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鲜杨;李蓬秋;张学军;吴冀川;包明晶;张磊;杨艳
目的 观察并比较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舌下免疫疗法和皮下免疫疗法治疗中重度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71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其中41例接受舌下免疫治疗和30例进行皮下免疫治疗,治疗均满1年.两种免疫治疗组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总评分、用药评分,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4的改变,并且对舌下免疫疗法和皮下免疫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和用药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P<0.01),血清特异性IgG4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特异性IgE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间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和用药评分下降值,以及血清特异性IgG4下降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舌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和皮下免疫治疗疗效类似,使用方便,易于接受,宜在儿童患者普遍开展.
作者:周艾;李琦;姜艳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肝移植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自1963年Starzl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人体肝移植手术至今,肝移植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移植供肝的良好活力及以及移植后肝脏功能的尽快恢复都是决定肝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移植肝的保存一直是肝脏移植支柱技术之一.
作者:向证文;夏先明;苏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交感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22例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男8例,女14 例,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59.68±9.75)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30.73±31.60)个月.术前22例患者,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均提示颈椎不稳,交感神经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心慌等.交感神经症状评价采用20分评分法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定法(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结果 22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5~43个月,截至末次随访,平均(19.33±12.97)个月,术前交感症状20评分3~8分;平均(5.09±1.95)分;末次随访 0~2分,平均(0.64±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优 13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6.4%.术后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结论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不稳的病理基础,颈椎不稳是导致交感型颈椎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手术治疗退变性颈椎不稳所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钟伟洋;权正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随着人类医学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呈现浸润式的深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现代教育教学对人才的培养.如何在沿袭数千年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法中调动学生的热情,增加师生的互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杨卫良;徐佳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根据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状况,分析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乡间、地区间存在的不均等现状,政府财政投入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采取文献查询与专家咨询方法,对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均等化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城乡和地区间服务不均等,成效差距较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地区间卫生投入差距依然突出.结论 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经费分配,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作者:李雪平;蒲川;吴海峰;何坪;张维斌;潘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群中体质量指数(BMI)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08~2010年入学新生共8 757例大学生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作为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超重肥胖者进行有氧运动干预.结果 BMI分别与SBP、DBP呈正相关(SBP:r=0.23,P=0.000,DBP:r=0.16,P=0.000),且SBP、DBP水平均表现为:肥胖组[(117.65±14.28)mm Hg,(75.65±9.55)mm Hg]大于超重组[(117.41±12.86)mm Hg,(74.78±8.91)mm Hg]大于体质量正常组[(111.78±11.38)mm Hg,(71.49±8.14)mm Hg]大于低体质量组[(107.85±10.66)mm Hg,(69.80±7.95)mm 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BMI增长而增高.对超重组及肥胖组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发现干预后人群的BMI、SBP、DBP及血压阳性率、正常血压高值阳性率[(22.93±2.74)mm Hg,(103.65±10.14)mm Hg,(69.62±7.83)mm Hg,2.4%,27.13%]均较未干预前[(26.50±3.07)mm Hg,(117.45±13.45)mm Hg,(74.93±9.02)mm Hg,6.1%,47.4%]下降,均P<0.05.结论 BMI增高对大学生血压水平有负面影响,可将BMI作为血压偏高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学生的肥胖及血压情况进行监测,通过控制他们的体质量来降低今后患高血压的危险.
作者:吴秋桃;胡蓉;叶春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SDF-1/RUNX1融合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并测定其滴度,为研究SDF-1/RUNX1融合蛋白介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定向募集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 全基因合成SDF-1-(GlySer)3-RUNX1片段,并在其两端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XhoI及EcoRI,经测序验证基因序列是否正确.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AD-SDF-1-(GlySer)3-RUNX1-IRES-GFP腺病毒载体,转染入293A细胞中进行包装,采用免疫法测定腺病毒滴度.结果 全基因合成SDF-1-(GlySer)3-RUNX1片段经测序验证基因序列正确,长约3 000 bp.将其连接至目的 载体pIRES2-EGFP,构建出含有SDF-1-(GlySer)3-RUNX1基因序列的GFP共表达质粒编号为B.以B质粒为模板,扩增出带attB1和attB2位点的SDF-1-(GlySer)3-RUNX1-IRES-EGFP片段,长约4 300 bp.采用BP重组系统将上述目的 片段重组到载体pDONR221,构建出BP重组质粒C.再采用LR重组系统将目的 序列重组到腺病毒载体pAD/CMV/v5-DEST上,构建出pAD-SDF-1-(GlySer)3-RUNX1-IRES-GFP腺病毒载体.经293细胞包装后,采用免疫法测定腺病毒滴度为1.03×1011 ifu/mL.结论 成功构建出SDF-11/RUNX1融合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且腺病毒滴度较高,有利于后续试验.
