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民;黄强;刘臣海
近年来由于移植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功率[1],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阶段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杀死体内的肿瘤细胞或异常细胞,抑制或摧毁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为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提供条件,腾空造血细胞龛,减少排斥反应,为干细胞的植入提供必要的空间[2],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而预处理期间的护理[3]是预处理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儿童因其具有病情变化快、依从性差、不配合、不能准确表达清楚等特点,给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采用个体规范的护理方法,是取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现将本科2009~2014年1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预处理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伍满群;曾东风;孙爱华;刘学;杜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统计资料共有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按变量值性质可将统计资料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其特点为具有度量衡单位、多为连续性资料、可通过测量得到,如身高、红细胞计数、某一物质在人体内的浓度等有一定单位的资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调查2013~2014年手足口病在重庆市渝中地区的流行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重庆市渝中地区手足口疑似患者样本1103例,用磁珠法提取样本后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原体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原体型别的分布比例。结果在2013~2014收集的1103例手足口疑似患儿样本中,检测出肠道病毒EV型580例(52.58%),其中EV71型171例(15.50%),CA16型77例(6.98%),其他肠道病毒型332例(30.10%)。男、女性别在各型肠道病毒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主要型别。与2013年相比,2014年EV71和CA16的检出例数有所增加,但是占肠道病毒阳性个数的比例有所下降。结论该地区手足口的主要病原体病以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主,EV71、CA16感染比例近1年来有下降的趋势。
作者:唐彦;谭俊杰;李云霞;魏碧友;杨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30)。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后10 min内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后以0.3μg·kg -1·h-1维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 d、术后3 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和血 T 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 CD3+、CD4+、CD8+、CD4+/CD8+ T细胞比例减少,对照组患者术后3 d比例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3 d比例较高( P<0.05)。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浆IL‐2、IFN‐γ浓度术后1 d降低,术后3 d升高;IL‐6浓度术后1 d上升;IL‐10浓度术后1 d升高,术后3 d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1、3 d血浆 IL‐2、IFN‐γ浓度较高,IL‐6、IL‐10浓度较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改善胃癌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免疫状况,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马长华;袁林辉;李昌;王洪涛;徐国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评估早期预防性气管插管在严重创伤早期急救中价值,提高严重创伤早期急救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258例严重创伤引起急性气道梗阻患者根据,观察达到梗阻标准和呼吸衰竭为对照组(n=84),出现有气道梗阻趋势进行预防性气管插管为观察组(n=174),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伤员平均住院时间17.2 d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44.59%,病死率10.67%。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7.9 d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67.51%,病死率3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气管插管可对严重创伤进行较好气道管理,改善呼吸,缩短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日、降低并发症;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天泉;张文军;徐世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人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 HCs)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采用8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多点皮下注射,剂量为200 mg/kg ,隔24 h注射1次共2次。待大鼠存活1周建立模型后各取12只随机均衡分入WJ‐M HCs移植组、普通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12只健康大鼠,3组再分为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两个亚组。WJ‐M HCs移植组于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以DAPI标记的WJ‐M HCs ,空白对照组及普通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饲养。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检测大鼠心脏组织中 TNF‐α水平,移植后4周WJ‐M HCs细胞在大鼠心脏中的情况,大鼠TNF‐α和NT‐proBNP的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移植后WJ‐M HCs移植组较移植前LVEF明显提高(P<0.05),较移植前及普通对照组血清 TNF‐α及NT‐proBNP明显降低(P<0.05);移植后WJ‐MHCs移植组较普通对照组心脏组织中TNF‐α表达明显减少;WJ‐M HCs移植组病死率(16.67%)较普通对照组病死率(33.33%)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4周仍可检测到移植的WJ‐M HCs。结论移植人WJ‐M HCs可明显降低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脏组织及循环中的TNF‐α,降低循环中的NT‐proBNP ,提高心功能。
作者:梁晓辉;赵子粼;欧东波;罗建春;龚超奇;覃善都;赵东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该院近20年来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胃癌手术切除的5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前阶段组(1990~1999年)和近阶段组(2000~200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差异。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8.0%,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53.0%。前阶段组与近阶段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阶段组和近阶段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和50.9%,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8%和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时间段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 R=0.793,95% C I:0.672~0.881)。结论近20年来,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较前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影响胃癌预后的高危因素要提高警惕。
