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红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其病程长,病情反复,且顽固难愈,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病人感觉比较痛苦,通过临床采用适当的体位、药温、药量、肛管深度等因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于春玲;方贵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病案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临床诊治、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依据,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客观地反映出临床诊疗质量和工作数量,是临床科研原始数据和资料的重要来源.利用病案为临床科研服务,是病案管理的主要目的 之一.数字化病案系统是信息化时代病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数字化病案系统管理可以有力地促进临床科研发展.
作者:邹小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95%,其中严重心律失常约占35%.多发生于发病后24h内.严重心律失常是AMI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须积极予以控制.我们总结30例胺碘酮治疗AMI并发心律失常的结果,旨在评价胺碘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孙秋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基建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作者:魏士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及胃镜在诊治中的应用,运用经直视+活检在其边缘部位常规多方向活检,发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既可直接观察胃粘膜微细变化,又可借助活检进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作者:黄绪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其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的健康教育以疾病知识为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行为干预.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状改善明显(p<0.001).结论 予以护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连丽丽;任淑琴;张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技术,广泛的应用在我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急诊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也方便了患者的搬运.它不但能长时间留置,从而保证静脉通道的快速畅通,又能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进而保护血管,有助于危难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更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在每个环节上都熟练、正确,避免发生并发症,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
作者:陈秀琳;史慧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建设对门诊病员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5级Likert 标注法划分满意度调查问卷级别,其次运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问卷的各个维度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满意度问卷中检验方便这一指标与临床检验信息系统使用的前、中、三个季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满意度均值低是建设中期.结论 通过建设检验信息系统,有效的缩短了门诊病员就诊时间,显著提高了门诊病人满意度.
作者:朱朝霞;曹静;冯怡;李一鸣;陈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年龄在3个月内反复呕吐的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其中3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PS 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频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意义和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高频超声在诊断CHPS中具有无痛苦、无创伤、准确性高及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作为诊断CHPS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许海燕;黄道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我院60例外伤性白内障,分别采用白内障一期和二期摘除、人工晶体一期或二期植入术,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一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6例,术后矫正视力>0.3者15例,二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单纯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24例,术后矫正视力>0.3者22例,并发症较一期手术组少而轻.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把握手术时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效果良好.
作者:邓万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iyic dissetionAD﹚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5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52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背部疼痛或腹痛为首发症状.高血压是AD患者AD的主要原因.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达100%.AD的治疗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外科手术、支架植入术.结论 对疑诊AD患者应尽快确诊并合理选泽治疗方法,是提高AD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谭钰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对照组20例(切开复位外固定),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效果明显,具有复位好、固定牢靠、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于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比林斯自然避孕法用于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10月1日~2011年2月28日要求避孕的健康育龄妇女200例分成两组:A组为研究组(100例),采用比林斯自然避孕;B组为对照组(100例),采用避孕套避孕.统计两组在24个月内的续用率、停用率、意外妊娠率.结果 研究组在24个月内的累积续用率为94%,停用率6%,意外妊娠率3%;对照组相应为85%,15%,4%.结论 比林斯自然避孕法是一种积极健康、有效的生育调节方法.
作者:卢爱玲;李炼红;葛雪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高血压、心绞痛、指端小动脉痉挛等治疗方面疗效满意.近20年来其品种剂型研发应用,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动力.也是大多数医患双方乐于接受的安全性较好的药物.本文就此类药物的概念、类型、代际和临床用途等予以综述报道.
作者:张铭;江晓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咯血介入手术的重要性、安全性、疗效及术中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64例大咯血介入手术的术中配合,熟练掌握大咯血介入手术器材和方法.结果 58例患进即刻止血,6例患者咯血明显减少,并在4~5d内停止咯血.结论 娴熟的手术配合是大咯血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赵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院自2008年至上2010年使用一次性耻骨上膀胱穿刺针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术20例,血、气胸穿刺引流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伟;张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肿瘤患者从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方法 总结81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的操作方法,分析围PICC置管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PICC置管术期的护理,可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方便病人治疗,减少并发症.结论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
作者:蔡永兰;王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一组以弥漫性肺泡慢性炎症和肺间质性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肺部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易误诊或漏诊,影响预后.近年来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使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成为现实,但本地区对IIP的认识存在缺陷,故将我院5年内收治IIP病例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白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的管理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现,通过流程化、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和手术成本的控制.
作者:蔡晶;陈春兰;桂薇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依据血液透析中常出现的低血压类型,分析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病机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 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正确评估患者低血压类型和发病机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谭艳杰;张红;李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