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旭;李金
目的:了解定向医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探讨定向医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对新乡医学院全体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818名进行普查。结果定向医学生的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P<0.01);男生的情绪低落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的规范承诺得分高于男生;大一、大二学生的理想承诺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继续承诺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情感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是学习倦怠的主要预测变量。结论定向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与专业承诺水平呈高度相关。
作者:李强;吴辉;杨萌;豆捷雄;张慧;吴卫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组、恩替卡韦组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每组40例。根据分组安排,患者接受皮下注射1μg/kg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每周1次,或者口服0.5 mg/d的恩替卡韦,连续治疗48周。观察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的水平,以及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LT、AST和GGT明显低于其他两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琼香;李小丹;秦永照;向红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 P )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该院骨科行PK 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与非渗漏组,分析A、B、C、D4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结果300例患者中有椎内裂隙征者70例,占23.3%,其中,24例观察到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占34.3%(24/70)。80例骨水泥渗漏患者中B型骨水泥渗漏多,共42例(52.5%),依次为 D 型骨水泥渗漏20例(25.0%),A 型骨水泥渗漏12例(15.0%),C型骨水泥渗漏6例(7.5%)。椎内裂隙征组与无椎内裂隙征组比较,B型骨水泥渗漏例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骨水泥注射剂量、注射时期、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压缩率及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单侧穿刺、脊柱后突Cobb′s角较大、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的压缩率较大、骨水泥注射剂量多、粥状期进行注射及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是影响 PK 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可以明显增加PK P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其中B型骨水泥渗漏常见,在临床中需要对存在椎内裂隙征的患者引起重视,尽可能避免其通过椎基静脉孔发生骨水泥渗漏。
作者:张鹤令;李凌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对比观察树脂灌流器和活性碳灌流器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中的临床应用,以判断其疗效。方法H L P患者54例,在常规胰腺炎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以降低血脂浓度,按使用的灌流器不同分为树脂组和活性碳组,分别使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HA330)或活性碳灌流器(YTS/200),治疗时间2 h。测定血液灌流前、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12 h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血液灌流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G、TC、HDL‐C、LDL‐C、PCT、CRP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12 h ,两组患者血清TG、TC、LDL‐C、PCT、CR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活性碳组患者血清TG、TC、LDL‐C明显低于树脂组患者(P<0.01)。结论树脂灌流器与活性碳灌流器均用于治疗 HLP ,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清除炎性介质。
作者:范远华;朱华勇;张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研究靶向存活素(survivin)的短发夹 RNA真核表达质粒(shRNA)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靶向survivin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用脂质体法将质粒转染至经 VEGF(50 ng/mL)处理的HUVEC细胞;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 HUVEC中survivin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survivin‐shRNA 质粒试验组与阴性对照shRNA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48 h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surviv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2)与阴性对照shRNA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后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转染后24、48、72 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53±3.91)%、(38.97±1.82)%、(65.75±1.83)%,于转染后72 h为显著。(3)试验组凋亡率为(28.07±1.71)%,较阴性对照组(11.45±1.52)%和空白对照组(10.04±1.46)%显著增高(P<0.05)。结论靶向survivin的shRNA质粒能通过下调survivin表达,进而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马莎;林俊;晋松;李芹;张虹;王静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导管封堵术对儿童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实施导管封堵术房间隔缺损(ASD)患儿56例,其中,肺动脉高压(PAH)正常者15例,轻度PA H者18例,中度PA H者13例,重度PA H者1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导管封堵术,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3、6个月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不同症状患儿接受封堵术前、后的左房结构及功能指标。结果患儿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内径(LVEDS)及左房前后径(LA)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的LVEDD、LVEDS及LA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手术前、后各时期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PAH组在术前的LVEDD、LVEDS、LA水平较正常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轻度PAH组LVEDD及LVEDS水平在术后7 d至术后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水平,LA水平在术后1~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PAH组 LVEDD及LVEDS水平在术后3~6个月均分别显著大于术前的水平,LA水平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AH组LVEDD、LVEDS及LA水平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大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封堵术对于儿童ASD合并PA H患者的术后左房结构及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与患儿PA H病情症状的严重紧密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蒋威;胡晖;王飞;黄葆莹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了解重庆农村地区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知识需求情况,探索相应干预模式。方法对3个项目县的1岁组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验儿童接种证获取信息,完成有效问卷1441份。结果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与预防接种行为依从性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村医对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开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结论建议引入同伴教育的宣传方式深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开展宣传教育;针对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干预工作的重点是调动村级预防接种人员积极性,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投入与关心。
