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长青;张文涛;肖德明;李伟;张红雷;杨恒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高糖环境下足细胞转分化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处理足细胞36 h ,采用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和间充质细胞表型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ibronectin的表达 ;用 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处理组足细胞清蛋白流入量的变化.用GSK-3β激酶检测试剂盒检测高糖环境下足细胞GSK-3β表达量及活性的变化 ;应用GSK-3βsiRNA干扰高糖组GSK-3β后检测足细胞表型及功能变化.结果 足细胞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的蛋白表达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 .05) ,间充质标记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 .05);清蛋白流入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0 .05).高糖组足细胞GSK-3β表达量增多(P<0 .05).GSK-3βsiRNA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量增多 ,间充质标记蛋白α-SM A表达减少.结论 足细胞在高糖环境下发生表型改变与功能受损 ;GSK-3β参与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的转分化过程.
作者:杨莉莉;刘章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血友病性假瘤是血友病相关并发症中非常罕见的一种 ,发生率为1% ~2% [1 ] .因其少见 ,对临床医生而言 ,血友病性假瘤的诊断较困难 ,尤其是针对无明确血友病病史的患者.此外关于血友病性假瘤的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2 ].作者对本院骨科收治的1例血友病性假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龚凯;屈波;赵咪;朱妍;刘达;廖冬发;潘显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 P )重度可致昏迷、呼吸困难、脉搏加速、血压或高或低 ,严重可呼吸、心跳停止 ,迅即死亡.现将本院高压氧(HBO )综合治疗1例严重ACM P致心搏骤停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林琳;赵迎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虎杖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24只实验兔分为3组 ,每组8只 ,建立甘露醇输注静脉炎模型 ,分别采用虎杖膏、乙醇外敷 ,空白组作对照.肉眼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 ,第5天病理取材 ,光镜分析比较各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3组静脉炎发生率不同 ,虎杖膏组在输注3 d后静脉炎发生率低于乙醇组(P<0 .05);病理损伤程度比较在第5天时 ,3组在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等5个方面表现程度不同(P<0 .05);虎杖膏组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栓形成3个方面病理损伤程度轻于乙醇组(P<0 .05).结论 虎杖膏对静脉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能够预防静脉炎发生.
作者:宋凌霞;张咏梅;王玲;徐和平;黄桥;卢美玲;曾芬莲;陈凌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常规调强与简化调强两种不同放疗技术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5例PHC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 TACE联合简化调强放疗技术(sIM RT )行序贯治疗 ,对照组采用 T ACE联合常规调强放疗技术(cIM RT )行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总体生存时间(OS )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均按要求进行随访 ,对照组有2例未完成放疗计划而未参与疗效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55 .81% vs .52 .50% )、PFS(25 .51周 vs .28 .06周)和OS(78 .82周 v s .83 .22周)比较 ,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主要毒副反应相似 ,各项比较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其中观察组放射性肝损伤较对照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sIM RT 相对于cIM RT 可以获得近似疗效和预后 ,于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增加毒副反应 ,还有减少发生放射性肝损伤的趋势 ,可作为PHC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常规替代方式.
作者:朱川;熊德明;李湘宜;刘良忠;李刚;任必勇;刘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骺离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患儿102例 ,按Salter-Harris分型将所有患儿分为4组 :Ⅰ型14例 ,Ⅱ型55例 ,Ⅲ型5例 ,Ⅳ型28例.采取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并全程随访.随访1~4年 ,采用Berton评价标准评价患儿术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总体预后较好 ,但不同类型的骨骺损伤预后不同 ,Ⅰ型、Ⅱ型、Ⅳ型预后较好 ,Ⅲ型预后欠佳 ,伴有正中神经损伤时预后欠佳.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骺离骨折因其优良率高 ,术后并发症较少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海军;刘传康;李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江北地区部分围绝经期妇女血脂情况及血脂异常控制达标情况.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年龄在45~55岁于南京江北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共640例(其中女440例 ,男200例)及60岁以上女性200例 ,记录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合并疾病、血压血糖控制及调脂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3 .40% ,血脂控制达标率为40 .80% ;围绝经期女性 TG、LDL-C、TC平均水平比同年龄段男性高 ,HDL-C较同年龄段男性低 ,血脂异常患病率比男性高.60岁以上女性血脂平均水平较围绝经期女性血脂平均水平高.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血脂高于同龄男性 ,血脂异常发生率较60岁以上女性低 ,控制达标率低.