作者:王润华;王少勇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黄疸患者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肝胆外科需做择期胆道探查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采用双盲研究随机分为右美组(D组)和对照组(C组),其中D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开始以0.5μg/kg负荷量泵注右美托咪定,术中以0.5μg·kg -1·h-1至缝皮前40min结束,C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所用麻醉药物剂量、肌肉松弛药总量、麻醉苏醒时间并比较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麻醉诱导前未给予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时(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后10 min(t3),拔管后10 min(t4)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的血浆浓度,记录切皮后10 min、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刻的脑电双频指数(BIS )值。结果血流动力学:D组患者术中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小于C组患者(P<0.05);全身麻醉药使用情况:D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均小于C组(P<0.05);苏醒时间D组患者与C组患者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患者Ramsay评分:D组患者拔管后1 h的Ramsay评分较C组患者拔管后1 h的Ramsay评分低( P<0.05)。围术期去甲肾上腺素血浆浓度:C组 t3和 t4时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 t1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D组以上指标相应时点与t1相比无明显变化;苏醒期并发症:D组寒颤发生率和烦躁发生率较低,但心率变缓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安全用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全身麻醉中,且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苏醒质量,降低术中患者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
作者:李佳;欧册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标化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前列腺癌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测量患者49个癌灶及外周带正常区域的ADC值,计算癌灶标化 ADC值。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49个癌灶分为:≤6分(低危组)、7分(中危组)、≥8分(高危组)共3组。对各组ADC值之间和标化ADC值之间的差别及ADC值和标化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 ADC值及标化ADC值3组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两比较ADC值在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化ADC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DC值( r=-0.546,P=0.000)和标化 ADC 值( r=-0.575,P=0.000)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在比较前列腺癌各组的ROC曲线下面积时,标化ADC值与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特异性调整至100%时,标化ADC值在区别低危组与中危组、低危组与高危组时较ADC值具有更高的灵敏性(47.5% vs .5.6%、78.2% vs .50.9%)。结论 ADC值和标化ADC值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但标化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方面可能具有更高的效能。
作者:王卓楠;马超豪;罗天友;彭娟;张志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 RT‐PCR方法检测114例初发AML患者及56例诱导化疗后患者骨髓和(或)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CDX2基因表达,19例随访患者每3个月定期检测CDX2基因表达。8名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和5名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作为对照。结果114例A M L患者和13名对照的骨髓和(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检测到CDX2基因表达。以第一个四分位数为界划分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对照组CDX2基因表达水平均在低表达组,114例A M L患者高表达组90例(78.9%),对照组与A M L患者CDX2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初发患者骨髓和外周静脉血CDX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 r=0.656,P<0.01)。CDX2高低表达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 AML 病例 CDX2高表达78.9%。CR患者 CDX2表达量为化疗前的10.3%~86.2%,且随着疗程增加逐步降低,复发时显著升高。随访6个月以上病例19例,两组早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X2表达量变化反映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持续高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指标之一,可作为染色体核型正常AML微小残留病监测指标。
作者:申淑珍;刘娟;马云;杨瑞;许飞;李玲;白晓川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初诊 Ph+ALL患者27例,19例采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IVD组8例,伊马替尼联合VDLP组8例,伊马替尼联合VDP组3例),其余8例给予VDLP常规化疗。22例达完全缓解(CR)后给予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序贯治疗,3例给予常规维持及巩固化疗,定期监测血常规、骨穿、ABL基因突变及转阴情况。6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自体移植。结果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C R率可达89.5%,诱导死亡率为0;常规化疗组诱导C R率为50.0%,诱导死亡率为12.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0±1.4)个月,而常规化疗组仅为2.0个月(P<0.05)。移植患者2年总生存(OS)率75.0%,无病生存期(DFS)为83.3%;未移植患者2年OS率为14.0%,DFS率为12.6%;但两组患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FS差异明显(P<0.05)。BCR/ABL转阴患者的OS及DFS均明显高于未转阴患者。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Ph+ALL能提高患者的CR率和缓解持续时间,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提高患者的DFS率。
作者:杨嫄;王利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 T 淋巴细胞(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 EBV感染的疗效。方法报道4例EBV‐CTL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EBV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分别于治疗后1、2、3个月转阴,分别随访8、12、6个月未复发,仅有1例在EBV‐DNA转阴后第6个月复发,再次EBV‐CTL治疗后,迅速进展为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EBV‐CTL是治疗难治性EBV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仍有部分病例治疗无效,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缪晓娟;杨慧;孙浩平;付利;范方毅;王译;何光翠;赖思含;侯严堂;李业成;易海;苏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颅颈交界区畸形(CJVM )寰枢椎外侧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方法获取1例CJVM 枕骨和颈椎的CT扫描图像,利用三维造型和有限元软件建立颅颈交界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生理载荷和边界条件,通过比较该模型与正常模型活动度的差异结合临床观察经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分析寰枢椎外侧关节应力分布。