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化临床病例教学在儿童急诊普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吴春;王佚

关键词: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主体,通过教和学的深度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新型临床教学模式[1-2].在外科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以PBL为基础[3-4],以儿童普外科急腹症标准化临床病例为对象,对临床实习医师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以重庆医科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儿科方向的60名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末尾学号分为试验组(单数学号)和对照组(双数学号),每组各30名.学生分批次进入轮转,每次6~8名,共9批次,每组临床教学均由具有高级职称的9名临床医师担任.两组实习医师在年龄、性别、基础阶段学习成绩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87例儿童性早熟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487例儿童性早熟患者的病因分析,对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专科,诊断并建立档案的性早熟儿童487例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445例;年龄7个月至10岁,其中6~8岁169例占34.7%;120例来自农村,367例来自城市;315例为汉族,172例为少数民族.结果 女童性早熟的发病率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性性早熟132例,其中女童110例,特发性98例;假性性早熟88例,其中女童68例,误服避孕药者52例;部分性性早熟267例,全为女童,常食补品或反季水果75例,常接触成人书籍或电视20例,光污染24例,不明原因140例.结论 性早熟病因复杂多样,患儿身心健康深受影响,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刘毓;江超;杨莹;陆艳;王彦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意义及其引流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意义及其引流时间.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4年该院2 856例成功行ERCP患者,其中ERCP术后未安置鼻胆管引流954例为对照组,ERCP术后安置鼻胆管引流1 902例分为常规安置鼻胆管1 663例(常规组)和胰腺炎或胆管炎安置鼻胆管239例(炎症组).结果 常规组与对照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8%(319例)、48.00%(458例),胰腺炎的发生率为2.76%(46例)、8.38%(80例),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2%(17例)、4.61%(4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炎症组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的引流时间分别为3、5d.结论 经内经鼻胆管引流术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同时推荐ERCP术后安置鼻胆管3~5 d.

    作者:饶赛赛;张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自制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中等量HICH患者分为两组,开颅组42例,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引流组39例,采用自制双腔引流管颅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结果 引流组与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远期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个月,引流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开颅组(P<0.05).结论 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波;温权;刘健;出良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31例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并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行X线片检查结果及患者椎体复位、椎体高度,以及有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情况.结果 通过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手术治疗都很成功,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也无内固定失败.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90.1%和91.4%)与术前(52.6%)相比明显升高,Cobb角(8.8°和8.2°)与术前(25.4°)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较术前都有1~2级的提高.结论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可增强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性,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方法,还能减少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彦;初同伟;杨波;罗先进;翟建明;钟跃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青蒿琥酯干预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中Foxp3的表达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干预下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脾淋巴细胞及滑膜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CIA模型,分为对照组、CIA模型组、CIA模型+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甲氨蝶呤(MTX)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流式检测脾淋巴细胞中Foxp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oxp3在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中表达.结果 CIA模型+20 mg· kg-1·d-1青蒿琥酯组中Foxp3在脾淋巴细胞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P<0.05),与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在脾淋巴细胞表达中有差异(P<0.05),与CIA模型+甲氨蝶呤组无差异(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上调T淋巴细胞及滑膜中Foxp3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当剂量在20 mg· kg-1·d-1时效果明显.

    作者:洪学志;刘佳;庄辰晨;林东;朱梦雅;莫汉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保留括约肌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进展

    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形成的慢性异常窦道,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复杂性肛瘘侵犯大部分肛门括约肌,具有瘘管走形复杂、复发率高、肛门功能部分损失等特点,至今仍然是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切割挂线操作简单、出血量少,但伤口愈合时间长、存在肛门失禁及钥匙孔畸形等风险;保留括约肌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大限度维护括约肌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常见的保留括约肌术式作一综述.1松弛挂线术松弛挂线术又称保留括约肌挂线术、非勒割性挂线术,其方法主要是在挂线之后,不勒断患者的括约肌,使挂线起到引流作用,待患者创面新鲜之后再抽出挂线[1].松弛挂线术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将肛瘘外口和瘘管同时处理,降低肛瘘内口的压力,从而促进瘘管的闭合.

