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及人文关怀策略

马梅;惠沼沼;张月;杨雅梅

关键词:本科护生, 职业能力, 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
摘要: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护生职业能力评价问卷对陕西省1314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职业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33.6±5.0)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本科护生职业能力的因素有性别(P <0.001)、年级(P =0.001)、参加课外活动(P=0.040)以及课外人文素养教育(P <0.001).结论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水平中等,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增加本科护生的课外活动以及课外人文素养教育来提升护生的职业能力.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慕课在医学人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慕课为例

    通过分析慕课的由来、特点及其在中国高等教育界迅速发展的状况,论述了其对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慕课平台为医学人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所提供的机遇以及慕课录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慕课课程制作为例,将慕课与医学人文教学相结合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分享.

    作者:张晓奥;尹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俄罗斯肿瘤晚期病人的姑息治疗对我国的启示

    介绍了俄罗斯姑息治疗的现况和临终关怀体系.同时介绍了姑息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姑息治疗覆盖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姑息治疗的医务人员匮乏,执业技能亟待提高,姑息治疗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质量不高,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人才流失严重、社会认知程度不够,志愿者服务体系不发达,精神类和麻醉类药物获得率低.在上述基础上,简介了俄罗斯姑息治疗的发展战略,并论述了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出台姑息治疗的法律规范,完善姑息治疗服务体系、建设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姑息治疗体系,实现服务管理、科研一体化,将保障姑息治疗资金纳入国家预算.

    作者:马华;岳长红;瞿平;李力威;张程;尹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方式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方式在护理研究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 在一项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精准症状学研究的预试验中尝试采用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方式,具体为:统一培训研究人员、规范知情同意书的讲解、给受试者留充足时间自行阅读知情同意书、鼓励受试者向研究者提问、确认受试者完全理解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及研究人员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稽核表审查整个过程.统计分析受试者对知情同意书的理解情况、提问情况及对知情同意过程的反馈.结果 96.67%的患者能完全自行阅读知情同意书;有3名受试者在知情同意过程中向研究者提问;受试者对知情同意过程的反馈较为满意.结论 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过程,确保了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得到充分尊重,是保证受试者真正知情同意的重要措施.

    作者:文信;冯先琼;胡紫宜;李进;Mei R Fu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文医学视域下的医学综合——整合医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引领作用

    人文医学是医学在当代的本质特征,有别于古代、近现代医学;人文医学的基本样态是综合,落实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人文医学综合的基本内容;整合医学是对人文医学综合样态的清醒认识,并引领、推动着人文医学综合;整合医学理论构架的不断完善和在实践中的落实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终患者的文化叙事分析——基于哈尔滨市X社区医院临终关怀病房的田野调查

    收集在哈尔滨市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病房的病例和访谈资料,运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整理并分析临终患者的疾病叙事,心理体验及社会文化意义.通过3例田野个案的描述,分析和思考临终患者的忧郁与无奈、请求与愿望的疾痛体验,强调对临终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文化叙事研究,进而为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作者:张云龙;瞿平;贺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人文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从全国高校首届医学人文课程讲课大赛看医学人文的教学

    2016年11月,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南京医科大学新校区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医学人文课程教育教学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观摩.多位教师的现场教学演示,受到大家的好评.会上有教师提出了举办全国医学人文素质教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的建议.教指委主任张金钟教授征求大家意见后,作出了2017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举办全国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的决定.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大赛如约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举办,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者:尹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媒体时代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新思考

    基础医学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枯燥繁杂,难学难记.在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研究者们一直试图将多种教育方法有机结合、灵活应用,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受到课时数量等因素限制,很难获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微媒体的优势是开放性、互动性强、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微媒体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有望创造出基础医学教学的新模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吴玉梅;孟静茹;李明凯;贾敏;罗晓星;马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系统培养临床长学制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临床长学制医学生培养不仅强调对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分析现行医学院人文教育的现状,倡导医学院开设系统的人文教育课程,提供多形式的人文教育方式,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努力把人文科学与高等医学教育相结合.使医学人文精神贯穿于医学实践活动中,对高层次医学生发展以及推动我国良好的医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惠达;王雨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澳门长者面对死亡焦虑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澳门长者的死亡焦虑状况,识别相关因素及死亡焦虑内容.方法 以横断面描述性调查,采用死亡焦虑问卷,由访问员在7所长者服务机构对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400份,澳门长者目前的死亡焦虑处于较低水平(4.38±3.20).性别、年龄与自觉健康状况与死亡焦虑有显著相关(P<0.05).大部分(83.7%)长者不害怕死亡,但对死亡过程产生的身体痛苦有所恐惧(61.8%).结论 面对死亡澳门长者处于较开放与正向的态度,有利于进一步探讨长者对死亡的焦虑应对方式及接纳死亡的准备.

