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照阳;殷建;孙晓;彭爱民;霍永峰;盛路新
近年来由于移植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功率[1],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阶段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杀死体内的肿瘤细胞或异常细胞,抑制或摧毁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为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提供条件,腾空造血细胞龛,减少排斥反应,为干细胞的植入提供必要的空间[2],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而预处理期间的护理[3]是预处理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儿童因其具有病情变化快、依从性差、不配合、不能准确表达清楚等特点,给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采用个体规范的护理方法,是取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现将本科2009~2014年1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预处理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伍满群;曾东风;孙爱华;刘学;杜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液学复发,应用FLAG方案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DL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复发的患者,给予FLAG方案化疗后在白细胞降至低点时给予G‐DLI ,观察白血病缓解及生存情况,并通过 PubMed等检索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移植术后复发接受FLAG方案联合G‐DLI治疗者均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1例G‐DLI后无病存活(DFS)13个月,后出现中枢复发,但骨髓一直处于缓解状态,23个月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总生存(OS)为23个月。G‐DLI后发生皮肤Ⅱ度急性高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肝脏Ⅰ度急性GVHD ,经处理后控制,未发生慢性GVHD。1例G‐DLI后12个月再次骨髓复发,放弃治疗于1个月后死亡,DFS及OS分别为12、13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 ,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1例G‐DLI后无病存活至今,DFS为16个月。G‐DLI后发生局限性皮肤慢性GVHD ,给予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后得到控制。结论 FLAG方案联合G‐DLI可能是AML行allo‐HSCT术后复发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曹海洲;段显琳;袁海龙;曲建华;王蕾;徐建丽;王新有;刘颖;陈刚;古力巴旦木·艾则孜;江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刺激气道上皮细胞不同时间后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ICAM‐2]分泌量的变化,从而探索LPS在调节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用培养贴壁细胞的方法,培养具有气道上皮细胞特性的A549细胞株,用不同浓度的LPS(0、0.1、1.0、10.0、20.0、30.0、50.0、100.0μg/mL )刺激饥饿24 h后的同等数量的A549细胞,分别在刺激2、4、8、24、30 h以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ASA方法检测A549细胞各炎症因子分泌量,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1)LPS能够干预气道上皮细胞分泌TGF‐β、MCP‐1、TNF‐α、ICAM‐1和ICAM‐2;当LPS干预浓度为20.0μg/mL ,干预时间为4 h和8 h时,ICAM‐1的分泌量达到峰值;当LPS干预浓度为50.0μg/mL ,干预时间为4 h时,MCP‐1的分泌量达到峰值。(2)TGF‐β、MCP‐1、TNF‐α、ICAM‐1和ICAM‐2的分泌量与LPS的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有一定关系,在各个时相点,TNF‐α、MCP‐1和ICAM‐1分泌量达到大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时间为30 h时,TGF‐β分泌量下降,ICAM‐2的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时相点,TGF‐β和ICAM‐2分泌量大时也需要一个佳的LPS干预浓度,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S对气道上皮细胞TGF‐β、MCP‐1、TNF‐α、ICAM‐1和ICAM‐2分泌量的影响与L PS的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相关,特定的干预浓度和干预时间可使相应的炎症因子分泌达峰值。
作者:舒艳;蔡颖;况九龙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的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POAb对孕妇进行分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中,TPOAb阳性者44例,阴性106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中期和晚期,两组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POAb阳性)孕妇妊娠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的TPOAb对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和妊娠结局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彩霞;石学凤;吴学香;郑小敏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人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 HCs)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采用8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多点皮下注射,剂量为200 mg/kg ,隔24 h注射1次共2次。待大鼠存活1周建立模型后各取12只随机均衡分入WJ‐M HCs移植组、普通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12只健康大鼠,3组再分为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两个亚组。WJ‐M HCs移植组于心肌梗死后1周移植以DAPI标记的WJ‐M HCs ,空白对照组及普通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饲养。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检测大鼠心脏组织中 TNF‐α水平,移植后4周WJ‐M HCs细胞在大鼠心脏中的情况,大鼠TNF‐α和NT‐proBNP的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移植后WJ‐M HCs移植组较移植前LVEF明显提高(P<0.05),较移植前及普通对照组血清 TNF‐α及NT‐proBNP明显降低(P<0.05);移植后WJ‐MHCs移植组较普通对照组心脏组织中TNF‐α表达明显减少;WJ‐M HCs移植组病死率(16.67%)较普通对照组病死率(33.33%)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4周仍可检测到移植的WJ‐M HCs。结论移植人WJ‐M HCs可明显降低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脏组织及循环中的TNF‐α,降低循环中的NT‐proBNP ,提高心功能。
