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影响因子:1.79
  • 创刊:1972
  • 周期:旬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7
  • 全年订价:7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学杂志   2012年15期文献
  • 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该院经单侧入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28椎)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24 h和15 d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0.7)、(2.3±0.8)分]低于术前[(7.8±0.7)分],P<0.05.术后24 h、15 d伤椎前缘平均高度[(19.6±3.2)、(19.5±3.0)mm]和椎体中线平均高度[(21.1±3.6)、(21.1±3.3)mm]及伤椎Cobb's角(12.8°±2.8°、13.1°±2.9°)与术前[(15.5±4.1)mm、(17.9±3.8)mm、26.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痛效果好、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且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庞彬;钟传礼;翁玄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种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患者41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3种术式治疗严重Pilon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该院收治的严重Pilon骨折患者41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法;B组8例,采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C组15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法.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B组优良率(75.0%)略高于A组(72.2%)和C组(73.3%).结论 采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

    作者:罗逸林;陈业平;邓忠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大鼠肌腱愈合过程中BMP-12、BMP-13和BMP-14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 研究大鼠跟腱伤口愈合过程中BMP-12、BMP-13、BMP-14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择7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56只为实验组,均使用麻醉机面罩给氧和异氟醚麻醉成功后,将右后爪的跟腱横行切断,使用单股的Prolene线缝合.分别于术后第1、3、5、7、14、21及28 d取8只SD大鼠进行肌腱观察;同一动物的左后爪跟腱作为对照组.提取肌腱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各个时间点BMP-12、BMP-13、BMP-14的表达水平.结果 BMP12、BMP-13、BMP-14基因在实验组的各个检测时间点都有表达,而在对照组没有表达.BMP-12基因在第1~28天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第1~7天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第14~28天表达水平较高;BMP-13基因第1~5天的表达水平持续升高,第7~28天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BMP-14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BMP-13相似.结论 正常无损伤的肌腱没有明显的BMP-12、BMP-13、BMP-14基因表达.当肌腱损伤后,BMP-12、BMP-13、BMP-14基因表达被激活,增加的生长因子可能参与了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机制,其中BMP-12可能是目前发现的在韧带/肌腱形成、发育和创伤修复中关键的生长因子.

    作者:尹良军;罗小辑;黄伟;陈亮;胡宁;何百成;罗进勇;左国伟;He Tongchuan;邓忠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两种方法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该院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7例,随机分为锁骨钩钢板组(A组,n=20,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及双Endobutton钢板组(B组,n=17,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锁骨钩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治疗费用、Constant 评分分别为(66.0±5.8)min、(9.2±0.9)cm、(23 159.2±940.1)元、(87.9±7.3)分,与双Endobutton钢板组[分别为(100.9±7.8)min、(5.9±0.6)cm、(18 096.2±872.4)元、(93.4±6.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高于双Endobutton钢板组(0.0%),P<0.05;锁骨钩钢板组Karlsson标准定性结果转化为定量数据后比较,其优良率(85.0%)低于双Endobutton钢板组(100.0%).结论 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具有手术切口小、经济,对肩关节功能干扰较少,定量或定性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均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内固定不必取出等优点.

    作者:邹明;骆宇春;柏广富;刘树坤;张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骨转换的生化指标应用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减少.临床以疼痛、脊柱变形及发生脆性骨折为表现,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骨质疏松症已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由环境因素调节的一种多基因疾病.传统上,将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分为骨吸收和骨形成两类生化标志物,人体血液中含有与骨吸收、骨形成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骨转换速率可以通过测定血清中细胞代谢的特有产物而确定[1].

    作者:徐献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两种外展枕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外展枕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THA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使用引进的新技术梯形外展枕,对照组为改良后的外展枕.比较两组外展枕用于THA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翻身时间(5~10)min、侧卧耐受时间(10.0±1.3)min,舒适度(31.2%)和满意度(65.0%),与对照组[分别为(3~5)、(30.0±2.1)min、56.2%和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外展枕更利于THA后的患者.

