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

李明

关键词:Lp-PLA2, Hs-CRP, D-二聚体, 冠心病, 冠脉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 M I组46例,S A P组38例,U A 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D-二聚体,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其中UAP组患者均明显高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其中心功能Ⅲ级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发现,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中、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且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上述指标亦明显低于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2,0.651,0.608,P<0.05)。结论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计数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切除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中血小板(PLT )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具备完整临床病历资料的直肠癌患者302例,检测PL T计数及FI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直肠癌患者中术前PL T计数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民族、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均无密切关系(P>0.05);(2)术前FIB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民族、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类型、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无密切关系(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分化程度、大体类型、PLT 计数及 FIB水平均为肿瘤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直肠癌转移组中PLT计数及FIB水平具有相关性(r=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PL T计数及FIB水平均与肿瘤转移相关,两指标联合检测对直肠癌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慧敏;李秀娟;张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医院、患者、政府三方博弈模型的医疗费用控制研究

    医疗机构和患者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方和需方,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医生具有行业的信息优势,由此带来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等市场失灵现象,需政府扮演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角色[1]。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是卫生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在医疗服务交易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直接决定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费用水平;患者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医疗服务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寄希望于政府与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谈判”[2]。医疗机构、患者、政府是医疗服务市场中3个代表性的利益集团,因此,有必要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医疗机构、患者、政府3个利益集团的行为关系,探讨过度医疗产生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

    作者:廖宇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种因素的临床分析和研究

    目的:分析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LEDVT的210例患者发病因素,以期了解影响LEDVT下肢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1.23±21.38)岁,大于40岁患者的发病率占全组的92.86%。LEDVT发病部位依次是左下肢、右下肢和双下肢,并以混合型血栓为多见。LEDVT患者的发病诱因依次为外科手术、长期卧床及久坐和创伤等原因。结论导致LEDVT发生的高危因素较多,尤其是外科手术、长期卧床及久坐、创伤以及高龄等,发生LEDVT的风险显著增高,为今后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杜培泽;孙海波;孙聪毅;崔小杰;酒淑玲;丁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病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高血压患者393例,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A组单纯性高血压(89例)、B组高血压肾病Ⅰ~Ⅱ期(194例)、C组高血压肾病Ⅲ~Ⅴ期(11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213例),检测血清CysC、Hcy、肌酐(Cr)的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CysC、Hcy和Cr含量随着高血压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A组CysC、Cr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 Hcy含量和B、C组CysC、Cr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组CysC、Hcy、Cr的 AUC分别为0.897、0.934、0.983,C组分别为0.995、0.992、1.000。B组的CysC、Hcy、Cr阳性率分别为69.59%、64.43%、4.12%,血清Cr+ Hcy、Cr+CysC、Hcy+CysC、Cr+ Hcy+CysC联合检出率分别为65.46%、69.59%、89.18%、90.21%;C组CysC、Hcy、Cr的阳性率分别为98.18%、95.45%、95.45%,血清Cr+ Hcy、Cr+CysC、Hcy+CysC、Cr+ Hcy+CysC联合检出率分别为100.00%、98.18%、100.00%、100.00%。结论 CysC、Hcy、Cr均可作为诊断高血压肾病的生物标志物;CysC和 Hcy联合检测高血压肾病Ⅰ~Ⅱ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诊断早期高血压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琰;刘如石;李原;邱义兰;邱果;李桑;谌芳;吴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装甲兵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与军事绩效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对装甲兵军事绩效的影响,为改善官兵军事绩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部276名装甲兵为研究对象,进行军事绩效评定,包括军事训练项目考核(40%)、装甲车操作考核(40%)和领导评定(20%)3项,将考核成绩按百分比相加,以80分为界划定军事绩效良好和较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并评估军事绩效良好者和较差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受试装甲兵中军事绩效良好者占61.2%,较差者占38.8%。(2)军事绩效良好者SCL-90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军事绩效较差者(P<0.05)。(3)军事绩效良好者PSQI总分为(5.83±2.94)分,而较差者为(7.63±3.85)分;军事绩效良好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军事绩效较差者(P<0.05)。结论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是影响装甲兵军事绩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甘景梨;梁学军;高存友;程正祥;段惠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异常甲基化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 mRNA和蛋白在6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PS)联合TA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结果BRCA1 mRNA和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率为51.7%(31/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1.7%(43/60)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1.7%(19/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45,P=0.007)。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韦薇;李秋云;唐玮;蒋奕;姬逸男;杨华伟;刘剑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反复室颤病例1例报道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导致低钾血症的疾病之一,能够明确诊断的患者更少。本科近收治了1例此类患者,虽然来势汹汹,但是终转危为安,且患者得到根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阳;范彩逢;李松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乳腺肿瘤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及联合弥散成像的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弥散成像(DW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60例患者影像资料,共182处病灶,术前均行超声UE及DWI ,UE采用5分法诊断,DWI依据所测病灶ADC值诊断,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U E诊断恶性肿瘤89处,其中,正确诊断恶性肿瘤78处,漏诊7处,良性误诊为恶性11处;诊断良性肿瘤93处,正确诊断86处,漏诊11处,恶性误诊为良性7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2.5%,准确性为93.9%。UE联合DWI诊断恶性肿瘤86处,其中,正确诊断恶性肿瘤81处,漏诊4处,良性误诊为恶性5处;诊断良性肿瘤96处,正确诊断92处,漏诊5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95.8%,准确性为97.2%。结论 U E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联合DWI检查能明显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作者:王俊;卢环;叶军;刘少强;许红雨;苏子慧;吴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血糖浓度和心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血糖浓度和心率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9月择期腹部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80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右美托咪定0.6μg/kg剂量组(D1组)、0.8μg/kg剂量组(D2组)和1μg/kg剂量组(D3组),每组各20例。检测患者插管后30 min、手术后1 h和手术后6 h的血糖浓度;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后、手术15、30、45、60、75、90、105、120 min和术后15 min的心率变化。结果手术后1 h ,D2组和D3组患者血糖浓度显著低于S组(P<0.05),插管后30 min和手术后6 h ,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患者同一时间的心率比较,D2组患者在插管后60、75、90 min心率显著降低(P<0.05),D3组在整个手术期间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缓解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血糖浓度和心率变化。

