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欣;刘英宇;魏中秋;梁婷婷;范玉磊;杨方;孙影
目的 将热休克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提取物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以期提高早期CIK的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及体外杀伤等能力,为得到高质量CIK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1)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培养CIK;(2)热休克处理hAMSCs(42℃,1 h),48 h后收集上清液及胞内物质,将提取物与第10天CIK(370 μg:2×106个)共培养;(3)计数第12、14、17天CIK细胞数,绘制生长曲线;(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量;(5)MTT法检测CIK对A549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1)加入hAMSCs提取物的实验组增殖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2、14、17天CIK细胞数分别为[(5.26±0.01)×105/mL vs.(5.60±0.00)×105/mL)]、[(6.26±0.23)×105/mL vs.(9.37±0.15)×105/mL]、[(8.10±0.75)×105/mL vs.(11.00±1.67)×1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ELISA结果表明,hAMSCs提取物对早期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有一定促进能力,两组第14天IL-2、TNF-α、IFN-γ量(pg/mL)分别为(13.49±0.78 vs.15.49±3.47)、(53.52±5.52 vs.33.83±15.61)、(60.68±19.39vs.50.24±1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MTT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IC50分别为(38.60±18.63 vs.25.62±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将热休克hAMSCs提取物与CIK共培养;共培养后显著促进了早期CIK的增殖活性.
作者:李培义;李宁;王雪;张川骎;李菲;罗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IRI)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将SD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及IRI 7 d组、IRI 14 d组.分离左侧肾动脉,IRI组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侧肾动脉,35 min后去除血管夹;假手术组不夹闭左侧肾动脉.IRI 7 d组与IRI 14 d组分别于术后第6、13天切除右侧肾,分别于第7、14天处死大鼠.观察比较3组大鼠肾功能,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组肾组织β-caten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观察β-catenin表达部位,生化染色检测胶原含量,Masson染色观察比较3组病理改变.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I 7 d组Fibronectin、α-SMA、胶原含量无明显增高,病理无明显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IRI 14 d组Fibrone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胶原含量增多,肾功能减退,病理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Sham组相比,IRI 7 d组β-catenin表达增高,IRI 14 d组较IRI 7 d组增高更显著.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在肾IRI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病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闵亚丽;黄健;杨静;刘畅;于黔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比较分析云南省4个独有少数民族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5 532名大于或等于35岁的纳西族、傈僳族、傣族和景颇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检.结果 纳西族、傈僳族、傣族和景颇族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分别是:糖尿病家族史2.2%、0.4%、3.3%和1.5%;高血压27.0%、16.5%、55.2%和36.9%;肥胖8.9%、2.0%、16.9%和5.7%;中心性肥胖39.5%、16.0%、61.8%和39.1%;缺乏体力活动32.2%、27.2%、39.9%和31.7%;并且均是傣族高,傈僳族低(P<0.05).高脂饮食44.9%、34.7%、45.5%和25.8%;以傣族高,景颇族低(P<0.05).吸烟率31.1%、34.8%、33.1%和47.2%,以景颇族高,纳西族低(P<0.05).4个民族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均低于25%.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危险因素及管理知识的知晓率均是傣族高,景颇族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4.26,95%CI:2.51~7.22)、年龄(OR=1.04,95%CI:1.02~1.05)、受教育程度(OR=1.05,95%CI:1.01~1.09)、肥胖(OR=1.74,95%CI:1.24~2.44)、中心性肥胖(OR=2.62,95%CI:1.95~3.53)和高血压(OR=1.99,95%CI:1.50~2.63)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4个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流行水平,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苏蓉;蔡乐;董峻;崔文龙;孙承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利用“备用”的肋软骨作为支撑材料,在抬高再造耳廓颅耳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利用肋软骨进行耳廓再造时,过量切取长约3 cm的肋软骨作为支架的主体,插入耳垂下方的皮下;在对耳廓颅耳角低平进行抬高时,将多余的软骨块完整取出并拼接成L型,置于支架后方的骨膜下.结果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行耳廓再造术需抬高颅耳角的患者共20例,修复后的再造耳廓具有正常颅耳角,除1例因感染后颅耳角低平外,其余患者术后耳廓立体形态均良好.结论 过量切取肋软骨埋置皮下作为“备用”,在抬高颅耳角时将其取出作为支撑材料,术后效果良好,避免了切取筋膜瓣和再次切取肋软骨的二次损伤.