    作者:贾尚琼;徐支南;李舜尧;蒋丽华;罗红梅;王丽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1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疼痛完全缓解39例,基本缓解18例,缓解不明显者4例(均为陈旧性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基本正常41例,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差者20例.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对缓解腰痛明显且起效快,尤其适用于新鲜骨折患者,老年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何卫斌;冉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电磁导航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21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技术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26个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患者椎体高度[(2.2±0.3)cm],Cobb's角[(7.6±4.5)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0.8)分]、活动能力评分[(1.3±0.8)分]与术前[分别为(1.8±0.5)cm、(28.6±3.5)度、(8.0±1.5)、(2.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在电磁导航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而且视野清楚,减少人体X线辐射量,使手术变得更加安全.

    作者:邹文;朱美忠;胡天志;陈滔;张波;邓忠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伴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该院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骨折疗效评价,优21例(56.8%),良9例(24.3%),可6例,死亡1例,优良率为81.1%.骨折愈合时间9~16周.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张怡五;邓天琼;陈永龙;蒲渝;王晓勇;肖洪;高卫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效果对比.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96.7%)高于对照组(76.7%),P<0.05.结论 外固定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内固定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马海民;韩宝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体会

    目的 探讨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该院采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或同时椎管减压)治疗的5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骨折椎体为T10~L2.手术中先徒手置钉,共置钉200枚,然后透视检查,位置不良20枚(约10%),位置不良者调整.结果 经10~24个月随访,椎体高度由术前的前缘平均30%和后缘80%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0%和后缘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1°,恢复为术后平均2°.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好转5例,其余30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文坤树;蒋波;蔡勇平;张家金;高新民;高劲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大鼠跟腱损伤修复局部生长因子内源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测定损伤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过程中手术局部分泌型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21只大鼠切断单侧跟腱后立即以丝线修复,术后第1、3、5、7、14、21和28天分别处死3只实验大鼠.收集损伤局部及健侧跟腱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2、TGF-β3,骨形态形成蛋白(BMP)-12、BMP-13、BMP-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织连接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PDGFb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分泌型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第1、3、5、7、14、21和28天损伤修复测标本,TGF-β2表达水平高,其中术后第1、3、5天表达明显.BMP-13、BMP-14,VEGF和IGF表达水平基本相当,但较TGF-β2表达水平少.术后第7天,上述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减少.而TGF-β1在术后第21天达到大表达.对照组标本未测出相关生长因子RNA表达.结论 TGF-β2、BMP-13、BMP-14、IGF-1和VEGF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高表达,术后第7天显著降低.TGF-β1在术后第21天表达水平达大值.在肌腱损伤后局部综合应用上述生长因子可有效加快其愈合进程,增加肌腱修复后的强度,促进肌腱早期修复.

    作者:陈亮;尹良军;梁凯路;何通川;邓忠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妊娠期妇女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8例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妊娠期妇女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38例妊娠期妇女并发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 轻微疼痛2例,中度疼痛23例,重度疼痛13例.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34±0.9)分低于治疗前VAS评分[(5.94±1.2)分].结论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均能获满意的疗效.

    作者:林芸;晏铮剑;冉素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经皮中央纵向穿刺技术在治疗6例骶骨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中央纵向穿刺技术在治疗骶骨转移性肿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C型臂X线引导下应用经皮中央纵向穿刺技术治疗骶骨转移性肿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1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每椎平均手术时间21.3 min.S1、S2、S3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分别为4.2、2.8、2.0 mL,骨水泥外漏1椎(S3),无神经损害并发症发生.术后3 d VAS评分[(3.25±0.90)分]较术前[(6.25±1.09)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 通过中央纵向穿刺途径行经皮骶椎成形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适于对骶骨转移性肿瘤的穿刺活检及强化治疗.

    作者:晏铮剑;邓忠良;柯珍勇;陈富;陈亮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输尿管阴道瘘患者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阴道瘘的病因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2年8月至2010年8月四川省南充市身心医院和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输尿管阴道瘘患者32例,按治疗方法分成两组,A组8例,采用内镜治疗;B组24例,采用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Ⅰ期治愈率A组(50%)低于B组(95.8%),P<0.05.结论 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效果明显优于内镜治疗.

