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新;董亚静;田伟明;高英雪
目的:探讨该院近20年来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胃癌手术切除的5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前阶段组(1990~1999年)和近阶段组(2000~200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差异。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8.0%,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53.0%。前阶段组与近阶段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阶段组和近阶段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和50.9%,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8%和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时间段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 R=0.793,95% C I:0.672~0.881)。结论近20年来,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较前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影响胃癌预后的高危因素要提高警惕。
作者:王润华;王少勇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调查2013~2014年手足口病在重庆市渝中地区的流行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重庆市渝中地区手足口疑似患者样本1103例,用磁珠法提取样本后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原体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原体型别的分布比例。结果在2013~2014收集的1103例手足口疑似患儿样本中,检测出肠道病毒EV型580例(52.58%),其中EV71型171例(15.50%),CA16型77例(6.98%),其他肠道病毒型332例(30.10%)。男、女性别在各型肠道病毒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主要型别。与2013年相比,2014年EV71和CA16的检出例数有所增加,但是占肠道病毒阳性个数的比例有所下降。结论该地区手足口的主要病原体病以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主,EV71、CA16感染比例近1年来有下降的趋势。
作者:唐彦;谭俊杰;李云霞;魏碧友;杨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A RIM A模型在武汉市江汉区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预测应用的可行性,为该区细菌性痢疾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使用SAS9.2软件对2005~2013年该区菌痢月发病资料拟合ARIMA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2014年1~6月菌痢月发病率资料进行预测和效果评价。结果建立ARIMA(0,1,1)X(0,1,1)12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2014年上半年疫情将呈缓慢上升趋势,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A RIM A模型可以作为该区菌痢月发病水平的短期预测模型。
作者:冯冰;张艳;周方 刊期: 2015年第29期
2014年8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并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这一规范的出台,对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影响科研的学术氛围意义重大,这也引发了公众对医学科研工作者整体道德水平的关注。由于医学科研人员社会责任的缺失,近来医学科研不端行为频发,导致人们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颇感担忧。
作者:孙亚梅;杨小丽;封欣蔚;曾原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较为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尤其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据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化疗后完全缓解率约为50%~80%,但由于缓解后复发,仅30%~40%的年轻患者,不及20%的老年患者能达到长期无病生存[1‐3]。究其根源,微小残留白血病(M RD )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对于微小残留病变,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定义,但现有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M RD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现有的研究也表明,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 ,M FC )以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 (RQ‐PCR)等手段监测M RD对于明确诊断后治疗决策的选择以及治疗后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4‐5]。以下就M RD相关指标的检测在AM L治疗及预后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内容涉及MRD检测方法简述、MRD检测与AML危险度分层及治疗决策及M RD检测与疾病预后。
作者:文钦;陈果;钟江帆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标化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前列腺癌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测量患者49个癌灶及外周带正常区域的ADC值,计算癌灶标化 ADC值。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49个癌灶分为:≤6分(低危组)、7分(中危组)、≥8分(高危组)共3组。对各组ADC值之间和标化ADC值之间的差别及ADC值和标化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 ADC值及标化ADC值3组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两比较ADC值在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化ADC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DC值( r=-0.546,P=0.000)和标化 ADC 值( r=-0.575,P=0.000)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在比较前列腺癌各组的ROC曲线下面积时,标化ADC值与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特异性调整至100%时,标化ADC值在区别低危组与中危组、低危组与高危组时较ADC值具有更高的灵敏性(47.5% vs .5.6%、78.2% vs .50.9%)。结论 ADC值和标化ADC值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但标化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方面可能具有更高的效能。
作者:王卓楠;马超豪;罗天友;彭娟;张志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30)。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后10 min内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后以0.3μg·kg -1·h-1维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 d、术后3 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和血 T 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 CD3+、CD4+、CD8+、CD4+/CD8+ T细胞比例减少,对照组患者术后3 d比例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3 d比例较高( 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浆IL‐2、IFN‐γ浓度术后1 d降低,术后3 d升高;IL‐6浓度术后1 d上升;IL‐10浓度术后1 d升高,术后3 d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3 d血浆 IL‐2、IFN‐γ浓度较高,IL‐6、IL‐10浓度较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改善胃癌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免疫状况,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马长华;袁林辉;李昌;王洪涛;徐国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 T 淋巴细胞(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 EBV感染的疗效。