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虹;闫石;王明娟;胡亚涛;梅立新
目的 探讨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特点,分析ALI在HUS病的发病机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该院住院诊断的HUS患儿共13例,记录各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异常影像学发现、死亡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 13例HUS患儿中,腹泻后HUS(D+ HUS)5例,非腹泻后HUS(D-HUS)8例.发生ALI 5例,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肺出血1例,其中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原因2例是严重脑功能障碍,1例弥漫散血管内凝血障碍.结论 HUS可并发ALI,尤其急性重症期,防治合并肺损伤可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肖持坚;毛作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用量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上半年、2011年下半年及2012年上半年该院信息系统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基本信息,以2011年上半年为基准,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变化.结果 该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药占比、用药频度、药品限定日费用都呈大幅下降趋势.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成效显著.
作者:刘娟;向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两种营养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EN组)和对照组(PN组),两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 d 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术前1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d 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应用EN可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作者:帅磊渊;许建利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前列腺癌作为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位居美国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及第二位[1].对于前列腺癌,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基于患者预期寿命的长短.除了常见的前列腺根治术及放射治疗外,西方国家已广泛开展如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光动力治疗及冰冻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与应用[2-3].其中,冰冻治疗技术已有40多年的历史.随着冰冻治疗技术与设备不断发展完善,冰冻治疗前列腺癌已逐渐受到认可.尤其是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冰冻治疗已越来越受到重视[4].
作者:杨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岗前培训是为了让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胜任本职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活动[1].为从源头上规范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提高业务素质及护理技术水平,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我院利用现有护理专家资源,对45名新入职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其能尽快克服陌生环境造成的心理焦虑,增强工作信心,降低护理风险.同时,为了解新入职护士对培训的需求,以指导今后的岗前培训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岗前培训质量和效果,特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为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柏晓玲;方茜;李德婕;刘婧;李勇兰;何邦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E2)诱导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上皮细胞MCF-10A转化及伴随的局部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变化,探讨FAK在细胞转化中的生物标记意义.方法 以ER阴性MCF-10A细胞为研究模型,E2连续刺激模型细胞5周(共传11代)建立转化细胞模型,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非贴壁依赖集落形成、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细胞胎盼蓝染色计数观察细胞生长.结果 E2连续刺激MCF-10A细胞5周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接触抑制性消失,细胞迁移显著增快,同时在软琼脂基质中形成集落.在E2诱导细胞转化早期即出现FAK蛋白表达增强及蛋白剪切,但乳腺癌标记分子周期蛋白E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E2诱导ER阴性MCF-10A乳腺上皮细胞转化中始终伴随FAK表达变化,提示FAK可能成为预测ER阴性乳腺细胞转化的早期生物标记物.
作者:杨莉;李阳;朱筑霞;王旭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遗传缺陷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是小儿遗传缺陷病中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病.DS患者常表现为严重的先天智力障碍,终生难以治愈.DS患儿在中国出生率高,成为家庭及社会的沉重负担,但中国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覆盖面仍低.包括地市级医院在内的各级医院尽早开展和普及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等相关工作,对于预防DS患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遂宁地区部分新生早产儿、小样儿、具有特殊面容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了解DS患儿等遗传缺陷病患儿的出生情况,为今后本市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张传英;赵川;李文楷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对消化道急性穿孔内镜下Over-The-Scope-Clip system(OTSC)金属夹闭合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对18例急性医源性消化道穿孔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多中心的临床评估.其中有2例食道穿孔,3例胃穿孔,5例十二指肠穿孔,和8例结肠穿孔.对这18例患者,内镜医生均使用了OTSC金属夹系统,一种新型的合金耙状夹,对穿孔部位进行了闭合术治疗.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穿孔被及时成功地内镜下闭合,成功率为84%;3例患者未闭合成功,随之进行了外科手术.平均内镜下闭合术所需时间为4~5 min.结论 急性医源性消化道穿孔内镜下OTSC夹闭合术是成功有效的.
作者:张鹤鸣;郭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比较非手术方法聚焦超声与波姆光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就诊的86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波姆组各43例,前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后者采用波姆光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有效率(95.4%)显著高于波姆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超声是一种比波姆光更有效的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方法.
