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泸州地区大学生对性的认知现况研究

潘英;颜丹

关键词:泸州地区, 大学生, 性, 健康教育, 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大学生对性的认知现况,为制订对其开展性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方式对泸州地区4所大专院校的22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用 SPSS11.5软件处理。结果59.62%的学生性知识主要来自媒体;对大学生性知识的测试情况令人满意;58.94%的学生对性与爱的相关问题愿意进行交流和沟通;73.49%认为性爱应讲道德;84.61%认为大学生应具有正确的恋爱观、贞操观;82.95%认为应积极防治性病、艾滋病;55.27%坚决反对在校学习期间结婚;75.15%坚决反对婚前有性行为,44.44%对恋爱对象曾有过性行为比较介意,36.56%当发现恋爱对象曾有过性行为则立即分手。结论当代大学生性成熟时间提前而性知识的教育相对滞后,他们对许多与性有关的问题和现象存在偏差,应加强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性健康教育。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干预方案对PC 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干预方案对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 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于该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观察组通过系统的延续干预方案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根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和健康行为量表(HPLP)对两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出院后的6、12个月,观察组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及组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延续干预方案可以明显的提升 PCI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万小英;周琼;袁芳;唐家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13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发病急、恢复慢、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是临床医护工作者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而早期康复护理能及时有效地抢救因缺血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从而避免脑损害继续加重。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作者对13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丽;李保兰;王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2例单发结节型脑血吸虫病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单发结节型脑血吸虫病的M RI表现特征。方法1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单发结节型脑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均常规行M 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病变的部位、信号改变、灶周水肿、强化形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结节型12例,11例位于大脑半球(9例位于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等浅表部位)。T1 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7例;T2 WI呈等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9例。9例为中度灶周水肿。增强扫描10例可见多个明显强化的小结节聚集融合为大结节表现,另2例呈均匀大结节状明显强化。结论多发小结节聚集融合成大结节及均匀强化征象是单发结节型脑血吸虫病的特征性M RI表现。

    作者:黄劲柏;胡新杰;汪卫兵;骆静;彭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在子宫内膜增生症(EH)与子宫内膜癌(E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8例EH及37例EC患者的TVS检查资料,并与其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结果48例EH患者中,44例TVS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一致,4例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而误诊为EC ,准确率91.67%(44/48)。37例EC患者中,34例T VS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相一致,3例为早期EC而误诊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准确率91.89%(34/37)。结论 TVS对EH与E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俊;冉素真;杨正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利多卡因预处理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中丙二醛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给予利多卡因预处理后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中丙二醛(MDA)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讨预处理的时机。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6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前48 h )、B组(术前24 h )、C组(术前12 h )、D组(0 h即诱导时)、E组(对照)、F组(空白对照),每组10例。A、B、C、D组均用1%利多卡因1.5 mg/kg按预定时间静脉注射预处理后常规诱导麻醉,E组常规诱导麻醉后辅以1%利多卡因2.5 mg·kg -1·h-1静脉注射麻醉,F组术前、术中均不使用利多卡因。记录各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检测血中MDA及ET的水平。结果 C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较其他组稍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 NIHSS评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C组与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各组间ET和MD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C组与其他组ET和MD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前12 h予1%利多卡因1.5 mg/kg静脉注射预处理后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血中MDA及ET水平显著降低,这可能是该组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恢复较快的机制之一。

