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4例胃癌组织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观察

程剑;林彬;施启丰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上皮型钙黏蛋白
摘要: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分化、进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4例胃癌和2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Galectin-3和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Galectin-3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93.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组织E-cadherin阳性率为68.2%,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58.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Galectin-3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层脑电技术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颅脑肿瘤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4~10)/10万.而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发生率也近30%[1],甚至癫痫发作常是颅脑肿瘤的首发症状.Lynam等[2]在对147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其中有50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国内报道20岁以上颅脑肿瘤患者癫痫的发病率为67.7%[3].国外有文献报道,癫痫患者中大约有4%发现颅脑肿瘤[4-5],Bauer等[6]也报道在癫痫手术中10%~30%发现颅脑肿瘤,证实了颅脑肿瘤特别是幕上肿瘤伴发癫痫的常见性.不仅如此,肿瘤术后遗留癫痫或新发癫痫也有较高的发生率.

    作者:方升;万伟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锁定钢板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02年7月至2009年9月所收治80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按入院治疗时段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解剖型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型钢板组(P<0.05),而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解剖型钢板组 (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吴大鹏;李小伟;路坦;梁秋冬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白介素-1家族与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人群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进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肿大伴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通过影响软骨基质分解与合成代谢的平衡参与OA的形成及进展,其中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及IL-1受体拮抗蛋白(IL-1Ra)等白介素-1家族成员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陈万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医院门诊服务调查问卷设计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是医院创新经营和应对医疗市场竞争的关键.国内外学者一直比较关注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并在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表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作者:陈俊虎;王燕燕;苏汝好;吴进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64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登记报告的64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人群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护士(54.69%)、医生(23.44%)、实习进修人员(15.62%)、工人(4.69%)、检验人员(1.56%);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68.75%); 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25.00%)、人免疫缺陷病毒(23.44%)为主;拔针与拔针后针头放置不当及手术操作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手和眼是职业暴露的重要部位;暴露后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现象,防护有效率100%.结论 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标准预防是有效的防护措施,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地预防处理能有效预防感染.

    作者:吴晓英;汪道琼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多西紫杉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目的 制备负载多西紫杉醇(DTX)的壳聚糖纳米粒(DTX-CTNPs),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及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DTX-CTNPs,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对载药纳米粒进行体外释药试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DTX-CTNPs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抑制以评估其细胞毒性及抗瘤效应.结果 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投药比为5.3∶1.0时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CTNPs)形态规则,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75 nm,载药率与包封率分别为(22.4±2.7)%、(59.2±8.6)%.对A549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6.87±1.35)μg/mL,而同一实验体系下的普通注射用DTX的IC50则为(5.51±0.37)μg/mL(P<0.001),证明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远低于普通注射用DTX.结论 DTX-CTNPs具有一定的控释性能,能明显降低普通注射用DTX的细胞毒性,可以成为一种理想的化疗药载体.

    作者:梁恒伦;童健;李晶;张福伟;阮宝琴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同轴微导管联合持续加压滴注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轴微导管联合持续加压滴注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临床效果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27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A组(11例)使用普通造影导管,B组(16例)使用同轴微导管联合持续加压滴注,栓塞材料均为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A组11例患者栓塞后即止血7例(63.6%),1例出血明显减少 (9.1%),止血有效率72.7%.B 组16例患者栓塞后即止血15 例(93.8 %),1例出血明显减少 (6.3 %),止血有效率100 %,A、B 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 组复发5例(45.5 %),B 组复发1例(6.3 %),两组半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轴微导管联合持续加压滴注在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在防止术后再出血和复发,降低手术并发症方面较普通造影导管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尹刚;郑玉龙;万玉峰;周黎阳;刘淑;张兵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60例老年痴呆患者牙齿脱落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与健康人牙齿脱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老年痴呆提供口腔预防依据.方法 设老年痴呆组(A组)和对照组(B组),由口腔专业医生检查和记录两组受试者的失牙数量及义齿修复情况,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失牙均数明显高于B组(P<0.05);除尖牙外,A组在不同牙位的失牙均数明显多于B组(P<0.05);B组安装义齿的例数明显多余A组 (P<0.05).结论 牙齿脱落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义齿修复可能有助于改善大脑供血.