作者:梁晓辉;赵子粼;欧东波;罗建春;龚超奇;覃善都;赵东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医患矛盾的风险,伴随着医疗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必然现象[1]。医患矛盾是医学职业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2],医学模式处于转化期。医患矛盾的实质,仅就单纯医学问题而言,应该是患者参与医疗活动期望值与医疗结果之间不对等造成的。医疗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并不是简单的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活动,医患沟通实际上是执医的能力体现。这其中,认清医学模式可以帮助医者看清医患沟通努力的需求度[3‐4]。本研究从医学模式对医患矛盾的风险影响出发,探讨中西方医学模式对比视域下医患矛盾,从而达到降低与有效规避临床医疗活动风险的目的。
作者:梁策;伍林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调查2013~2014年手足口病在重庆市渝中地区的流行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重庆市渝中地区手足口疑似患者样本1103例,用磁珠法提取样本后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原体检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原体型别的分布比例。结果在2013~2014收集的1103例手足口疑似患儿样本中,检测出肠道病毒EV型580例(52.58%),其中EV71型171例(15.50%),CA16型77例(6.98%),其他肠道病毒型332例(30.10%)。男、女性别在各型肠道病毒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主要型别。与2013年相比,2014年EV71和CA16的检出例数有所增加,但是占肠道病毒阳性个数的比例有所下降。结论该地区手足口的主要病原体病以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主,EV71、CA16感染比例近1年来有下降的趋势。
作者:唐彦;谭俊杰;李云霞;魏碧友;杨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2014年8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并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这一规范的出台,对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影响科研的学术氛围意义重大,这也引发了公众对医学科研工作者整体道德水平的关注。由于医学科研人员社会责任的缺失,近来医学科研不端行为频发,导致人们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颇感担忧。
作者:孙亚梅;杨小丽;封欣蔚;曾原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通过对哮喘小鼠进行研究,建立其气道重塑模型,同时运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 H )2 D3]进行干预,哮喘小鼠脾脏内及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MDSCs)水平及气道壁厚度的改变进行检测,分析1,25‐(OH)2D3对MDSCs及气道炎症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在哮喘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BALB/c系小鼠,雌性、健康、8周龄,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哮喘组,对照组及1,25‐(OH)2D3干预组,通过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取肺组织进行 HE染色,比较小鼠气道壁厚度;收集各组小鼠外周血及脾脏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方法测定其CD11b+ Gr1+ MDSCs细胞的比例。结果哮喘组小鼠气道发生典型气道重塑的改变,小鼠体内MDSCs均较对照组、1,25‐(OH)2D3干预组下降;1,25‐(OH)2D3干预组较哮喘组气道重塑有所改善,MDSCs较对照组、哮喘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可能对于哮喘的发作起到一定的治疗的作用,其可能通过对于MDSCs的水平的上调来发挥作用,使得气道的炎症得以减轻,同时能够对气道重塑进行改善。
作者:陶秋影;雷瑞瑞;王亚哲;韩影;王祯;陈茜 刊期: 2015年第29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群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威胁。2014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在全美新增癌症死亡病例中肺癌来源超过四分之一,居恶性肿瘤首位[1]。目前外科治疗早期肺癌多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亚肺叶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常作为妥协性术式用于存在心肺功能不全、高龄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肺部小结节(≤2 cm )的检出率大幅提高,这些肺部结节更小更隐匿,且患者基础心肺功能参差不一,研究发现无法耐受肺叶切除的患者行亚肺叶切除治疗取得了不亚于肺叶切除的疗效。本文就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邵龙(综述);向小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A RIM A模型在武汉市江汉区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预测应用的可行性,为该区细菌性痢疾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使用SAS9.2软件对2005~2013年该区菌痢月发病资料拟合ARIMA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2014年1~6月菌痢月发病率资料进行预测和效果评价。结果建立ARIMA(0,1,1)X(0,1,1)12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2014年上半年疫情将呈缓慢上升趋势,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A RIM A模型可以作为该区菌痢月发病水平的短期预测模型。