    作者:傅洪;周平;曲世界;唐曦;廖震;罗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小鼠 PE右心室导管的制作及应用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的小鼠右心室压力检测方法。方法选取一段长度约为15 cm 的PE-50导管(外径:0.9 mm ,内径:0.5 mm),将一端制成适宜弧度,另一端插入7号注射器针头连接压力换能器。选取8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用自制PE右心室导管行右侧颈外静脉插管至右心室,记录成功例数和每次操作时间。另取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低压低氧组,每组20只。慢性低压低氧组小鼠在模拟海拔5000 m低压舱内不间断喂养4周,对照组在舱外同时喂养。模型复制成功后,用自制PE右心室导管行右心室插管,记录右心室收缩压;分离左、右心室并称质量,计算Hermann-Willson指数并与右心室收缩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此自制PE右心室导管,右心室插管成功率为90%(72/80),从分离血管至检测出右心室波形所需时间每只3~5 min。慢性低压低氧组右心室收缩压(39.52±4.34)mm Hg和Hermann-Willson指数0.356±0.0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24±2.70)mm Hg、0.256±0.020,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采用本法检测右心室压力,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成功率高,性能稳定且成本低廉,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徐刚;高文祥;陈德伟;李晓栩;刘福玉;黄瑊;高钰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胆道镜辅助在后腹腔镜肾盂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后腹腔镜肾盂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镜辅助后腹腔镜肾盂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胆道镜辅助取石的原因及效果。结果完成肾盂切开取石3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5例,需胆道镜辅助取石的原因为结石移位4例、结石残留4例。8例手术均成功,无一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 ,结石大直径1.2~2.2cm。术后2周复查无结石残留,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镜辅助可弥补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不足,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武阳;赵亚萍;杨东;周桂升;甘之录;霍文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诊 PC I支架释放后对不同管径血管再次血栓抽吸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管径血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支架释放后再次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205例AMI患者经血栓抽吸后即刻植入支架,分别比较小于3.0 mm的血管和大于或等于3.0 mm血管常规血栓再抽吸组和不抽吸组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血流分级(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演变,30 d内、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3.0 mm血管中再次血栓抽吸组 TIMI 3级血流比例、6个月内MACE有明显改善,<3.0 mm的血管中没有发现有益的作用。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中,对于大于或等于3.0 mm血管植入支架后常规进行再次血栓抽吸,可能会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降低M ACE。

    作者:马列;田志刚;仇玉民;刘志军;徐清斌;丛广志;贾绍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重庆市基层医疗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现状、基层医生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和居民对基层医疗的诉求,旨在促进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重庆市37个区县中152个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医生和当地居民。结果受访基层医疗机构中87.8%急需全科医生,21.6%没有全科医生;受访医生57.6%为初级及以下职称,其中15.2%没有职称;79.2%为专科及以下学历,其中4.9%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无医师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高达17.8%。结论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需求量大,基层医生学历低、职称低,居民的健康需求高、满意度低。应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在“质”与“量”上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

    作者:张绍群;龚放;刘北忠;徐晨;董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Sw eet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Sw eet综合征,即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以急性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及痛性红斑、斑块或结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皮损也可呈假水疱样改变甚至脓疱。同时,常伴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增高。其特征的病理改变为真皮浅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本文对该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及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甘雨舟(综述);黄文祥;甘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品管圈在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问题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按世界卫生组织(W H O )界定,发展中国家年满60岁即为老年人。老年患者普遍存在一人多病的现象,需长期服药,且用药的种类多。口服药物由于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由于老年人认知功能明显减退,常出现漏服、误服药物的现象,以致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增加用药风险[1]。患者安全是近年来全球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给药差错是影响患者安全突出的问题之一[2]。给药差错是指患者实际接收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包括给患者提供错误的药物、错误的剂型、错误的剂量和错误的给药时间等,是可以避免的事件[3]。WHO公布全球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的用药,其中给药差错约占医疗差错的20%[4]。它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导致医疗费用支出增加[5]。近几年来,医保、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多病长期生存等因素,使我国住院老年患者口服用药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增长,给临床安全用药提出了挑战[6]。