    作者:袁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67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以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为微炎症的标记物,通过67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血液透析治疗患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照血清CRP水平分为两组: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两组患者在有无高血压、发现高血压时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升高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红蛋白低于CRP正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CRP正常组(P<0.05);67例患者CRP水平与血清清蛋白(r=-0.46,P<0.05)、前清蛋白(r=-0.37,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9,P<0.05)均呈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0.55,P<0.05)呈正相关。结论微炎症状态是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荆;沈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对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1]。2010年6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成为卫生部卫Ⅺ项目农村医疗机构诊疗技术优化与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医院[2],目前,已对67个单病种按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进行医疗费用支付。为了解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是否按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本文随机抽取了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按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管理的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计划性剖宫产及小儿腹股沟斜疝3个临床路径单病种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了按临床路径单病种定额支付方式管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作者:张艳芳;刘忠和;李飞;熊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席汉氏综合征并发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道

    席汉氏(Sheehan)综合征是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一种,临床较为罕见。2013年10月武威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1例伴发全血细胞减少的席汉氏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建霞;王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选择适宜的灌注去细胞方法应用于全肝脏去细胞支架的制备

    目的:对比低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1% Triton X-100对制备大鼠肝脏去细胞支架(DLBS)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且适宜的DLBS的制备方法。方法将低浓度SDS(0.25%、0.50%)和1% Triton X-100分别加入大鼠肝脏去细胞流程,通过免疫荧光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结构,并对支架内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再通过四氮唑盐比色法(MTT ,Assay)观察支架对C3A的细胞毒性。结果 0.25% SDS和0.50% SDS处理组的DNA定量均小于50 ng/mg干质量,并且糖胺聚糖在0.25%SDS和1% T riton X-100处理组的定量要高于0.50% SDS处理组。同时,M T T 实验表明3种方法处理后的去细胞支架对于C3A细胞的生长无毒性作用。结论应用0.25% SDS在5 mL/min灌注流速下去细胞能够制备更为理想且有效的DLBS ,从而为器官再生打下基础。