作者:冯冰;张艳;周方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定对胸腰椎骨折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0.5μg右美托咪定组以及1.0μg右美托咪定组。分析右美托咪定剂量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过程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的SBP、DBP及HR水平在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μg右美托咪定组及1.0μg右美托咪定组在T2时的SBP及DBP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T0时的水平,HR水平显著低于 T0时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的SBP、DBP及 HR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g右美托咪定组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及0.5μg右美托咪定组,OAA/S评分与躁动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及0.5μg右美托咪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剂量与SBP、DBP及 HR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呈正相关,与OAA/S评分及躁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的全麻过程中,选择剂量为0.5μg能够较好地稳定患者在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其苏醒过程,效果较好。
作者:龚清安;李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UC患者大肠黏膜CX3CR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另设健康组15例,观察组予以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SASP治疗,对照组予以SASP治疗,健康组为空白对照。观察所有UC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改良Mayo评分结果,并观察健康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同一病变部位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治疗前大肠黏膜CX3CR1总阳性率为88.37%,健康组大肠黏膜CX3CR1总阳性率为2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9,P<0.01);治疗后2周,观察组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和改良 Mayo 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085,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SASP治疗UC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SASP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大肠黏膜CX3CR1的表达而参与了UC的治疗。
作者:赵昌东;张小节;张磊;罗红波;陈娴;张辉;张一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科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190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52例(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138例(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分成4个亚组: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3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心功能Ⅳ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24h内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5mL,测定和肽素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计算Ea/Aa比值。结果不全组各亚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组中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3,P<0.05),Ea/Aa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53,P<0.05),和肽素水平与Ea/Aa呈负相关(r=-0.753,P<0.01)。结论检查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可以准确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作者:徐海涛;孙黎明;王红玉;王怡练;董政;王罗卿;汪明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超声与M RI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阶段的价值比较。方法对60例诊断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进行超声检测与M RI检测,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6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20个关节中,超声组检测出滑膜炎1040个(78.79%),关节积液400个(30.30%),腱鞘炎症336个(25.45%),骨侵蚀748块(47.94%)。M RI检测出滑膜炎1020个(77.27%),关节积液411个(31.14%),腱鞘炎症326个(24.70%),骨侵蚀1021块(65.4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手段,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基本病变的检出率与MRI基本相当,是可靠的临床检测手段。
作者:吕斌;肖芳;袁媛;牟霜;周小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为制订培训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14年7月对参加2014年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卫生应急培训班的66名专业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师资、考核形式和结业方式6个方面。结果41名(62.12%)选择的培训内容为“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培训形式为“案例分析”。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称、人员类别和供职机构人员选择不同“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构成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52名(78.79%)认为每年培训1~2次比较合适,53名(80.30%)认为每次培训2~3 d比较合适。选择“国内专家”担任培训老师的比例高(56.06%),其次为“卫生应急管理干部”(34.85%)和“国外专家”(6.06%);选择“高校教授”的比例低(3.03%)。71.21%(47名)选择“模拟处理实际问题”作为考核形式,71.21%(47名)选择“授予学分”作为结业方式。