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轲;苟欣
目的评价几种根管充填技术对根管再治疗术的影响。方法在该院进行根管再治疗术的152例患者的204颗单根管患牙作为研究对象,将204颗患牙的根管充填物完全去除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垂直加压技术组(VC组)、常温流动牙胶充填技术组(GF组)、冷牙胶侧压技术组(LC组),分析根管再治疗术的2年治愈率和根尖周指数(PAI)情况。结果(1)2年治愈率:VC组为64%(46/72),显著高于GF组[56%(45/80)]和LC组[41%(21/52)]。(2)PAI为2~5级,2级112颗,3级44颗,4级21颗;5级27颗。2级以VC组和GF组居多(81%);3级以GF组和LC组居多(72%);5级以LC组居多(48%)。结论采用热垂直加压技术,根管再治疗的2年治愈率高,PAI高,其次可用常温流动牙胶充填技术。
作者:杨静;徐智宇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227例A M I患者(A M I组)和161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CRP基因C+1444T多态性,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 AMI组CRP基因C+1444T型分布频率为CC 82.38%、CT 17.62%、T T 0%;对照组分别为CC 86.96%、CT 13.04%、T T 0%,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的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不增加AMI的易感性,并且不影响其血清CRP水平。
作者:杨海涛;何国平;戚传平;许联红;钱亿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调节性T (T reg )细胞/T h17细胞平衡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体内的变化。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性病科诊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8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人30例纳入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 Treg 细胞、Th17细胞、相关特异性转录因子 Foxp3及 ROR-γ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 reg细胞比例[(34.02±12.31)%]高于对照组[(21.86±8.24)%,P<0.05],观察组外周血 T h17细胞比例[(3.08±2.17)%]低于对照组[(9.13±1.96)%,P<0.01];观察组CD4+ 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量[(2946.35±995.63)]高于对照组(2468.74±869.63,P<0.05),ROR-γ表达量(1438.29±659.31)低于对照组(1831.25±426.3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存在T reg细胞/T h17细胞失衡,这种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导致梅毒患者产生血清固定的原因。
作者:杨海晶;王飞;董正邦;潘永正;张敬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 PNET )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PNET的报道逐渐增加,但鞍区 PNET 报道不多,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认识较少。本院2012年2月收治了1例鞍区PNET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做初步的探讨。
作者:徐冠军;黄龙璋;傅敬忠;胡志平;邓泽锋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经B超定位后腹膜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95例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住院患者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腹腔积液性质,在B超检查提示腹膜增厚及了解拟穿刺点腹腔内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后,行腹膜活检。结果95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活检成功,分别取出2~4块腹膜组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转移性腹膜癌37例(38.9%),腹膜结核41例(43.1%),腹膜间皮瘤5例(5.2%),嗜酸细胞肉芽肿1例(1.1%),纤维组织增生4例(4.2%),慢性炎性细胞浸润7例(7.4%)。经腹膜穿刺活检的诊断阳性率为88.4%。结论腹膜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颜綦先;樊丽琳;胡辂;陈东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韧带样纤维瘤又叫侵袭性纤维瘤,该病形态上表现良性,而其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以浸润性生长和易于局部复发为特征,但不转移[1]。本文报道1例复发的韧带样纤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诊治总结如下。
作者:杨柳;任佳;刘世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PES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ES1在卵巢癌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中 PES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转染FLAG-PES1的CAOV-3和 ES-2细胞培养液的 VEGF分泌量分别由(178.0±11.8) pg/mL和(309.5±18.5)pg/mL上升到(375.0±18.3)pg/mL和(633.2±25.7)pg/mL ,VEGF分泌量明显升高(P<0.01);而且VEGF 相对mRNA水平也分别上升了约1.8倍和2倍(P<0.01);蛋白印迹法结果表明,PES1过表达能升高这2种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活性检测表明,PES1对调节VEGF的转录没有直接影响。将HIF-1αSiRNA与FLAG-PES1共转染CA-OV-3和ES-2细胞后,蛋白印迹法结果表明,HIF-1αSiRNA能明显抑制PES1引起的 HIF-1α升高,同时VEGF的分泌量和mR-NA水平也被明显抑制。结论 PES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
作者:江絮萍;叶泓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胃镜、内镜超声(EUS)表现及治疗价值。方法分析该院经病理证实的35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胃镜、内镜超声表现及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中临床上有症状者30例,上腹痛18例,腹胀5例,嗳气4例,黑便3例;病灶位于胃窦23例,胃体3例,胃底3例,胃角2例,胃窦体交界2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内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病变,直径0.5~2.0cm,20例中央有脐样凹陷,项端可见导管开口,内镜超声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8例,累及黏膜层2例,黏膜肌层4例,固有肌层1例,表现为中等回声4例,低回声24例,混合回声7例,其中10例可见管状结构样回声。2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 R),15例行内镜下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术中出血3例,未见穿孔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上消化道异位胰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联合内镜超声对其诊断,并指导内镜下治疗有重要价值。内镜下EM R术及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是治疗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沈杰;李智;肖玉良;邹玉;陈韩;何夕昆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7例经影像检查确定为肺内肿块的患者,在DSA导向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结果120例患者成功获取活检组织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109例作出定性诊断,阳性诊断率为90.8%;术后并发气胸8例,少量肺内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结论 DSA引导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可获得明确的细胞学诊断,在诊断肺内肿物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岳勇;韦忠恒;陆建勋;周石;迟明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特征,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骨肉瘤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成熟的骨组织脱钙后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的表达,探讨HGF、C-met和NRP1在肿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转移、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骨肉瘤组织中HGF、C-met和NRP1高表达,三者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术后联合检测 HGF、C-met和NRP1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同申;孟彦;彭圣智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PCI)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领域正在蓬勃发展的1项新技术。此技术以创伤小、局部并发症少、术后立即拔鞘及不必强制卧床24 h等更“微创”的优点而备受患者和介入医生的青睐。但目前对PCI术后桡动脉的止血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穿刺点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早期采用绷带局部包扎止血,患者易出现包扎远端手部肿胀麻木、局部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不易发现[1]。T R-Band压迫止血器是1种手腕式束带,有2个特殊设计的气囊组成,气囊的着力点正对穿刺部位,可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能有效缓解对远端组织的影响[2]。本文探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使用 T R-Band止血器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优缺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世群;罗仕兰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 (MSCT )灌注成像的特征,评价其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对31例胰腺癌和20例胰腺正常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测量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及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的BF、BV、PE、PS的值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和自身相对正常胰腺组织(P<0.05),而TTP和PS值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和自身相对正常胰腺组织(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反映胰腺癌血流灌注特征,胰腺癌和自身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有助于诊断。
