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医学与人文整合的再思考

刘俊荣;李樯

关键词:医学科学, 人文医学, 整合路径
摘要:医学与医学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医学与人文整合”应表述为“医学科学与人文医学的整合”,是对医学本真之回归,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从教学上来说,整合的主要路径包括观念的整合、课程的整合、师资的整合、方法的整合、考核的整合.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被边缘化;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教育方法、手段单一,评价唯知;第二课堂偏形式化,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度不够等.加强和推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更新高等医学教育的思想,强化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改革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第二课堂,构造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作者:张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澳门长者面对死亡焦虑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澳门长者的死亡焦虑状况,识别相关因素及死亡焦虑内容.方法 以横断面描述性调查,采用死亡焦虑问卷,由访问员在7所长者服务机构对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400份,澳门长者目前的死亡焦虑处于较低水平(4.38±3.20).性别、年龄与自觉健康状况与死亡焦虑有显著相关(P<0.05).大部分(83.7%)长者不害怕死亡,但对死亡过程产生的身体痛苦有所恐惧(61.8%).结论 面对死亡澳门长者处于较开放与正向的态度,有利于进一步探讨长者对死亡的焦虑应对方式及接纳死亡的准备.

    作者:周嘉琪;朱明霞;伍慧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叙事口腔医学

    叙事医学是一种致力于人性化的医学形式,在这种模式中,同理心和倾听能力与严谨的科学素养同样重要.在口腔医学中融人叙事医学的理念,能够有效地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口腔临床概念背后的哲学理念相契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经历、对与治疗相关的决策进行有效沟通,并且尽可能地做到感同身受;而对于患者而言,患者能够在更好地取得客观疗效的同时,提高主观上整体的满意度.

    作者:Jean-Noel Vergnes;Nareg Apelian;Christope Bedos;张佳喻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社会信任机制及医患信任评价研究综述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社会信任机制研究现状以及信任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对国内外关于社会信任机制和信任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炼、总结文献信息.结果 国内社会信任机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国外信任机制研究路径不同,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电子商务、政府部门、医疗行为等领域,医患信任评价方法主要有信任量表测评和信任模型等.结论 社会信任机制及信任评价的研究有一定发展,但仍需完善;医患信任评价局限性突出;应加大完善医疗社会信任机制措施的研究力度.

    作者:申思思;王松林;李佳月;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患关系冷视角——医生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

    近年来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除了患者因受病痛折磨而产生的不理解、政府对医疗市场投入不足、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医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了医生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原因、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形式,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治理,以此来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改善医疗市场环境.

    作者:黄山;夏聪;王冬;谭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方式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方式在护理研究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 在一项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精准症状学研究的预试验中尝试采用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方式,具体为:统一培训研究人员、规范知情同意书的讲解、给受试者留充足时间自行阅读知情同意书、鼓励受试者向研究者提问、确认受试者完全理解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及研究人员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稽核表审查整个过程.统计分析受试者对知情同意书的理解情况、提问情况及对知情同意过程的反馈.结果 96.67%的患者能完全自行阅读知情同意书;有3名受试者在知情同意过程中向研究者提问;受试者对知情同意过程的反馈较为满意.结论 以受试者为中心的知情同意过程,确保了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得到充分尊重,是保证受试者真正知情同意的重要措施.

    作者:文信;冯先琼;胡紫宜;李进;Mei R Fu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陕西省安康市城市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满意度,为完善家庭医生相关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安康市汉滨区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现场,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签约家庭医生且年满65岁以上的805名居民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的项目有家庭医生的服务态度(86.0%),预约、服务的快捷方便程度(80.3%)及倾听和解释疾病的程度(77.1%).结论 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在家庭医生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度,建立健全家庭医生人才的培养、引进、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作者:刘夏梓;薛秦香;贾利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儒家家庭主义视角下病危患者的生死抉择——由“琼瑶事件”引发的思考

    通过“琼瑶事件”引发了关于面对重症患者的生死抉择问题的讨论,针对此问题,从儒家家庭主义在医学伦理学中的意蕴,医疗决策中的家庭协商原则,以家庭为导向的医疗决定对患者及家庭成员的意义,以及临终关怀的家庭之爱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儒家生命伦理学中的儒家家庭主义的决策进路.并指出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应积极创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之路.

    作者:孙思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我国叙事医学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丽塔·卡伦(Rita Charon)提出叙事医学概念已过去十几年,这期间叙事医学在他国有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我国对此问题的讨论还处在概念论述阶段,其潜在力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分析叙事医学现状,比较国内外叙事医学差异,进而探索我国叙事医学能力培养路径;认为可从充实叙事医学教学素材、挖掘传统文化叙事方法、建立叙事医学培训体系、整合叙事医学课程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叙事医学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俄罗斯肿瘤晚期病人的姑息治疗对我国的启示

    介绍了俄罗斯姑息治疗的现况和临终关怀体系.同时介绍了姑息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姑息治疗覆盖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姑息治疗的医务人员匮乏,执业技能亟待提高,姑息治疗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质量不高,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人才流失严重、社会认知程度不够,志愿者服务体系不发达,精神类和麻醉类药物获得率低.在上述基础上,简介了俄罗斯姑息治疗的发展战略,并论述了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出台姑息治疗的法律规范,完善姑息治疗服务体系、建设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姑息治疗体系,实现服务管理、科研一体化,将保障姑息治疗资金纳入国家预算.

