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在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给药问题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刘欢;邓霞;秦燕;吴咏梅;夏莘;曾颖

关键词:品管圈, 住院老年患者, 住院患者, 口服给药, 实践, 给药差错, 误服药物, 患者安全, 医疗费用支出, 世界卫生组织, 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 发展中国家, 种类, 治疗, 医疗差错, 卫生问题, 死亡病例, 认知功能, 慢性疾病
摘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 H O )界定,发展中国家年满60岁即为老年人。老年患者普遍存在一人多病的现象,需长期服药,且用药的种类多。口服药物由于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是治疗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由于老年人认知功能明显减退,常出现漏服、误服药物的现象,以致影响治疗的效果及增加用药风险[1]。患者安全是近年来全球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给药差错是影响患者安全突出的问题之一[2]。给药差错是指患者实际接收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包括给患者提供错误的药物、错误的剂型、错误的剂量和错误的给药时间等,是可以避免的事件[3]。WHO公布全球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的用药,其中给药差错约占医疗差错的20%[4]。它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导致医疗费用支出增加[5]。近几年来,医保、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多病长期生存等因素,使我国住院老年患者口服用药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增长,给临床安全用药提出了挑战[6]。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方法在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循证的方法对输液泵、注射泵流速准确性进行监测,为临床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该院188台输液泵和253台注射泵流速准确性进行监测,对仪器使用时间和维护频率差异与流速准确性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仪器使用时间长短和维护频率对流速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输液泵和注射泵流速合格率分别为47.34%、79.84%,仪器使用时间对流速准确性无影响(P>0.05),而维护有规律比无规律维护合格率高,维护周期越长合格率越低(P<0.05)。结论采用循证方式对医疗仪器的安全性检测可更深度的发现安全隐患,从而找出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作者:肖爽;赵庆华;肖明朝;张晓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苗鼓运动与苗族女性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研究苗鼓运动与农村苗族女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的1069例农村苗族女性的高血压患病情况。以调查新发现的226例高血压新发病例为病例组,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1069例调查对象中,高血压的标化患病率为24.5%,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6,P<0.01)。苗鼓运动与高血压关系的单因素分析(OR=0.383,95% CI:0.262~0.558)和多因素分析结果(OR=0.379,95% C I:0.255~0.565)均显示经常参加苗鼓运动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苗鼓运动可能是湘、鄂、渝、黔4省市边区农村苗族女性高血压的保护因素,长期坚持参加苗鼓运动有可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罗家顺;杜建林;陈玉凤;罗雪梅;吴湘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婴幼儿冷、热声响提示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婴幼儿衣服需穿多少,睡觉时被子是否合适,让婴幼儿的家长和儿科护士感到困惑。原因是婴幼儿自己不能表达是冷、是热的信息,只能通过护士、家长用手去触摸婴幼儿是否出汗,手足是否暖和等间接信息来为婴幼儿加减衣服、被子。由于每个人手部对温度的感觉不一样,年轻人和年长者在感觉上、经验上的差异,时常为婴幼儿是否加减衣服、被子产生分歧。儿科护士、婴幼儿家长迫切需要用科学、准确、直观的数据来指导婴幼儿加减衣、被。在深圳市宝生源电子技术开发公司技术人员协助下,作者自行设计了婴幼儿冷、热声响提示器[1-4],效果满意。该项目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证书(专利号 ZL201120422189.5)。

    作者:秦家龙;曹崇光;曾祥生;吴景凤;沈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ATLI)是抗结核药物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7%,常导致停药并进而引起治疗失败、病情复发和耐药发生[1-3]。及时、恰当地处置ATLI可减少其对结核病治疗的不良影响,也能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作者就ATLI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奉凤(综述);陈耀凯(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疆伊犁州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州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为今后制订艾滋病宣传教育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伊犁州已成功上传国家传染病专项数据库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获得所需样本开展问卷调查。结果伊犁州1101人调查对象中,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9.02%,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越高的地区,城乡居民知晓率越高;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状况较好,性传播途径知晓状况较差;男性、16~30岁、维吾尔族、文化程度高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相对较好。结论伊犁州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仍有待于提高,应对高年龄组、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的人群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还应重点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针对不同流行水平分类地区,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更有利于开展宣传教育的措施。