    作者:李晓荣;伍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的MM患者行SPECT及X线平片检查,将二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共207个病灶中,SPECT阳性检出率为80.19%,X线平片阳性检出率为60.8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7,P<0.01).核素显像对肋骨病灶的显示较X线更敏感(χ2=29.93,P<0.05),而颅骨病变则更适合行X线检查(χ2=27.84,P<0.01).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对MM的诊断及疗效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娜;宋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降钙素原在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100例,分为VAP组及非VAP组.检测两组于机械通气前、非VAP组于机械通气7 d后、VAP组于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炎症表现24 h内测定血清PCT、白细胞总数及晨时体温,并行X线胸片检查及支气管深部痰细菌培养鉴定.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PCT,PCT≥0.5 μg/L为阳性.结果 机械通气前两组PCT、白细胞计数及晨时体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后VAP组PCT、血常规及早晨8:00时体温较机械通气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在VAP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监测血清PCT对VAP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代江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联合用药对4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联合用药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该院血液科采用联合用药方法治疗IFI的血液病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7.1%)低于良性血液病患者(74.1%),P<0.05.接受化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53.3%),低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率(76.9%).结论 联合抗真菌治疗在血液病患者中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可行、有效的,且耐药性好.

    作者:郑玉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VIP、CBM、万方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等,并辅以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设备厂商资料及所有检索到的文献.收集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扁桃体切除术作为试验组,常规扁桃体剥离术作为对照组,提取有效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随机对照试验7篇,前瞻性队列研究3篇,病例对照研究1篇,分析得出试验组术后出血率为6.49%,对照组为3.28%.剔除方法学评分较低的研究(3篇),进行Meta分析,试验组出血发生率为5.58%,对照组为4.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95%CI:0.60~3.04,Z=0.74,P=0.46);试验组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为5.20%,对照组为3.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3,95%CI:0.65~3.59,Z=0.98,P=0.32).结论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术后出血发生率的比较无差别,由于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其他方面已经证实了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春林;李春雷;刘兆辉;林季珍;安伟;陈新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挖除术对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2种子宫动脉阻断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1月8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患者和西南医院子宫肌瘤患者1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腹腔镜子宫动脉永久阻断术(PAB)组(n=64)行PAB加子宫肌瘤挖除术(LM);腹腔镜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TAL)组(n=50)行TAL加LM;对照组(n=50)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比较3组患者术后复发、妊娠和生育情况.结果 术中失血量PAB组和TAL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肌瘤复发率PAB组明显低于TAL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AB能降低子宫肌瘤复发率;TAL对生育功能无影响,但不能降低子宫肌瘤复发率.

    作者:刘禄斌;张光金;徐惠成;陈勇;梁志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不同途径给予重组人肠三叶因子对烧伤后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小肠三叶因子(rhITF)对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10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8)、烧伤对照组(B组,n=32)、肠三叶因子灌胃给药组(IG组,n=32)和rhITF皮下注射组(SC组,n=32).观察伤前及烧伤后 1、3、5、7 d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不同途径给予rhITF对其的影响.结果 烧伤后肠黏膜损伤指数、通透性、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明显高于C组,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和肠黏膜厚度则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IG组和SC组小鼠的损伤指数、通透性和DAO活性明显降低(P<0.05),黏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与SC组比较,IG组的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 rhITF能有效减轻烧伤后肠道损伤,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通过胃肠途径给予肠三叶因子的疗效更佳.

