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脂联素的变化

李洁琪;彭红;杨红萍;张荣先;李屏;赵全敏;周开碧;雷天琼

关键词:脂联素, 心房颤动, 利钠肽, 脑, 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N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方法 将234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 :窦性心律组70例、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 ,并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 NT-proBNP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 ,永久性房颤组NT-proBNP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 ,窦性心律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 .05)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阵发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 .05) ,与阵发性房颤组比 ,永久性房颤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结论 脂联素的水平可能与永久性房颤的反复发生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索静脉曲张与前列腺静脉丛关系的彩色多普勒研究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估精索静脉曲张(VC)与前列腺静脉丛之间的关系 ,以探讨VC的病因.方法用CDFI对左侧VC组(135例)、双侧VC组(51例)及对照组(100例)进行精索静脉、前列腺静脉丛内径(PVD )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观察 ,并对3组对象平静呼吸时 PVD、Valsalva试验时前列腺静脉丛大反流速度(RFV )及平静呼吸时的大流速(AFV)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两组VC患者的精索静脉内径(SVD)分别与PVD、RFV及AFV进行相关分析 ;并对其中30例VC患者术前术后PVD、RFV、AF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侧VC组PVD及RF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及左侧VC组(P<0 .01);左侧VC组PVD、RFV与对照组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对象AFV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0例VC患者手术前、后PVD、RFV及AFV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双侧 VC患者可能伴随有潜在的系统性血管异常.

    作者:蔡昱;朱尚勇;郭盛兰;黄健源;高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人群对医学毕业后教育模式认知的对比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及卫生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学教育模式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医学教育是由连续统一的3个阶段组成 :医学生在校教育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和专科医师的终身继续教育阶段[1 ].目前 ,医学生在校教育已逐具规模 ,而毕业后医学教育仍是其较薄弱的环节.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主要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和研究生教育两大方面[2 ].

    作者:江明礼;孙元丽;杨拯;孙金菊;张泸娇;杨海燕;罗晨禹;李禹呈;张璐璐;汪瑞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2271例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为结核病的有效预防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市中山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2 271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10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柳酸钠盐、卡那霉素、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检测 ,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2 271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例中 ,总耐药率和总耐多药率分别为 61 .91% 和 26 .29% ;初、复治患者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2 .85% 和78 .06 % ,耐多药率分别为 16 .70% 和 43 .38 % ;平均耐药率顺位前 5 位由高到低为链霉素(39 .45% )、异烟肼(33 .20% )、利福平(32 .94% )、对氨柳酸钠盐(31 .40% )、力克肺疾 (21 .53% );抗结核治疗史、性别、年龄和职业与耐药发生有显著关联 (P<0 .05).结论 重庆局部地区近5年结核病患者结核病耐药形势严峻 ,应加强耐药结核患者的规范管理和治疗.

    作者:程曦;李亚斐;饶英;杨小红;杜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压力管理对综合医院86名执业护士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 ,综合医院执业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逐年升高的现象已对医疗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及规范执业造成负面影响 ,有碍于护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故而不断有研究者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影响因素及积极干预措施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便于实施的有效干预机制.作者针对本院执业护士进行压力管理后职业倦怠改善情况进行调查 ,希望能为相关机构提供新的思路及借鉴.

