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4年本刊投稿须知

关键词:
摘要: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大学城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调查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市拓展区儿童乳牙龋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大学城曾家拓展区1164名4~6岁儿童进行乳牙龋齿流行病学检查。结果调查的1164名儿童中患龋535名,共发现龋齿2148颗,受检者龋均为1.84,患龋率为45.96%;患龋者龋均为4.01,其中龋均在5~10颗的儿童有174名,龋均达10~20颗的儿童有42名。患龋率与龋均未见性别差异。治疗率和充填率极低,据统计仅有26名儿童曾经接受过龋齿治疗,占本次调查人数的2.23%。后牙患龋率较前牙患龋率高,上颌患龋率较下颌患龋率高出15.46%,其中,龋坏率高的是下颌Ⅳ(26.67%),其次为上颌Ⅱ(14.99%),龋坏率排第3的是上颌Ⅰ(14.90%),龋坏率排第4的是上颌Ⅴ(14.82%),所有牙位中龋齿率低的是下颌Ⅱ(0.76%)。随年龄增加,患龋率、龋均升高。结论乳牙龋齿治疗率和充填率极低,与幼儿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意识、喂养习惯有关。

    作者:黄丽娜;邱叶;李杨;翁淑娟;李丛华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其对 MMSE评分的影响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情况及其对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共有156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 POCD诊断结果分为POCD组(54例)及无 POCD组(102例)。整理并分析患者资料,分析 POCD 危险因素,对比两组 MMSE评分情况。结果POCD组在年龄、教育时限、合并高血压、吸入麻醉药物以及术后镇痛等方面与无 POCD 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以及术后镇痛为POCD疾病的危险因素。POCD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无POCD组治疗后的评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后 POCD疾病的产生通常和年龄、合并高血压以及术后镇痛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可通过MMSE评分量表对患者加以评测,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德智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119例胆囊颈管结石嵌顿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管结石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患者119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患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对照组7例(11.3%)并发症,其中1例胆漏,2例出血,2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管结石嵌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均亮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BF)内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FITC-conA标记白假丝酵母菌BF的多糖成分,利用荧光显微镜从形态学上观察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形成过程的影响。将标本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大蒜素浓度为0)、大蒜素0.25 mg/mL组、大蒜素0.5 mg/mL组,大蒜素1.0 mg/mL组、大蒜素2.0 mg/mL组。应用XT T减低法定量检测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中真菌的杀灭作用。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蒜素2.0 mg/mL组大蒜素干预白假丝酵母菌BF后的荧光强度较大蒜素0.5 mg/mL组及对照组的荧光强度减弱。大蒜素0.5、1.0、2.0 mg/mL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BF 5 h后,XT T减低法光密度(OD)450的值分别为1.87±0.31、1.64±0.25和1.30±0.29,分别与对照组的2.11±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 mg/mL的大蒜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BF后,OD450值为1.93±0.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能杀灭白假丝酵母菌BF内的真菌,对BF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增加,其对BF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作者:吴玉华;武伟;张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2010~2012年广西部分地区在校学生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学校结核菌素(PPD)试验开展情况、结核病发病水平及强阳性结果相关影响因素,为广西学生结核病体检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参与调查学生开展PPD筛查;对所有PPD试验强阳性学生及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学生、疑似病例进行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对PPD强阳性与非强阳性学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PPD筛查学生53217例,阳性率5.74%(3055例),强阳性率1.46%(775例);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0.03%(15例)。经过χ2及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年龄与地区分布是PPD试验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PPD初筛,再行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是在学校及结核病防治门诊发现结核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加强结核病高疫情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大专院校学生的结核病筛查力度。

    作者:崔哲哲;冯启明;刘飞鹰;林玫;区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9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通过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发放健康宣教调查问卷表,了解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有了较大改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使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对艾滋病的诊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强其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作者:白艳;黄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脑出血2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尿毒症患者的毒素排泄障碍、凝血功能障碍[1-2],以及透析过程中应用抗凝剂,严重破坏了患者的凝血机制,使患者出血的风险增加[3]。脑出血是血液透析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4-5]。尤其在透析过程中突发脑出血风险更大,并且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为研究透析过程中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本文对本院2001年以来透析过程中发生的脑出血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锦霞;谢巧珍;朱美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青少年类pipkin′sⅣ型骨折的研究

