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罩通气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的作用观察

刘聪霞;邴海龙;徐鹏;周灿华

关键词:插管法, 气管内,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麻醉, 喉面罩, 脑电双频指数
摘要:目的 比较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通气全身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该院神经外科择期实施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喉罩全身麻醉20例为喉罩组,置入喉罩(50 kg以下选用3#,50 kg以上选用4#);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0例为插管组,经喉镜明视下插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等指标.结果 喉罩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单位标准化计量低于插管组(P<0.05),插管组患者在T2、T3、T4、T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插管组患者拔管后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发生率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 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并发症少、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用药量少等优点.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同步热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同步热放化疗在Ⅱb~Ⅲ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Ⅱb~Ⅲb期的宫颈癌患者118例,随机分两组:单纯放疗组38例,外照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全盆野体外照射,每天1次1.8 Gy,5次/周;DT 30.6 Gy后中央挡铅(4~5)cm×(10~11)cm,DT 14.4 Gy.外照射总量为45~50.4 Gy.DT 27 Gy时加行腔内照射,1次/周,A点剂量42~49 Gy.同步放化疗组44例,放疗方法同单纯放疗组,在放疗同时行化疗,每周DDP 40 mg·m-2,共6周期.热疗加同步放化疗组36例,放化疗方法同同步放化疗组,化疗当天同时行盆腹腔深部局部热疗,体心温度维持41.8~42 ℃,持续60 min,1次/周,共4次.比较3组患者治疗近期疗效.结果热疗加同步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外照射45 Gy时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66.7%、40.9%和18.4%(P<0.05).结论 同步热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促进局部肿瘤消退,提高完全缓解率,安全可耐受.

    作者:高琨;张彩红;陈心秋;李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等炎性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ACS患者1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3例为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58例为AMI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血清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CRP、sVCAM-1和sICAM-1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血清CD11b/CD18双阳性表达率、CRP、sVCAM-1以及sICAM-1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CD11b/CD18、CRP、sVCAM-1和sICAM-1等炎性因子与ACS密切相关,并且是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重要危险因子.

    作者:陆卫华;方庆;龚志刚;杨捍卫;程健;丁世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导管相关感染(CR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有效地防治和治疗C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2月该院综合性ICU所有住院患者相关导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次感染率、导尿管相关感染例次感染率、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千日感染率分别3.92‰、3.08‰、8.08‰.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导管使用率高,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并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护.

    作者:程科萍;孔庆芳;张徐军;李家玮;王长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比阿培南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比阿培南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该院住院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效率为73.4%,细菌学清除率为55.6%,不良反应率为4.7%.结论比阿培南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晏丽;娄世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腱-骨镶嵌式固定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腱-骨复合体镶嵌式固定后股骨隧道内腱-骨界面的愈合情况,评价此固定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8只新西兰大白兔均于右侧膝关节应用带骨块的自体半腱肌腱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拉伸测试,观察股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组织学情况.结果 拉伸测试显示术后4周,重建韧带断裂部分位于腱性部分为9例,1例从股骨隧道内拉出;术后8周,重建韧带断裂部位均位于腱性部分.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腱骨组织间的愈合是一个纤维组织形成连接、新骨向肌腱内长入、局部纤维连接不断改建的过程.结论 腱-骨复合体镶嵌式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促进骨隧道内腱-骨界面的组织愈合.

    作者:李宁;张义龙;宋有鑫;王军;张弘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老年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Cap)联合奥沙利铂方案(XELOX)治疗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1例,分为实验组43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治疗2个疗程,按照RECIST标准和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别评价疗效和毒性;由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变化情况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QOL)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46.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进展期老年胃癌的客观疗效高,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李晓琴;姬发祥;林民哲;马金花;李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12例临床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自然绝经1年以上发生的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就诊的常见主诉之一.引起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现将本院收治的11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英;张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患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1].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约80%的糖尿病患者终死于心血管疾病[2].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等的发病率显著增加[3].

    作者:罗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六味地黄汤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途径对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汤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慢性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六味地黄汤组各10只.假手术组打开腹腔暴露肾脏,但不切除肾脏.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大鼠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5/6肾切除术复制慢性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8周,比较3组肾脏组织病理变化,HIF-1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六味地黄汤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HIF-1α、CT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HIF-1α通过调节CTGF的表达促进肾间质纤维化,而六味地黄汤可降低HIF-1α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唐群;何泽云;陈丽;徐文峰;曾海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素化前、术后即刻、术后1、6 h的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结果观察组肝素化前、术后即刻、术后1、6 h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均高于对照组,CD62p则低于对照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高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患者的脑氧供需及凝血指标均较好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其可有效控制出血及降低脑损伤.