方法报道4例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V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分别于治疗后1、2、3个月转阴,分别随访8、12、6个月未复发,仅有1例在EBV‐DNA转阴后第6个月复发,再次EBV‐CTL治疗后,迅速进展为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EBV‐CTL是治疗难治性EBV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仍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缪晓娟;杨慧;孙浩平;付利;范方毅;王译;何光翠;赖思含;侯严堂;李业成;易海;苏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及 IGFBP‐6在结直肠腺瘤(CR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CRA 50例(CRA组)、结直肠癌(CRC )组织标本50例(CRC组),结直肠正常黏膜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方法检测IGFBP‐2及IGFBP‐6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BP‐2蛋白的阳性表达及mRNA的表达量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FBP‐6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升高趋势,IGFBP‐6 mRNA表达量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A组,IGFBP‐2、IGFBP‐6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量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与增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A组,IGFBP‐2与IGFBP‐6的表达相互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A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向CRC转化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GFs)与IGFS‐R轴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IGFBP‐2、IGFBP‐6有可能作为CRA诊断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薛晶;赵杨;张建伟;焦艳;申兴斌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86例双相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在第8周末的CSQ 的自责、逃避因子的得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求助因子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自责因子分数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自责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求助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应对方式。
作者:张文蔚;刘磊;蒋廷云;薛丽;范洪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统计资料共有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按变量值性质可将统计资料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其特点为具有度量衡单位、多为连续性资料、可通过测量得到,如身高、红细胞计数、某一物质在人体内的浓度等有一定单位的资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以及骨髓细胞中Id1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d1在评价DLBCL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初治DLBCL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的初治患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Id1在DLBCL组织和RH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Id1 mRNA在两组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DLBCL组织切片I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30/40),而对照组R H组织切片中I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00%(8/25)。Id1蛋白在观察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观察组中的Id1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 P>0.05),与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高低、结外器官受累情况等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有关(P<0.05)。Id1基因在观察组患者的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骨髓细胞(Id1 mRNA水平2.80±0.87 vs .1.37±0.51,P<0.05),且也与临床分期、LDH高低、结外器官受累情况有关(P<0.05)。结论 Id1蛋白及Id1 mRNA在DLBCL组织以及骨髓中的表达较RH组织均明显增高,与DLBCL病情预后有关,可能作为未来DLBCL治疗的靶点。
作者:任明强;袁钟;苏俊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为制订培训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14年7月对参加2014年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卫生应急培训班的66名专业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师资、考核形式和结业方式6个方面。结果41名(62.12%)选择的培训内容为“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培训形式为“案例分析”。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称、人员类别和供职机构人员选择不同“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构成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52名(78.79%)认为每年培训1~2次比较合适,53名(80.30%)认为每次培训2~3 d比较合适。选择“国内专家”担任培训老师的比例高(56.06%),其次为“卫生应急管理干部”(34.85%)和“国外专家”(6.06%);选择“高校教授”的比例低(3.03%)。71.21%(47名)选择“模拟处理实际问题”作为考核形式,71.21%(47名)选择“授予学分”作为结业方式。“性别”和“供职机构”为选择不同结业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卫生应急培训应以需求为导向,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作者:尤爱国;杨建华;潘静静;郭大城;苏佳;许汴利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载脂蛋白A‐1(apoA‐1)介导的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的实验方法。方法人单核细胞THP‐1用160 nmol/L佛波酯(PMA)诱导24 h分化为贴壁巨噬细胞(PMA组),再用50μg/mL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处理48 h ,诱导巨噬细胞变成泡沫细胞(ac‐LDL组);加入含apoA‐1的1640培养基培养24 h(apoA‐1组)。油红O染色和HPLC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鉴定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采用 HPLC分析和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apoA‐1介导的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率。结果 T 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细胞内可明显观察到大量红色脂滴存在。胆固醇水平测定显示,ac‐LDL组内游离胆固醇、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水平明显高于 PMA组(P<0.01)。