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霞
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代谢及需求的分析,对其的喂养时间、喂养方法以及喂养不耐受的预防进行总结,寻求一种适合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方法,使其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及护理,满足营养方面的特殊需求,在体格和智力发育上不落后于足月儿.
作者:陈桂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提高重复性呼吸机管道及附件的消毒质量,探讨呼吸机管道及附件消毒方法.方法 选择在ICU、急诊内科等科室180例病人使用过的呼吸机管道及附件,随机分成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一组用传统的消毒方法把呼吸机管道及附件放在含氯消毒剂(浓度为1200mg/升)浸泡.第二组把呼吸机管道及附件包好用高压蒸汽消毒.第三组把呼吸机管道及附件用纸塑包装密封好用环氧乙烷消毒.对三组呼吸机管道及附件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 与结论环氧乙烷消毒方法、高压蒸汽消毒方法都比含氯消毒剂效果好.
作者:刘丛静;袁迎春;刘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200例胸腔积液患者,游离性积液93例,包裹性积液48例,多房性积液31例,肺底部(21例)和肺间积液(7例)为28例,经定位穿刺超声检出率及定位成功率均为100%,无一例漏诊.结论 超声相对于X线、CT在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尤其是包裹性、局限性肺底部和肺间积液更准确,可迅速确定其深度及佳穿刺部位,且能大致定量,对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43例褥疮病人的治疗,总结临床外科褥疮的发生原因、易发部位、褥疮的分期和分度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褥疮患者应用科学综合治疗,在药物、物理、饮食、外科手术治疗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结果 15例因原发病医治无效死亡外,其他28例褥疮患者均治愈.结论 及时采取褥疮的内、外科综合治疗,能大大降低褥疮的发生率,同时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志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骨肉瘤临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以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骨肉瘤患者50人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护理方式.结果 病情好转继续治疗49例,死亡1例.结论 良好的护理工作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作者:李芸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联合赛庚啶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次/d,睡前两小时口服赛庚啶2mg.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1次/d.两组均局部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并辅以身心健康教育.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记录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5%.结论 西替利嗪联合赛庚啶治疗老年性皮肤例瘙痒症患者疗效明显,依从性较好.
作者:罗焕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利胆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是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王良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压疮(pressure sores)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易发生在一些骨质凸出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跟部等,常见于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大的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的感染,甚至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压疮的防治一直是护理学的一大难题,因此,通过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压疮的发生,提高和缩短压疮的治疗时间,是防治压疮的关键之处.
作者:张玲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30例因肩锁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病人观察异丙酚加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先静注芬太尼1μg/kg,接着静注异丙酚1.8mg/kg,注射速度4mg/s.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对循环功能影响较轻,但对呼吸功能扔有明显抑制.呼吸频率减慢的发生率为52.3%.SPO2下降发生率为59.6%,但在5min内均自行恢复.结论 异丙酚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手法复位简便易行,诱导迅速舒适,苏醒快而完全,但应注意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抑制.
作者:李红艳;张素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应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76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术后应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结果 60例均获随访,时间5~12个月.优45膝,良21膝,可6膝,差4膝,优良率85.5%,有效率93.4%.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配合应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马少波;舒化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应用于脊柱手术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探讨舒芬太尼PCIA的有效安全浓度.方法 选择择期脊柱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S1组:1.0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S2组:1.2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S3组:1.5μg/ml舒芬太尼+80μg/ml恩丹西酮.应用PCA泵LCP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ml背景输注2ml/h PCA 2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术后4、8、12、24、48h各时间点的不良反应和镇痛效果.结果 镇痛效果S1组较差(P<0.05),S2组、S3组相当,镇静、恶心、呕吐发生率S1、S2组低于S3组(P<0.05).结论 1.2μg/ml的舒芬太尼为合适镇痛浓度,可有效安全地用于脊柱手术术后PCIA的镇痛治疗.
作者:黄伟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方法 选取我院近五年内进行胃癌手术的病例,以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始时间为标准进行分组,4h,6h,8h三组实验组,12h及以后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例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肠蠕动,通气等方面,早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多了腹胀报告.结论 术后6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病人胃肠道恢复的效果佳.
作者:孟刚;陈晓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显示中国胃癌人口调整死亡率为男性40.8/10万,女性18.6/10万,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比例不足10%[1].近期国内、外的临床研究[2-4]表明胃癌的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及生存时间,这一治疗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Frei[5]于1982年首先提出了新辅助化疗的概念.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系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或局部化疗,是在治疗头颈、乳腺、膀胱、前列腺等部位实体肿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1989年Wilke等首先[6]报道了新辅助化疗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由于患者在化疗时在焦虑、恐惧、怀疑及否认等心理问题,且化疗的毒副反应更易出现,反应更明显.本文针对胃癌患者于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的静脉炎、药物外渗、恶心呕吐、心理障碍等不良反应及饮食指导从护理方面作一讨论.
作者:杨磊;刘东霞;卢海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观察20例转移性实体肿瘤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在17例可评价病例中,PR4例(23.5%)、SD8例(47.1%)、PD5例(29.5%),有效率为23.5%,疾病控制率为70.6%;恩度联合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10例(50%),心脏毒性6例(30%),出血3例(15%),胃肠道反应7例(35%);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实体肿瘤是安全的,并且显示抗瘤活性,有一定协同作用;用药期间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和出血倾向;为了及时发现和(或)减轻患者治疗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蔡丽容;刘东霞;陈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利用可吸收张力带生物学固定治疗老年髌骨骨折的应用研究.方法 本组老年患者36例,平均71岁.采用PDSⅡ结合可吸收螺钉(他喜龙 TAKIRON,聚左旋丙交酯(FIXSORB)全螺纹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结果 本组随访6个月~24个月,按陆裕朴[3]关节功能评定法:优 28例,良6例,可2例.疗效均满意.结论 利用可吸收张力带生物学固定治疗老年髌骨骨折符合内固定BO理论,遵循了生物学固定的原则即BO,生物的合理的接骨观点.
作者:张彦东;马占忠;韩斌;李治斌;肖京;朱庆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医德风尚,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医学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高校学生医德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医学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为学校医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性指导意义.
作者:颜志浪;韩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3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
作者:丁安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由于生物制品专利保护到期以及价格、规模等因素为生物仿制药物提供了大量的市场和机会.本文就生物制品的主要生产环节和生物仿制药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安全性以及生产稳定性的现状与发展做了概述.
作者:贾丽娟;刘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内.短时间大量出血可以发生失血性休克,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垂体缺血性坏死,继发腺体功能衰退导致席汉综合征.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做到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程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乌鲁木齐市是以汉族人口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而前列腺疾病近几年来成为中老年人群中常见多发病.为了解近年来汉族与少数民族(以维、哈、回、蒙、俄等为主)中前列腺疾病发病情况,对2008年至2010年内共2760人次45岁以上汉族及少数民族干部经腹前列腺超声体检结果进行专项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尉金科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