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会;淡松松;秦焕焕;高学娟;刘朗夏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层(轻度65例、中重度60例),每层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醒脑静加尼莫地平,对照组给予醒脑静加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轻度脑梗死患者的显效率高于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1.6%.结论 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轻度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且未发现安全性问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何建国;李苌清;马书明;张玉方;汪奇柏;刘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B型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F)Ⅸ基因的突变类型与分布.方法 采集31例血友病B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对FⅨ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 31例血友病B患者共检出34种突变,其中1例为三重突变,6例为双重突变,另外发现新突变13种.结论 B型血友病的FⅨ基因突变分散,呈高度异质性.31例B型血友病患者的FⅨ基因上均发现有序列改变,为B型血友病患者基因缺陷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证据,发现了13种新突变,丰富了FⅨ基因突变谱.
作者:刘丹娟;李莉艳;李强;孙竞;钟梅;罗深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血管疾病、冠脉疾病、周围动脉疾病等诸多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随着AS发病率的增高#而不断增加,人类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研究表明,AS是一种脂质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以血管壁内脂质沉积、炎症细胞聚集为特征[2],免疫反应贯穿于AS的始终.
作者:张溢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一种包裹放射性核素的纳米药物,并对其理化性质及放射性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高分子纳米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载体,用放射线核素131I 作为包裹药物,通过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包裹131I 的PLGA纳米药物.并对其外观、形态及放射性特征进行观察分析,采用光镜、电镜及放射自显影术,检测其粒径、电位及其包裹放射性核素的能力.结果 通过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 的高分子纳米药物;光镜下观察其形态规则、呈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55±0.25)μm,电位为(-30.1±5.3)mv;包封率为(1.0±0.5)%;单个PLGA纳米药物的放射性活度约为1.1×10-2Bq,单个纳米药物的比活度为5.2×10-3Bq/nm3.体外放射自显影图像显影清晰,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 的纳米放射性微球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包封率,放射性自显影效果好,为对放射性核素抵抗或不敏感的肿瘤核素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方法和思路,为进一步包裹放射性核素的靶向性纳米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范永增;袁耿彪;朱晓娥;包建东;Li Chun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联合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及评价.方法 筛选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其中单一行TACE治疗的分为A组;TACE术后联合HIFU治疗的分为B组.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肝功能、甲胎蛋白(AFP)、MRI和CT的效果.结果 在A组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在B组中有一例中度发热,一例皮肤灼伤.TACE术前和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A组中分别是ALT(59.8±45.9)U/L,AST (76.9±55.5) U/L 和 ALT(86.7±59.2)U/L,AST(73.7±49.8)U/L;在B组中分别是ALT(63.4±56.8)U/L,AST(72.5±46.6)U/L和 ALT(54.3±30.8)U/L,AST(58.3±27.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中,术前AFP是(943.1±411) ng/mL,只有6例患者复查AFP(942.8±468.5)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术前和术后AFP的中位数分别是621.8 ng/mL和16.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I和CT结果显示肿瘤靶区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的减少和中断.术后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是11.4%,65.7%,22.9%和28.9%,6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术后联合HIFU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的TACE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肝功能、AFP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MRI和(或)CT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肿瘤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有缩小,肿瘤区域出现凝固性坏死和肿瘤血供的减少和消失.
作者:王智;冉立峰;李生伟;龚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90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及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硬膜外用药量少于对照组,HR、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8%,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安全有效.
作者:柏平;彭明清;郭林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相关耳聋基因突变,初步了解广州地区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后,收集广州地区52例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 rRNA及GJB3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52例耳聋患者中共检出18例带有耳聋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34.6%,其中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6例,杂合突变2例,299delAT纯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4例,杂合突变1例;线粒体12S rRNA A1555G均质突变4例.结论 广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耳聋相关基因检出阳性率、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携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贾蓓;李琦;宋兰林;刘思平;钟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量化评价斑块成分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以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血清中hs-CRP的关系.方法 对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IVUS-VH量化评价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成分,根据斑块成分分为2组,坏死成分大于或等于10%为观察组(n=146),坏死成分小于10%为对照组(n=154);均按常规进行经皮介入治疗(PCI)手术;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以了解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hs-CRP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1年后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3%∶1.2%;P<0.05);(2)观察组hs-CR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1.28±5.80)∶(1.57±0.49),P<0.01].结论 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坏死成分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是否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指标之一.