    目的:介绍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在青少年类pipkin′sⅣ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的8例青少年类pipkin′sⅣ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3个月X线片复查骨痂生成8例;6个月骨折线模糊7例;12个月7例骨折完全愈合,1例意外摔倒再次骨折,未处理,半年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吸收。随访1~3年股骨头正常7例。髋关节活动度在屈曲110°、过伸8°、内旋25°、外旋20°7例;外展、内收正常7例。慢步行走步态正常、关节无疼痛7例。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血供丰富,植骨有活力,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股骨头坏死,是治疗青少年类pipkin′sⅣ型骨折有效的方法。

    作者:凌长敦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重庆市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重庆市三级医院信息系统中与临床密切关联的模块上线情况,对重庆市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对重庆市14所三级医院进行调查,通过当面访谈、网络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结果重庆市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呈现较好的态势,门诊诊疗模块、住院诊疗模块和辅助检查模块等基础模块的上线率较高,但一些新兴的子模块如移动医护系统、医学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率较低。结论重庆市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应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及发展需求进行,并应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带动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作者:侯筱蓉;贺婷;胡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重庆移动医院在芦山地震医学救援中的应用

    2013年4月20日8:02分,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作为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按照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的指令,迅速集结、远程拉动,开赴地震灾区,在震中芦山县城开设移动医院实施救援,在灾区连续奋战九昼夜,圆满完成紧急医学救援任务,被中宣部列为7个重点宣传的先进典型单位,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为灾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情况如下。

    作者:代茂利;蔡平军;郑然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美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课程研究及启示

    公共卫生硕士(MPH)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主流学位,它是高等院校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美国是世界上早培养M PH的国家,通过培养M PH为美国输送公共卫生人才。M PH毕业生通常会从事医疗、健康、卫生领域的管理和领导工作,具体岗位涵盖国家机关、医疗机构、卫生组织、制药公司、保险公司等行业。美国国家疾病防治与控制中心(CDC )的历任主管也大多都是M P H学位的获得者。我国M P H教育起步较晚,2000年初卫生部组织了《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论证,2001年国务院制订了《公共卫生专业学位试行办法》,2002年开展了M PH专业学位的试点工作,其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与疾病预防应用型人才[1]。

    作者:郭旖雪;李颖;周来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和瘦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中内脂素、瘦素及其他指标的表达水平、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性别和年龄匹配的T2DM患者82例(T2DM组)和健康者71例(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内脂素、瘦素、胰岛素及血脂、血糖水平。结果 T2DM组的内脂素、瘦素、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 h FPG、2 h FINS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 组中内脂素与体质量指数(BMI)、FINS、HOMA-IR、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成负相关(P<0.05);瘦素与BMI、FINS、HOMA-IR成正相关(P<0.05)。结论 T2DM 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及瘦素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密切相关,可能成为T2DM新的诊断指标。

    作者:方士强;孔德勇;梅芬;卢忠心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创面的研究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在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创面修复术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56例有双下肢慢性溃疡的中老年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吸引装置治疗,经过7~14 d治疗后,在创面上行Ⅱ期刃厚或薄中厚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术。结果56例患者经过清创后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创面面积较之前缩小,肉芽生长新鲜,刃厚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未再行二次手术。结论清创后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用于治疗中老年下肢慢性溃疡,效果显著,可为Ⅱ期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郑亚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通道下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行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节段腰34(L34)1例,腰45(L45)10例,腰5骶1(L5S1)19例;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复发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无痛行走的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65min;术中失血量100~180mL,平均145mL;住院时间9~16d,平均13d;平均住院费用7300元;术后无痛行走时间7~15d,平均11d;术后从事非体力劳动的时间27.3d,VAS分值由术前的(7.3±1.3)分降低到术后(3.1±0.9)分,末次随访时为(2.2±0.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分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5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6%。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辉;胡凌云;林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生命支持下改良洗胃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研究