作者:左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46例累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3.7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折均愈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0~18分,平均15.1分,其中优21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4.8%.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9.3分,其中优31例,良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2.6%.结论 后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柱的骨折,具有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刘建;苟景跃;刘远禄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双氢睾酮(DHT)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成年男性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d后,经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及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Ⅰ)荧光双染法鉴定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采用人工计数法和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观察浓度为0 nmol/L(对照组),1nmol/L DHT组,10nmol/L DHT组,100 nmol/L DHT组DHT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DHT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DHT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但浓度达100 nmol/L时DHT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促进作用有所减弱,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HT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
作者:刘睿;余明华;曹政;张鹏;柯青;黄铁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利用简易定位方法进行颅内血肿碎吸术穿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及颞部出血患者,根据CT扫描结果和利用圆规或直尺进行穿刺点和穿刺方向定位后行微创穿刺,术后均复查头颅CT,根据复查结果对其穿刺准确性和穿刺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穿刺准确率100%,50例术后均未见感染.所有患者一次性血肿清除成功者7例(14%),2例(4%)行再次穿刺,43例(86%)经尿激酶冲洗2~4次,延期拔管.平均住院时间20 d,术后恢复良好者31例(62%),10例(20%)轻度残疾,4例(8%)中度残痰,4例(8%)重度残疾,1例(2%)死亡.结论 利用简易的定位方法行颅内血肿穿刺,简单实用,穿刺定位准确,可以显著减少穿刺并发症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文武;王学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78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并T管引流治疗46例(Ⅰ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T管引流治疗32例(Ⅱ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Ⅰ组、Ⅱ组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2.6±9.7) min、(140.2±10.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80.2±15.1) mL、(3.2±1.4)d、(15.2±0.8)d和(84.7士12.4)mL、(1.4±0.9)d、(8.4±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发生胆漏3例、胆道感染3例、胰腺炎2例、结石复发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6%;Ⅱ组术后发生胆漏1例、胆道感染1例、胰腺炎1例、结石复发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并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谢浩;龙昊;宋正伟;杨秀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瘁的疗效,并与单纯HD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联合治疗组采用HP联合HD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HD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变化,以及不同干预手段对疾病总有效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β2-MG、PTH、BUN、Cr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β2-MG、PTH、BUN、Cr等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β2-MG、PTH、BUN等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BUN之外,联合治疗组β2-MG、PTH、Cr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皮肤瘙痒缓解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HD治疗能有效清除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体内的PTH、β2-MG等中分子物质,显著增加尿毒症患者皮肤痛痒缓解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明霞;刘珊;刘伦志;谭德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该院导流杂交技术检测452例宫颈疾病患者宫颈细胞内感染21种HPV基因型,TCT作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细胞学筛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高危型HPV在452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49.3%,其中在212例宫颈组织学阳性患者中的检出率为84.4%,两者均显著高于TCT技术阳性率(P<0.05).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分别为76.9% (70/91)、85.9%(61/71)、92.3 %(24/26)和100%(24/24),随宫颈病变程度地加重感染率升高.以组织诊断学为标准,高危型HPV与T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对CIN、宫颈癌等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74.6%、77.6%和99.4%,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高危HPV及TCT检测显著提高(P<0.01).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TGT技术能显著提高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癌.
作者:王泉;李玉强;范友谊;高立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副神经节源肿瘤起源于副交感神经节,简称“副节瘤”.按其主细胞对铬盐的反应,分为嗜铬性与非嗜铬性[1].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性副节瘤习惯称“嗜铬细胞瘤”.而非嗜铬性副神经节发生的肿瘤则常简称“副节瘤”.副节瘤好发年龄为30~40岁,多数为良性,恶变率在2%~19%,主要表现为局部浸润、复发,远处转移罕见[2].现就1例不能手术的恶性副节瘤并肺转移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蒋莉;李仁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进行急诊抢救患者的数量、构成科室和分流情况,改进医院急诊工作.方法 通过医院急诊门诊患者登记软件,回顾2011年该院急诊患者情况,对急诊患者的构成科室、就诊治疗后的分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就诊共62 019例,抢救人数为7 472例(12.04%).急诊内科、外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抢救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住院患者924例(16.0%);直接住院患者3 846例(66.6%);抢救无效死亡患者89例(1.19%);自动出院的患者508例(8.8%).急诊抢救患者间的分流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该院急诊抢救患者的比较相对较高,急诊内科、外科和神经内科、外科为主要的急诊抢救科室,需要直接住院治疗的患者占大多数.因此,应改善调整急诊服务流程,大限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该院急诊工作良好的运转,为患者提供佳的急诊医疗服务.
作者:刘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免疫印迹试验(IB)检测胰岛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3种胰岛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血清中的阳性率.方法 采用IB检测某两家三甲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初诊患者150例血清标本(包括1型糖尿病组100例、2型糖尿病组50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中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表达情况,计算阳性率.结果 1型糖尿病组ICA、IAA、GADA阳性率(35.0%、30.0 %、60.0%)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2.0%、2.0%、4.0%)和健康对照组(2.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不同联合组合方式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发现抗体联合检测组GADA/ICA、GADA/IAA和ICA/IAA/GAD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5.0%,83.0 %,93.0%,明显高于单一抗体检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B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胡纪文;熊建辉;张永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4种术式的适应证,总结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07例采用4种术式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4种术式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IU)、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开放手术.结果 URSL组成功碎石35例(77.8%),10例不成功,其中1例改为后腹腔镜取石,3例留置双J管行ESWL术,6例改为开放手术,RIU组取石成功取出率100%,但术后有3例漏尿;PCNL组有3例结石残留,结石清除率88%;开放手术组无结石残留及漏尿.结论 4种方法均有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治疗时可根据医疗条件或者患者的病情作出适当的选择.
作者:杨兵;戴力;朱银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简称:蝶术)切除垂体瘤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鼻孔经蝶术切除垂体瘤1 64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侵袭性垂体瘤、生长激素腺瘤、垂体瘤全切及术后复发再次经蝶术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侵袭性垂体瘤经蝶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17.8%)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2.99%);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7.1%)显著高于其他类激素腺瘤(3.5%);垂体瘤经蝶术全切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5.6%)显著高于非全切(1.8%);垂体瘤术后复发再次经蝶术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24.1%)显著高于首次经蝶术后(3.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侵袭性生长、再次手术、术中肿瘤全切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相关(P<0.01),术前生长激素(HGH)的浓度与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单鼻孔经蝶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与垂体瘤的侵袭性、激素类型、切除程度及肿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等因素相关,术前对患者全面了解,术中掌握手术操作要点,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脑脊液鼻漏是防治的关键.
作者:徐文俊;王荣;黄勇;何晓飞;胡国汉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