作者:罗江宾;王天松;方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医用耗材是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是医院日常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医疗手段.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新材料的应用,尤其以人工器官、介入技术等为代表的高值耗材的广泛应用,更加凸显了加强医用耗材安全使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卫生部2010年出台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1].
作者:尹军;董尉;邓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的健康人.可以评估医生操作技能#能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是一种新的临床教学和能力评估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1].
作者:谢启超;陈正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介绍本院的干预措施对内分泌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本科的清洁手术病例进行对照,回顾性调查分析干预前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干预手段通过宣传教育、行政干预和药师干预3个方面进行.结果 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由9.03 d下降到5.65 d,住院总费用下降了14.1%,抗菌药物费用下降了55.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80.4%下降到48.0%,术前0.5~2 h使用抗菌药物由17.8%上升到50.6%;但在药物选择和术后使用时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 本院干预措施能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干预方法有效、可行.
作者:王兰;龙宁;龙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褪黑素是松果体腺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它作为季节和昼夜节律的调节剂得名,其合成主要在松果体腺细胞内进行,其次位于视网膜,胃肠道和胰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许多非内分泌细胞如免疫细胞也可产生褪黑素[1-2].褪黑素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对生物的昼夜节律、性成熟及生殖、免疫反应、肿瘤、衰老等均有调节作用[3-5].
作者:汪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交感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22例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男8例,女14 例,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59.68±9.75)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30.73±31.60)个月.术前22例患者,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均提示颈椎不稳,交感神经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评价采用20分评分法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定法(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结果 22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5~43个月,截至末次随访,平均(19.33±12.97)个月,术前交感症状20评分3~8分;平均(5.09±1.95)分;末次随访 0~2分,平均(0.64±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优 13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6.4%.术后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结论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不稳的病理基础,颈椎不稳是导致交感型颈椎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手术治疗退变性颈椎不稳所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钟伟洋;权正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肺癌是中国恶性肿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约有80%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者主要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其中腺癌约占35%~40%.NSCLC的治疗主张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大部分肺癌确诊时已失去手术的机会,化疗就显得很重要.大量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疾病相关症状也延长了生存期[1],并成为晚期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
作者:万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体验式教学是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新形式,让学生体验或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评判性思维,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学习方式[1].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再学习,非常适合成人职业教育[2].
作者:周静;江智霞;何琼;梁园园;张永春;曾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肿瘤因高发病率,高病死率而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肿瘤发生是多因素诱导,多阶段逐步发生的,目前传统方法不能有效的评估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肿瘤的复发及预后.高通量技术的出现将给肿瘤的临床检测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陈文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本地区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足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资料.结果 143份合格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9株(52.7%)、革兰阳性球菌41株(36.6%)、真菌12株(10.7%).革兰阴性杆菌对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及莫西沙星敏感性高.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应及早、多次的行分泌物病原学检查,指导临床筛选敏感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杨毅;鲜杨;李蓬秋;张学军;吴冀川;包明晶;张磊;杨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分为子宫栓塞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刮宫术前准备时间、刮宫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人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子宫栓塞组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具有快速、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方亮;周晓;毛世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对早期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表面遮盖显示(SSD) 3D-lung三维后处理技术、值域限定图像分割技术以及特殊的体积直方图软件1对30例早期尘肺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16排螺旋CT胸部平扫图像进行后处理.定性、定量比较二组的差异.结果 定性:对照组的3D-lung肺表面显示平滑的脏层胸膜;尘肺组显示肺表面局部凹陷.定量:尘肺组肺体积(3 730.4±603.6)cm3比健康者(4 114.8±742.2)cm3减小;而平均CT值尘肺组(-747.1±51.9)HU与对照组(-852.9±30.2)HU相比增大.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体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稍有降低.结论 CT肺功能成像的多种技术能够定性、定量的观测到早期尘肺的纤维化及程度,结果客观、可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伊;吕富荣;盛波;夏露花;肖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原救援人员发生急性高原反应(AM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为高原地区救援提供实践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63例救援特警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相关因素对发生AMS影响进行卡方检验,对劳动强度评分与恢复时间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63例救援人员调查分析,发现救援人员短时间内进入高原方式的不同对发生A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是否发生过高原反应对发生A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劳动强度与恢复时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短时间内飞机及汽车两种方式进入高原发生高原反应比例均较高,而通过适度地、有计划的安排不同强度的救援任务,采取完善的预防措施,可能降低短时间内进入高原救援部队的AMS发生率.
作者:高宏光;张志;韩恩泽;胡海;曹钰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