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明(综述);刘鑫(审校)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1]。文献报道[2],鼻咽癌放疗后5年生存率为60%~70%,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到80%以上。但放射性张口困难是鼻咽癌患者明显的并发症之一[3]。这种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肿瘤的位置、重建的类型、总辐射剂量等[4]。此并发症治疗效果差,张口功能锻炼是有效和安全的预防方法之一[5-7]。2009年本科将张口训练操应用到鼻咽癌放疗住院患者中,主要是每日定时召集鼻咽癌放疗患者由护理人员示范,引导患者进行张口训练操的训练,对于住院患者放射性张口困难的预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运行中发现,由于护理人员领悟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差别,在张口训练操的示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而且由于受训场地有限及患者过多时,对观看模仿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张口训练操的示范整齐划一,让患者更直观有效的进行模仿训练,本科选择3名护理人员将整套张口训练操录制成音乐视频进行放映。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宇;汪志美;王秋临;汪春雨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检测(T-SPOT·TB)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对本院735例患者行T-SPOT·TB筛查,分为非结核组(89例)与结核组(646例)。临床确诊结核患者646例中肺结核578例,肺外结核32例,HIV合并结核感染(HIV-TB)36例。将筛查结果及斑点计数情况与结核菌素试验(PPD)、涂片、培养、结核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SPOT·TB试验检测灵敏度为84.5%,PPD、涂片镜检法、痰培养法和结核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依次为57.9%、29.3%、33.6%和47.4%,与T-SPOT·TB试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OT·TB试验特异度为94.4%,显著高于PPD(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肺结核、肺外结核与HIV-TB患者中的T-SPOT·TB的灵敏度分别是86.2%、78.1%和63.9%,与PPD和痰培养法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差,分别为71.7%(Kappa=0.410)和51.8%(Kappa=0.200);细菌学阳性与阴性患者T-SPOT·TB试验的斑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试验较传统的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更好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但不能区分结核活动性与否且费用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辅助方法。
作者:张宏宇;陈春华;王怀诚;王永忠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通道下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行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节段腰34(L34)1例,腰45(L45)10例,腰5骶1(L5S1)19例;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复发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无痛行走的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65min;术中失血量100~180mL,平均145mL;住院时间9~16d,平均13d;平均住院费用7300元;术后无痛行走时间7~15d,平均11d;术后从事非体力劳动的时间27.3d,VAS分值由术前的(7.3±1.3)分降低到术后(3.1±0.9)分,末次随访时为(2.2±0.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分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5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6%。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辉;胡凌云;林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公共卫生硕士(MPH)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主流学位,它是高等院校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美国是世界上早培养M PH的国家,通过培养M PH为美国输送公共卫生人才。M PH毕业生通常会从事医疗、健康、卫生领域的管理和领导工作,具体岗位涵盖国家机关、医疗机构、卫生组织、制药公司、保险公司等行业。美国国家疾病防治与控制中心(CDC )的历任主管也大多都是M P H学位的获得者。我国M P H教育起步较晚,2000年初卫生部组织了《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论证,2001年国务院制订了《公共卫生专业学位试行办法》,2002年开展了M PH专业学位的试点工作,其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卫生管理与疾病预防应用型人才[1]。
作者:郭旖雪;李颖;周来新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9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通过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发放健康宣教调查问卷表,了解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有了较大改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使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对艾滋病的诊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强其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作者:白艳;黄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2011年3~6月住院的非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150例,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阳性。根据血压情况将患者分成高血压组(n=90)和非高血压组(n=60)。冠状动脉造影前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评分。所有病例在造影前后采用无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值及中心动脉压脉压差(P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P与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SB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P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双支和单支病变的血浆BNP水平都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PP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BNP关系密切;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和BNP复相关系数为0.91,其线性模型为PP=0.543病变支数+0.656病变评分+0.864 BNP。结论 PP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BNP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作者:王爽;杨水祥;高军毅;王佐岩;紫晓;陈洁;刘玉磊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急性脑血管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3大疾病,急性脑血管病更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第1位疾病。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使得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动脉狭窄和迂曲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颅内外动脉常见的两大病理性结构异常。研究颅内外动脉迂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2]。颅内外动脉斑块与狭窄是目前国际上研究脑血管疾病的热点和前沿问题[3]。但是,对颅内外动脉迂曲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关于颅内外动脉迂曲的发生原因、分布特征、治疗方法及与临床缺血脑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缺乏的。
作者:周华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了解学校结核菌素(PPD)试验开展情况、结核病发病水平及强阳性结果相关影响因素,为广西学生结核病体检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参与调查学生开展PPD筛查;对所有PPD试验强阳性学生及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学生、疑似病例进行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对PPD强阳性与非强阳性学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PPD筛查学生53217例,阳性率5.74%(3055例),强阳性率1.46%(775例);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0.03%(15例)。经过χ2及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年龄与地区分布是PPD试验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PPD初筛,再行胸部X线片及痰涂片检查是在学校及结核病防治门诊发现结核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加强结核病高疫情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大专院校学生的结核病筛查力度。