作者:徐佳薇;王青;匡珊珊;姚宁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IH )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BIS )对青年高血压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青年高血压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BIS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在治疗后根据血压改善情况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HR、LVEDD、E峰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和HR分别为(116.4±11.8)mm Hg、(85.3±6.7)mm Hg和(65.2±7.1)次/分,对照组为(132.8±14.6)mm Hg、(96.3±6.2)mm Hg和(75.2±8.1)次/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峰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3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H联合BIS治疗能明显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疗效显著,是青年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齐增;邵健智;范云操;叶晨希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新联合加巴喷丁和甲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新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并计算有效率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HA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3、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2、3、4周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8.98%、53.32%、70.65%、89.54%,对照组分别为22.25%、35.14%、51.78%、60.56%,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在用药后2、3、4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新联合加巴喷丁和甲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较好,且安全。
作者:袁俊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连续住院的患者15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者98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者58例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家族史、吸烟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脂、血压及血糖水平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DBP)、家族史、血肌酐(Cr)、LVEF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吸烟史、SBP、LDL‐C、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TCH、TG无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BP和FBG呈正相关,与年龄、男性、吸烟、TG、TCH和LDL‐C无相关性。结论在青海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男性、SBP、FBG与冠心病患者联系更加紧密,共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沈有录;刘维军;张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编制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为评估大学生性知识及其开展针对性教育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理论框架,编制问卷条目;对127名学生进行预测及901名学生正式调查,并对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包括性行为、性道德、两性交往心理、男性性生理、女性性生理5个维度,共29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5个因子的模型拟合较好(χ2/df=6.10,CFI=0.92,NFI=0.91,NNFI=0.91,RMSEA=0.09)。结论大学生性知识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作相关研究。
作者:张夔;张嘉江;郑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 )患者的自然病程是起病于慢性期,其后病情逐步进展进入加速期,继之发生急性变,但约有20%~25%的患者可由慢性期直接进入急变期。伊马替尼作为第1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新诊断CM L慢性期患者,显著延长了CM L慢性期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20%~25%)以及伊马替尼耐药(20%),40%~45%的患者不得不终止治疗,7%~8%的患者疾病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本文报道1例确诊CM L 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发生急变经达沙替尼治疗后缓解,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谭大为;郑方;童晓丽;赵静;詹云;孙志强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检测miRNA‐29a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RNA‐29a过表达对人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VSMCs)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间确诊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清标本25例,平均年龄(62.9±13.6)岁;同期收集与其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血清标本25例,平均年龄(61.5±11.8)岁。用RT‐PCR分别检测其miRNA‐29a表达。构建人重组慢病毒载体MCS‐CMV‐miRNA;将构建载体MCS‐CMV‐miRNA‐29a转染HVSMCs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转染效率,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miRNA‐29a和miRNA‐29a靶基因COL1A1的表达,后应用AnnexinV/7‐AAD双染法检测转染后72h对HVSMCs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中miRNA‐29a表达较正常人低。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载体MCS‐CMV‐miRNA‐29a转染效率为(74.25±10.10)%,转染后miRNA‐29a及蛋白表达在靶细胞较对照组增多,MTS及AnnexinV显示miRNA‐29a过表达后细胞增殖增多,凋亡减少。结论成功构建携带miR‐NA‐29a慢病毒载体,转染后miRNA‐29a稳定表达,miRNA‐29a过表达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