作者:顾华丽;秦明照;陈一文;刘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8篇有关COPD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采用RevMan5 .2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 OR值和95% CI计算 ,对合并 OR值大于1的危险因素进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计算.结果 各因素合并OR(95% CI) ,PARP分别为 :吸烟 OR= 2 .12(1 .58~2 .86) ,PARP= 28 .16% ;职业暴露 OR= 1 .82(1 .04~3 .18) ,PARP=11 .60% ;呼吸疾病家族史OR=1 .82(1 .36~2 .44) ,PARP= 14 .25% ;煤、生物燃料 OR=3 .29(1 .01~10 .67) ,PARP=41 .29% ;低体质量指数(BMI)OR=2 .58(1 .78~3 .74) ,PARP=5 .71% ;低文化程度 OR=1 .24(1 .02~1 .50) ,PARP=12 .93% ;儿童时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OR=2 .10(0 .99~4 .47) ,PARP=13 .39% ;被动吸烟 OR=1 .00(0 .89~1 .11).结论 吸烟、职业暴露、呼吸疾病家族史、煤及生物燃料、低BMI、文化程度低及儿童时期慢性呼吸道感染史是目前中国大陆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龙举;梁毅;周广;刘文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无标准品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抗体滴度定量方法.方法 对血清抗体ELISA检测设置非特异、阴性对照、特异和总抗体检测组.显色早期的时间-吸光度数据经线性拟合的斜率即吸光度变化速度 ,分别记为ν0 、νC 、νS 、νT .基于底物过量时ν值与待测抗体浓度(C)呈直线关系 ,设计ν值函数计算待测样本与阴性对照样本的抗体浓度倍比.以鱼胶原蛋白免疫昆明小鼠的血清特异Ig G抗体检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 函数C/CC = (ν-ν0 )/(νC -ν0 )可计算待测样本与阴性对照样本的特异抗体浓度倍比(滴度).结论 该动力学ELISA抗体滴度检测方法适用于无标准品半定量分析.
作者:方成;陈卓;刘立;梅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配合无创正压通气(N PPV )治疗老年肺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肺心病患者204例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NPPV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各指标及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肺动脉收缩压(mPAP)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氧分压(PaO2 )水平、pH值以及心功能各项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配合NPPV治疗老年肺心病 ,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烨;李清英;罗绍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然绝经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与代谢综合征(M S )的相关性.方法 对江苏省泰兴地区7个行政村45~64岁已自然绝经的女性3 204人进行问卷调查、体质测量和生化检测.将调查对象按照初潮年龄小于14岁、14~16岁、>16岁分组 ,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的MS诊断标准 ,以及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治疗报告(NCEP ATPⅢ)2005年根据亚洲人改良的诊断标准 ,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初潮与 MS的关联.结果 该人群MS粗患病率为35 .39% [IDF (2005)]和20 .57% [NCEP ATP Ⅲ (2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标准判断MS得出的结论一致 ,即月经初潮年龄较早(<14岁)增加MS的发生多因素调整后OR分别为1 .41(1 .10~1 .82)和1 .55(1 .16~2 .08)).月经初潮年龄较早显著增加女性中心型肥胖的风险 ,而月经初潮年龄较晚(>16岁)与M S无关.结论 月经初潮年龄较早是M S风险因素 ,应对月经初潮年龄较早的已绝经女性加强健康宣教及防控.
作者:吴娴;王伟;章月蟾;杨亚军;袁子宇;王笑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环节 ,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既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完善医院医疗服务体系的要求 ,也是医院人事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
作者:唐庆华;张际;王净;王素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卫生水平及卫生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学教育模式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医学教育是由连续统一的3个阶段组成 :医学生在校教育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和专科医师的终身继续教育阶段[1 ].目前 ,医学生在校教育已逐具规模 ,而毕业后医学教育仍是其较薄弱的环节.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主要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和研究生教育两大方面[2 ].
作者:江明礼;孙元丽;杨拯;孙金菊;张泸娇;杨海燕;罗晨禹;李禹呈;张璐璐;汪瑞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情绪调节方式、人格特征相关性 ,为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147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癌组) ,选取同期15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心理弹性问卷(CD-RISC )进行调查 ,分析心理弹性水平与情绪调节方式、人格特征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患者整体CD-RISC得分为(58 .12 ± 9 .19 )分 ,属于较差范围 ;胃癌组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心理弹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内外向、神经质、宣泄调节、抑郁调节对胃癌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有较大影响( P<0 .05 );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宣泄、抑制调节呈正相关( r= 0 .287、0 .136 ,P< 0 .05 ) ,与内外向、神经质呈负相关( r= -0 .232、-0 .789 ,P<0 .05 ).结论 胃癌患者的内外向、神经质、宣泄调节、抑郁调节是影响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因素 ,应采取多角度干预措施提高胃癌心理弹性水平.