    作者:王焕;吴修文;吴炜;张勇;万千雪;金星;徐淑秀;彭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组人肠三叶因子减轻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的作用及期机制.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8只)、烧伤对照组(B组,每个时相点8只)和rhITF治疗组(ITF组,每个时相点8只).观察伤前及烧伤后 1、3、5、7 d小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同时检测伤后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烧伤小鼠的REE、TNFα、LPS、IL-1和 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烧伤前水平(P<0.05),两组比较,ITF组小鼠REE明显低于B组,平均降幅达25%左右.与之对应,血浆LPS、TNF-α、IL-1和 IL-6含量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rhITF能减轻烧伤后肠道受损程度,降低烧伤小鼠血中炎症介质水平,从而减轻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

    作者:吴修文;王焕;吴炜;张勇;万千雪;金星;徐淑秀;彭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肥大细胞、神经纤维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神经纤维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D)患者不同肠段中有无数量及形态变化以及在H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HD患者肠组织标本为实验组.选择10例尸检患儿(死于非消化道疾病)直肠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甲苯胺蓝化学染色法、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复合染色法处理,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 镜下肥大细胞主要集中在肠段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与神经纤维毗邻,HD患者痉挛段肥大细胞较对照组及扩张段明显增多(P<0.05),脱颗粒明显,黏膜下层S-100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强(P<0.05),肥大细胞密度与神经纤维的密度及面积具有相关性(r=0.573,P<0.01;r=0.514,P<0.01).结论 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关系密切,两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在H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士奇;金先庆;朱进;张艳;丁雄辉;孙艳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分析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女性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取外周血2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表达阳性率(3.18±1.97)%较对照组(20.56±4.37)%低(P<0.05).结论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

    作者:周培媚;路永红;熊霞;姚丽萍;顾兰秋;树瑜;陈前明;吴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左金丸醇提物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左金丸醇提物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7.81、15.63、31.25、62.5、125、250、500 μg/mL)的左金丸醇提物分别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胃癌MKN45细胞,24、48、72 h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左金丸醇提物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时凋亡相关蛋白Bax、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MKN45细胞组、左金丸醇提物低剂量(40 μg/mL)组、左金丸醇提物高剂量(180 μ/mL)组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28±0.105)%、(3.27±0.702)%、(7.7±0.7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左金丸醇提物低、高剂量作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MKN45细胞24 h后,PARP蛋白(89×103)、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凋亡率上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左金丸醇提物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ax、PARP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胃癌MKN45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汤庆丰;刘宣;葛艳;周宁;周利红;孙健;季青;高虹;李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格列齐特Ⅱ与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格列齐特Ⅱ和二甲双胍对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格列齐特Ⅱ组(n=40),口服格列齐特Ⅱ片剂每日80 mg;二甲双胍组(n=40),每日口服750 mg二甲双胍肠溶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格列齐特Ⅱ与二甲双胍均能显著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治疗作用无明显差异,但二者的作用人群略有区别.

    作者:朱一帆;陈琦;姜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氧化亚氮吸入镇静对牙科治疗恐惧症患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氧化亚氮对舒缓牙科治疗恐惧症患者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10月本院口腔门诊牙科治疗恐惧症患者100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成:观察组(n=50)采用氧化亚氮吸入镇静下进行口腔操作;对照组(n=50)采用常规口腔操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患者心理测试,氧化亚氮吸入镇静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患者心理测试,揭示了口腔恐惧症产生机制,为临床建立舒缓恐惧心理的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综合干预对14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隶属于本院群众路社区服务中心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中选择年龄60岁以上、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280例,随机抽取法平均分为观察组140例,行综合医疗干预,对照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相关知识技能知晓率和依从性变化.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均优于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技能知晓率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作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模式.

    作者:弥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甘桔冰梅片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甘桔冰梅片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门诊诊治的慢性咽炎患者5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300)给予甘桔冰梅片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n=240)给予银黄含片加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0 d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79.6%),P<0.05.结论 甘桔冰梅片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咽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孟胜环;李翠乔;马金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早期抗真菌治疗拟诊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抗真菌治疗对拟诊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拟诊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6例患者中终确诊肺部真菌感染13例,诊断不明1例,排除诊断2例.13例确诊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1例.本组病例总体抗真菌治疗痊愈率37.5%,有效率62.5%.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临床和实验室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拟诊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早期应用抗真菌药物可能有益.