作者:冯洪涛;李红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缺氧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取3~5代细胞,分别在常氧(O2浓度为20%,对照组)和缺氧(O2浓度为2%)状态下培养3、6、12、24 h ,采用RT‐PCR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RT‐PCR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培养3、6 h时,缺氧组和对照组OPG、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12、24 h时,缺氧组OPG mRNA 表达水平低于常氧组,而缺氧组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常氧组,缺氧组RANKL/OPG的比值较常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可以影响人牙周膜细胞OPG、RANKL mRNA的表达,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任嫒姝;付钢;邱雨;何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用M eta分析方法评价乐卡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 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pringer、Wiley、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3年6月纳入二者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通过质量评价后再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质量较高的RCT文献,共计1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乐卡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达标率、降低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与氨氯地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安全性M eta分析结果示:乐卡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发生率、面部潮红发生率与氨氯地平相当;而下肢水肿发生率[OR=0.38,95% CI (0.25~0.58),P=0.000]、因不良反应放弃治疗率[OR=0.57,95% CI(0.37~0.86),P=0.008]和因下肢水肿放弃治疗率[OR=0.24,95% CI(0.12~0.47),P=0.000]却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结论乐卡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氨氯地平。
作者:冉娅娟;魏来;李頔;匡扶;赵春景;钱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撑开复位椎体内植骨102例患者进行约18个月随访,其中,22例患者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对死骨形成病例,按Denis及M cafce分类进行骨折评分,手术时植骨材料选用同种异体骨,植骨量3~9 g。术后随访对患者骨折椎体进行C T扫描,对植骨量及骨折类型进行变量关联性分析。结果椎体内植骨死骨形成22例,均为骨折较重及植骨量较大患者,对患者死骨形成程度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植骨量进行线性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死骨形成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及植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联性,骨折严重程度对死骨形成的相关系数为0.535;植骨量对死骨形成的相关系数为0.422。结论胸腰骨折椎体内植骨植骨死骨形成与植骨量及骨折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植骨量越大及骨折创伤越重,越易导致死骨形成。
作者:季文军;敖俊;廖文波;杨朔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影响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的各项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制作安装全口义齿的患者412例,进行咀嚼效率测定和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分析影响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的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经济状况、基托材料、人工牙材料、软衬材料、是否患颞颌关节疾病、无牙颌时间、是否佩戴过义齿、排牙法和全口义齿颌型都是影响患者全口义齿满意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制作和佩戴全口义齿过程中应进行个性化选材,确保义齿实用性和美观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苏勤;金松;徐萍;韩前超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在各组人群中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其他指标的伴随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03年12月至2011年7月可供分析的25076例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并分析蛋白芯片中A FP在各组人群表达情况和在各种肿瘤中的升高情况,以及A FP升高伴随其他检测指标升高在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恶性肿瘤患者中AFP的升高率(17.3%)明显较良性病变患者(15.3%)及正常体检者(12.1%)高,其中,AFP的升高率高的为肝癌(54.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是卵巢癌与胃癌,它们的升高率分别为18.8%和17.1%;AFP伴随升高指标以CA125为常见,其次为CA199、CEA、Ferritin、CA242、CA15‐3,CA242和CA15‐3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FP/CA125伴随常见于胰腺癌(60.5%)和卵巢癌(46.2%),AFP/CA19‐9伴随常见于胰腺癌(58.1%)和肝癌(43.7%)。AFP+CA19‐9+CA125联合常见于肝癌(17.9%)。结论 AFP单项指标升高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AFP伴随或联合CA19‐9、CA125有助于提高胰腺癌和卵巢癌的诊断。
作者:夏炜;单锦露;李清;许明芳;卿毅;任涛;彭宇;王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07例胰腺癌患者(分为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66例和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41例)和100例糖尿病未合并胰腺癌者(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比较人口学信息、肿瘤分化程度、血清学指标等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可能相关临床特征。结果(1)107例胰腺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血糖代谢异常患者占55.1%,其中,空腹血糖受损18例(16.8%),合并糖尿病41例(38.3%);(2)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具有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症状隐匿的特征(P<0.05);(3)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空腹血糖、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增高(P<0.05);(4)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和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大、病程较短和体质量指数较轻的特征(P<0.05);且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P<0.05);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年长、病程较短、体质量指数较轻糖尿病患者是罹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临床上表现为症状隐匿、体质量减轻等特征;CA19‐9、CEA是发现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腺癌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晶波;金刚;周颖奇;宋彬;宋博;黄勤 刊期: 2015年第35期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良性肿瘤妇科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纳入该院因非恶性肿瘤疾病拟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110例,其中,腹腔镜组57例,开腹手术组53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并在术后24、48和72h行双下肢超声检查明确有无DVT形成。结果两组患者术毕PT低于其余各时间点(P<0.05);术毕时和术后24hAPTT低于其余观测时间点(P<0.05);术毕时和术后24h血浆FIB水平高于其余观测时间点(P<0.05);两组间PT、APT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D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腹腔镜组术后24hD‐D水平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48hD‐D水平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72h内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14.04%(8/57)、5.66%(3/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均明显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不降低子宫切术后DVT的发生率。
作者:赵娜;李有长;程波;刘朝文 刊期: 201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