    作者:周嘉琪;朱明霞;伍慧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及人文关怀策略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护生职业能力评价问卷对陕西省1314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职业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33.6±5.0)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本科护生职业能力的因素有性别(P <0.001)、年级(P =0.001)、参加课外活动(P=0.040)以及课外人文素养教育(P <0.001).结论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水平中等,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增加本科护生的课外活动以及课外人文素养教育来提升护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马梅;惠沼沼;张月;杨雅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我国叙事医学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丽塔·卡伦(Rita Charon)提出叙事医学概念已过去十几年,这期间叙事医学在他国有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我国对此问题的讨论还处在概念论述阶段,其潜在力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分析叙事医学现状,比较国内外叙事医学差异,进而探索我国叙事医学能力培养路径;认为可从充实叙事医学教学素材、挖掘传统文化叙事方法、建立叙事医学培训体系、整合叙事医学课程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叙事医学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务社工介入慢性疼痛患者的三级预防模式探索——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为例

    目的 通过医务社工对慢性疼痛患者的介入,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患者提供身、心、灵、社的全人服务.方法 通过对患者及潜在人群开展社区工作、小组工作、个案工作,探索出慢性疼痛患者的三级预防模式,介入其因疼痛所造成的社会心理问题,改善其生活质量.结果 医务社工的介入使慢性疼痛患者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得到明显缓解,通过预防模式和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有机结合,使服务面扩大,服务效率显著提高.结论 在三级预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一套介入慢性疼痛患者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式,对于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玲;侯晓莹;陆培彦;严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学生对尊严疗法的认知和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临终患者尊严疗法的认知和对其理念、方案的态度及推广的意愿并获取相应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选取20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17.73%的调查对象对尊严疗法有正确的认知,94.98%的调查对象接受尊严疗法的理念,92.96%的调查对象对尊严疗法的方案持积极态度,74.38%的调查对象有积极的推广意愿,其中女生更愿意成为尊严疗法的推广者(P=O.041).访谈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认为尊严疗法部分内容阐述较为生硬,部分内容不符合中国临终患者心理特点,可能会对其推广造成阻碍.结论 大学生群体对尊严疗法缺乏认知,在了解尊严疗法的实施理念和方案后,对其理念和方案持认同态度,并有积极的推广意愿,可见尊严疗法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但其推广仍存在一定的阻碍,需要进一步本土化.

    作者:闫翔宇;方一安;赵圣敏;谭健霞;赵曼羽;陈慧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患关系影响因素及多视角对策研究——以宁夏地区为例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当前社会中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方法 选取宁夏地区5所公立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7.0数据分析系统软件进行分析,结合现场个案访谈结果,分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对医务人员评价不满意度高达87.9%;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医保不完善;医疗体制不合理;媒体负面报道,部分患者的期望太高;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和沟通.结论 针对影响医患关系的诸多因素,从政府管理机制、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引进社会第三方参与、正确引导舆论媒体等多视角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

    作者:杨雪梅;任天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关于医学与人文整合的再思考

    医学与医学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医学与人文整合”应表述为“医学科学与人文医学的整合”,是对医学本真之回归,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从教学上来说,整合的主要路径包括观念的整合、课程的整合、师资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考核的整合.

    作者:刘俊荣;李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社会信任机制及医患信任评价研究综述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社会信任机制研究现状以及信任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对国内外关于社会信任机制和信任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炼、总结文献信息.结果 国内社会信任机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国外信任机制研究路径不同,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电子商务、政府部门、医疗行为等领域,医患信任评价方法主要有信任量表测评和信任模型等.结论 社会信任机制及信任评价的研究有一定发展,但仍需完善;医患信任评价局限性突出;应加大完善医疗社会信任机制措施的研究力度.

    作者:申思思;王松林;李佳月;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被边缘化;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教育方法、手段单一,评价唯知;第二课堂偏形式化,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度不够等.加强和推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更新高等医学教育的思想,强化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改革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第二课堂,构造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作者:张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特定交际能力的临床辅助方法——意大利人眼中的叙事医学与老年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人类平均寿命仅仅是40岁;但到了2015年,平均寿命却超过了80岁.我们已经发现自己所面临的是“新”的男人和女人,身体、人际关系、需求与身份等都远远不同于过去.卫生保健组织、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正面临大量老年患者所带来的冲击压力,而这些存在共患疾病并依靠多种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常常被视为并行指南们的聚合体(即同时遵循着多个医嘱的老年患者群体),他们往往每日要摄取十种以上的药物,并且对其疗效毫无把握.由此,科学组织逐渐对当前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质疑.

    作者:C.Cenci;刘扬;郑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陕西省安康市城市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为完善家庭医生相关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安康市汉滨区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现场,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签约家庭医生且年满65岁以上的805名居民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的项目有家庭医生的服务态度(86.0%),预约、服务的快捷方便程度(80.3%)及倾听和解释疾病的程度(77.1%).结论 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在家庭医生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度,建立健全家庭医生人才的培养、引进、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作者:刘夏梓;薛秦香;贾利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从受试者保护角度浅析临床试验合同审计的规范化

    通过实施临床试验合同审计工作,可以在试验开始前预先考察审核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从而避免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明确定义参加临床试验的各个部门应履行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规定各个部门在保护受试者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确保试验合同中包含有关保护受试者的规定,从而大程度地保护受试者权益.从建立合同审计相关制度文件、明确合同审计主体、制定合同审计流程、确定合同审计核心要素四个方面概述西京医院如何规范临床试验合同审计,并阐述其对于促进受试者保护的意义.

    作者:杨晓娟;刘美佑;伍晓晓;彭莉;张颖;贾艳艳;文爱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