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裘影影;汤郁;芮金兵;李晶

关键词:脊柱炎, 强直性,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 疗效, 安全
摘要:目的 评价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0例难治性A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原有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加99Tc-MDP.对照组:继续使用原有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主要疗效指标:达到AS疗效评价(ASAS)20%改善程度(ASAS 20)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达到AS疗效缓解50% (ASAS 50)、ASAS标准中6项改善5项(ASAS5/6)、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改善50%(BASDAI 50)、ASAS部分缓解的受试者比例.结果 AS患者使用99Tc-MDP治疗第4周时,有30%患者达到治疗反应,16周时80%患者达到治疗反应.次要疗效标准(ASAS 5/6、BASDAI 50、ASAS 50、ASAS部分缓解)也有改善,第16周时有72.5%患者达到ASAS 5/6,55.0%患者达到BASDAI 50、42.5%患者达到ASAS50、35%患者达到ASAS部分缓解.不仅如此,在第8周时患者ESR、CRP均有所下降.而且99Tc-MDP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结论 99Tc-MDP可有效缓解难治性AS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为治疗难治性AS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eroxiredoxin-1基因沉默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肺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Peroxiredoxin-1 (Prx-1)基因沉默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和Ⅲ型胶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0.4%血清),TGF-β1组(5 μg/L),TGF-β1+阴性转染组(5μg/L TGF-β1+阴性对照siRNA),TGF-β1+ Prx-1 siRNA转染组(5 μg/L TGF-β1 +Prx-1 siRNA).利用脂质体Lipo2000将阴性对照siRNA和Prx-1 siRNA分别转染到TGF-β1+阴性转染组和TGF-β1+Prx-1 siRNA转染组的肺成纤维细胞中,转染48 h后用于后续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的Prx-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及Ⅰ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1) Prx-1 siRNA转染肺成纤维细胞后,TGF-β1+ Prx-1 siRNA转染组的Prx-1 mRNA表达明显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Ⅰ和Ⅲ型胶原、ROS及pAkt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0.34±0.06 vs.0.58±0.06、0.42±0.05 vs.0.56±0.06、2 988±379 vs.4 315±580和0.29±0.05 vs.0.6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组比较,TGF-β1+阴性转染组Ⅰ和Ⅲ型胶原、ROS及p-Ak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TGF-β1+ Prx-1 siRNA转染组Ⅰ和Ⅲ型胶原、ROS及p-Akt蛋白水平均进一步增高(0.58±0.06 vs.0.79±0.09、0.56±0.06 vs.0.77±0.08、4 315±580 vs.5 841±782和0.66±0.07 vs.0.9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能够诱导肺成纤维细胞生成ROS,并由此促进Akt的激活和肺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和Ⅲ型胶原;而沉默Prx-1基因可激活ROS/Akt通路,从而有助于TGF-β1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

    作者:刘宝欣;刘英宇;魏中秋;梁婷婷;范玉磊;杨方;孙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2006~2014年住院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2006~2014年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MP感染的防治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苏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5 395例呼吸道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年间MP总阳性检出率30.27%(5 395/17 820),2009、2013年呈暴发流行,阳性率分别为40.35%、40.38%.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发病率高于冬春季节;女童MP阳性检出率高于男童;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阳性率分别为15.75%、38.14%、53.96%、59.42%,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在不同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以大叶性肺炎居首位,高达76.20%.喘息患者MP阳性检出率为27.00%,各季节喘息患者M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所致肝功能异常总的发生率为8.14%,以大叶性肺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达10.84%.结论 苏州地区MP流行周期约为4年,夏秋季为高发季节,感染率与患儿年龄呈正相关.MP感染可引起喘息症状及肝功能损害.

    作者:钱前;季伟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25羟维生素D3与抗菌肽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与抗菌肽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择连续3年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1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患者46例,男20倒,女26例,平均(32.35±9.10)岁;选择15例人作为对照组,平均(31.35±10.20)岁,对照组在年龄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诱导痰上清液抗菌肽LL-37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用人气道上皮细胞株分析25羟维生素D3对抗菌肽LL 37水平影响.结果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人抗菌肽LL-3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上呼吸道感染平均次数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呈负相关(r=-0.54,P<0.05),上呼吸道感染平均次数与诱导痰上清液抗菌肽LL-37水平呈负相关(r=-0.65,P<0.05),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和诱导谈上清液抗菌肽LL-37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5).体外细胞实验显示1,25羟维生素D3能上调上皮细胞抗菌肽LL-37表达.结论 25羟维生素D3的缺乏可能是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抗菌肽LL-37的表达下调的重要原因.