    作者:汪敏;刘茜;李保兰;官莉;朱瑞仪;陈登容;姚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IT P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血小板计数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4例HP阳性的ITP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 ;观察组给予泼尼松联合根除 HP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内复发率 ,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 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 .36% ,对照组为70 .21% ;观察组1年的复发率为36 .17% ,对照组为72 .34% ,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水平均明显降低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 % 均明显升高 ,CD3+CD8+ % 均明显降低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 .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根除 HP治疗ITP临床疗效确切 ,能够提高血小板计数 ,改善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鸿雁;沈立云;巩宏涛;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严重一氧化碳中毒致心搏骤停1例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 P )重度可致昏迷、呼吸困难、脉搏加速、血压或高或低 ,严重可呼吸、心跳停止 ,迅即死亡.现将本院高压氧(HBO )综合治疗1例严重ACM P致心搏骤停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林琳;赵迎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健脾化湿颗粒对D-IBS大鼠模型CGRP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模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n=10)和造模组(n=50) ,再将造模组大鼠分为5组 :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每组10只.采用束缚应激刺激2周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CGR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CGRP阳性面积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疗组CGRP阳性面积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健脾化湿颗粒中、低剂量治疗组CGRP阳性面积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而与健脾化湿颗粒高剂量治疗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健脾化湿颗粒可通过提高局部肠组织中CGRP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付聪敏;王烨;王迎寒;刘玉玲;张晓峰;东岫岩;郭洪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两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间苯三酚配伍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与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00例分为间苯三酚组、丙泊酚组 ,每组200例 ,间苯三酚组在术前30 .00 min肌内注射间苯三酚80 .00 mg ,术前4 .00 min宫颈注入盐酸奥布卡因凝胶30 .00 mg.丙泊酚组在丙泊酚配合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记录两组对象宫口松弛情况、手术时间、疼痛程度、术中及术后30 .00 min阴道流血情况、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手术费用.结果两组对象手术时间、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间苯三酚组术中宫口松弛、药品、监护费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 ,与丙泊酚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间苯三酚在人工流产中能达到接近丙泊酚组的镇痛效果 ,且经济实用 ,无需麻醉监护 ,可以在基层医院尤其缺少监护设施的医院应用.

    作者:凌学民;刘继群;骆慧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ICU转出患者迁移应激的研究进展

    危重症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 U )接受治疗往往会产生以焦虑、恐惧为主的应激反应 ,从IC U转出至普通病房常被视为病情好转的表现 ,然而 ,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 ,转出同样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 ,甚至对患者造成精神困扰或创伤 ,诸多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转移性焦虑(transfer anxiety ) ,也有学者将其称为迁移性焦虑(relocation anxiety )或迁移应激(relocation stress).1992年 ,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 )将迁移应激纳入护理诊断体系 ,并定义为 :个体由于从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环境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紊乱的状态 ,主要症状为焦虑、抑郁和孤独[1 ].随着对相关研究的深入 ,学者认为从IC U转出、转入普通病房这一迁移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生理或心理紊乱的问题 ,而不仅仅是焦虑 ,相比较转移性焦虑 ,迁移应激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上述问题.

    作者:曹祝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卫生人员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为贯彻2009年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枠精神 ,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 ,重庆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决定开展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1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负责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培养任务 ,于2012年录取2 269名农村基层卫生人员 ,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和成人大专层次培养.

    作者:毛良;董蜀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1例A xB血型家系调查遗传方式及血清学特点分析

    AxB血型是 ABO 血型系统中的一个亚型 ,Ax亚型每个红细胞上A 抗原位点非常少 ,约4 800个[1 ] ,临床上常因血型鉴定正反定不符而发现.Ax血清学表现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2] ,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未完全明确AxB血型的遗传方式.作者在临床实验中发现1例 AxB血型 ,对该血型进行血清学检测 ,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以探究A xB血型的遗传方式 ,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月;韦喜敢;吕亮亮;沈德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产儿游离肉碱水平变化的探讨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生后7 d内血游离肉碱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胎龄为28~32周的早产儿63例 ,其中H M D早产儿32例作为观察组 ,非H M D早产儿31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对象于生后6h内及3、7d采其足跟血 ,滴于专用滤纸片上 ,行串联质谱检测 ,测定其游离肉碱水平.结果 生后6h内两组患儿的游离肉碱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57 ± 7 .45)μmol/L vs .(24 .34 ± 5 .73)μmol/L ,t=0 .48 ,P=0 .630];生后3 d观察组的游离肉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9 .21 ± 6 .83)μmol/L vs .(23 .74 ± 7 .13)μmol/L ,t=2 .57 ,P=0 .010];生后7 d观察组的游离肉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6 .62 ± 7 .95)μmol/L vs .(22 .83 ± 6 .56)μmol/L ,t=3 .39 ,P=0 .001].对照组患儿生后血游离肉碱水平稳定 ,生后6h内及3、7d3个时间点的游离肉碱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P=0.660);观察组患儿生后血游离肉碱水平逐渐下降 ,且3个时间点的游离肉碱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 .13 ,P=0 .001).结论 HMD早产儿生后游离肉碱水平逐渐下降 ,其可能需要更多的肉碱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