作者:刘远生;李文芳;杨红华;章杰;肖苏琴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群蜂蜇伤后出现横纹肌溶解患者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19例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蜂蜇伤24 h后接受血液滤过;B组:蜂蜇伤后进行早期血液滤过(蜂蜇伤24 h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蜂蜇伤后第3、7、10天血液主要生化指标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急性肾损伤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4.6±6.3)d vs.(19.2±7.1)d,P<0.05];B组患者在蜂蜇伤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降钙素原、高迁移率族蛋白B1、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恢复较A组快(P<0.01);B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肌酸激酶、肌酐、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群蜂蜇伤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进行早期间断高容量血液滤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洪流;丘瑛;宁宗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Gli抑制剂GANT61对人胃癌细胞AZ521和AGS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0、10、20μmol/L)的GANT61处理AZ521和AGS细胞24 h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GANT61作用于AZ521和AGS细胞后对Gli-1、Gli-2、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ANT61可以剂量依赖性显著下调AZ521和AGS细胞Gli-1、Gli-2和Bcl-2蛋白表达和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10 μmol/L GANT61作用AZ521,AGS细胞后凋亡率为(19.37±0.81)%和(16.1±0.26)%,显著高于0 μmol/L GANT61凋亡率(4.23±0.35)%和(6.00±0.87)%(P<0.05);10 μmol/L和20 μmol/L GAN761的AZ521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55.33±10.12、312.67±7.37,与0μmol/L GANT61 423.33±11.37相比显著降低(P<0.05);10μmol/L和20 μmol/L GAN761的AGS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06.67±4.16、273.33±8.02,与0 μmol/L GANT61388.33±11.06相比显著降低(P<0.05);10 μmol/L和20 μmol/L GANT61的AZ521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05±9.64、360.24±8.54,与0 μmol/L GANT61 261.12±11.53相比显著增高(P<0.05);10 μmol/L和20 μmol/L GANT61的AGS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55.00±6.56、310.67±8.50,与0μmol/L GANT61 198.33±2.50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 GANT61通过特异性抑制Gli-1,Gli-2蛋白表达从而调节AZ521和AGS细胞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王雷;杜媛鲲;米源;廖海江;王林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系统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DDP,GP)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VB+ DDP,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与骨髓抑制.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查阅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GP和NP方案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9项RCT合计677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的有效率(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P>0.05,OR=1.08,95%CI:0.80~1.47).两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93,P<0.05,OR=0.33,95%CI:0.23~0.48;Z=4.67,P<0.05,OR=2.10,95%CI:1.54~2.86).结论 NP和GP方案治疗NSCLC的近期疗效相当,但NP方案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而GP方案血小板下降发生率高.
作者:赵炳芬 刊期: 2016年第29期
随着生活模式现代化、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多发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率为11.0%),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人口大国[1].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2];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指的是糖尿病患者为以科学合理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对身体的损害而进行的行为[3].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大多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及生活压力大、负担重,无暇顾及健康问题,加之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引起许多疾病而且存在许多潜在危险因素,引起慢性疾病[4].为此,笔者运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及障碍问卷(PDQ)[5]调查中青年初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并探讨依托微信群开展健康教育,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佳;段鹏;魏美林;司涟;胡婉;杨枝;刘梦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永川豆豉复合配方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发性糖尿病ZDF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干预组;以及正常SD大鼠作为阴性对照,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干预组.复合配方水溶剂连续干预35 d,同时监测体质量、饲料消耗、空腹血糖(FBG)情况,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测量.结果 该复合配方对正常动物血糖、体质量无影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ZDF模型干预组大鼠干预后体质量(P<0.01)、体质量增长率(P<0.05)显著增加,空腹血糖下降百分率显著增高(P<0.01);同时,ZDF大鼠糖耐量明显改善,表现为0.5、2.0h血糖下降百分率和0、0.5、2.0h血糖曲线下面积下降率升高(P<0.05).结论 永川豆豉复合配方可以改善ZDF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谢,而不影响正常大鼠的糖代谢,提示该复合配方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作用.