作者:罗红春;张红宾;秦波;汪嘉莉;刘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肿瘤因高发病率,高病死率而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肿瘤发生是多因素诱导,多阶段逐步发生的,目前传统方法不能有效的评估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肿瘤的复发及预后.高通量技术的出现将给肿瘤的临床检测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陈文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运用游离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清肝明目合剂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翼状胬肉患者运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术后口服本院内制剂清肝明目合剂.结果 68例患者68眼,随访6~18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47%.结论 游离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清肝明目合剂治疗翼状胬肉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量化评价斑块成分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以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血清中hs-CRP的关系.方法 对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IVUS-VH量化评价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成分,根据斑块成分分为2组,坏死成分大于或等于10%为观察组(n=146),坏死成分小于10%为对照组(n=154);均按常规进行经皮介入治疗(PCI)手术;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hs-CRP的表达水平;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以了解再狭窄与斑块成分和hs-CRP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1年后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3%∶1.2%;P<0.05);(2)观察组hs-CR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1.28±5.80)∶(1.57±0.49),P<0.01].结论 罪犯病变血管的斑块坏死成分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是否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指标之一.
作者:罗江宾;王天松;方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分为子宫栓塞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刮宫术前准备时间、刮宫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人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子宫栓塞组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费用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剖宫产瘢痕处妊娠具有快速、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方亮;周晓;毛世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B型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F)Ⅸ基因的突变类型与分布.方法 采集31例血友病B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对FⅨ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 31例血友病B患者共检出34种突变,其中1例为三重突变,6例为双重突变,另外发现新突变13种.结论 B型血友病的FⅨ基因突变分散,呈高度异质性.31例B型血友病患者的FⅨ基因上均发现有序列改变,为B型血友病患者基因缺陷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证据,发现了13种新突变,丰富了FⅨ基因突变谱.
作者:刘丹娟;李莉艳;李强;孙竞;钟梅;罗深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医用耗材是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是医院日常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医疗手段.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新材料的应用,尤其以人工器官、介入技术等为代表的高值耗材的广泛应用,更加凸显了加强医用耗材安全使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卫生部2010年出台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1].
作者:尹军;董尉;邓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的健康人.可以评估医生操作技能#能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是一种新的临床教学和能力评估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1].
作者:谢启超;陈正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血管疾病、冠脉疾病、周围动脉疾病等诸多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随着AS发病率的增高#而不断增加,人类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研究表明,AS是一种脂质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以血管壁内脂质沉积、炎症细胞聚集为特征[2],免疫反应贯穿于AS的始终.
作者:张溢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介绍本院的干预措施对内分泌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本科的清洁手术病例进行对照,回顾性调查分析干预前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干预手段通过宣传教育、行政干预和药师干预3个方面进行.结果 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由9.03 d下降到5.65 d,住院总费用下降了14.1%,抗菌药物费用下降了55.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80.4%下降到48.0%,术前0.5~2 h使用抗菌药物由17.8%上升到50.6%;但在药物选择和术后使用时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 本院干预措施能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干预方法有效、可行.
作者:王兰;龙宁;龙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相关耳聋基因突变,初步了解广州地区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后,收集广州地区52例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 rRNA及GJB3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52例耳聋患者中共检出18例带有耳聋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34.6%,其中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6例,杂合突变2例,299delAT纯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4例,杂合突变1例;线粒体12S rRNA A1555G均质突变4例.结论 广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耳聋相关基因检出阳性率、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携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贾蓓;李琦;宋兰林;刘思平;钟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将注射针头阻塞,在静脉输液时常需反复穿刺而损伤血管壁,易引起注射部位出血及渗液,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较大困难[1].本组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近4年间8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输液治疗,并与普通输液进行平行比较,发现PICC优势明显,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蒋希兰;冯英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一种包裹放射性核素的纳米药物,并对其理化性质及放射性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高分子纳米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载体,用放射线核素131I 作为包裹药物,通过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包裹131I 的PLGA纳米药物.并对其外观、形态及放射性特征进行观察分析,采用光镜、电镜及放射自显影术,检测其粒径、电位及其包裹放射性核素的能力.结果 通过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 的高分子纳米药物;光镜下观察其形态规则、呈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55±0.25)μm,电位为(-30.1±5.3)mv;包封率为(1.0±0.5)%;单个PLGA纳米药物的放射性活度约为1.1×10-2Bq,单个纳米药物的比活度为5.2×10-3Bq/nm3.体外放射自显影图像显影清晰,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 的纳米放射性微球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包封率,放射性自显影效果好,为对放射性核素抵抗或不敏感的肿瘤核素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方法和思路,为进一步包裹放射性核素的靶向性纳米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范永增;袁耿彪;朱晓娥;包建东;Li Chun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T肺功能成像技术对早期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表面遮盖显示(SSD) 3D-lung三维后处理技术、值域限定图像分割技术以及特殊的体积直方图软件1对30例早期尘肺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16排螺旋CT胸部平扫图像进行后处理.定性、定量比较二组的差异.结果 定性:对照组的3D-lung肺表面显示平滑的脏层胸膜;尘肺组显示肺表面局部凹陷.定量:尘肺组肺体积(3 730.4±603.6)cm3比健康者(4 114.8±742.2)cm3减小;而平均CT值尘肺组(-747.1±51.9)HU与对照组(-852.9±30.2)HU相比增大.2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体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稍有降低.结论 CT肺功能成像的多种技术能够定性、定量的观测到早期尘肺的纤维化及程度,结果客观、可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伊;吕富荣;盛波;夏露花;肖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