    作者:张李霞;戴怡蘅;徐景武;高平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国大陆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8篇有关COPD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采用RevMan5 .2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 OR值和95% CI计算 ,对合并 OR值大于1的危险因素进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计算.结果 各因素合并OR(95% CI) ,PARP分别为 :吸烟 OR= 2 .12(1 .58~2 .86) ,PARP= 28 .16% ;职业暴露 OR= 1 .82(1 .04~3 .18) ,PARP=11 .60% ;呼吸疾病家族史OR=1 .82(1 .36~2 .44) ,PARP= 14 .25% ;煤、生物燃料 OR=3 .29(1 .01~10 .67) ,PARP=41 .29% ;低体质量指数(BMI)OR=2 .58(1 .78~3 .74) ,PARP=5 .71% ;低文化程度 OR=1 .24(1 .02~1 .50) ,PARP=12 .93% ;儿童时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OR=2 .10(0 .99~4 .47) ,PARP=13 .39% ;被动吸烟 OR=1 .00(0 .89~1 .11).结论 吸烟、职业暴露、呼吸疾病家族史、煤及生物燃料、低BMI、文化程度低及儿童时期慢性呼吸道感染史是目前中国大陆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龙举;梁毅;周广;刘文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脂联素的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N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方法 将234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 :窦性心律组70例、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 ,并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 NT-proBNP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 ,永久性房颤组NT-proBNP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 ,窦性心律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 .05)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阵发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 .05) ,与阵发性房颤组比 ,永久性房颤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结论 脂联素的水平可能与永久性房颤的反复发生有关.

    作者:李洁琪;彭红;杨红萍;张荣先;李屏;赵全敏;周开碧;雷天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NSCLC骨转移的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与单纯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骨转移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2013年在该院肿瘤中心接受骨病变放疗的NSCLC骨转移患者117例(153个病灶) ,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 ,n=54 )与单纯放疗治疗(单纯放疗组 ,n=63 ) ,对病灶骨痛缓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放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 .74% 和92 .21% (χ2 = 13 .75 ,P<0 .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骨痛缓解与治疗方式相关 ,且联合治疗组的骨痛缓解率高于单纯放疗组(OR=4 .60 ,95% C I:1 .23~17 .20 ,P=0 .02 ).在治疗方式的亚组多因素分析中 ,溶骨性病灶患者(OR=26 .59 ,95% CI:3 .29~215 .12 ,P=0 .00)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无骨相关事件方面 ,联合治疗组更具优势(OR=4 .40 , 95% CI:1 .49~12 .99 ,P=0 .01).结论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相对于单纯放疗治疗NSCLC骨转移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建;王阁;肖何;金丰;余娴;毛必静;何容;蒋梅;杨镇洲;王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卵巢切除联合激素注射对绵羊股骨近端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去势手术联合激素注射对绵羊股骨近端骨密度(BD )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绵羊16只 ,分为假手术组(n=8)和实验组(n=8).假手术组仅对双侧卵巢进行显露 ;实验组中显露并切除双侧卵巢(OVX) ,术后1个月开始肌内注射泼尼松龙(0 .45 mg · kg -1 · d-1 ) ,共持续注射10个月.测量处理前、后绵羊股骨近端的BD ,通过压缩实验和轴向拔出实验评价处理后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结果 处理前两组绵羊B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假手术组绵羊处理前、后股骨近端B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实验组绵羊处理后股骨近端的BD显著下降 ,且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处理后的BD(P<0 .05).实验组的大压缩应力和能量吸收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的大轴向拔除力和能量吸收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去势手术联合激素注射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绵羊股骨近端的BD及生物力学强度.