    作者:王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复合七氟醚经鼻滴入舒芬太尼在婴儿肛周脓肿挂线术的适宜剂量

    目的 探讨复合七氟醚经鼻滴入舒芬太尼在婴儿肛周脓肿挂线术的适宜剂量.方法 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挂线术的婴儿90例,ASA分级Ⅰ级,性别不限,年龄30~90 d,体质量3.5~6.5 kg,将婴儿随机分为3组(n=30):舒芬太尼0.4 μg/kg(S1组)、0.6 μg/kg(S2组)、0.8 μg/kg(S3组).6%七氟醚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调至4.5%,将舒芬太尼稀释至0.4 mL,分别滴入鼻腔内,6 min后开始手术.记录术中婴儿体动反应、心血管反应、呼吸暂停、苏醒时间、醒后哭闹例数.结果 3组婴儿体动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术中心血管反应、醒后哭闹减少(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S2组和S3组术中心血管反应、醒后哭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2组比较,S3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S3组比较,S1组和S2组呼吸暂停减少(P<0.05),S1组和S2组呼吸暂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4.5%七氟醚时经鼻滴入0.6μg/kg舒芬太尼用于30~90 d婴儿行肛周脓肿挂线术效果好.

    作者:侯明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河南汉族父亲MTHFR基因对母亲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父亲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否与母亲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的发生有关.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序(PCR-测序)的方法对329对河南汉族URSA夫妇(观察组)及292对河南汉族健康夫妇(对照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无论是在对照组中还是观察组中,男、女之间的MTHFR C677T多态性位点的C和T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男女各方的MTHFR C677T多态性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含T的各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在女性中T等位基因是C等位基因发生URSA风险的2.267倍(95%CI:1.804~2.843),在男性中T等位基因是C等位基因发生URSA风险的2.239倍(95%CI:1.783~2.811).夫妻联合基因型分析中,夫妇TT/TT基因型发生URSA的风险高,是CC/CC基因型夫妇的19.909倍(95%CI:8.608~46.049).结论 父母的MTHFR 677C>T是URSA发生的独立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郭谦楠;冯战启;康冰;王瑜;邢孟艳;龙建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3种化疗方案在低危滋养细胞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3种化疗方案治疗低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初治低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即5-氟尿嘧啶(5-FU)组、甲氧蝶呤(MTX)组、足叶乙甙(VP-16)+MTX+放绒菌素-D(Art-D)组(EMA组),统计治疗疗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治愈率及化疗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5-Fu组治愈率为51.85%,MTX组为61.50%,EAM组为85.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完成治疗的患者中,HCG转阴的疗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5-Fu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A联合化疗方案治愈率高,疗程时间短,化疗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高,推荐EMA联合方案用于低危滋养细胞肿瘤化疗.

    作者:李霞;王建霞;李昭昭;夏鸣;王新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83例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指标为7、14、21、90 d后小腿深静脉的静脉血管通畅率、出血率及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总治疗效果编辑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2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结论 尿激酶加利伐沙班和尿激酶加华法林治疗急性IDDVT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出血的风险.

    作者:吴斐;王洛波;王兵;丁语;张帝;厉建林;刘俊超;李攀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维生素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it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VitD3、TAOC水平.然后分别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颈动脉IMT、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VitD3、TAOC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的加重,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 VitD3、TA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

    作者:肖玉鹏;杨季萍;胡桑;陈金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共病数量、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共病的现状及自杀风险与共病数量、抑郁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愿意接受调查的125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按SIOSS评分标准分为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81例,非自杀意念组(SIOSS< 12分)44例.结果 抑郁症患者共病的前3位分别是失眠(87.2%)、头痛(69.6%)、腰背痛(66.4%);自杀意念组共病数量明显高于非自杀意念组,主要表现在失眠、头痛、腰背痛、焦虑症状(P<0.05);自杀意念组HRSD评分明显高于非自杀意念组,主要表现在认识障碍、睡眠障碍及绝望感(P<0.05);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与共病数量、抑郁程度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受教育程度、共病数量及HRSD评分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结论 抑郁症患者共病疾病中失眠与疼痛多见,抑郁症自杀患者共病数量更多、睡眠更差、绝望感更强、认识障碍更严重.

    作者:秦碧勇;戴立磊;汪键;邓小玲;郑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两种显色鉴定法在阴道致病假丝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两种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种快速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安图显色培养基和VITEK 2酵母菌鉴定卡对来自VVC患者的致病假丝酵母菌进行菌种分析,终鉴定结果以VITEK系统为准.结果 两种显色培养基对243株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株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4.7%和95.1%.其中,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准确率高,为99.5%和98.6%,非白假丝酵母菌以光滑假丝酵母菌鉴定准确率高,克柔假丝酵母菌鉴定准确率低;白假丝酵母菌显色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8.0%以上,非白假丝酵母菌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结论 两种显色培养基均适合于临床VVC致病菌种的快速鉴别,但安图显色培养基更具临床推广价值;对非白假丝酵母菌致病患者,建议行VITEK鉴定以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祁文瑾;李赛男;陈卓;许妙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鲁甸地震灾区村民减灾急救培训的效果评价