    作者:马华;岳长红;瞿平;李力威;张程;尹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学生对尊严疗法的认知和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临终患者尊严疗法的认知和对其理念、方案的态度及推广的意愿并获取相应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选取20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17.73%的调查对象对尊严疗法有正确的认知,94.98%的调查对象接受尊严疗法的理念,92.96%的调查对象对尊严疗法的方案持积极态度,74.38%的调查对象有积极的推广意愿,其中女生更愿意成为尊严疗法的推广者(P=O.041).访谈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认为尊严疗法部分内容阐述较为生硬,部分内容不符合中国临终患者心理特点,可能会对其推广造成阻碍.结论 大学生群体对尊严疗法缺乏认知,在了解尊严疗法的实施理念和方案后,对其理念和方案持认同态度,并有积极的推广意愿,可见尊严疗法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但其推广仍存在一定的阻碍,需要进一步本土化.

    作者:闫翔宇;方一安;赵圣敏;谭健霞;赵曼羽;陈慧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叙事医学应用于医疗纠纷调解事例研究

    通过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关注、再现和归属来分析一医疗纠纷调解事例,阐述叙事医学技能对医疗纠纷解决所产生的显著影响.这三个要素表现在医疗纠纷调解中,就是要不预设立场地全盘接纳患者诉求,引导双方将诊疗过程和事件叙事化以及修复受损的医患关系.在目前的医疗纠纷解决中,正是由于这三个要素的缺失,所谓的纠纷“解决”也只能是息事宁人,受损的医患关系没有修复,调解的中立性也因此深受影响.

    作者:晏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智能手机在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伦理学意义

    目的 探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及效果,并分析其伦理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某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6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健康教育对象,随机分为两组,80例(实验组)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80例(对照组)未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分析两组患者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口腔卫生维护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提高患者牙周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口腔卫生维护依存性,满足了牙周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彰显了在临床工作中,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护理伦理精神.

    作者:李芳萍;张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生命尊严”系列讨论之二:生殖性克隆是否冒犯人的尊严

    在上期的生命尊严讨论中[1],我们围绕“人的尊严”的含义、适用范围、尊严与权利关系展开探讨,从多角度解释了尊严的丰富内涵、类型和表现.本期开始将从克隆人、终末期病人、代孕者等特定人群,试图渐进地揭开“生命尊严”的神秘面纱.

    作者:张新庆;杨同卫;韩跃红;贺苗;詹心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师职业精神测量与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从测评职业行为、测评的多源性、测评同理心以及跨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国外测量与评价体系,同时分析论述了国内测评与评价体系发展的基本状况,并从评价视角的多元性和全面性、评价项目的具体性和客观性、评价指标的明确性和定量性、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和反馈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近年来国内外医师职业精神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作了回顾,指出设计构建良好的测量与评价体系是深化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必由之路.

    作者:石晓兰;李文秀;秦岭;周诣;周萍;薛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及人文关怀策略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护生职业能力评价问卷对陕西省1314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职业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33.6±5.0)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本科护生职业能力的因素有性别(P <0.001)、年级(P =0.001)、参加课外活动(P=0.040)以及课外人文素养教育(P <0.001).结论 本科护生职业能力水平中等,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增加本科护生的课外活动以及课外人文素养教育来提升护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马梅;惠沼沼;张月;杨雅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身体约束使用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身体约束作为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医疗辅助保护性措施,是医疗护理的需要,但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在临床实施的过程中,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与执行约束措施之间,有时是两难的选择.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规范身体约束的使用等,使身体约束的执行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

    作者:张兰;张武丽;唐启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慕课在医学人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慕课为例

    通过分析慕课的由来、特点及其在中国高等教育界迅速发展的状况,论述了其对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慕课平台为医学人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所提供的机遇以及慕课录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慕课课程制作为例,将慕课与医学人文教学相结合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分享.

    作者:张晓奥;尹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从受试者保护角度浅析临床试验合同审计的规范化

    通过实施临床试验合同审计工作,可以在试验开始前预先考察审核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从而避免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明确定义参加临床试验的各个部门应履行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规定各个部门在保护受试者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确保试验合同中包含有关保护受试者的规定,从而大程度地保护受试者权益.从建立合同审计相关制度文件、明确合同审计主体、制定合同审计流程、确定合同审计核心要素四个方面概述西京医院如何规范临床试验合同审计,并阐述其对于促进受试者保护的意义.

    作者:杨晓娟;刘美佑;伍晓晓;彭莉;张颖;贾艳艳;文爱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文医学视域下的医学综合——整合医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引领作用

    人文医学是医学在当代的本质特征,有别于古代、近现代医学;人文医学的基本样态是综合,落实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人文医学综合的基本内容;整合医学是对人文医学综合样态的清醒认识,并引领、推动着人文医学综合;整合医学理论构架的不断完善和在实践中的落实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