安全目标等基础上建立条目库,由专家小组进行内容效度评价后建立初量表;对369名医务人员进行正式调查,再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包括Pearson相关分析、Cronbach'sα、因子分析法等.结果 统计学测试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0.84~0.92)、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0.65~0.85)、结构效度(因子载荷大于0.40)、可接受度(有效回收率77.52%).结论 患者安全行为量表有科学性、适用性,可以用于安全行为测量.

    作者:唐萍;肖明朝;任洪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影响家属对新生儿优质护理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患儿提供全面、全程的服务[1].优质护理是医疗卫生改革重点之一,以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划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2].但是新生儿与成人相比由于其大脑和其他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且不能很好与外界交流[3],因此,新生儿护理具有特殊性,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建立了详细入院宣教、探视卡、出院指导、满意度调查、出院宣教、出院为新生儿留存胎发、出院父母身份证号与原件核对签字、满意度调查等[4 5],这些优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护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满意度[6].

    作者:嵇志娟;嵇志刚;刘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及联合激光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及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0.3 LogMAR的BRVO斑水肿患者43例(43眼),其中符合分支静脉阻塞研究(BVOS)指南的患者先行黄斑格子样光凝术,术后BCVA提高低于2行再行玻璃体腔内1 mg IVTA注入术;不符合BVOS指南的患者直接行玻璃体腔内1 mg IVTA注入术.随访时间1年,监测患者的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行玻璃体腔注药者27例,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第1月CMT明显下降,且这种改变能持续到随访周期第6个月.而后行玻璃体腔注药者16例,视力提高并不显著,CMT在随访周期6个月内有明显的下降(P<0.05).随访期间8眼(18.60%)出现了眼压高于25 mm Hg,在予以药物治疗后眼压皆恢复正常.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IVTA及联合激光治疗能明显减轻因BRVO所致的黄斑水肿,但玻璃体腔注射IVTA的作用并不持久.

    作者:谯雁彬;易虹;聂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比较两种方法对牛鲍氏计数板中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牛鲍氏计数板的传统计数方法和新计数方法对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传统计数方法和新计数方法计数118份抗凝血标本中的红细胞,然后将结果与标准值对照.结果 在109份有效样本中,有57份(52.29%)用新方法计数结果更准确,40份(36.70%)用传统方法计数结果更准确,12份(11.01%)用两种方法计数引出的误差相同.新方法计数误差的平均值为(0.071±0.005)×1012/L,明显低于传统方法计数误差的平均值(0.079±0.006)×101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新方法在减小牛鲍氏计数板对细胞计数的误差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明昊;蔡晓钟;罗娟;薛白;曾娣;徐超;仲煜杰;徐增伟;左国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发性气胸与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胸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气胸患者135例(气胸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1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的身高、体质量及BMI.结果 气胸组平均身高、体质量、BMI分别为(173.71±6.13)cm、(62.53±8.97)kg、(20.21±3.12)kg/m2,对照组分别为(168.53±6.32)cm、(69.31±10.74)kg、(24.53±3.69)kg/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BMI<18.5 kg/m2)发生气胸的风险是非低BMI(BMI≥18.5 kg/m2)的3.12倍(OR:3.12,95%CI:1.79~5.42).结论 原发性气胸与BMI密切相关,低BMI是原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

    作者:谭军涛;张剑锋;杨阳;袁育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95例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17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47%、4.21%、1.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二次手术、术后化疗及联合放/化疗(TMZ方案)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级别、肿瘤切除程度、二次手术及术后化疗是影响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结果较差;肿瘤全切除、肿瘤复发者行再次手术及术后化疗可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

    作者:黄冠又;张欣;明悦;曹楚南;甘鸿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TAT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只分离左冠状动脉,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再灌注+STAT3抑制剂Stattic组(ST组),于再灌注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STAT3特异性抑制剂Stattic 500μg/kg.再灌注结束时,取缺血区心肌标本,采用红四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Fas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p-STAT3、Fas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STAT3和Fas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Caspase-3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与I/R组比较,ST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p-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Fas蛋白及mRNA表达、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STAT3可能通过调控Fas系统,从而有效的抑制Caspase-3凋亡系统对心肌细胞及箕其他组织的损伤.

    作者:许先成;柯昌斌;吴艳琼;孙艳玲;王贤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制透明泌尿系统模型在输尿管镜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输尿管镜被广泛地运用于腔内探查、碎石、止血、肿瘤烧灼等疾病的诊治[1],成为泌尿外科重要的诊治技术之一[2].但由于输尿管镜操作难度大,技巧要求高[3],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机会,制约了初学者对该项技术学习和掌握的进度[4].为了缩短低年资医生对输尿管镜操作的学习曲线,探讨输尿管镜操作的临床教学方法,本研究自行设计并制作出透明泌尿系统模型,运用于本科进修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作者:张嘉希;黄赤兵;胡文刚;肖亚;王平贤;范明齐;冯嘉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cDNA3.1/mB7-H4-Fc在小鼠体内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 获得重组pcDNA3.1/mB7-H4-Fc在肝内的高效稳定表达.方法 采用流体动力法将表达mB7-H4-hI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输注小鼠体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定量检测pcDNA3.1/mB7-H4-Fc在小鼠体的内表达.结果 经尾静脉注射的pcDNA3.1/mB7-H4-Fc能在肝组织中稳定表达,在48 h时间点分泌的量达到高,大量约120 ng/mL.结论 成功将pcDNA 3.1/mB7-H4-Fc表达载体导入了小鼠肝脏,并获得了pcDNA3.1/mB7-H4-Fc在肝内的高效稳定表达.

    作者:肖欢;潘卫民;王超群;陈鸿颜;徐军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改良VSD在糖尿病足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5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清创后,实施VSD封闭负压引流;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VS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58例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4%和3.33%;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21.43%和6.67%;负压敷料更换平均次数分别为4.50次和2.10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刘岩;卢思英;耿艳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