    作者:倪明健;马媛媛;陈学玲;胡晓远;金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人朊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人朊蛋白基因(PRN P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AD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总RNA ,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编码人PRNP的基因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 PRNP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中,经XhoⅠ及EcoRⅠ双酶切、单酶切及基因序列测定证实所构建的载体。结果 RT-PCR方法获得人PRNP的基因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PCR法及序列测定证实为正确重组质粒,并且该重组载体能够在SH-SY5Y细胞中表达。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2-PRNP通过鉴定,结构正确,为后续研究PRNP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海英;刘亦恒;费小雯;易西南;吴多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及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及术后疼痛的应用。方法选择小儿阑尾炎、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0.2%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按1mL/kg骶管内给药,B组0.3%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按1 mL/kg骶管内给药。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评估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优良率96%,B组优良率97%。术后疼痛、排尿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有效满足小儿下腹部手术要求。

    作者:李兴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新生儿低血糖病例资料,根据M RI、脑电图检查(EEG )结果,将21例出现脑损伤的新生儿纳入观察组,102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及血糖检查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21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M RI检查均有顶枕部皮层受累,DWI表现为高信号,17例T1 WI为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惊厥、肌肉张力减低、呼吸异常多见,EEG多有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首次喂养时间、惊厥、血糖水平、低血糖持续时间、EEG检查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EG异常、惊厥、低血糖持续时间大于24 h ,血糖水平小于或等于1.5 mmol/L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有关。结论 EEG异常、新生儿惊厥、低血糖持续时间大于24 h、血糖水平小于或等于1.5 mmol/L是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干预。

    作者:姚大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心肌梗死中微小RNA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心肌梗死是工业化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虽然目前针对心肌梗死有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心肌梗死患者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因此探索出新的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缺氧及一系列细胞事件的发生,如再灌注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加,内皮细胞的激活,大量炎症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后造成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在梗死区域聚集,终造成急性的心肌损害。虽然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害,但存活心肌在重塑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心肌功能的丧失。心脏重塑早期是维持心脏功能的适应过程,但是后期却导致了心肌纤维化、左心室扩张及心力衰竭。近年来,虽然在分子水平上对心肌梗死的理解有一些进展,但在心肌梗死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血管组织之间的潜在信号机制却仍不清楚。

    作者:余华东(综述);佘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关节镜下治疗28例肩袖损伤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肩袖损伤治疗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随访该院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28例,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及肩关节M RI ,结合查体及镜下所见明确为肩袖损伤。采用插管全麻侧卧牵引位,根据损伤程度予单纯清理、锚钉修复或(及)肩峰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UCL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25个月。术前UCLA评分(16.8±3.0)分,术后(32.3±2.3)分。优21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43%。结论关节镜能有效处理肩袖损伤,具有镜下视野广,可对微小病变进行处理;术后粘黏发生率降低,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疤痕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范青洪;吴术红;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M anujetⅢ手控喷射通气装置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M anujetⅢ手控喷射通气装置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诊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40例,分为保留自主呼吸组(S组)和M anujetⅢ手控喷射通气装置行手控喷射通气组(M 组),每组20例。记录放置支气管镜前(T0)、进镜即刻(T1)、进镜5 min后(T2)的HR、SpO2和两组进镜满意度、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S组在T1时 HR升高(P<0.05),而在M组其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 组置镜满意度优于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anujetⅢ手控喷射通气装置可以安全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手术,不良反应少,手术满意度更高。

    作者:陈益;龚璇;毛庆军;夏瑞;代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利多卡因预处理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中丙二醛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给予利多卡因预处理后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中丙二醛(MDA)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探讨预处理的时机。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6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前48 h )、B组(术前24 h )、C组(术前12 h )、D组(0 h即诱导时)、E组(对照)、F组(空白对照),每组10例。A、B、C、D组均用1%利多卡因1.5 mg/kg按预定时间静脉注射预处理后常规诱导麻醉,E组常规诱导麻醉后辅以1%利多卡因2.5 mg·kg -1·h-1静脉注射麻醉,F组术前、术中均不使用利多卡因。记录各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检测血中MDA及ET的水平。结果 C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较其他组稍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 NIHSS评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 C组与E、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各组间ET和MD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C组与其他组ET和MD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前12 h予1%利多卡因1.5 mg/kg静脉注射预处理后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血中MDA及ET水平显著降低,这可能是该组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恢复较快的机制之一。

    作者:傅洪;周平;曲世界;唐曦;廖震;罗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4在骨关节炎滑膜、滑液中的表达及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在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滑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32例OA患者(实验组)及26例非OA患者(对照组)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关节滑液中MMP-1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RT-PCR检测MMP-14 mRNA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两组滑液中MMP-14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14在OA滑膜中呈高表达,表明在OA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在滑液中低表达,表明OA发生时MMP-14未大量释放至滑液,间接表明M M P-14的主要功能于滑膜细胞中表达并促进骨关节炎的发展。