    作者:任明明;韩振;冯钢;许志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手足口病主、肺动脉血流参数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主、肺动脉血流参数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择 2009年3~9月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2例,根据病情分为3组.手足口病组1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婴儿14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儿的主、肺动脉血流参数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肺出血组与对照组、手足口病组及脑干脑炎组主、肺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主、肺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改变,肺动脉射血加速时间/右心室射血时间对预测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石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近视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近视相关知识水平及行为现状,为预防中学生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1 772名,按统一的自制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重点中学学生的知晓率高于普通中学,普通中学学生的行为形成率高于重点中学,对预防近视的知识而言,女生的知晓率高于男生,预防近视的卫生行为而言,女生的行为形成率低于男生(P<0.05).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的近视相关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行为正确拥有率严重偏低,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协调合作,提高中学生对预防近视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作者:代倩;隆华;叶瑶;钟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防己黄芪汤对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善的研究

    目的 探讨防己黄芪汤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行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常规治疗加口服防己黄芪汤干预,B组为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祛痰、呼吸锻炼等.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及B组患者术后第14天检测肺功能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第14天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防己黄芪汤对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善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何凡;张家衡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该院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全切术患者94例,按病情及患者的意愿分为经阴道组31例,腹腔镜组33例,开腹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72 h的CD30、CD69、IL-6、IL-8以及CRP水平.结果术后24 h CD30、CD69水平开腹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阴道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24、72 h IL-6、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 IL-6、CRP水平开腹组高于经阴道组和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抑制程度相似.

    作者:肇丽杰;柳晓春;谢庆煌;郑玉华;傅瑶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28例下肢软组织肉瘤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优势及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下肢软组织肉瘤(STS)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优势及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在该院采用IMRT治疗大腿STS 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常规放射治疗(CRT)和IMRT靶区剂量分布PTV3的平均值分别为(95.4±1.2)%和(98.6±1.1)%,Dmax平均值,IMRT(103.7±2.2)%显著低于CRT(113.2±1.1)%,P<0.05.适形指数均值分别为:0.39±0.03和0.74±0.08.局部控制率92.6%(25/27),总生存率为96.3%(26/27).股骨及皮肤的晚期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IMRT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股骨、皮肤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剂量.

    作者:白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救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21例的救治观察

    目的 探讨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的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21例的救治措施.结果 2例患者(9.5%)于入院前死亡,15例患者(71.4%)症状于24 h内改善,4例患者(19.0%)于48 h内症状改善,其中19例入院的患者均缓解出院.结论 提高对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的认识,采取积极综合措施治疗,进行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和激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董玉龙;徐辉;何亚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联合卡铂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联合卡铂(CBP)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传代生长状态良好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加常规培养液,实验A组加PDTC(0.1 mg/mL)0.01mL,实验B组加CBP(1 mg/mL)0.01 mL,实验C组加PDTC(0.1 mg/mL)0.01 mL+CBP(1 mg/mL)0.01 mL.比较4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细胞形态.结果培养12、24、36 h,对照组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4.28±0.021)%、(9.34±0.023)%、(13.86±0.025)%]、实验A组[(10.63±0.019)%、(15.06±0.041)%、(28.34±0.032)%]、实验B组[(24.16±0.025)%、(33.71±0.053)%、(39.42±0.041)%]和实验C组[(32.15±0.016)%、(40.82±0.046)%、(45.27±0.0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0.8±0.3)%、实验A组(29.1±1.5)%、实验B组(38.7±3.2)%、和实验C组(61.3±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C联合CBP可抑制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王文新;邱建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髓过氧化物酶指数在5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指数(MPXI)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5~8月该院收治的ACS患者57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为UAP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0例为NSTEMI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7例为STEMI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MPXI、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的结果.结果 对照组、UAP组、NSTEMI组血液MPXI、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低于STEMI组(P<0.05).结论 常规血细胞分析能快捷方便检测出血液MPXI结果,可作为ACS疾病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物之一,有利于ACS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监测.

    作者:邹国英;汤旭东;任碧琼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根治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观察

    目的 初步探讨保留卵巢在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3年2月至2009年3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7例,按病情分为观察租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者,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常规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同时进行卵巢移位.对照组43例患者,仅进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超过对照组.术后观察组心悸、皮肤蚁走感、泌尿系统感染等改良Kupperman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进行卵巢移位对患者卵巢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王吉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紫杉醇对SHI-1细胞株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紫杉醇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SHI-1细胞,分别作用0、12、24、36、48 h,用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DNA含量测定及异硫氰酸荧光黄(annexin-V-FITC)、碘化丙啶(PI)分析细胞凋亡、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 紫杉醇能抑制SHI-1细胞增殖活性,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的改变,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紫杉醇对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均有影响,AnnexinV/PI荧光染色后细胞发生凋亡的特征性改变,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G2/M期比例增高;紫杉醇能使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下降;0.05 mg/L处理组对SHI-1细胞株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为显著.结论紫杉醇能抑制SHI-1细胞增殖活性,诱导其凋亡,使SHI-1细胞停留在G2/M期.

    作者:张云宁;石培民;谢静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