作者:张鹏;陈克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化学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抗肿瘤药物毒性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生命[1]。中国1973~1975年全人口死因回顾调查及1990~1992年1/10抽样人口死因回顾调查资料显示,癌症病死率分别为83.65/10万和108.26/10万,20年上升了29.4%[2]。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导致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大约有10%~20%的肿瘤患者不能按时进行化疗、复查。这种不依从性导致了肿瘤再次复发、转移等不良后果,影响着肿瘤患者的化疗效果、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加强对化疗护理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对保障患者化疗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范化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不仅可以保证化疗顺利进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化疗不良反应所导致的患者的身心痛苦。本科室于2008年开始实施这一规范化化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彭娜;刘喜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该院治疗的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随访6~24个月,2例复发,轻微疼痛,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可控制。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可以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郑捷敏;闫宪磊;陈家康;黄河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降低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心肌损害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可有效保护心肌细胞,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改善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志强;姜镭;黄婉文;詹锋;李栋;李毅成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微创钢板与克氏针治疗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0%(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t观=-33.971、-10.219,t对=-37.639、-7.415,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为(31.8±3.9)°和(129.9±11.8)°,对照组为(29.3±3.1)°和(123.6±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8,t2=2.085,P<0.0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05)。结论 SandersⅢ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邓长华;吴新宝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辅助腹腔镜肝脏切除的技术要点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中心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30日共16例射频消融辅助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规则性肝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2例,右后叶1例;其余11例为不规则肝脏切除。16例患者均未阻断入肝血流,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 ,平均出血量310 mL。全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病例,平均住院时间9 d。随访2~12个月,除1例术后60 d再发肿瘤外,其余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肝脏切除时,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在射频消融辅助下能有效控制切缘的肝脏血流,有利于腹腔镜手术成功,是值得选择的微创治疗方式。
作者:余华;刘明忠;孙建明;赵宇;熊杰;张代忠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高体质量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用标准长方案进行IVF助孕的224例PCOS患者资料,根据BMI分为2组,高BMI组(BMI≥24.0)60例,正常BMI组(18.5≤BMI<24.0)164例,分析高BMI与正常BMI的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高BMI组基础睾酮(T)显著高于正常BMI组(P<0.05);(2)两组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用药、促排天数、获卵数、受精卵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BMI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平均孕周、胎儿平均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 I组妊娠期糖尿病(GDM )显著高于正常BM 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BM I的PCOS患者易出现高雄激素血症,且妊娠期并发症GDM发生率增加,但不影响其临床妊娠率。
作者:娄华;王兴玲;孙丽君;管一春;缑洋;王雪梅;李巍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持续腹主动脉按压(SAAC )联合单纯胸外心脏按压(SCC )对心脏骤停家猪模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标准心肺复苏组(S-CPR),复苏过程中采用SCC ;SAAC心肺复苏组(SAAC-CPR),复苏过程中采用SCC联合SAAC。经右心房内电极交流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建立心脏骤停模型,经历9 min未干预间期后进行心肺复苏。两组均先予 SCC ,30 s后 SAAC-CPR组加以SAAC。观察并比较两组PETCO2、冠状动脉灌注压(CPP)、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结果 SAAC-CPR组 PET-CO2[(22.50±3.17)mm Hg]明显高于该组SCC时期[(11.80±2.57)mm Hg]及S-CPR组SCC时期[(13.40±3.5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C-CPR组CPP[(50.30±6.49)mm Hg]亦明显高于本组SCC时期[(14.12±3.01)mm Hg]及S-CPR组SCC时期[(14.62±2.5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PR组3只和SAAC-CPR组9只动物均在3次以内除颤后恢复自主循环,经10 min ROSC期后复苏成功并经历24 h生存;SAAC-CPR组ROSC率及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明显高于S-C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动物行尸体解剖均未发现腹腔内脏器损伤。结论 SAAC联合SCC可提高心脏骤停家猪模型PETCO2、冠状动脉灌注压、ROSC、复苏成功率及24 h生存率,有利于心肺复苏且安全并易于操作。
作者:冉启华;刘亚华;周满红;周静;刘兰;肖梦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影像导航进行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与传统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8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影像导航下行鼻内镜手术(导航组),与111例慢性鼻窦炎传统鼻内镜手术患者(非导航组)在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Ⅰ、Ⅱ型鼻窦炎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鼻窦炎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与非导航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ler气房、Onodi气房非鼻丘气房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丘气房额隐窝或额窦区的解剖畸形导航组与非导航组总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Ⅲ型慢性鼻窦炎、慢性额窦炎患者,应用影像导航鼻内镜手术是合理的选择,能提高手术疗效及精确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忠万;方红雁;高明华;何丹;李劲松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