作者:崔哲哲;冯启明;刘飞鹰;林玫;区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改良Soave术借助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住院后经系统检查后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比较,试验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院内感染、用药错误、意外伤害等,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既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满意度,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国内外调查发现[2-3],医疗不良事件可以通过制订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显著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构成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俊青;卢艳娥;郭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的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抑制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的作用,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改善大鼠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20、40、60 mg · kg -1· d-1)干预。4周后,测定心脏心室重塑的各项指标,检测不同分组的大鼠心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血液H2 O2水平,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心肌梗死组大鼠心室重塑明显,左室心脏重量指数(LVWI)升高,心率增快,血流动力学紊乱(P<0.05)。心肌中SOD、CuZn-SOD和血液中 H2O2水平升高(P<0.05)。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干预组均较心肌梗死组LVWI下降(P<0.05),心肌中SOD、CuZn-SOD和血液中 H2 O2水平下降,心率减慢,血流动力学改善(P<0.05),尤其以高剂量他汀干预组(60 mg · kg -1· d-1)更明显。结论辛伐他汀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表达,可能是改善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之一,并与剂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作者:廖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Cyclopamine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对PSA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水平Cyclopamine(1、5、10、15μmol/L)干预LNCaP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观察PSA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5、10、15μmol/L组Cyclopamine对LNCaP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μmol/L组于48 h达到IC50;10、15μmol/L组的24、48、72 h凋亡率分别为37.21%、57.38%、57.98%和21.16%、71.31%、72.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随着 Cyclopamine水平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也显著增强。PSA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水平的上升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10、15μmol/L水平的Cyclopamine在不同时间段PSAmRNA基因的表达均极低。结论 Cyclopamine能够明显抑制 LNCaP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显著下调LNCaP细胞PSAmRNA基因的表达,一定水平Cyclopamine可能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有效。
作者:吕志勇;吕凌东;吴小侯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情况及其对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共有156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 POCD诊断结果分为POCD组(54例)及无 POCD组(102例)。整理并分析患者资料,分析 POCD 危险因素,对比两组 MMSE评分情况。结果POCD组在年龄、教育时限、合并高血压、吸入麻醉药物以及术后镇痛等方面与无 POCD 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以及术后镇痛为POCD疾病的危险因素。POCD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无POCD组治疗后的评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后 POCD疾病的产生通常和年龄、合并高血压以及术后镇痛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可通过MMSE评分量表对患者加以评测,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德智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研究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式在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适应证,采用第3脑室造瘘术、透明隔造瘘术、脑室囊肿造瘘术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这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对58例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并对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58例脑积水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后50例明显好转,手术有效率达86.21%,2例出现并发症,4种手术方式均能较好地治疗脑积水患者。结论神经内镜对临床上脑积水的治疗效果理想,并且手术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玉玉;李刚;李毅;吴海涛;陈小忠;赵洪新;任光阳;王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对比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两种处理后获得的ADC值、eADC值、FA值和可视神经纤维长度,研究弥散登记在磁共振DT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进行磁共振DTI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原始数据直接处理获得ADC值、eADC值和FA值,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后再进行ADC值、eADC值和FA值测量,同时对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纤维示踪成像,分别比较每例研究者的ADC值、eADC值和FA值在施加弥散登记前后变化,同时比较在施加弥散登记前后纤维示踪图像上相同兴趣区测量所得纤维束长度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前后获得ADC值、e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3,P=0.6321),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研究组施加弥散登记处理前后获得ADC值、eADC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2039,P=0.0754),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施加弥散登记后可视纤维束变长。结论弥散登记处理可获得较好质量的ADC图、eADC图、FA图和纤维示踪图,并获得更为可靠的 ADC值、eADC值和FA值。可见纤维束长度变长,在磁共振DTI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吴伟;赵建农;谢微波 刊期: 2014年第27期
脊索瘤样脑膜瘤(chordoid meningioma)临床上罕见,为提高对脊索瘤样脑膜瘤的认识,现分析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脊索瘤样脑膜瘤患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肖海;卢绍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突出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虽然存在脊髓神经受损的风险较高,但大多数患儿中仍推荐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儿童颈椎间盘钙化有一定的自限性[1-2]。本院在2013年3月收治1名C2-3椎间盘钙化突出的患儿,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彭征玉;刘珂汐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 在医疗检查中广泛应用,且其性能也逐渐提高,采用高压注射器作增强CT 检查也逐渐成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1]。但在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一旦发生外漏,可使相邻组织局部出现充血肿胀、疼痛以及发热等症状[2],若处理不当可发生静脉炎、表皮坏死和损伤末端神经血管等严重不良反应。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C T室自2012年1月开始对增强C T 检查采取有效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顺碧;袁红梅;黄显龙;周爱婷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两种负压引流法用于外耳再造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2年在该院整形美容外科行外耳再造手术的患者196例(201只耳),随机分为两组,注射器负压组58例共计60只再造耳,采用注射器负压引流法;中心负压组138例共计141只再造耳,采用中心负压引流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心负压组术后并发症除积血外,肿胀发生情况均低于注射器负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负压组耳甲腔皮瓣坏死、皮瓣边缘坏死、耳支架外露发生情况明显低于注射器负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耳再造术后使用中心负压引流法比注射器负压引流法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
作者:覃霞;戴霞;刘莎;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