    作者:陈和平;周波;陈松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噻托溴铵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中、重度COPD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每次3~4喷,3次/天;治疗组给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4次/天.结果 治疗组在观察期间临床症状、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重度COPD缓解期中应用噻托溴铵能提高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黎联;陈泽芬;董一山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疗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短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可切除后,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术前短期放疗后4~6周进行手术;对照组34例,接受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放疗组和对照组的保肛率分别为86.6%和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对照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6%和17.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疗不仅可提高直肠癌手术保肛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周铃;李卫;王颖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44例胃癌组织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观察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分化、进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4例胃癌和2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Galectin-3和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Galectin-3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93.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组织E-cadherin阳性率为68.2%,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为58.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Galectin-3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程剑;林彬;施启丰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护理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l delayed gastric emptric,FDGE)又称胃瘫,是指发生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为胃排空延迟[1].本病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癌根治术后,下腹部及胸部手术也可发生.现将本院腹瘤科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共19例腹部术后FDGE患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唐玲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沙盘游戏在脑瘫患儿心理康复中的作用探讨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指患儿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语言受损和行为异常[1].国外统计显示,脑瘫发病率达2‰~3‰[2].我国约2‰,现有患儿400万~500万,致残率达42%~45%[3],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作者:王涛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技术153例观察

    目的 探讨头颈联合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技术应用.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应用通用公司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检查患者153例,应用经Add/Sub软件处理后的血管重建图像评价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DSCTA成像效果.结果 头颈联合DSCTA质量优者57例(37.3%)、良者81例(52.9%)、差者15例(9.8%),满足临床诊断者共138例(90.2%).结论 合理应用16层螺旋CT行头颈联合DSCTA检测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项劲驰;罗天友;吕发金;张雅红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依达拉奉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56例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吡拉西坦、疏血通等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天,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HDS-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HDS-R、ADL、G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DS-R第4周总有效率为67.9%,第8周总有效率为82.1%,ADL第4周总有效率为57.1%,第8周总有效率为7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作者:黄海华;李明秋;江皋轩;牟鑫;陈庆宏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内镜诊治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

    自1983年Mazur和Clark[1]首次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概念以来,其病理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已渐趋明朗.大多数GIST发生于消化道内,早期症状隐匿,并具有潜在恶性特点,故内镜检查在其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由于多种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出现,已经形成较多内镜下治疗方法,包括结合腹腔镜的联合治疗技术.

    作者:傅承宏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农村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定性研究

    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高危人群.近几年,重庆市主城区MSM人群HIV感染率监测超过10%[1].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定性调查了解远郊区县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为远郊区县尽早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王飞;刘松涛;任长庆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12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研究

    临床路径在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一种高品质、低费用的全新临床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其指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以促进康复、节约资源,使患者获得佳服务质量.

    作者:冯虎翼;刘俊;徐希彦;宁敏曼;李馨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 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从发病到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及疗程分为7组,对各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在进行同样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中,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开始高压氧治疗,疗程越长,患者的NIHSS、ADL评分及脑电图结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在脑梗死后12 h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好,7 d后开始行高压氧治疗仍有临床疗效,并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作者:王晓红;黄礼群;龚琴;李宁 刊期: 2011年第31期

  • α-玉米赤霉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α-玉米赤霉醇(α-ZAL)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代谢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给予雌激素及不同浓度的α-ZAL 灌胃,并于灌胃给药治疗5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BGP、TRAP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中、低剂量的α-ZAL可使大鼠的BGP、TRAP的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高剂量α-ZAL的干预效果不显著(P>0.05).结论 α-ZAL对PMOP大鼠具有降低BGP、TRAP的阳性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宗少晖;韦波;曾高峰;熊春翔;赵玉玺 刊期: 2011年第3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