    作者:徐刚;何德全;谢利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3例临床分析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耳廓软骨膜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病迅速,耳廓软骨可发生进行性坏死[1-2],造成耳廓变形,应积极处理.现将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患者3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1:男,34岁,在当地医院行右耳廓假性囊肿抽液治疗1周后来本院就诊.入院后第2天行耳廓假性囊肿切除术,采用囊肿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囊肿位于右耳廓上部,故沿囊肿周围耳轮脚切开皮肤、软骨,见软骨间有血性分泌物,清除分泌物,见软骨有糜烂,去除耳舟面的软骨,将耳舟皮肤切口对位缝合,并加压包扎.

    作者:邹冰;佟威;赵海云;凌威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尼曼皮克病伴继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报道

    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NPD)又称鞘磷脂沉积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糖脂代谢异常性疾病[1-4].尼曼皮克病伴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Niemann-Pick disease with secondary sea-blue histiocytosis,NPD/SBH)则更少见.NPD是一组罕见的鞘磷脂沉积症,发病率为0.5/10万至1/10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多见于犹太人,多数起病于2~3岁,大多长不到成人,早期死亡,主要表现有肝脾大,血象改变,由间质性肺病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及少数神经系统症状.其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1-4].

    作者:黄永富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报道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07年其被列为新的独立性疾病,属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类.自1998年Komori等[1]首先报道并命名9例PGNT以来,目前国内外报道也不多.现将2008年10月本院收治PGNT患者1例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刘翔宇;王汉东;樊友武;李劲松;王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在中国为9.4%~10.4%[1].它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对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现将本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共21例的临床观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探讨强化糖尿病知识教育后200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生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是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减少糖尿病终点事件的目的.要实现血糖达标,就必须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教育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探讨糖尿病知识,强化教育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作者:张丽;赵锡丽;朱伟;蒋国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14名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体会

    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紧急的危险情况之一,而多种心脏疾病均可以导致患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1].近年来随着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的逐年增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触电、窒息、溺水及某些药物中毒等也可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时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临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CPR技术[2].然而,目前的复苏成功率依然很低,即使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尚不及5%,而中国则不到1%.在部分医院,临床护士仅在学校学习过CPR技术,毕业后很少参加CPR技术的模拟培训,对这项技术常感到不自信,甚至不会实施有效的CPR[3].

    作者:朱英华;董荔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论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医学高等院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为了培育新时期合格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将德育教育工作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要搞好关系到学生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等主旋律的教育,还应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的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张绍兰;程晓刚;金虹;高永翔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通过临床教学途径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实践

    对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来说,临床教学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4].特别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医疗矛盾突出,对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显得尤为重要[5-6].因此,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高低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道德、医患沟通技巧、法律意识等.本院为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作为基层医院,为了更好地贯彻实行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医学人才,鼓励教师努力做好临床教学工作,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并规定医务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必须通过临床教学考核,主要包括教学讲课和教学查房考核,方可有资格申报上一级技术职称.现将近5年来的实践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康莲;杨秀江;邱明;赵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构建ICU专科护士培训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造就一批综合素质全面,技术水平过硬,专科护理水平较高的专业护理人才,已成为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1].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为适应重症治疗建立的特殊护理单元.本院ICU自2007年起担任本市ICU专科护士培训班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培训,2009年以来开始探索培养临床专科护理人才的实用模式,由此建立了专科培训团体,丰富并完善了培训课程体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登芬;杨文群;程丽霞;黄青青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己酮可可碱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器官血流量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脾、肾血流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只.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经右股动脉10 min内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为(40±2.0)mm Hg,此后间断放血或回输血以维持此血压水平1.5 h,以4倍失血量的乳酸复方乳酸钠(LR)复苏休克大鼠,复苏量于1 h内经右颈外静脉由微量泵均匀泵入;治疗组大鼠于复苏45 min后经右颈外静脉插管按30 mg/kg加用PTX治疗,并以此时作为时相起点,治疗剂量PTX由生理盐水配成4 mL,其半量于5 min内均匀泵入,余量即2 mL于90 min由微量泵均匀泵入;对照组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3组大鼠4.5、6.5 h肝、脾及肾脏器官的血流量及8、16 h的成活数.结果 治疗组大鼠肝、脾及肾脏器官的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X显著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LR复苏后肝、脾、肾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实验动物的存活率.