“性别”和“供职机构”为选择不同结业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卫生应急培训应以需求为导向,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升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作者:尤爱国;杨建华;潘静静;郭大城;苏佳;许汴利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脂联素(ADPN )水平与营养、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84例,分为3组,低通量透析组(LFHD)25例、高通量透析组(HFHD)28例、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滤过组(HFHD+ HDF)31例。于首次透析前及连续血液透析6个月后检测营养指标: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电解质及毒素指标: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磷离子(P3+)、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血浆ADPN水平的变化,比较3组间ADPN和各实验指标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各组间指标无差异;治疗6个月后:HFHD、HFHD+ HDF组ADPN水平较前升高(P<0.05),高于LFHD组(P<0.05);LF‐HD组PA水平,HFHD组TP、PA水平及HFHD+ HDF组PA、Hb水平均较前升高(P<0.05),其中 HFHD、HFHD+ HDF组Hb较LFHD组高(P<0.05);LFHD组β2‐MG较前升高(P<0.05),HFHD组 Fer、CRP、CysC水平及 HFHD+ HDF组 Fer、CRP、β2‐MG、CysC、BUN水平较前降低(P<0.05),其中 HFHD、HFHD+ HDF组 Fer、CRP、β2‐MG、CysC水平低于 LFHD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DPN与PA、Alb呈正相关,ADPN与Fer、CRP、CysC、β2‐MG呈负相关。结论不同方式血透患者血浆ADPN水平存在差异,ADPN水平可作为预测血透患者微炎性反应、营养情况的有意义指标。
作者:潘金英;吴军燕;周艳芬;黎海坤;黄波;成蔚;刘玲玲;周伟东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院乳腺癌患者血样156例作为病例组,抽取健康者血样156例作为对照组。经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等一系列反应,使用时间飞行质谱对IL‐10‐592、‐108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及多态性分析。终通过统计学分析乳腺癌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的IL‐10‐592位点均存在C/C、C/A、A/A 3种基因型,比较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5)。两组的IL‐10‐1082位点均存在G/G、G/A、A/A基因型,比较分布存在差异,病例组G/G、G/A基因型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1)。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发现,与IL‐10‐592 A/A基因型比较,携带IL‐10‐592 C/A、C/C基因型的群体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 OR=1.039(95% C I:0.484~2.233),P=0.922,OR:1.635(95% C I=0.683~3.915),P=0.2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IL‐10‐1082 A/A比较,表达IL‐10‐1082 G/A、G/G基因型的群体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OR=0.424(95% CI:0.210~0.855),P=0.016,OR=0.455(95% CI:0.178~1.163),P=0.100。结论 IL‐10‐592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遗传易感不相关。IL‐10‐1082 G/A基因型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遗传易感的一个保护因素。
作者:董静;陈萍;刘丹;吕艳欣;梅庆步;张明龙;郑立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86例双相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在第8周末的CSQ 的自责、逃避因子的得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求助因子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自责因子分数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进行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自责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求助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应对方式。
作者:张文蔚;刘磊;蒋廷云;薛丽;范洪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及 IGFBP‐6在结直肠腺瘤(CR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CRA 50例(CRA组)、结直肠癌(CRC )组织标本50例(CRC组),结直肠正常黏膜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方法检测IGFBP‐2及IGFBP‐6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BP‐2蛋白的阳性表达及mRNA的表达量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FBP‐6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升高趋势,IGFBP‐6 mRNA表达量在CRA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而与CRC组比较则有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A组,IGFBP‐2、IGFBP‐6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量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与增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A组,IGFBP‐2与IGFBP‐6的表达相互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A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向CRC转化过程中的中间环节,而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GFs)与IGFS‐R轴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IGFBP‐2、IGFBP‐6有可能作为CRA诊断及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薛晶;赵杨;张建伟;焦艳;申兴斌 刊期: 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