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虹
新生儿由于刚刚出生,身体状况较差,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极易发生呕吐现象.鉴于此,本文对部分通过临床进行了观察,分析了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护理措施.
作者:赵灵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头溢液乳腺病变的X线特点,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分析.结果 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导管癌11例,导管扩张症23例,导管增生伴炎症5例.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内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导管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刘传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医务工作者树立的光辉典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白求恩精神日趋淡化,新时期弘扬白求恩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白云;李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高危孕妇产前检查资料分析,提高孕妇系统管理质量,为制定预防高危妊娠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按照广西高危妊娠孕前评分标准,对2693例在我院产前检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系统管理,录入妇幼管理系统,定期监护管理.结果 高危妊娠的发生率 23.27%,高危因素居前5位依次是:胎位不正、疤痕子宫、过期妊娠、骨盆异常、不良孕产史.结论 通过对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管理,及时筛查高危,给予监护和处理及随访,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毛锦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合理用药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的重要举措.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由于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合理用药涉及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只有在医、药、护、患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作者:武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针对国内外老年护理学的教学现状,分析老年护理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探讨老年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在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更好地适应今后实际工作需要.
作者:程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两种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对根管冲洗的方法对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下颌第一前磨牙牙髓病变已波及根髓,牙髓部分坏死但无根尖周炎的恒牙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根管预备的过程中,在根管内冲洗的阶段,采用细小根管器械在充盈冲洗液的根管内上下搅动后再冲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3%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全部患牙经常规FC棉捻根管内消毒一周作细菌学培养.比较和了解两种冲洗方法可能存在的对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根管内细菌学检查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在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结论 用细小根管器械在充盈冲洗液的根管内上下搅动后继续冲洗,使根管扩挫过程中扩挫下来的感染牙本质碎屑能尽可能充分冲洗干净,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疗效,减少根尖感染机会.
作者:陈文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4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第一位是中草药(18/48,37.5%),其次为抗结核药(8/48,16.7%)、抗生素(6/48,12.5%)等.其中,肝细胞损伤型占52.1%(25/48),胆汁淤积型占18.8%(9/48),混合型占29.2%(14/48).结论 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应引起重视.
作者:麻继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46例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缺铁性贫血的老年患者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均发现有原发病的基础,其中以消化道肿瘤多见.结论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老年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王玉红;张婧婧;牛新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34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观察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两组比较*9字2=43.83,P<0.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本文从缺血性脑卒再发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着重讲解了中西医结合预防缺血性脑卒再发的方法.后得出:采用中西医结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作者:朱永茂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吊庄地区从2004年实施免费救助项目以来,针对住院分娩率低、孕产妇死亡率较高的实际情况,通过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立并加强镇卫生院建设和技术培训,减免孕产妇保健服务费用,加大健康教育和督导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住院分娩率.
作者:郭银霞;贺艳宁;戴美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哮喘患者6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方法治疗哮喘65例患儿6个月后疗效统计:临床治愈的有39例,占60%;显效(喘憋症状消失或减轻,呼吸平稳、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轻)17例,占26.2%;有效(喘憋明显减轻,精神状况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6例,占9.2%;无效(症状及体征改善轻微或无改善)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能起到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并重的作用,即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又明显缩短疗程,减轻哮喘患儿的痛苦及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
作者:余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法在临床急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实习的五年制本科生7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36人)和对照组(36人),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降阶梯思维法教学,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4周实习结束后分析比较学生的兴趣满意度和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兴趣满意度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阶梯思维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应急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识别及处理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唐丽;卢腾;刘秀兰;彭文峰;黄艳娟;周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湖北省秭归县门诊统筹补偿制度的运行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为门诊统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确定秭归县一个乡及下属三个村为调查对象,采取直接调取医疗卫生机构数据资料等方法获取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农民受益方面,农民受益面扩大,补偿人次数快速增加,并且促进了门诊病人合理的流向村卫生室;②存在一些问题,门诊医疗费用增长迅速,实际补偿比未增反降.结论 门诊统筹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
作者:王国训;刘云云;曾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应用双套冠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10例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经控制血糖和牙周治疗后应用双套冠修复,通过治疗后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牙槽骨边缘骨高度的变化和患者的自我感觉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共制作双套冠义齿14件,随访时间为1年~2年,经治疗后,牙齿松动度和牙周袋深度逐渐减小,牙槽骨边缘的骨高度基本不变,患者对修复效果基本满意.结论 控制血糖和牙周治疗后,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列缺损应用双套冠修复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昭日格图;孙婧;李利;邵文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膜早破、宫颈水肿、宫缩乏力及产程延长等为头位难产的临床特征.结论 重视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发现难产征象并及时进行干预处理,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
作者:农桂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全面提高病区护理质量.方法 由病区护士中选拔一至二名专业护士,工作重点对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了全面、全员、全程的督导监控.结果 专业护士持续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结论 专业护士参与病区质控,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形成大家共同参与的管理方式激活护理队伍有利于护理队伍人才培养.
作者:梅益萍;何学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隐形义齿在临床应用上的利与弊.方法 总结273例隐形义齿,其中,男141例,女152例,年龄20~70岁,单个前牙缺失97例,单个后牙缺失69例,连续两个以上前牙缺失45例,连续两个以上后牙缺失27例,牙列间缺失29例,后牙缺失16例,均行隐形义齿修复.结果 成功237例,失败36例,成功率是87%.结论 隐形义齿在美观,耐用,预防食物嵌塞方面明显优于局部可摘义齿,在固位,稳定及咀嚼功能的恢复上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无明显差异,在修复上,后牙游离缺失,不适合做隐形义齿.
作者:潘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