    作者:王康华;程远;宫绪萌;康利民;洪合;高毅;潘明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部冠心病患者136例(A M I组46例,S A P组38例,U A P组52例)作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血清Lp-PLA2,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D-二聚体,采用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其中UAP组患者均明显高于S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其中心功能Ⅲ级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发现,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低于中、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且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上述指标亦明显低于高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42,0.651,0.608,P<0.05)。结论血清Lp-PLA2、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双V-Y 推进皮瓣在拇指SⅠ、SⅡ度指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拇指掌侧双V-Y推进皮瓣在拇指SⅠ、SⅡ度指端缺损修复创面、重建指腹的临床应用。方法因所有入选患者均拒绝行游离拇甲瓣移植,采用拇指掌侧双 V-Y 推进皮瓣修复创面重建指腹,瓣切取范围为(1 cm ×2 cm )~(1.5 cm×2.5 cm),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指端有保护性感觉,创面一期愈合。术后1例患者指间关节僵硬,经康复锻炼后恢复正常功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指腹逐渐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功能恢复满意。术后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价试用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17例,良1例。结论临床采用拇指掌侧双V-Y推进皮瓣在拇指SⅠ、SⅡ度指端缺损修复创面、重建指腹,大程度保留手指长度及功能,皮瓣修复效果好,操作简便,血供可靠。

    作者:徐骁然;唐修俊;魏在荣;王波;祁建平;孙广峰;王达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绝经妇女IVF-ET术后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报道

    绝经后妇女因家庭因素有生育要求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的罕见病例之一。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的降低及子宫内膜的萎缩,在行IVF-ET前,患者需性激素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促进卵巢排卵,但绝经后性激素的运用可能引起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现报道1例54岁绝经5年患者行IVF-ET 前、后治疗期间发生的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期对绝经后妇女行IVF-ET前性激素运用的利弊有所思考。

    作者:钱燕萍;毛熙光;詹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两性多肽结构影响鲍曼不动杆菌外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两性多肽结构影响鲍曼不动杆菌外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两性多肽结构对鲍曼不动杆菌(AB)外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LysAB3基因及删除两性多肽结构的LysAB3-D基因,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LysAB3及LysAB3-D ,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将AB分别经LysAB3及LysAB3-D处理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中是否有绿色荧光的聚集。结果经LysAB3处理后的AB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菌体表面粗糙、皱缩,部分裂解为碎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菌体内有绿色荧光聚集。而删除两性多肽结构的LysAB3-D作用AB后,却没有上述现象的发生。结论两性多肽结构可增加AB外膜通透性,有助于裂解酶进入其中,达到抗菌目的。

    作者:张劼;陈永;曾颖;李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脑梗死诊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7.59±4.46)分,ADL评分为(63.44±9.35)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4.34±6.17)分,ADL评分为(54.46±9.06)分。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2个月后,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为44.64%,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基本痊愈率为23.21%,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可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

    作者:赵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肝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肝纤维化(hapotic fibrosis)是与慢性肝脏损伤相关的肝脏瘢痕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其机制是持续性的肝实质细胞的损伤和(或)炎症,其特征是富含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 ECM )合成与降解失衡[1]。持续性的肝实质细胞损伤和(或)炎症终导致部分患者肝硬化(hapotic cirrhosis)。在欧洲,酒精性肝硬化多见,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在中国约80%的肝硬化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2]。肝脏成肌纤维细胞(hepatic myofibroblasts)参与了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其主要来源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 )和门静脉成纤维细胞(portal fibroblasts)。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受复杂的信号分子网络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与表观调控也参与了肝纤维化过程。通过清除肝成肌纤维细胞,终止纤维形成过程中的信号通路,可以控制慢性肝脏损伤,从而实现对肝纤维化的逆转。

    作者:过忆(综述);薛博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睡眠障碍与损伤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出现睡眠障碍与脑损伤部位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IEGEL量表对200例轻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睡眠质量测评,随访3个月,结合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检查结果分析发生睡眠障碍与脑外伤部位的关系。结果200例TBI患者发生睡眠障碍105例,有71例出现在患者清醒后1周内。其中,脑干、额叶、基底节受伤的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相关性高于其他部位受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障碍是轻度TBI的常见临床症状,与脑干、额叶、基底节等部位损伤关系密切。

    作者:张正保;覃川;晏怡;李柏成;张彪;胡建刚;杨秀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