ac‐LDL处理细胞48 h后,ac‐LDL 组内总胆固醇水平为80.25μg/mg 细胞蛋白,胆固醇酯水平为47.65μg/mg 细胞蛋白,占总胆固醇的59.38%,与PM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LC分析和液体闪烁计数法结果表明,apoA‐1介导泡沫细胞内apoA‐1组胆固醇流出率分别为5.63%和7.08%(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酶促反应结合 HPLC测定泡沫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方法,为后续研究细胞脂质代谢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马卫列;龚晓华;李观强;丁航;兰柳波;陈小谊;张志珍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CD55+、CD59+水平在各种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00例贫血患者,其中巨幼细胞贫血(M A )25例,缺铁性贫血(ID A )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 A )35例,3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和CD55+、CD59+水平的变化,比较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3类贫血患者的CD3+、CD4+和CD4+/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69.2±3.62)%、(38.7±3.56)%、(1.69±0.15)%],其中A A患者的CD4+/CD8+比值为0.94±0.5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0.05);CD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2.9±2.35)%,其中A A患者的CD8+为(34.5±2.4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A患者CD55+和CD59+表达正常,大约40%的IDA和34%的AA患者CD55+和CD59+表达异常。结论3类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IDA患者可能是由缺铁引起。AA患者可能是由 T细胞功能亢进和CD55+、CD59+表达异常引起的。
作者:何苗;乔静巧;陈吉祥;马海珍;白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外周血中CD4+ 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及COPD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相关性,探讨Treg、TGF‐β1在老年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老年科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6例(急性期组)、稳定期患者23例(稳定期组),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 reg表达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结果3组受检者外周血Treg比例,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水平,急性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Treg与TGF‐β1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Treg细胞在老年COPD急性加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 Treg与 TGF‐β1无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或异常。
作者:黄芪;刘先玲;徐海;付东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红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CK19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研究对象160例,其中结肠癌患者52例(结肠癌组),结肠息肉患者55例(结肠息肉组),健康者53例(对照组),比较3组外周血CK19 mR‐NA表达差异,分析CK19 mRNA表达情况与结肠癌的肿瘤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比较CK19 mRNA与CEA和CA199对于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受试者外周血的CK19 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3,P<0.01),结肠癌患者CK19 mRNA阳性表达高;不同Dukes分期(χ2=16.14,P<0.01)、分化程度(χ2=8.155,P=0.017)、肝转移情况(χ2=13.68, P<0.01)所对应的结肠癌患者的CK19 mRNA阳性并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19 mRNA对于结肠癌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曲线下面积为0.94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EA和CA199。结论 CK19 mR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及转移有着重要的相关性,其对于结肠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EA和CA199。
作者:古丽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 )后患者血液巨细胞病毒DNA (CM V‐DNA )阳性率,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例在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行allo‐HSCT患者,用PCR方法定量检测患者移植术后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第4~6个月(1次/月)静脉血中CM V‐DNA的拷贝数,统计各时期的阳性率。结果30例患者有13例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43.3%。第1个月内阳性患者有4例(13.3%),第2个月有11例(36.7%),第3个月有2例(6.7%),第4个月0例,第5个月有2例(6.7%),第6个月0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术后半年内第2个月患者CM V‐DNA阳性率较高。相关分析提示CMV‐DNA阳性率与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巴利昔单抗(CD25单抗)的使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程度有关,与性别、年龄、原发病危险分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情况、预处理方案、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等无关。结论定期监测allo‐HSCT后患者血液CM V‐DNA可及时干预,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症。
作者:李欢;张三陵;邓建川;张颖;娄世锋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高危险因素,为预防胰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可能导致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胰瘘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高胆红素、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与胰瘘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术中出血量(>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3 mm)是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中出血量大于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小于或等于3 mm是PD术后发生PF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正民;黄强;刘臣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院乳腺癌患者血样156例作为病例组,抽取健康者血样156例作为对照组。经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等一系列反应,使用时间飞行质谱对IL‐10‐592、‐108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及多态性分析。终通过统计学分析乳腺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的IL‐10‐592位点均存在C/C、C/A、A/A 3种基因型,比较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5)。两组的IL‐10‐1082位点均存在G/G、G/A、A/A基因型,比较分布存在差异,病例组G/G、G/A基因型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1)。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与IL‐10‐592 A/A基因型比较,携带IL‐10‐592 C/A、C/C基因型的群体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 OR=1.039(95% C I:0.484~2.233),P=0.922,OR:1.635(95% C I=0.683~3.915),P=0.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IL‐10‐1082 A/A比较,表达IL‐10‐1082 G/A、G/G基因型的群体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OR=0.424(95% CI:0.210~0.855),P=0.016,OR=0.455(95% CI:0.178~1.163),P=0.100。结论 IL‐10‐592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遗传易感不相关。IL‐10‐1082 G/A基因型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遗传易感的一个保护因素。
作者:董静;陈萍;刘丹;吕艳欣;梅庆步;张明龙;郑立红 刊期: 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