    目的:在临床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寻找佳洗胃方法,提高洗胃质量,给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带来生机。方法将4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进行传统洗胃,观察组(26例)采取改良洗胃术,迅速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体征。地塞米松迅速消除咽部水肿,经鼻插入胃管进行间断降梯式反复洗胃,留置胃管持续负压引流、碱化溶解等措施。结果观察组采用改良洗胃术,反复插胃管率降低,能迅速达阿托品化,对胃黏膜的损伤小,预后良好,与对照组传统的洗胃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命支持下改良洗胃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洗胃彻底,不良反应小,预后良好,方法优于传统洗胃术,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病死率逐渐降低。

    作者:胡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联合监测V EG F-c、Flt-4、PIG F表达与小儿脉管瘤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4(Flt-4)、胎盘生长因子(PIGF)表达与小儿脉管瘤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 RT-PCR方法检测30例脉管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VEGF-c、Flt-4、PIGF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c、Flt-4、PIGF mRNA 在脉管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246±0.064)、(0.269±0.085)、(0.238±0.057),脉管瘤组织中分别为(0.957±0.187)、(0.862±0.138)、(0.934±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VEGF-c表达与血管瘤相关(P <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不相关(P>0.05)。Flt-4、PIGF表达与淋巴管瘤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不相关(P>0.05)。VEGF-c、Flt-4和 PIGF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VEGF-c、Flt-4、PIGF可能参与了脉管瘤组织的起病和发展。

    作者:高晓芸;李立帜;贺晓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检测试验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检测(T-SPOT·TB)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对本院735例患者行T-SPOT·TB筛查,分为非结核组(89例)与结核组(646例)。临床确诊结核患者646例中肺结核578例,肺外结核32例,HIV合并结核感染(HIV-TB)36例。将筛查结果及斑点计数情况与结核菌素试验(PPD)、涂片、培养、结核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SPOT·TB试验检测灵敏度为84.5%,PPD、涂片镜检法、痰培养法和结核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依次为57.9%、29.3%、33.6%和47.4%,与T-SPOT·TB试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OT·TB试验特异度为94.4%,显著高于PPD(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肺结核、肺外结核与HIV-TB患者中的T-SPOT·TB的灵敏度分别是86.2%、78.1%和63.9%,与PPD和痰培养法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差,分别为71.7%(Kappa=0.410)和51.8%(Kappa=0.200);细菌学阳性与阴性患者T-SPOT·TB试验的斑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试验较传统的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更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但不能区分结核活动性与否且费用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辅助方法。

    作者:张宏宇;陈春华;王怀诚;王永忠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妇科门诊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基因亚型分布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HPV感染的基因亚型。结果共检测5052份妇科门诊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HPV感染总阳性率为17.52%。各年龄组 H 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20~25岁组的阳性率分别高于26~30岁组和31~3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36~40岁组的阳性率高于26~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亚型 HPV基因的阳性检出率(18.1%)高于低危亚型(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亚型中以HPV52亚型多,占15.03%,其次是HPV16和 HPV58亚型;低危亚型以 HPV81亚型居多,占7.98%。结论妇科门诊妇女HPV感染阳性率较高,且以高危亚型居多;建议针对不同年龄群开展HPV基因亚型的常规检测。

    作者:黄江渝;唐建;杨淑哲;刘成桂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实用性很强,在疾病发生、发展、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1]。基于此背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课程体系改革时将该课程纳入全院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促使生物类专业学生掌握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树立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健康理念,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扩大就业途径。

    作者:江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合并抑郁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伴发抑郁状况及特点,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187例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抑郁评定,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从性别、年龄、病程、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发生抑郁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42.8%,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和不同经济状况之间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科医师应加强对患者合并抑郁情绪的识别和干预。

    作者:尚淑玲;尚静雅;宋金萍;李迥;刘云平;于心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