    作者:邓志龙;张晓星;李邦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型猪经皮肾镜术复合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型猪经皮肾镜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健康雌性(阉割)荣昌小型猪32只,术中予以静脉泵入枸橼酸苏芬太尼3~4 μg·kg-1·h-1、咪唑安定0.15 mg·kg-1·h-1和盐酸氯胺酮15~20 mg·kg-1·h-1维持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小型猪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时间分别为(4.9±0.5)、(120.3±11.5)、(104.9±10.5)min;术中小型猪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为(103.9±8.8)次/min、(21.0±3.4)次/min、(96.8±1.8)%.结论 应用枸橼酸苏芬太尼、咪唑安定和盐酸氯胺酮复合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且无需气管插管的优点,是建立小型猪经皮肾镜模型实验中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阮定红;于文春;杨秀江;龙平华;邱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

    目前,治疗宫颈癌有效的方法是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其手术创面大,术区解剖变异大,易发生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3.8%~21%[1],国内为2.6%~44.9%[2],如不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使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恢复,将有30%~70%的患者在2周内需要再次留置尿管[3].研究显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与宫颈癌根治术后护理密切相关,现将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Sox2参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调控的研究进展

    Sox(sry-related high-mobility-group box-containing)基因家族早由Gubbay等[1]在Y染色体缺失的小鼠内发现.该基因家族分布广泛,迄今为止,在果蝇、鸟类、鱼类、爬行类、哺乳类以及人类等生物物种体内已发现有超过30种该家族的基因或基因片段存在.主要编码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结构上与SRY/sry(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相关的核转录因子.根据其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可以分为10个亚群,主要包括A、B、C、D、E、F、G、H、I、J等.所编码的蛋白参与了早期胚胎形成与发育、神经发育、性别决定、细胞命运决定乃至肿瘤发生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2-5].

    作者:许森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黔南州少数民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2例患者自我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黔南州少数民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COPD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COPD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COPD诊断、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康复锻炼等的认知较差.结论 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知非常重要,社区应长期进行COPD知识防治的宣教.

    作者:戎军;方银;田浪;王绍红;肖云波;吴熙;罗普荣;杨世群;周世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庆市九龙坡区流动性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实践与评价

    目的 探讨通过地区性干预模式的建立,达到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和蔓延的目的.方法 建立一套以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实施多年的干预活动,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对干预效果和模式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5年的实践,地区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得到建立,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得到提高,综合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 以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的流动人口综合干预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可以推广.

    作者:姚远;熊鸿燕;李大兴;李南;易辉容;龙前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视脊神经根卡压综合征的诊断与微创治疗

    脊神经根卡压综合征(spinal nerve root entrapment syndrome)的概念先由Arnoldi等[1]在1976年提出,用于涵盖一系列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性症状的脊柱疾患.这在早期影像学检查手段缺乏、只能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出脊神经根被压迫进行诊断和决定手术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随后,一些造成神经根卡压的疾病及神经根卡压的影像学证据被明确,从而一度很少用脊神经根卡压综合征这个诊断,更多地使用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疾病诊断.近年来,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不少微创脊柱外科医师逐渐认识到,不同疾病及创伤引起的神经根性机械压迫为共同临床病理表现时,采用相同的微创减压技术即可获得显著疗效.基于此,神经根卡压综合征又开始受到重视.

    作者:邓忠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庆市中医药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 为重庆市中医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预测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该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结果 模型Ⅲ对重庆市中医药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需求的预测效果比模型Ⅰ、Ⅱ好.结论 选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Ⅲ为优模型预测重庆市各年中医药类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作者:吴海峰;何坪;邓宇;潘伦;周天寒;何丽芳;方明金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