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磁导航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1例的疗效分析

邹文;朱美忠;胡天志;陈滔;张波;邓忠良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电磁导航
摘要:目的 探讨经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26个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患者椎体高度[(2.2±0.3)cm],Cobb's角[(7.6±4.5)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0.8)分]、活动能力评分[(1.3±0.8)分]与术前[分别为(1.8±0.5)cm、(28.6±3.5)度、(8.0±1.5)、(2.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而且视野清楚,减少人体X线辐射量,使手术变得更加安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该院经单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28椎)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24 h和15 d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0.7)、(2.3±0.8)分]低于术前[(7.8±0.7)分],P<0.05.术后24 h、15 d伤椎前缘平均高度[(19.6±3.2)、(19.5±3.0)mm]和椎体中线平均高度[(21.1±3.6)、(21.1±3.3)mm]及伤椎Cobb's角(12.8°±2.8°、13.1°±2.9°)与术前[(15.5±4.1)mm、(17.9±3.8)mm、26.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痛效果好、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且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庞彬;钟传礼;翁玄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伴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该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骨折疗效评价,优21例(56.8%),良9例(24.3%),可6例,死亡1例,优良率为81.1%.骨折愈合时间9~16周.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张怡五;邓天琼;陈永龙;蒲渝;王晓勇;肖洪;高卫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降钙素原在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100例,分为VAP组及非VAP组.检测两组于机械通气前、非VAP组于机械通气7 d后、VAP组于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炎症表现24 h内测定血清PCT、白细胞总数及晨时体温,并行X线胸片检查及支气管深部痰细菌培养鉴定.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PCT,PCT≥0.5 μg/L为阳性.结果 机械通气前两组PCT、白细胞计数及晨时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后VAP组PCT、血常规及早晨8:00时体温较机械通气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在VAP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监测血清PCT对VAP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代江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两种外展枕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外展枕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THA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使用引进的新技术梯形外展枕,对照组为改良后的外展枕.比较两组外展枕用于THA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翻身时间(5~10)min、侧卧耐受时间(10.0±1.3)min,舒适度(31.2%)和满意度(65.0%),与对照组[分别为(3~5)、(30.0±2.1)min、56.2%和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外展枕更利于THA后的患者.

    作者:贾尚琼;徐支南;李舜尧;蒋丽华;罗红梅;王丽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己酮可可碱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器官血流量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脾、肾血流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只.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经右股动脉10 min内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为(40±2.0)mm Hg,此后间断放血或回输血以维持此血压水平1.5 h,以4倍失血量的乳酸复方乳酸钠(LR)复苏休克大鼠,复苏量于1 h内经右颈外静脉由微量泵均匀泵入;治疗组大鼠于复苏45 min后经右颈外静脉插管按30 mg/kg加用PTX治疗,并以此时作为时相起点,治疗剂量PTX由生理盐水配成4 mL,其半量于5 min内均匀泵入,余量即2 mL于90 min由微量泵均匀泵入;对照组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3组大鼠4.5、6.5 h肝、脾及肾脏器官的血流量及8、16 h的成活数.结果 治疗组大鼠肝、脾及肾脏器官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X显著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LR复苏后肝、脾、肾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实验动物的存活率.

    作者:邓志龙;张晓星;李邦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的MM患者行SPECT及X线平片检查,将二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共207个病灶中,SPECT阳性检出率为80.19%,X线平片阳性检出率为60.8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7,P<0.01).核素显像对肋骨病灶的显示较X线更敏感(χ2=29.93,P<0.05),而颅骨病变则更适合行X线检查(χ2=27.84,P<0.01).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对MM的诊断及疗效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娜;宋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3例临床分析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耳廓软骨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病迅速,耳廓软骨可发生进行性坏死[1-2],造成耳廓变形,应积极处理.现将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患者3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男,34岁,在当地医院行右耳廓假性囊肿抽液治疗1周后来本院就诊.入院后第2天行耳廓假性囊肿切除术,采用囊肿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囊肿位于右耳廓上部,故沿囊肿周围耳轮脚切开皮肤、软骨,见软骨间有血性分泌物,清除分泌物,见软骨有糜烂,去除耳舟面的软骨,将耳舟皮肤切口对位缝合,并加压包扎.

    作者:邹冰;佟威;赵海云;凌威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尼曼皮克病伴继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报道

    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糖脂代谢异常性疾病[1-4].尼曼皮克病伴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Niemann-Pick disease with secondary sea-blue histiocytosis,NPD/SBH)则更少见.NPD是一组罕见的鞘磷脂沉积症,发病率为0.5/10万至1/10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多见于犹太人,多数起病于2~3岁,大多长不到成人,早期死亡,主要表现有肝脾大,血象改变,由间质性肺病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及少数神经系统症状.其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1-4].

    作者:黄永富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两种方法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7例,随机分为锁骨钩钢板组(A组,n=20,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及双Endobutton钢板组(B组,n=17,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锁骨钩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治疗费用、Constant 评分分别为(66.0±5.8)min、(9.2±0.9)cm、(23 159.2±940.1)元、(87.9±7.3)分,与双Endobutton钢板组[分别为(100.9±7.8)min、(5.9±0.6)cm、(18 096.2±872.4)元、(93.4±6.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高于双Endobutton钢板组(0.0%),P<0.05;锁骨钩钢板组Karlsson标准定性结果转化为定量数据后比较,其优良率(85.0%)低于双Endobutton钢板组(100.0%).结论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具有手术切口小、经济,对肩关节功能干扰较少,定量或定性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均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内固定不必取出等优点.