    作者:刘欢;邓霞;秦燕;吴咏梅;夏莘;曾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可吸收钉棒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1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例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复位,可吸收钉棒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15例患者获随访9个月至5年,平均25.5个月,未出现可吸收钉棒断裂及异物反应现象,无深部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按 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固定可靠,大限度地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和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林伟文;赖茂松;熊浩;凌华军;钟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关节镜下治疗28例肩袖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肩袖损伤治疗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随访该院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28例,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及肩关节M RI ,结合查体及镜下所见明确为肩袖损伤。采用插管全麻侧卧牵引位,根据损伤程度予单纯清理、锚钉修复或(及)肩峰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UCL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25个月。术前UCLA评分(16.8±3.0)分,术后(32.3±2.3)分。优21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43%。结论关节镜能有效处理肩袖损伤,具有镜下视野广,可对微小病变进行处理;术后粘黏发生率降低,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疤痕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范青洪;吴术红;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心肌梗死中微小RNA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心肌梗死是工业化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针对心肌梗死有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心肌梗死患者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因此探索出新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缺氧及一系列细胞事件的发生,如再灌注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加,内皮细胞的激活,大量炎症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后造成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在梗死区域聚集,终造成急性的心肌损害。虽然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害,但存活心肌在重塑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心肌功能的丧失。心脏重塑早期是维持心脏功能的适应过程,但是后期却导致了心肌纤维化、左心室扩张及心力衰竭。近年来,虽然在分子水平上对心肌梗死的理解有一些进展,但在心肌梗死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血管组织之间的潜在信号机制却仍不清楚。

    作者:余华东(综述);佘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两种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目的:探讨传统专科救治模式和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对1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传统专科救治模式的患者共83例为传统模式组,一体化急救模式患者共106例为一体化模式组,比较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一体化模式组急救成功率高于传统模式组,死亡率、致残率、休克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低于传统模式组(P<0.05),抢救室急救时间、初步确定病情时间、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模式组(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急救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甘晓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培训与流程演练在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培训与流程演练在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及流程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纠正。通过对掌握急危重病和传染病诊疗规范考核合格率、隔离技术和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医护人员防护依从性、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职业暴露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救护车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进行分析,与前期未经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明显提高了急诊科医护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减少了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系统培训和流程演练对传染病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中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和职业感染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湘;蒙江明;邓上勤;韦晓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B7同源体3上调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小鼠NSE和S100b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B7同源体3(B7H3)对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引起的脑损伤作用。方法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侧脑室注射建立SP脑膜炎动物模型,48只实验动物被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CON组),B7H3蛋白组(B7H3组),SP组, SP+B7H3组。术后18、48、72 h ,小鼠被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冰上断头取脑,制备脑组织匀浆,运用实时-PCR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 mRNA的表达。结果 B7H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明显低于CON组(P<0.05);SP+B7H3组较SP组更进一步降低(P<0.05)。B7H3组和CON组的NSE、S100b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SP组NSE、S100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P<0.05);SP+B7H3组NSE、S100b mRNA相对表达量与SP组比较,各时间点更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B7H3在SP诱导的小鼠脑膜炎中,上调NSE、S100b的基因表达,促进了脑膜炎病情的进展。

    作者:王延平;陈旭勤;王浙东;张兵兵;傅丰庆;李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的转归分为恶化组70例和非恶化组194例。通过自制的调查表格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42.86%有高脂血症病史,70.00%有糖尿病病史,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 P<0.05)。恶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脂血症病史及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可根据这些因素评估患者病情,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靖;殷宇慧;王劭恒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收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9例,平均年龄65.3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随访6~19个月,平均9.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肱骨头坏死。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84.2%,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66.7%。结论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蔡勇平;坤树;高新民;俞益火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2个瘤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对照。结果 SPTP声像图分为囊性、嚢实性、实性三种,囊性表现者发病率较低。当瘤体较大时,肿瘤出现嚢实性改变较多,而当瘤体较小时,超声表现多以实性为主。囊实性表现为中低回声肿瘤的内部出现片状、裂隙状无回声为特点。结论 SPT P具有一定的声像学特点,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和结构,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廖欣;焦俊;詹玮;于静;阮志兵;高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