作者:胡琴;舒芙蓉;糜漫天;周永;郎和东;汪小兰;朱俊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CXCL12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2004~2014年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且存有活检或手术标本的患者共18例,并收集正常肺组织20例作为对照,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及CXCL12蛋白(SDF-1)的表达,通过逆转录PCR(RT-PCR)检测肺组织中GRP78 mRNA及CXCL1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相比,肺纤维化患者肺泡上皮中GRP78、CHOP、CXCL12蛋白表达均上调,且GRP78 mRNA及CXCL12 mRNA也表达上调.结论 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CXCL12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金笛;何丽;张海锋 刊期: 2016年第29期
早期接触临床是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他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前教育方法,是指让学生在早期医学教育阶段对临床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职业素养,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1-3].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应用型学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指出护理学专业教育计划中必须安排护理学专业课程及相应临床实践教学,提倡早期接触临床[4].早期接触临床是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通过预见习、预实习等实践活动在临床实习前接触临床真实护理岗位,缩短教学与临床距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国内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了解国内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陈乾雄;谈益芬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的变化与肾功能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并分析比较氧化应激指标与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感染应激和急慢性代谢紊乱,其中,50例为无肾病糖尿病组,另50例患者为糖尿病性慢性肾脏疾病(DKD)组,健康对照组50例.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糖、肾小球功能、血和尿肌酐水平,以及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NOX、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同时留取所有受试者3次不同时间清洁尿液检测尿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计算UAER.结果 无肾病糖尿病组体内NOX、8-OHdG、MD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DKD患者NOX、8-OHdG UAER明显高于无肾病糖尿病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X与DKD更为紧密(OR=1.199,P<0.01).结论 与3个氧化应激指标8-OHdG、MDA、SOD相比,NOX更能确切地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即NOX是反映氧化应激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相关的更为理想的指标.
作者:龙敏;吴垣辕;赵露;刘东方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总结野外条件下尼泊尔地震伤员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4例年龄3~86岁严重地震伤员进行手术的麻醉.针对不同病情、年龄、手术方式等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神经阻滞等麻醉方式,并分析了容量治疗、血液保护在缺乏输血条件的情况下的作用.结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在90%~100%.所有伤员麻醉效果均达到理想,未出现麻醉意外及严重的麻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平稳渡过围术期.结论 野外条件下的麻醉管理应针对不同病情、年龄、手术方式等选择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作者:代雪梅;李军;安虹;田潇潇;朱妍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多项潜在影响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该院于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收治的骨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登记所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病史等病史资料,记载患者围术期可能潜在的影响因素情况.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7d,采用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骨外科手术患者继发POC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终24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68例患者继发POCD、176例患者随访期间认知功能正常.终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分级、术中低氧饱和度、手术耗时、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是骨外科患者术后继发POCD的独立增加风险因素,超前镇痛、术后使用鸟司他丁为其独立改善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具备本研究探明影响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应予以充分警惕,及时进行相关量表筛查,从而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有效延缓该患者POCD的病情进展.
作者:孙艳玲;吴五洲;许先成;吴艳琼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调控脂多糖诱导的人内皮细胞VCAM-1表达及机制.方法 脂多糖(LPS) 10μg/mL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0、6、12、24 h,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刺激0、4、8、12 h行RT-PCR检测VCAM-1 mRNA;LPS(10μg/mL,后同)刺激HUVEC 0、30、60、120 min后,Western blot检测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PI3K (p-PI3K)、Akt、磷酸化Akt (p-Akt)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10、50 μmol/L)、Akt抑制剂A6730(2、10 μmol/L)预处理细胞1h后LPS刺激12 h,Western blot检测VCAM-1蛋白表达,刺激8h行RT-PCR检测VCAM-1 mRNA;加或不加抑制剂,LPS刺激8h加入放线菌素D抑制转录,于0、1、2、3、4h收细胞行RT-PCR检测VCAM-1 mRNA,计算mRNA半衰期.结果 LPS刺激HUVEC(6、12、24 h)后VCAM-1蛋白表达增加(P<0.05),12h达峰值,VCAM-1 mRNA在刺激后也增加(P<0.05),8h达峰值;LPS刺激HUVEC后p-PI3K、p-Akt增加,p-PI3K在刺激30 min达峰值(P<0.05),以后逐渐下降,120 min与0h接近(P>0.05),p-Akt在刺激30 min明显增加,60 min达峰值,120 min仍高于0 h(P<0.05);LY294002下调了p-Akt表达(P<0.05),同时降低VCAM-1蛋白、mRNA合成(P<0.05);Akt抑制剂也抑制VCAM-1蛋白、mRNA(P<0.05);PI3K、Akt抑制剂均不影响VCAM-1 mRNA稳定性(P>0.05).结论 PI3K/Akt信号途径在转录水平调控VCAM-1表达.