    作者:邹明;骆宇春;柏广富;刘树坤;张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早期抗真菌治疗拟诊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抗真菌治疗对拟诊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拟诊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6例患者中终确诊肺部真菌感染13例,诊断不明1例,排除诊断2例.13例确诊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1例.本组病例总体抗真菌治疗痊愈率37.5%,有效率62.5%.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临床和实验室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拟诊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早期应用抗真菌药物可能有益.

    作者:徐刚;何德全;谢利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大鼠跟腱损伤修复局部生长因子内源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测定损伤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过程中手术局部分泌型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21只大鼠切断单侧跟腱后立即以丝线修复,术后第1、3、5、7、14、21和28天分别处死3只实验大鼠.收集损伤局部及健侧跟腱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2、TGF-β3,骨形态形成蛋白(BMP)-12、BMP-13、BMP-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织连接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PDGFb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分泌型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第1、3、5、7、14、21和28天损伤修复测标本,TGF-β2表达水平高,其中术后第1、3、5天表达明显.BMP-13、BMP-14,VEGF和IGF表达水平基本相当,但较TGF-β2表达水平少.术后第7天,上述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减少.而TGF-β1在术后第21天达到大表达.对照组标本未测出相关生长因子RNA表达.结论 TGF-β2、BMP-13、BMP-14、IGF-1和VEGF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高表达,术后第7天显著降低.TGF-β1在术后第21天表达水平达大值.在肌腱损伤后局部综合应用上述生长因子可有效加快其愈合进程,增加肌腱修复后的强度,促进肌腱早期修复.

    作者:陈亮;尹良军;梁凯路;何通川;邓忠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综合干预对14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隶属于本院群众路社区服务中心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中选择年龄60岁以上、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280例,随机抽取法平均分为观察组140例,行综合医疗干预,对照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相关知识技能知晓率和依从性变化.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均优于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技能知晓率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作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模式.

    作者:弥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探讨强化糖尿病知识教育后200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生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是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减少糖尿病终点事件的目的.要实现血糖达标,就必须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教育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探讨糖尿病知识,强化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作者:张丽;赵锡丽;朱伟;蒋国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庆市中医药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 为重庆市中医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预测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该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结果 模型Ⅲ对重庆市中医药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需求的预测效果比模型Ⅰ、Ⅱ好.结论 选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Ⅲ为优模型预测重庆市各年中医药类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作者:吴海峰;何坪;邓宇;潘伦;周天寒;何丽芳;方明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骨转换的生化指标应用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减少.临床以疼痛、脊柱变形及发生脆性骨折为表现,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骨质疏松症已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由环境因素调节的一种多基因疾病.传统上,将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分为骨吸收和骨形成两类生化标志物,人体血液中含有与骨吸收、骨形成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骨转换速率可以通过测定血清中细胞代谢的特有产物而确定[1].

    作者:徐献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型猪经皮肾镜术复合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型猪经皮肾镜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健康雌性(阉割)荣昌小型猪32只,术中予以静脉泵入枸橼酸苏芬太尼3~4 μg·kg-1·h-1、咪唑安定0.15 mg·kg-1·h-1和盐酸氯胺酮15~20 mg·kg-1·h-1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小型猪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时间分别为(4.9±0.5)、(120.3±11.5)、(104.9±10.5)min;术中小型猪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为(103.9±8.8)次/min、(21.0±3.4)次/min、(96.8±1.8)%.结论 应用枸橼酸苏芬太尼、咪唑安定和盐酸氯胺酮复合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且无需气管插管的优点,是建立小型猪经皮肾镜模型实验中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阮定红;于文春;杨秀江;龙平华;邱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

    目前,治疗宫颈癌有效的方法是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其手术创面大,术区解剖变异大,易发生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8%~21%[1],国内为2.6%~44.9%[2],如不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使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恢复,将有30%~70%的患者在2周内需要再次留置尿管[3].研究显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与宫颈癌根治术后护理密切相关,现将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氧化亚氮吸入镇静对牙科治疗恐惧症患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氧化亚氮对舒缓牙科治疗恐惧症患者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10月本院口腔门诊牙科治疗恐惧症患者100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成:观察组(n=50)采用氧化亚氮吸入镇静下进行口腔操作;对照组(n=50)采用常规口腔操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患者心理测试,氧化亚氮吸入镇静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患者心理测试,揭示了口腔恐惧症产生机制,为临床建立舒缓恐惧心理的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种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患者41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3种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该院收治的严重Pilon骨折患者41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法;B组8例,采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C组15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法.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优良率(75.0%)略高于A组(72.2%)和C组(73.3%).结论 采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

    作者:罗逸林;陈业平;邓忠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报道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07年其被列为新的独立性疾病,属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类.自1998年Komori等[1]首先报道并命名9例PGNT以来,目前国内外报道也不多.现将2008年10月本院收治PGNT患者1例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刘翔宇;王汉东;樊友武;李劲松;王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