作者:侯悦媚;邹少华;郑丽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AxB血型是 ABO 血型系统中的一个亚型 ,Ax亚型每个红细胞上A 抗原位点非常少 ,约4 800个[1 ] ,临床上常因血型鉴定正反定不符而发现.Ax血清学表现型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2] ,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未完全明确AxB血型的遗传方式.作者在临床实验中发现1例 AxB血型 ,对该血型进行血清学检测 ,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以探究A xB血型的遗传方式 ,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月;韦喜敢;吕亮亮;沈德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麻风病是传统慢性传染病中的一种 ,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所致.麻风杆菌感染机体后以皮肤和外周神经受累为主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 ,脱眉 ,神经粗大 ,痛温触觉减退 ,溃疡 ,爪形指 ,垂腕 ,角膜溃疡等.麻风病是人类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因感染麻风病导致残疾的人数有300万至400万人.国内由此病致残总人数约为12万人 ,其中已经完全丧失劳动力的大约有4万人.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 ,是一个病谱性疾病[1 ] .麻风分枝菌主要寄生于人体并且通过人体传播 ,故人类是它主要的宿主和传染源.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特别是多菌型)可以通过呼吸道及皮肤黏膜排出大量麻风杆菌 ,并由飞沫或悬滴向健康人进行传播.但是当正常人在与传染源同等条件下接触时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对麻风杆菌存在细胞免疫缺陷)被感染致发病[2 ] .由于麻风杆菌本身的毒力很低 ,人接触麻风杆菌后是否会感染以及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机体对麻风杆菌的免疫应答 ,主要是由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决定的(体液免疫对麻风杆菌没有杀灭作用)[3 ] .有研究表明 ,麻风患者细胞免疫缺陷可能与一类称为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leukocyte immunoglobulin (Ig )-like Transcripts , ILTs]的物质密切相关.
作者:万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金标法快速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及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高血压、糖尿病及体检健康人群的血清 ,用金标法测定β2-MG ,同时用全自动仪器检测β2-MG、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金标法与自动仪器法检验血中β2-MG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金标法检测糖尿病组、高血压组β2-M G阳性率分别为23 .72% 、15 .4%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 .0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β2-M G阳性糖尿病组中血BUN、SCr水平明显低于β2-MG阴性糖尿病组(P<0 .05).结论 金标法测血清β2-MG与仪器法一致 ,能较早地反应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 ,适合家庭及床旁肾功能的动态监测.
作者:王艳春;井丽君;杨立雅;李文英;杜惠芬;李克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Ovid、Cochrane Library、Controlled Trials Regist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等电子数据库.收集发表于2001~2012年关于腹腔镜与传统开腹 T M E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研究相关文献.Meta分析使用RevMan5 .2软件.结果 后纳入12项研究 ,共1 508例 ,腹腔镜组781例 ;开腹组727例.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少[MD= -67 .13 ,95% CI(-78 .74~ -55 .51) ,P<0 .01] ,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长[MD=0 .15 ,95% CI (0 .01~0 .29) ,P=0 .04] ,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短[MD= -1 .16 ,95% CI (-1 .32~ -1 .01) ,P<0 .01] ,住院时间短[MD= -3 .99 ,95% CI (-5 .36~ -2 .63) ,P<0 .01] ,术后总并发症[OR=0 .40 ,95% CI(0 .25~0 .63) ,P<0 .01]、吻合口瘘[OR=0 .60 ,95% CI(0 .37~0 .96) ,P=0 .03]、尿潴留[OR=0 .40 ,95% CI (0 .18~ 0 .87) ,P=0 .02]及切口感染发生少[OR=0 .26 ,95% C I (0 .11~0 .61 ) ,P=0 .002 ].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标本长度、术后肠梗阻和2年总生存率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 .05).结论 腹腔镜TME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但其在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长期效果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还需做更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作者:李想;傅仲学;贾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N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方法 将234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 :窦性心律组70例、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 ,并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患者 NT-proBNP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 ,永久性房颤组NT-proBNP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比较 ,窦性心律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 .05) ,与对照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 ,阵发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 .05) ,与阵发性房颤组比 ,永久性房颤组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结论 脂联素的水平可能与永久性房颤的反复发生有关.
作者:李洁琪;彭红;杨红萍;张荣先;李屏;赵全敏;周开碧;雷天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 cell lymphoma/lewkmia-2 ,Bcl-2)蛋白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30例SNSCC(SNSCC组) ,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以及20例中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DKK-1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NIP组及对照组比较 ,DKK-1蛋白在SNSCC组中的表达明显下调 ,Bcl-2蛋白在SNSCC组中的表达明显上调 ;在SNSCC组中 ,DKK-1及Bcl-2蛋白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0 .00% 、68 .75% 、33 .33% 及 50 .00% 、62 .50% 、100 .00%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DKK-1蛋白可能在SN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且与Bcl-2蛋白呈负相关 ,DKK-1蛋白可能成为SNSC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陆鸿略;张淑君;岳文慧;康菲;郝然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