作者:贾圣男;史家欣;李小民;陈晓兵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轻度杂音与心脏瓣膜反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非心脏疾病诊疗或常规体检时,听诊有心脏杂音的儿童274例,行心脏彩超、心肌酶等检查明确心脏杂音产生的原因.结果 274例心脏杂音患儿中确诊为生理性杂音168例,占61.31%(168/274),先天性心脏病36例,占13.14%,继发性心脏病70例,占25.55%.生理性杂音原因中包括瓣膜反流、左室假腱索等情况,其中,瓣膜反流101例,占生理性杂音的60.12%(101/168),占整个心脏杂音的36.86%(101/274);3~6岁心脏杂音组中瓣膜反流例数为35例,占76.09%,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2~<3岁心脏杂音组中瓣膜反流率为38.55%,高于小于1岁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脏杂音分级为Ⅰ级的患儿中,为瓣膜反流的占53.13%,Ⅱ级为29.89%,Ⅲ级为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心脏听诊杂音与瓣膜反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心脏杂音可初步判断儿童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情况.
作者:夏琨;孙东明;刘玲;王瑞耕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胃AS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9例原发性胃ASC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年龄43~70岁,中位年龄63岁.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另3例患者分别表现为反酸、腹胀及黑便.7例患者行根治性近端或远端胃切除,2例行姑息性全胃切除.术后共4例患者接受放、化疗.所有患者均发生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转移的淋巴结中均为腺癌成分,1例均为鳞癌,余2例证实为腺、鳞癌两种成分.肿瘤TNM分期,ⅡB期1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ⅢC期3例,Ⅳ期2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范围1~41个月),共8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无进展时间为6.5个月.共6例患者死亡,其中因肿瘤进展死亡5例,中位生存时问15个月.结论 原发性胃ASC的腺癌和鳞癌成分均可发生远处转移,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上应早期手术,同时结合放、化疗.
作者:王俊伟;张发强;金心富;杨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比较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3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20例;年龄17~78岁,平均(51±14)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B组23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疼痛视觉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锁定钢板组在VAS、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上均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发生1例钢板螺钉拔出,锁骨钩钢板组有两例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 对于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组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的优势.
作者:马文明;曹成;王昆;何双华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与抗菌肽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择连续3年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1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患者46例,男20倒,女26例,平均(32.35±9.10)岁;选择15例人作为对照组,平均(31.35±10.20)岁,对照组在年龄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诱导痰上清液抗菌肽LL-37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用人气道上皮细胞株分析25羟维生素D3对抗菌肽LL 37水平影响.结果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人抗菌肽LL-3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上呼吸道感染平均次数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呈负相关(r=-0.54,P<0.05),上呼吸道感染平均次数与诱导痰上清液抗菌肽LL-37水平呈负相关(r=-0.65,P<0.05),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和诱导谈上清液抗菌肽LL-37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5).体外细胞实验显示1,25羟维生素D3能上调上皮细胞抗菌肽LL-37表达.结论 25羟维生素D3的缺乏可能是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抗菌肽LL-37的表达下调的重要原因.
作者:罗光燕;杨小琼;张芸;王孝芸;袁谢芳;王星;李国平 刊期: 2016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伴间质性肺病(ILD)患者血清中核因子-κB (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涎腺和(或)泪腺受累PSS患者39例(单纯PSS组),仅伴肺间质损害PSS患者43例(PSS+ ILD组),以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外周血标本检测分析NF-κB和TGF-β1水平和PSS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各组血清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SS+ ILD组(70.49±25.64)ng/mL高于单纯PSS组(43.71±18.62)ng/mL和对照组(20.35±9.69) ng/mL(P<0.05),单纯PSS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TGF-β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SS+ ILD组(37.43±10.68)μg/L高于单纯PSS组(18.52±6.32)μg/L(P<0.05),而PSS+ ILD组和单纯PSS组均低于对照组(49.61±15.19)μg/L(P<0.05).结论 NF-κB和TGF-β1水平变化在PSS伴间质性肺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白淑荣;王艳;杨静;杨朝;李萍;段学波 刊期: 2016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