    作者:罗光燕;杨小琼;张芸;王孝芸;袁谢芳;王星;李国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PI3K/Akt信号通路在转录水平调控VCAM-1表达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调控脂多糖诱导的人内皮细胞VCAM-1表达及机制.方法 脂多糖(LPS) 10μg/mL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0、6、12、24 h,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刺激0、4、8、12 h行RT-PCR检测VCAM-1 mRNA;LPS(10μg/mL,后同)刺激HUVEC 0、30、60、120 min后,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PI3K (p-PI3K)、Akt、磷酸化Akt (p-Akt)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10、50 μmol/L)、Akt抑制剂A6730(2、10 μmol/L)预处理细胞1h后LPS刺激12 h,Western 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刺激8h行RT-PCR检测VCAM-1 mRNA;加或不加抑制剂,LPS刺激8h加入放线菌素D抑制转录,于0、1、2、3、4h收细胞行RT-PCR检测VCAM-1 mRNA,计算mRNA半衰期.结果 LPS刺激HUVEC(6、12、24 h)后VCAM-1蛋白表达增加(P<0.05),12h达峰值,VCAM-1 mRNA在刺激后也增加(P<0.05),8h达峰值;LPS刺激HUVEC后p-PI3K、p-Akt增加,p-PI3K在刺激30 min达峰值(P<0.05),以后逐渐下降,120 min与0h接近(P>0.05),p-Akt在刺激30 min明显增加,60 min达峰值,120 min仍高于0 h(P<0.05);LY294002下调了p-Akt表达(P<0.05),同时降低VCAM-1蛋白、mRNA合成(P<0.05);Akt抑制剂也抑制VCAM-1蛋白、mRNA(P<0.05);PI3K、Akt抑制剂均不影响VCAM-1 mRNA稳定性(P>0.05).结论 PI3K/Akt信号途径在转录水平调控VCAM-1表达.

    作者:贾圣男;史家欣;李小民;陈晓兵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尼泊尔地震伤患者野外条件下手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 总结野外条件下尼泊尔地震伤员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4例年龄3~86岁严重地震伤员进行手术的麻醉.针对不同病情、年龄、手术方式等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神经阻滞等麻醉方式,并分析了容量治疗、血液保护在缺乏输血条件的情况下的作用.结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90%~100%.所有伤员麻醉效果均达到理想,未出现麻醉意外及严重的麻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平稳渡过围术期.结论 野外条件下的麻醉管理应针对不同病情、年龄、手术方式等选择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作者:代雪梅;李军;安虹;田潇潇;朱妍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自动化发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自动化药房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普及应用,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1].自解放军302医院2006年从国外引进一套ROWA自动化发药系统以来,也陆续有自动化发药系统在国内医院得到推广应用[2].与传统药房相比,现代化发药系统使药房从内部管理到对外服务上提高到一个新的局面,它将药剂师从传统的药品调剂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由过去的“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3-5].医院药房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是药房发展的必然趋势[6-7].本院自2014年底从德国韦乐引进一套CONSIS系列自动化发药系统,日前已调试完成并投入正式使用.系统自运行以来,有效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道兵;梁茂本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南宁地区2006~2015年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的分布特征