    作者:刘达;康夏;谢庆云;廖冬发;黄晨;唐影超;权毅;张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良性骨肿瘤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局部切除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对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其中骨软骨瘤3例 ,骨囊肿2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 ,骨样骨瘤2例.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定位 ,置入关节镜及刨刀进入病灶区 ,在关节镜监视下局部切除肿瘤 ,并用等离子刀处理切除肿瘤后创面 ,对存在骨缺损病例以同种异体骨充填.结果 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入路切口小于3个 ,切口长度小于1 .5 cm ,其中2例充填同种异体骨.随访8~12个月 ,平均10个月 ,无复发、骨折及功能障碍 ;术后X线片显示病变切除彻底 ,骨缺损病灶同种异体骨充填完全.结论 深部骨良性肿瘤在关节镜监视下可以大限度保留局部解剖结构.

    作者:江长青;张文涛;肖德明;李伟;张红雷;杨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成年巨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成年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 )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 T 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治疗成年巨大继发孔型ASD 47例 ,T T E检查评价术后48~72 h、随访1~12个月封堵情况、肺动脉收缩压(SPAP)、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7例ASD患者缺损为(33 .6 ± 2 .7) mm ,植入国产封堵器46个 ,除1个封堵器直径为10 mm外 ,其他封堵器直径为34~48 mm.心导管检测术中SPAP从(50 .2 ± 10 .8) mm Hg降至术后(41 .1 ± 9 .3)mm Hg(P<0 .05).其手术成功率为93 .6% (44/47) ,并发症发生率为12 .8% (6/47).TTE示术后即刻、术后48~72h、随访(6.0±2.3)个月时存在少至中量残余分流分别为7例(15.6% )、5例(11.4% )、4例(9.3% ).与术前比较 ,术后SPAP降低 ,RVDD缩小.随访(6 .0 ± 2 .3)月 ,所有封堵成功患者均未发现新的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房室瓣功能障碍、封堵器移位和脱落.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 ,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成年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可行、有效 ,并发症低 ,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吴志勇;关瑞锦;蒋辉;卢荔红;陈斌;陈海峰;陈明光;浦晓东;陈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kk-1及Bcl-2蛋白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 cell lymphoma/lewkmia-2 ,Bcl-2)蛋白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30例SNSCC(SNSCC组) ,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以及20例中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DKK-1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NIP组及对照组比较 ,DKK-1蛋白在SNSCC组中的表达明显下调 ,Bcl-2蛋白在SNSCC组中的表达明显上调 ;在SNSCC组中 ,DKK-1及Bcl-2蛋白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0 .00% 、68 .75% 、33 .33% 及 50 .00% 、62 .50% 、100 .00%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DKK-1蛋白可能在SN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且与Bcl-2蛋白呈负相关 ,DKK-1蛋白可能成为SNSC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陆鸿略;张淑君;岳文慧;康菲;郝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GSK-3β在高糖环境下足细胞转分化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高糖环境下足细胞转分化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处理足细胞36 h ,采用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和间充质细胞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ibronectin的表达 ;用 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处理组足细胞清蛋白流入量的变化.用GSK-3β激酶检测试剂盒检测高糖环境下足细胞GSK-3β表达量及活性的变化 ;应用GSK-3βsiRNA干扰高糖组GSK-3β后检测足细胞表型及功能变化.结果 足细胞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 .05) ,间充质标记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 .05);清蛋白流入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 .05).高糖组足细胞GSK-3β表达量增多(P<0 .05).GSK-3βsiRNA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量增多 ,间充质标记蛋白α-SM A表达减少.结论 足细胞在高糖环境下发生表型改变与功能受损 ;GSK-3β参与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的转分化过程.

    作者:杨莉莉;刘章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