结果建立几何精度较高和参数设定可靠的CJVM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发现各节段的活动度与相关尸体实验和有限元模型数据的结果相比总体呈偏小趋势,与一般CJVM患者临床实际运动表现相符合。获得了不同生理状况下畸形有限元模型寰枢椎外侧关节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可以合理解释寰枢外侧关节结构变异及其在维持寰枢椎之间稳定的重要作用。结论 CJVM 患者寰枢外侧关节结构发生变异,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于术前的诊断和术中治疗操作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明浩;高文雷;金乾坤;陆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在电切模式下研究高频电刀切割不同组织时电极表面的组织粘附行为。方法选用新鲜的离体猪组织为实验材料,在电刀笔完成对组织切割实验后,利用数码相机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电极表面粘附组织的形貌。结果切割肌肉组织时,电极表面粘附物由黄色焦痂和絮状肌肉组织组成;切割脂肪组织时,电极表面粘附物主要为油脂和少量黄色焦痂;切割脂肪‐肌肉混合组织时,电极表面粘附物是脂肪与肌肉组织粘附物的混合体;切割皮肤组织时,电极表面粘附物主要为胶体状黑色焦痂。结论不同组织在电极表面的粘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有助于分析电极表面粘附组织的产生形式和影响因素,为高频电刀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数据,并且可对临床手术操作做出相应的指导。
作者:栗云龙;茹磊磊;郑靖;付和林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高危险因素,为预防胰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可能导致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胰瘘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高胆红素、术中出血量、胰管内引流、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与胰瘘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术中出血量(>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3 mm)是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中出血量大于1 L、胰腺质地较软及胰管直径小于或等于3 mm是PD术后发生PF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正民;黄强;刘臣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变化趋势,了解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为日后防控重点方向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4年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对连续3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15%、3.38%、2.76%,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8,P=0.142)。连续3年对比观察,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61.3%)为主,其次为消化道(16.7%)和泌尿道(6.7%),不同年份感染部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67,P=0.239);不同科室类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内科系统感染率2012~2014年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P=0.015)。结论连续观察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趋势,寻找感染工作重点,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
作者:向丽佳;夏娇;孙艳梅;郑晓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群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威胁。2014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在全美新增癌症死亡病例中肺癌来源超过四分之一,居恶性肿瘤首位[1]。目前外科治疗早期肺癌多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亚肺叶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常作为妥协性术式用于存在心肺功能不全、高龄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肺部小结节(≤2 cm )的检出率大幅提高,这些肺部结节更小更隐匿,且患者基础心肺功能参差不一,研究发现无法耐受肺叶切除的患者行亚肺叶切除治疗取得了不亚于肺叶切除的疗效。本文就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邵龙(综述);向小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科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190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52例(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138例(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分成4个亚组: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3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心功能Ⅳ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24h内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5mL,测定和肽素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计算Ea/Aa比值。结果不全组各亚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组中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3,P<0.05),Ea/Aa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53,P<0.05),和肽素水平与Ea/Aa呈负相关(r=-0.753,P<0.01)。结论检查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可以准确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作者:徐海涛;孙黎明;王红玉;王怡练;董政;王罗卿;汪明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影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2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60~78岁,平均70.2岁,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12~33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Constant评分平均为79.1分(33.0~91.0分)。肩关节功能预后与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钢板位置、颈干角内翻复位呈显著相关,与性别、合并伤、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骨折类型、钢板位置、颈干角内翻复位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是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预后的因素。
作者:赵康全;杨惠林;王羿萌;万国杨;皮斌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超声与M RI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阶段的价值比较。方法对60例诊断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检测与M RI检测,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6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20个关节中,超声组检测出滑膜炎1040个(78.79%),关节积液400个(30.30%),腱鞘炎症336个(25.45%),骨侵蚀748块(47.94%)。M RI检测出滑膜炎1020个(77.27%),关节积液411个(31.14%),腱鞘炎症326个(24.70%),骨侵蚀1021块(65.4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手段,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基本病变的检出率与MRI基本相当,是可靠的临床检测手段。
作者:吕斌;肖芳;袁媛;牟霜;周小莉 刊期: 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