    目的 分析南宁地区2006~2015年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分布特点,为采供血机构制订有效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南宁地区2006~2015年无偿献血者的相关资料,并对1 084 889份血液标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结果为有反应性的标本,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确认.结果 1 084 889份献血者标本经确认HIV阳性372例,总阳性率为34.29/10万,呈现增长的趋势(x2趋势=34.717,P<0.05),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之间的HI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5.625,P<0.05,OR=1.940,95%CI:1.554~2.421).男女两性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分别为x2=37.668,22.984,P<0.05).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x2=10.713,P<0.05,OR=1.436,95%CI:1.155~1.786).不同文化程度的献血者H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48,P<0.05).不同职业之间献血者H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5.260,P<0.05).结论 南宁地区2006~2015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不同献血类型、年龄、性别、职业之间献血者H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苏武锦;陈悦;黄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COC1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COC1的凋亡作用.方法 0.6 μmol/L浓度的纳米雄黄作用于COC1细胞,于不同时间收集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0.6μmol/L浓度的纳米雄黄作用于COC1细胞48 h后出现显著的凋亡形态改变;纳米雄黄显著的促进细胞凋亡,并随着纳米雄黄处理COC1细胞时间的延长凋亡率显著性增加(P<0.05);随着纳米雄黄处理间的延长COC1细胞中的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纳米雄黄对COC1细胞有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Bax和Caspase-3的表达和降低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马淑云;高尚风;吴胜军;张少华;陈蕊;王莉;徐锐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微信群健康教育对初诊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随着生活模式现代化、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多发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率为11.0%),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人口大国[1].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2];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指的是糖尿病患者为以科学合理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对身体的损害而进行的行为[3].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大多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及生活压力大、负担重,无暇顾及健康问题,加之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引起许多疾病而且存在许多潜在危险因素,引起慢性疾病[4].为此,笔者运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及障碍问卷(PDQ)[5]调查中青年初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并探讨依托微信群开展健康教育,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佳;段鹏;魏美林;司涟;胡婉;杨枝;刘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周细胞在血管生成及抗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周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管壁,紧贴于血管内皮细胞外.周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相延续,与内皮细胞一起构成成熟的血管结构.同时,周细胞还参与血管的新生,研究发现周细胞在维护血管稳定、协调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管直径及血流量、合成并释放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物质、调节免疫活动等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周细胞及其相关信号将是抗血管治疗的重要靶点[1].现将周细胞在血管生成及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陈卓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云南4个少数民族糖尿病危险因素及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云南省4个独有少数民族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5 532名大于或等于35岁的纳西族、傈僳族、傣族和景颇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检.结果 纳西族、傈僳族、傣族和景颇族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分别是:糖尿病家族史2.2%、0.4%、3.3%和1.5%;高血压27.0%、16.5%、55.2%和36.9%;肥胖8.9%、2.0%、16.9%和5.7%;中心性肥胖39.5%、16.0%、61.8%和39.1%;缺乏体力活动32.2%、27.2%、39.9%和31.7%;并且均是傣族高,傈僳族低(P<0.05).高脂饮食44.9%、34.7%、45.5%和25.8%;以傣族高,景颇族低(P<0.05).吸烟率31.1%、34.8%、33.1%和47.2%,以景颇族高,纳西族低(P<0.05).4个民族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均低于25%.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危险因素及管理知识的知晓率均是傣族高,景颇族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4.26,95%CI:2.51~7.22)、年龄(OR=1.04,95%CI:1.02~1.05)、受教育程度(OR=1.05,95%CI:1.01~1.09)、肥胖(OR=1.74,95%CI:1.24~2.44)、中心性肥胖(OR=2.62,95%CI:1.95~3.53)和高血压(OR=1.99,95%CI:1.50~2.63)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4个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流行水平,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苏蓉;蔡乐;董峻;崔文龙;孙承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深圳市槟榔咀嚼戒断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居民咀嚼戒断槟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深圳市居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者进行咀嚼槟榔危害健康教育.结果 参加调查的人群,槟榔咀嚼率为10.67%(291/2 727),男性高于女性(P<0.05).槟榔咀嚼者多数伴有吸烟喝酒(OR=5.875,95%CI:4.321~7.986,P<0.05).从事司机、服务行业、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下、周围亲戚或朋友有咀嚼槟习惯的人群咀嚼率较高(P<0.05).咀嚼者戒断率为24.74%(72/291),咀嚼频率每周1次,咀嚼时间3年以上的人群槟榔戒断率较低(P<0.05).结论 深圳市有庞大人群咀嚼槟榔,戒断率较低,应开展咀嚼槟榔危害健康的教育,减少咀嚼行为.

    作者:刘振宇;曾薇;袁劲松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白藜芦醇对卵泡颗粒细胞线粒体的调节作用及人工辅助生殖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服白藜芦醇对卵泡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及人工辅助生殖技术(ART)效果的影响.方法 研究入组受试对象109例,其中,对照组59例,白藜芦醇组50例.分析其颗粒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和线粒体功能,检测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白藜芦醇使颗粒细胞的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活性下降了28.57% (P<0.05),同时也降低了丙二醛(MDA)水平(0.653±0.084)nmol/mL vs.(0.382±0.052) nmol/mL,(P<0.05).白藜芦醇增加了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4.62±0.24)×105 vs.(5.77±0.38)×105,(P<0.05)和ATP生成(2.516±0.160)pmol vs.(4.484±0.180) pmol,(P<0.05).白藜芦醇组较之对照组其卵成熟率(87.75% vs.94.15%,P<0.05)、受精率(86.69% vs.91.49%,P<0.05)和优质胚胎率(44.30% vs.51.22%,P<0.05)均显著提高,且尚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对提高ART的成功率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者:陈兰;胡沙;李素萍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群蜂蜇伤横纹肌溶解患者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群蜂蜇伤后出现横纹肌溶解患者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19例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蜂蜇伤24 h后接受血液滤过;B组:蜂蜇伤后进行早期血液滤过(蜂蜇伤24 h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蜂蜇伤后第3、7、10天血液主要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急性肾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4.6±6.3)d vs.(19.2±7.1)d,P<0.05];B组患者在蜂蜇伤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降钙素原、高迁移率族蛋白B1、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恢复较A组快(P<0.01);B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肌酸激酶、肌酐、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进行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洪流;丘瑛;宁宗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烧伤感染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及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凝血功能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合并下肢烧伤并符合烧伤后SIRS诊断患者38例,分为治疗组(抗凝治疗)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于明确SIRS诊断后予预防性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2 850 U(0.3 mL)皮下注射,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应用,疗程10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4、7、10、14 d早晨取血检测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治疗后1、7、15 d,对两组患者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7~14 d反映血液高凝状态指标FIB水平、血D-二聚体较前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同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变化未受抗凝治疗影响,治疗后1、4、7、10、14 d两组相同时间点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1例发生微血栓.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出血倾向.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烧伤SIRS后血液高凝状态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唐虹;施耘;阮建春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与妊娠结局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孕前和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对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341名单胎、头位且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前BMI不同,孕12周BMI增加不同,孕28周BMI增加不同及孕期BMI增加不同各分为3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分别比较不同孕期各组和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孕前BMI分组不同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12周△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周△BMI及孕期△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BMI及不同孕周△BMI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方式有关,合理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控制△BMI有助于控制新生儿体质量并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冬;林莹;赵云;肖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5+3”一体化临床专业学位制度下研究生科研创新实验能力培养新模式