    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防灾减灾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突出,特别是在中国[1].中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我国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为严重的地区[2].以2014年8月3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里氏6.5级地震为例,此次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 143人受伤,8.09万间房屋倒塌,22.97万人紧急转移,受灾总人数达108.84万人[3].笔者在灾后1个月抵达受灾地区发现当地绝大部分受灾地区地处偏远的农村山区,且地处震中地区的龙头山某医院遭受严重损毁而无法运行.

    作者:毕瑞雪;黄文姣;宋晔;陈彦汐;吴丽娜;尹家秀;李斯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3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恶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卵巢EMs恶变病例38例为观察对象.38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并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均进行化疗.分析患者年龄、BMI、伴发疾病、血清CA125水平、临床表现及超声表现.观察其病理特征,分析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EMs恶变患者中年龄大于50岁23例(60.5%);BMI≥25 kg/m2 22例(57.9%);8例(21.1%)合并糖尿病,15例(39.5%)有长期口服避孕药史.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22例),腹胀、腹痛(16例),其中合并腹部包块者10例.超声检查以囊实性包块(55.3%)和实性包块(34.2%)为主,34例(89.5%)患者包块有血流信号.27例患者(71.1%)血清CA125≥200 U/mL.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47.4%)及透明细胞癌(31.6%)为主.术后1年内存活32例,2年存活28例.结论 认识卵巢EMs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其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陈甦;金松;郑小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重庆市大足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知识及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调查重庆市大足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在大足区的所有高血压免费检测点(区、镇、村)获取3个检测点,在各检测点随机抽取确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共6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554份,问卷回收率92.33%.87.00%的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服药后血压控制率为85.48%.在诊断为高血压后,22.74%的人未控制摄盐量,20.94%的人会偶尔或经常饮酒.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概念及特征、易患因素、危害、防治等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3.54%、56.68%、60.65%和70.22%.结论 大足区高血压患者对健康相关知识掌握较差,高血压健康相关行为较差.

    作者:犹忆;胡承菊;谢玲;李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咪达唑仑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咪达唑仑对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85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咪达唑仑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迷走神经刺激.比较两组癫痫持续时间和发作频次及严重程度评分量表(STESS)评分;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25(OH)D3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发作频次、STESS评分及BDNF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5(OH)D和25(OH)D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缓解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咪达唑仑上调血清维生素D及下调BDNF水平可能在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疗效中发挥作用.

    作者:邹国涛;张伟;谢灵秉;刘敬仓;王英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妊娠期淋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淋病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妊娠期淋病患者5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妊娠组与终止妊娠组,妊娠组33例患者治疗后继续妊娠,终止妊娠组22例终止妊娠,选择同期55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妊娠组及终止妊娠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妊娠组及对照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组与终止妊娠组治疗6个月后全部治愈,治疗后1周、6个月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21.21%,略高于终止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对照组均无新生儿淋病、新生儿淋菌性咽炎发生,两组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新生儿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早期、中期淋病患者经过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可安全分娩,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章晓阳;江建雄;金如钧;孙丽萍;徐红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病理学改变及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CAP模型对照组(n=12)、运动治疗组(n=12)、药物治疗组(n=12)及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组(n=12).采用消痔灵制备CAP大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运动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采用每天1次,每周6d,持续3周的游泳运动;空白对照组、CAP模型对照组及运动治疗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第4、8、11、14、18、22天取各组大鼠前列腺,计算前列腺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CAP各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指数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前列腺指数小于药物治疗组及运动治疗组(P<0.05).在治疗过程的4~22 d,CAP模型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可见明显的慢性炎症病理学改变;运动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慢性炎症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综合治疗组缓解程度较明显.结论 游泳运动有利于前列腺组织炎性病理学损害的缓解,能够辅助大鼠CAP的治疗,与药物并用综合治疗大鼠CAP的病理学改变更加明显.

    作者:孙海波;汪敏;李章春;秦萍;周丽琴;张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miR-137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采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样本对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9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93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液,采用SnaPshot技术对rs162557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以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变量分组中的差异.结果 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P=0.035),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P=0.028).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精神分裂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47).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了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同时发现了miR-137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调控过程中的性别特异性.

    作者:罗旭东;符家武;梁爱萍;殷静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