    作者:郑伟;史晨辉;王维山;霍红军;李保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改良法与传统法治疗食管癌颈部吻合口瘘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应用改良法与传统法治疗食管癌单纯左颈部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食管癌术后并发单纯左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分别采用改良法和传统法处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改良法治疗单纯左颈部吻合口瘘患者35例,痊愈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8.37 d。采用传统法治疗单纯左颈部吻合口瘘患者25例,痊愈率为100%,平均愈合时间16.08 d。经两独立样本的 t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改良法治疗食管癌单纯左颈部吻合口瘘与采用传统法相比,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宋宣克;张天玉;贾云龙;苏彦河;杨鲲鹏;张灿宇;崔新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胆道镜辅助在后腹腔镜肾盂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后腹腔镜肾盂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胆道镜辅助后腹腔镜肾盂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胆道镜辅助取石的原因及效果。结果完成肾盂切开取石3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5例,需胆道镜辅助取石的原因为结石移位4例、结石残留4例。8例手术均成功,无一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 ,结石大直径1.2~2.2cm。术后2周复查无结石残留,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镜辅助可弥补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不足,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武阳;赵亚萍;杨东;周桂升;甘之录;霍文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风湿病诊疗信息规范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诊疗规范化的滞后是目前风湿病临床面临的共同挑战[1-2]。作者以风湿病的临床诊疗思路为线索,开发了风湿病诊疗信息规范化管理系统,以促进风湿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作者:吴斌;翁代云;蔡红梅;李延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成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两种诊断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及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MR)在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NVM )的应用价值及经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46例NVM患者的UCG及CMR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并在舒张末期于室壁厚处测量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厚度并计算两者比值(N/C),并将同时行UCG及CMR的2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46例患者中44例UCG诊断为NVM ,另2例UCG未发现心脏明显异常而导致漏诊,但CMR发现此2例患者心尖部的心肌局部受病变累及,亦为NVM患者;同时行UCG及CMR的25例患者中,CMR共发现128个节段的心肌受病变累及,而UCG发现119个,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G诊断的N/C为2.63±0.49,CMR诊断的N/C为2.55±0.4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G简便、实时、无辐射,可清楚显示本病的特征性改变,是诊断NVM的首选影像学检查,CMR有较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可作为超声诊断不明确时的有效补充。

    作者:何兰芳;刘燕娜;黄敏;郭良云;任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PSBH在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中的运用

    教育部高教司在1998年制定的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中将护理教学和科研的初步能力作为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之一,且国内很多院校将毕业论文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1]。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较薄弱的环节[2],尽管护理本科生在学校完成了护理科研的理论学习,但护生的科研能力偏低,科研意识不强[3],导致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出现毕业论文水平偏低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更好地让学生得到科研思维的训练,成为护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PSB H即“解决问题,促进健康”,由美国Dreyfus健康基金会发起和组织的一个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的健康问题解决活动,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护理科研是相通的,PSB H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与护理科研的实践是相一致的。PS-BH强调利用所能获得的现有的资源去解决小型的、现实的、力所能及的健康问题,较好地引导研究者进入科研领域,较为完整地体会和实践科研的过程,在实践中循序渐进、连贯系统地培养科研能力[4-5]。为此,本研究将PSBH引入到护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中,以期为探索有效的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黄琼;曾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Notch信号通路及其与胃癌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它是第4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2大常见的癌症相关死因[1-2]。由于Notch基因在不同肿瘤中有起原癌基因作用和抑癌基因两种作用[3-4],所以探求Notch信号通路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可为针对Notch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试验提供理论指导,从而达到有效干预胃癌发生、发展并进行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本文旨在对Notch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璟(综述);刘宏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医学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研究

    医学科普志愿者活动是面向社会宣传医学科学知识、医学科学思想、医学科学精神、医学科学道德的公益性活动,是医学科技工作者自觉传播医学科学技术,促进公众理解医学科学的高尚行为。医学生科普志愿者的职责是将自己所学习的医学科学知识通过一系列科普活动,宣传服务于公众,以提高公众医学卫生科学知识素养[1]。因此要求医学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掌握医学专业基本技能之外,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普能力和为公众服务的意识,才能有效开展医学科学普及活动。

    作者:蔡萍;曾照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