    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医学研究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医学事业发展的不断升温,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指出,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国家统一制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培养.从世界医学发展史和目前国际顶尖医疗机构的常规运行模式看,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新政策的出台使该方向研究生在校学习科研的时间大大缩短[1].为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提高临床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许多高校及教学医院对临床专业学位医学生培养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中.

    作者:潘华峰;叶晓宪;史亚飞;邱灼雄;谢莺燕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原发性胃腺鳞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胃AS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例原发性胃ASC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年龄43~70岁,中位年龄63岁.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另3例患者分别表现为反酸、腹胀及黑便.7例患者行根治性近端或远端胃切除,2例行姑息性全胃切除.术后共4例患者接受放、化疗.所有患者均发生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转移的淋巴结中均为腺癌成分,1例均为鳞癌,余2例证实为腺、鳞癌两种成分.肿瘤TNM分期,ⅡB期1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ⅢC期3例,Ⅳ期2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范围1~41个月),共8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无进展时间为6.5个月.共6例患者死亡,其中因肿瘤进展死亡5例,中位生存时问15个月.结论 原发性胃ASC的腺癌和鳞癌成分均可发生远处转移,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上应早期手术,同时结合放、化疗.

    作者:王俊伟;张发强;金心富;杨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DP)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0例难治性A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原有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加99Tc-MDP.对照组:继续使用原有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主要疗效指标:达到AS疗效评价(ASAS)20%改善程度(ASAS 20)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达到AS疗效缓解50% (ASAS 50)、ASAS标准中6项改善5项(ASAS5/6)、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改善50%(BASDAI 50)、ASAS部分缓解的受试者比例.结果 AS患者使用99Tc-MDP治疗第4周时,有30%患者达到治疗反应,16周时80%患者达到治疗反应.次要疗效标准(ASAS 5/6、BASDAI 50、ASAS 50、ASAS部分缓解)也有改善,第16周时有72.5%患者达到ASAS 5/6,55.0%患者达到BASDAI 50、42.5%患者达到ASAS50、35%患者达到ASAS部分缓解.不仅如此,在第8周时患者ESR、CRP均有所下降.而且99Tc-MDP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结论 99Tc-MDP可有效缓解难治性AS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为治疗难治性AS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裘影影;汤郁;芮金兵;李晶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精子形成相关基因及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遗传、生活习惯改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男性不育发病率不断上升,而且精子数和精子各项参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1-2].在男性不育的各种原因中,遗传因素是一种重要机制,全世界约15%的男性不育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3].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一个特殊和复杂的细胞分化过程,是数以成千上万的基因共同调控的结果,与精子发生成熟相关的基因出现突变、缺失或表达异常都可能会导致男性不育.精子形成是精子发生成熟过程中的后一步,睾丸特异性基因适时有序表达,精子鞭毛骨架结构和相关蛋白的有序转运和整合,并驱动精子细胞内各细胞器的协调合成装配,是保证精子发挥正常功能根本的物质基础[4].目前,研究对精子发生前期的相关基因及蛋白研究较多,对后期精子形成相关基因及蛋白知之甚少,且未得到深入研究,对其功能也缺乏了解;为此,本文就国内外报道关于精子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部分基因及蛋白作一综述.

    作者:周庭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